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推知许多。形容聪明过人,善于推理。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汝)弗如也。’”“愈”:胜过、强。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更强些?”子贡回答:“赐(子贡自称)呀,怎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呢,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无适无莫
“适”:可以。“莫”:不可。意为无可无不可。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说这样就可以,也没有说那样就不可以,一切要以符合不符合道义为标准。”
无可无不可
语出《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孔子把自己和上述7位隐士作对比,他说:“我则与他们不同,没有一定可以的,也没有一定不可以的。”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无可无不可”,并非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是非的圆滑世故,而是指自己在对待“出世”和“入世”、进退和去留的问题上,没有成见,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后人对“无可无不可”的运用,有时也指对事情没有一定的主见,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无所不至
“至”:到。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多用于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什么坏事都敢干。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鄙夫”:没有真才实学,见识短浅的人。孔子说:“一个鄙夫,难道能与他一起事奉君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假若只是忧虑失去职位,那他就会什么坏事都敢干呀!”
无所用心
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早已失传的六博,中国古代的棋艺。“弈”:围棋。“已”:闲着无事。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博和奕这样的游戏吗?玩玩愽奕,也比闲着混日子好得多。”
无为而治
专指圣王知人善任,自己不亲劳于事,立身正己,以德化民,从而使天下得以治理。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是有区别的。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南面”:指天子之位。孔子说:“自己从容安静而使天下得以治理的,应该是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谦恭而端正地坐在天子之位就是了。”历史记载,舜是非常善于识人用人的古代圣王,禹和皋陶等都是他任用的著名贤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舜有贤臣22人,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正因为如此,舜才能“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人们也把儒家主张的无为而治称之为“垂拱而治”。
恶紫夺朱
“朱”:红色,古时的正色,代表正统。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比喻邪恶胜过正义,或异端冒充真理。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春秋时期,诸侯们以穿紫色衣服取代了正统的朱色,郑国靡靡之音(孔子曾说“郑声淫”)的流行取代了高雅音乐,伶牙俐齿之人也时兴起来。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的光彩,厌恶郑国的淫声扰乱了高雅音乐,厌恶伶牙俐齿之人拨弄是非,倾覆败亡其国家。”
栖栖遑遑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遑遑”:匆忙奔波的样子。形容忙忙碌碌,奔波不安。语出《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其人不详,他直呼孔子之名,可见是个世外高人。“佞”:善辨之人。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呀!你为什么如此忙忙碌碌呢?不就是为了显弄你的善辩之才吗?”孔子说:“我何敢显弄自己的口才,(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实在是我‘固执’的毛病啊!”唐玄宗在“经鲁祭孔子而叹之”的诗中,有“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的佳句,便是由此而来。班固在《答宾戏》中说:“圣哲之治,栖栖遑遑。”
先难后获
“难”:指劳苦。先经过劳苦而后有收获。意为不能坐享其成。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