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想_观不抱怨靠自己有感
崔万志的演讲不抱怨靠自己很精彩,大家都收获了很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想,希望能帮到大家!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想篇1
崔万志的演讲,亲身事例正能量的传递了“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的主题。三点感悟:
一,感动和惭愧。 一个残疾人,用他的坚定和执着,用他的不屈不挠,成就了连健全人也难以企及的事业。感动是他的不屈不挠,越挫越勇,身残志坚。羞愧自己的是作为健全人,享受上帝给予的各种恩赐却肆意挥霍。他象一根鞭子,鞭策着我们前进!发现自己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太大了。
第二个感悟:催的演讲,联想到我自己,在公司两年时间,自己在领导同事的协助下,从一只小毛毛虫慢慢蜕变,至今还未成蝶,但仍会坚持,那是有贵人相助。怀抱感恩之心,对待能提点我成长的人。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因为那没用。只有不断的挑战自己,改变不了现实,就改变自己。如同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一样的道理。
第三点感悟:任何时候不抛弃不放弃,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工作中,咬紧目标,跟自己较劲,设立想要达到的目标,分阶段实施,永不放弃。不为自己懒惰找理由。特喜欢一句话,每天早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加油,自己!加油,伙伴们!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想篇2
《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一书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
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抱怨的对象。我们总喜欢躲在后面无休止的抱怨,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想,很多时候,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现实,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看书时,头脑中总是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而这些我们却一直都没发觉。当你呆在其他抱怨者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不要的东西上。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
我想不抱怨对于目前的我们而言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不随意的事,所以我们习惯了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总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在说负面和不快乐的事的时候,就会接收到很多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有时甚至影响到身边的人。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抱怨的事情确实是太多了,遭逢天灾,逆境,贫富差距,不公平的待遇等等。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我们总是把它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的却没有完成的目标,我们会抱怨,其实是自觉不配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自已让自己变成受害者,受害者永远不会成为胜利者。我们总是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抱怨从表面上看,是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但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能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我们要习惯的去接受它,且永远都不去抱怨,我们有必要相信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设性永久改变,是自我的改变,我们有权利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但不是靠抱怨。放下抱怨,却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
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那么当身边的人都在抱怨时,我们该怎么办?其实,觉得别人经常在抱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样缺点,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有。如果想指出别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觉察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人生是不公平的,同时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都有前进与后退的冲突。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要从容的面对,不抱怨,不放弃,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每个人都面临着挫折和失败的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我们必须活出想要其他人效仿的样子,让自己的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人生也会更加美好,圆满。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就会发现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正当抱怨的事情,其实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污听觉染”,有害于幸福与美满。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想篇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喜欢 “吐槽”,抱怨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抱怨工作、抱怨环境、抱怨社会、抱怨他人。毋容置疑,我们生活的社会大环境诟病种种,实际上任何时候,社会都和任何人都不会完美,完美只是人类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有的人总爱抱怨?抱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怎样做到不抱怨?读一读来自美国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中》,也许能够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停止抱怨。
罗宾.柯瓦斯基博士认为人们之所以抱怨是出于以下五种原因:寻求关注(Get attention)、推卸责任(Remove responsibility)、引人羡慕(Inspire envy)、操纵力(Power)、为欠佳的表现寻找借口(Excuse poor performance)。威尔.鲍温先生将其简称为G.R.I.P.E,读后感觉这种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
抱怨是对哀伤、痛苦和不满的表达,但“消极滋生消极”,抱怨反过来会带来更大的哀伤、痛苦和不满,长此以往而形成习惯而不能自拔而自己却浑然不知。人们常常通过抱怨来博取别人的关注与同情,但却将自己限于痛苦之中,因为抱怨常常使我们聚焦问题本身而忽视了解决问题、改善境遇的方法。现代医学一经发现一种名为“身心症(psychosomatic illness)”就是病人身心不调而自己捏造出来的一种表现为各种身体不适的心理疾病。
很多爱抱怨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这是因为他们处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对于同样盛满半杯水的杯子,悲观的人说杯子一半是空的,乐观的人会说里面有一半水,好抱怨的人会说里面的水不能不卫生或者有毒而不能喝。有一群住在堪萨斯市的女人,常常聚会谈论的话题是“所有男人都是狗”,结果她们中没有一人能够维持幸福的婚姻。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人们在相互关系中总是“相互拽引”,如果别人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工作或天气,你可以试图转移话题;如果对方在抱怨不在场的别人,你可以谈论他的优点;如过对方抱怨工作无法完成,你可以说“假如能够做成,你准备怎样做”。
觉得自己悲惨的人不仅仅喜欢把别人拖下水,而且从别人身上寻找抱怨的依据。如果你不能改变对方,最好远离那些怨天尤地爱好抱怨的人群,远离对方给你带来的负能量。
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抱怨的习惯,如果你常常感觉哀伤、痛苦,那肯定是抱怨心理和习惯在作崇。马克吐温说“习惯就是习惯,不是能够随随便便就扔出窗外的;要想抛弃习惯,你只能一次一个台阶,慢慢把它脱下楼梯”。
不抱怨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通常要经历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四个阶段。从无意识的抱怨阶段觉醒意识到自己的抱怨,到有效管理自己不抱怨再到无意识不抱怨阶段,戒除抱怨可能会花上很长的时间,但正如丘吉尔所说的“成功就是一次次的失败,也依然热情不减”。
威尔.鲍温先生2006年发起了“不抱怨”运动,效果显著,风靡全球。方法简单易行,每个人都可以效仿。具体做法是为自己手腕上戴上一只手环,如果发现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腕上,直到手环能够在一只手腕上连续逗留21天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有种为“宣泄论”甚为流行。社会上就有些宣泄室供那些心有不快的人发泄自己的怒气,研究证明那些任由怒气发泄的人更具有攻击性。
总之,不如意时常有之,但这并代表这个真个世界与你为敌。与其抱怨,身陷痛苦,不如改变心态,采取行动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停止抱怨就会不由自主地快乐起来。
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福音,让自己多一份快乐,也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多一份美好。“寻见就必寻见”,只要坚信并坚持,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快乐心灵的主人。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精选两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