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起步>创业准备>

牛根生创业初期准备

嘉敏分享

  蒙牛致力“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创新引领的百年营养健康食品公司”,并将“专注营养健康,每一天每一刻为更多人带来点滴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牛根生创业初期准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牛根生创业故事

  板斧一:以退为进为企业营造最好的生存环境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5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成了唯一的解析。

  不甘落寞的牛根生选择了自主创业。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牛根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但是在乳业江湖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蒙牛的生存空间饱受挤压,或明或暗的算计来自各个角落。

  有竞争对手开始希望将蒙牛这个初生婴儿扼杀在摇篮中,蒙牛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截倒等等事件。面对竞争对手的明刀暗箭,牛根生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当时的伊利总裁郑俊怀对于牛根生的能力有深刻了解,所以伊利也是对蒙牛打压得最厉害。但是牛根生对于曾经狠狠地抛弃了他的伊利,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了满怀尊敬。蒙牛在刚开始的时候很谦虚,打出的广告口号是: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当时蒙牛对外宣传是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第一是伊利。牛根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伊利,言辞中总是充满对伊利的眷恋和对老领导郑俊怀的敬意。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赢得的更多的同情与支持。

  对于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牛根生地解析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面对竞争对手想要置之死地的策略,牛根生坦言:“如果不还手是掐不死的。只要一还手掐死的可能性是特别大的。当时挨打和挨骂是为了将来不挨打不挨骂,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出、发展好,最后能够不挨打不挨骂。当你打了好几年,打的和骂的过程都经历了以后,就要学会怎么样不打能赢,怎么样不战能胜。”

  竞争对手的恶毒招数就这样被牛根生化解于无形。

  板斧二:破斧沉薪成就火箭速度

  弱小总是容易受人欺,为了谋求快速壮大的机会,牛根生想到了借力资本高手。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入股蒙牛。但是打着“锄强扶弱”口号的摩根斯坦利等三家投行除了带给蒙牛总计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外,还给牛根生套上枷锁:未来三年,如果蒙牛每年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三家外资股东赔上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者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如果管理层可以完成上述指标,三家外资股东会将7800万股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在强敌环视的制造行业里每年获得50%,这在很多业内人士的眼中是一个天方夜谈,这是没有胜算的赌博,看来牛氏军团打下来的江山只能让别人去享用了。

  但是在强敌环侍的时候,只有“快鱼”才能生存,否则就只能被“大鱼”吃掉。牛根生同意了国际投行的条件,决定破斧沉薪,背水一战。

  有了资金支持的蒙牛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竞争对手的枪林弹雨中,蒙牛迅速成长,从2001年到2004年,蒙牛销售收入从7.24亿元、16.68亿元和40.715亿元人民币跃升至72.138亿元。“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的速度,让外资股东无话可说,按照协议的要求,蒙牛乳业2004年的净利润是以3亿元为界限,而蒙牛公布的2004年业绩为3.19亿元,超出了外资股东的期望值。

  2005年4月7日,摩根等外资股东提前终止了与管理层之间的对赌,代价是将其持有的本金额近5000万元的可转股票据给蒙牛管理层控股的金牛公司,这接近机构投资者所持票据的1/4。这些票据一旦行使,相当于6260万余股蒙牛乳业股票。以8月18日收盘价每股5.850港币计算,3.6621亿港币的财富又进了蒙牛管理层的口袋。

  “一招鲜,吃遍天”,牛根生凭借两把板斧奠定了他的乳业江山。

  蒙牛公的发展历程

  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从民营企业变为合资企业。 2009年7月,中粮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民族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品牌500强《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目前它与IT行业的联想、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电器行业的海尔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8年9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蒙牛乳业7月6日晚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将以每股17.60港元的价格,向中粮集团和厚朴基金联合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出让蒙牛20%的股权,涉及交易金额高达61亿港元,从而成为蒙牛乳业的第一大股东。宁高宁入驻蒙牛董事会,成蒙牛非执行董事。

  2012年4月12日,蒙牛乳业表示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经董事会同意,不再兼任总裁一职,总裁一职由孙伊萍接任。蒙牛彻底进入中粮时代。

  2015年8月,蒙牛乳业荣登《中国制造企业协会》主办的“2015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48位。[3]

  2016年9月15日,卢敏放出任蒙牛乳业总裁。原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已辞任。

  蒙牛公司的战略合作

  引入爱氏晨曦(Arla Foods)

  2012年6月15日上午,中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蒙牛乳业与欧洲乳业巨头爱氏晨曦(Arla Foods)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蒙牛、Arla Foods及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共同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爱氏晨曦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持股约5.9%,成为继中粮之后的第二大战略股东。

  而对于蒙牛来说,这是一次实现与国际乳业先进管理水平全面对标并提升的难得机遇。作为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爱氏晨曦将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包括:为蒙牛引进丹麦牧场管理体系;将Arlagaaden应用于蒙牛的前端质量管理中;派出专家小组与蒙牛团队一起工作:指导蒙牛进一步完善牧场及生产HACCP质量体系;引进新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培养专业的牧场管理团队等。双方的合作将覆盖蒙牛从前端奶源管理到生产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快速实现与国际乳业先进管理水平接轨。[6]

