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起步>创业政策>

大学生村官政策

晓敏分享

  学生村官政策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大学生村官政策

  一、背景链接

  自从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以后,1998年安徽凤阳首先引入大学生村官以来,海南、浙江、河北、河南等省均出台了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构筑新农村发展平台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无疑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必要性

  第一,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我国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进城务工成为众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选择。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资金和政策向城市倾斜,造成了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牛不愿回农村去,甚至出现了许多“空心化村庄”。 第二,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新农村建设人才储备的需要。一方面农村基层人才匮乏,人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仅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批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

  四、招聘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

  思想上难“扎根”。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另一方面,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

  工作上难“深入”。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 能力上难“提高”。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

  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五、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

  第一,大学生村官要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要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农村;另外还要积极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和模式开展调研,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服务。

  第二,大学生村官要发挥专长,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背景,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同时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第三,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日记制度,加强制度管理。确定例会召开时间,由组织部牵头,组织大学生村官交流学习、工作心得,共同分析探讨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布置下阶段的工作任务;要求大学生村官撰写工作日记,鼓励他们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好方法及时汇总整理,并以信息形式上报。组织部将在每季度的工作例会上抽查工作日记,并将工作日记与调研文章的完成情况作为大学生村官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建立村官走访群众制度和镇、村领导干部与村官结对帮带机制。要求村官每年至少对所在村的所有农户走访一次以上,做好走访记录,使村官真正深入群众,在思想上、工作上与村民融合、与村务工作紧密结合。每半年上报一篇调研文章。大学生村官所在的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要分别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与大学生村官结成“二带一”帮带对子,形成良好的帮带机制,护佑村官在农村三年的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

  总之,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要切实的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才成长,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个广阔的空间。

  下面是小编的推荐阅读:

  大学生村官创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9年1月,中央1号文件重申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村官”工作已经由初期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为响应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提出的积极探索,努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工作机制,较好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新农民培训学校自主研发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系统,该系统整合与“世纪之村”平台之上,为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又添加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世纪之村-大学生村官创业网能够让更多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培养创业能力,通过带头富、带民富,不断增进大学生“村官”与群众的感情,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威信,有力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该系统包含的内容有:村官新闻、村官人物、村官论坛、村官文章、村官政策、乡村旅游、乡村特产、乡村企业、村官创业等模块。实现大学生针对农村基层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系统可对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组织生活、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带动农民致富,利用信息服务农民、服务村企业等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

  该系统的优势有: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为农村信息化服务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的知识面相对较广,思维活跃,加之年轻,有冲劲,有干劲,通过该系统的交流、沟通,组织部、科技局的监督、考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给村级组织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该系统无缝的整合到“世纪之村”平台上,能够帮助农民快速发布供求信息、劳务需求信息,查询政府政策、制度及村务公开信息;能够帮助乡村企业在零投入情况下宣传企业形象,发布企业产品,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搭建一座桥梁,共享工作心得,倾诉工作障碍;能够点燃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发展乡村项目,服务乡村企业,为自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5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