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电脑>网络知识>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对我国民主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晓斌分享

  网络技术对我国民主发展的促进作用有什么?对此,就由学习啦小编来给大家说说网络技术对我国民主发展的促进作用,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网络技术对我国民主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网络民主的内涵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在1995年提出的。他将“网络民主”界定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 或者是在民主中掺入网络的成分。2011年由郭小安博士所著《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出版,标志着网络民主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他认为,网络民主是“政治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互动为主要形式,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培育、强化和完善民主的过程”。

  二、网络民主的特点

  网络民主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民主形式,互联网独特的属性,规定着网络民主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网络民主具有平等性

  所谓网络民主的平等性,是指网络主体具有平等和自由的话语权。全球化的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网民链接到共同的数字家园之中。网络社会突破了传统社会的秩序结构,人们无论职业、地位和职务的不同,都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发表意见,人人都是平等的。网络社会的平等性保证了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 赋予网络民主强大的生命力。

  (二)网络民主具有开放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保证了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共享, 从而可以极力规避信息资源的垄断, 防止暗箱操作。全球化的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网民链接到共同的数字家园里,这使得任意地域范围内的网民在任何时间有可能参与到网络民主政治活动中,传统民主方式的局限性因此被彻底打破。

  (三)网络民主具有互动性

  网络民主的互动性, 既包括网络民主与社会现实的相互作用, 也包括网络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影响。在互联网中,网民可以及时、直接、真实地掌握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别的社会信息。网民可以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观点、主张。此外,网络民主可以提高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这是因为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政治领导人之间的交流是平等通畅的,决策者与公民之间通过建立多维度的联系渠道, 极大增强了行政过程的透明性、互动性。

  (四)网络民主具有虚拟性

  网络民主虚拟性特征, 让网络主体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各种限制而更加真实、准确地发表见解和看法。也正因为如此,公民更加愿意主动参与社会建设, 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三、网络技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积极作用

  网络技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有助于公众知情权实现

  信息公开是群众知情的基础。网络兴起前,传统大众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网络的便捷性所带来的资讯和信源的多元化,则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垄断,保证了所有信息源的充分流动。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收集和整合功能,使得报道更加充分、详细、及时,大大降低了信息垄断的可能性,从而充分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二)有助于公众监督权的实现

  网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监督模式,成为人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宽广的平台。网络天然的放大效能,使网络监督特别是网络反腐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在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记者。无论“家事国事天下事”,均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在这网络民意无处不在的“眼球”时代,执政者也感受到空前的压力。在强大的民意面前,政府不得不调整甚至改变其决策。从这一点来看,网络确实形成了天然的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

  (三)有助于保障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权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即公民个人旨在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亨廷顿认为:政府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控制力度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而公民利益会更多地受政府决策的影响。所以,公民进行利益表达的欲望和意志也与日俱增。但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效能感却不增反降。究其根本,主要在于空间距离的阻隔和参与渠道的狭窄。人们越是渴望公平正义,则越是强调平等的政治参与。而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缩小社会地位的差距,跨越空间距离的鸿沟,为各种社会群体平等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互联网能够给人们提供充分的政治参与自由,可以极大地消解传统政治参与模式中个体对社团组织的高度依赖性,使个人能够自主且平等地参与。如今重大社会问题的处理以及政府的决策,越来越受到网民参与的影响。例如就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时,通过中国人大网仅16天就征得意见4.7万多件。如此海量的舆情能够短时间之内迅速征集上来, 纵观历次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中,也只有网络才能做到。在出现各种重大事件和灾难的时候,网民们总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华南虎照片、到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药家鑫事件等事件的处理,网民们集体参与其中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倘若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或许这些事件发展到最后,都会有与实际不同的结局。

  (四)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从最初的不适应网络表达,到现在许多单位和人员习惯性的“在线办公”,上网变成每天的工作“职责”;从过去的“恐网”,到如今在线与网民交流,主动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搭建平台鼓励广大网民建言献策,问政于民、采智于民。英雄莫问出处,网络世界卧虎藏龙。网民为政府汇聚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恰恰是诸如网民“灌水”、“回帖”、“拍砖”这样一些没有被加工过的原汁原味的建议和诉求,使得政府真实地知道人们在想什么、关注什么、喜欢什么、厌倦什么、支持什么和反对什么。通过网络逐步建成系统化、成熟化的网络舆情采集机制,在网民中肯的建言中寻求智慧,及时修正和调整政策,寻求最广大的民众对决策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达到政府和民众的真正的共识和双赢;通过网络即时传输的便捷性,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即时对话、迅捷办公的体制,缩小公共服务部门与群众的距离,从而最终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五)有助于排解社会不满情绪,促进社会和谐

  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人们都有各种情绪和不满需要发泄,特别是在当今中国迅速转型且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时期。虽然并非每一种情绪都是政治性的,但如果忽视这些情绪的排解,是极有可能影响公权力与民众的关系的。中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迥异。在西方国家,人们的不满往往通过多党制、“政党轮庄”来排解。而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下,人们急需情绪的缓冲器。当下流行的博客、论坛和微博等网络平台,实际上正在发挥这样的功能,甚至出现了许多知名博主以及像韩寒这样的知名“意见领袖”。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只要其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违背社会和道德底线,我们都应该对其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尤其是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而各种社会情绪的合理、充分的释放,恰恰又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要素。我们理应搭建各种有效的意见表达平台,给予网络媒体和网民充分的理解和包容,使公众的各种声音和建议都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到决策层,从而促使决策者制定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的,充分体现民意的政策。

  总结

网络民主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新事物。套用俞可平先生的话说,网络民主的确是个好东西。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网络民主的所有方面都是好的。正如一把双刃剑,它也有许多弊端。但它的积极作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我们应当充分吸收网络民主所蕴含的有价值的营养元素。网络只是嵌入在现行体制内的技术工具。受到现实条件和国情的影响,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必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在某些阶段会出现许多矛盾和冲突。但是,网络民主的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网络民主建设,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让中国的网络民主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43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