  达能集团(GroupeDanone)合作

  根据协议,中粮和达能将合作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中粮同意向该合资公司转让中国蒙牛148,014,022股股份,更好助力蒙牛乳业的发展,同时引进达能世界先进的酸奶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粮将占股51%,达能占股49%。转股交易完成后,中粮仍是蒙牛乳业的最大单一股东。达能通过合资公司在蒙牛乳业的首期持股约为4%,成为蒙牛的战略股东,并计划将来根据市场进展增持蒙牛的股份。

  同时,蒙牛乳业和达能于今日签署了框架协议,达能中国的酸奶业务将与蒙牛酸奶业务合并(2012年两者销售额合计约40亿人民币, 市场份额约21%),双方将组建新的合资公司专项从事酸奶生产及销售业务。这项合资安排将发挥达能和蒙牛乳业两者品牌的互补效益,一方面引进达能全球无可争议的品质管理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蒙牛乳业在中国的酸奶市场领导地位及分销实力,创造协同效益。这家即将在中国成立的酸奶合资公司,蒙牛将控股持有80%的股份,达能则持股20%。

  对于以上两项合作,达能的总投资额约26亿人民币。此次合作有助于蒙牛吸收达能世界领先的乳品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7]

  新西兰安硕(Asure Quality)合作

  4月协同中粮集团以及新西兰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成立食品质量安全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

  根据协议,该独立认证机构成立后将首先着眼于乳业有关的食品质量安全和牧场保障项目,第一个项目将针对国内乳业备受关注的牧场,致力于提高牧场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据了解,AsureQuality是由新西兰政府全资拥有的南半球最大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企业,也是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之一。其专业的团队采用高新技术分析,为全球40多家知名企业在供应链条上提供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最大程度地检验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安全,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8]

  产业链升级

  蒙牛全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可以说是国际化先进经验与中粮全产业链模式的融合,从奶源、生产、运输到销售,“不依附于人力之外”的技术升级,则是其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奶源建设

  奶源是乳企的命脉,奶源升级建设成为孙伊萍上任后的重点工作。

  1、加快集约化建设。蒙牛合作牧场有2000多家。2012年初,为了进一步加强集约化、高质量奶源基地建设,蒙牛专门成立了富源牧业公司,全面加强自有牧场的建设和实施。规模化牧场占比已达到95%,同时牛奶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如现代牧业和林格尔牧场的牛奶蛋白质含量比国家标准高13.8%至24%。蒙牛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原奶100%来自规模化牧场,为此蒙牛在牧场建设上的投资约合35亿元。

  2、加强奶源“前管理”。蒙牛把对奶牛的管理前伸到了种植环节、用药环节、育种环节,加强奶源“前管理”。如招标使用放心饲料,对2000余种兽药按药理成分进行归类并指导供方合规用药,实现了“四统一”:统一准入,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评估。通过不懈的努力。

  3、增持现代牧业,掌控优质奶源。2013年5月,蒙牛乳业和现代牧业联合宣布,蒙牛与私募投资机构KKR、鼎晖投资达成协议,以现金31.752亿港元,收购二者各持有的现代牧业20.44%股份和6.48%股份,增持后从原有的1%增至28%,从而成为现代牧业单一大股东。

  4、投资原生态牧业,进一步强化奶源优势。蒙牛作为原生态牧业的基石投资者,亦完成对原生态价值6000万美元股份的认购。此举被看作是双方整合资源,夯实奶源的战略举措。这也是蒙牛乳业继投资中国第一大牧业公司现代牧业,成为其单一大股东后,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对国内优质奶源的掌控,强化其奶源领先优势的又一力作。

  与此同时,蒙牛还利用高技术手段保障原奶的质量安全,将软件、集群服务器、ORACLE数据库、LAN网、INTERNET网、GPRS、WIFI网、手持终端数据采集设备等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确保整个收奶流程的质量安全。信息系统上线后实现了对奶站铅封的控制,确保了奶车运输途中的安全;实现了对奶车到厂时间的有效控制;实现了对奶站标准量的自动控制。[9]

  GPS冷链物流运输

  蒙牛是在物流上较早实践“全程冷链保障”的企业,在“奶牛—奶站—奶罐车—工厂—超市”这一运输序列中,均采用低温、封闭式的运输,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存储条件下,完成各个运输环节的任务。蒙牛表示,不仅是从工厂到超市,而应在从牛奶挤出到消费者的餐桌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物流环节均要保障到位。

  蒙牛营运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中心推行的冷链GPS过程管理项目取得显着成效。以蒙牛北京、马鞍山、泰安、眉山、和林五个事业部为试点单位的GPS监控率达到100%,八个推广单位GPS监控率到达88.9%,共投入832套移动便携GPS设备。2013年,蒙牛将实现100%线路监控。[10]

  端到端质量管理体系

  1、全产业链理念,引入了中粮端到端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种植、生产、销售三大主环节的10个主环节控制,重点立足于“过程管理”,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体系。

  2、“四驾马车”质量管理体系,蒙牛的质量管理体系由“四驾马车”组成:在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下设有奶源质量中心、营运质量中心、销售质量中心,四个系统相互制约、相互联动,从管理机制上为品质保驾护航,在关键环节分别制定管理标准,加强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牛根生创业初期准备相关文章:

1.蒙牛老板牛根生的创业故事

2.牛根生的创业故事

3.牛根生的创业经历

4.牛根生创业语录经典大全

5.牛根生创业经典语录摘抄

    281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