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市场调查>

中国创业板市场现状具体分析

晓敏分享

  在国内,创业板市场从一启动便引来了企业和投资者的纷纷关注。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国创业板市场分析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中国创业板市场分析

  创业板市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股票交易市场。它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其地位仅次于主板市场。2009年10月30日,在众人的期待之下,中国正式启动了创业板之旅。从首批的28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发展到今天,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 相关事件回顾

  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拟建创业板。

  2007年1月,新《公司法》开始生效,其导向为鼓励企业参与创业投资。

  2007年,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促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

  2009年7月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投资者可在7月15日起办理创业板投资资格申请。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启动。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

  2 参与角色分析

  2.1 创业板企业

  法律规定了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所应具备的条件,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下: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必须符合的条件

  1)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2)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此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公司持续增长。

  或最近一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5000万元,并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3)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创业板企业和在主板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有明显的不同。主板市场看中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规模。创业板则重视企业的成长性。具体说来,我国创业板市场定位的目标企业是“三高五新”型企业(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新经济、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服务业)。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是“三高五新”产业的共同特点。在成立之初,由于企业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和较为高端的技术支持,固定成本高。一旦企业成功运营到一定阶段,其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会降低边际成本,带来高额收益。据统计,全国有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国家或省市级科技部门的认证。源源不断涌现的大批成长性企业既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生力量,又是创业板市场的潜在上市企业。

  2.2 投资者

  创业板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国内风险投资者们的青睐。创业板企业具有高成长性,这是最被风险投资家们看好的地方。他们甚至会通过先期的风险投资,直接或间接持有可能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权,待其成功上市之后获取绝对收益。

  此外,民间资本钟爱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即使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际创业投资陷入低谷的情况下,我国的创业投资依然保持了增长。因此,在创业板市场的投资大军中,来自民间资本的力量不可忽视。

  2.3 证监会

  与主板企业相比,创业板市场无疑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证监会在该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他一方面要严格审核企业是否符合上市条件,将规模相对较小,股权复杂,业务模式和技术创新还不是很成熟的企业拦在门外,一方面要负责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透明和及时。此外,尽可能抑制创业板市场发生大幅股价波动的状况,正确引导企业和投资者也是证监会所要履行的职责之一。总的来看,证监会的监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创业板本身存在的负外部效应,内化其外部成本,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帕累托改进。

  3 宏观影响分析

  3.1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创业板的启动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发展的帷幕,使得资本市场能更好的满足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企业的要求。一方面,创业板为成长中的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优秀的中小企业开拓了一个较为广阔的融资平台。另一方面, 作为风险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的灵活退出机制便利了创业资本和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提高了其流通性。

  3.2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创业板的启动有效引导了风险投资资本和产业资本流向高科技产业和新经济产业。创业板上市规则和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促进了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它以资本为先导,为我国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从本质上看,创业投资资本的涌现是一项投资制度的创新。初始的股权投资带动了新经济产业的发展,最后的股权变现退出实现了资本的快速增值。毫不夸张的说,创业板的推出是间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

  3.3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创业板的启动一方面能促进财富再分配,另一方面能使国民更好地分享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益处。目前,我国正在朝着低碳经济时代迈进。创业板中的投资者投资于这些企业,既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又能享受其未来的高成长性所带来的可观财富效应。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言,推出创业板市场可谓一举多得。

  4 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其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营情况,分目标有层次,采取稳中求进式的发展方式。

  4.1 政府视角

  1)制定出创业板市场的宏观发展战略。

  在制度设计的问题上,可以采用竞价交易制度和做市商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从国外的运行经验来看,做市商制度不仅能提高股票的流动性,而且能增强股票价格的稳定,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只有竞价交易制度的缺陷。

  在区域选择问题上,鉴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有着中国最为强大的实体经济体系和最为发达的金融体系,因此,创业板的发展可从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起步,同时带动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再往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扩展,最后面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辐射全国。

  2)加强法制建设,为创业板市场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

  创业板市场风险较大。首先,一些企业为了上市,很可能过度包装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美化其未来发展形势,用不讲诚信的手段吸引投资者和蒙蔽监管者。如果不细化准入制度,许多企业一上市就质次价高,隐患多多。其次,创业板市场是允许失败的,这为那些企图到二板市场“圈钱”的企业提供了便利。如果制度不对公司的评判标准做出详细规定,极有可能提供机会让造假企业长期活跃在创业板市场,这不仅会降低市场的运行效率,还会成为以后风险出现的隐患。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十分必要。

  总的来说,法律要明确规定能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的条件,并严格遵照实施,同时应结合创业板市场规则的要求,补充、修正和完善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具体建议:股票发行制度必须区别于主板市场;可由额度限制改为标准控制;上市机制最好由核准制逐步过渡为注册制。

  3)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自我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 。

  创业板市场的交易行为更加隐蔽,也更加复杂,由于股价易于操纵,极有可能引发市场过度投机的热潮,所以政府加大对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监管力度, 防止股价信号失真,化解市场交易风险,最终实现对创业板市场的全方位监管十分必要。

  具体操作建议如下:首先,充分发挥保荐人能起到的市场监管作用。创业板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保荐人作为专业性的中介机构,违规成本高,保荐责任重,能起到配合政府监管的作用。其次,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透明度。最后,制定相匹配的惩罚机制,比如,当股票交易出现异常,交易所可以对公司采取警告措施,并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干预或者在必要时上报证监会查处。

  4.2 企业视角

  1)努力使本企业符合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

  不同于主板市场的上市对象,创业板市场针对的是创业企业,新兴企业和成长性很强的企业,其中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板IPO办法中对上市企业的主体资格,盈利要求,资产要求,股本要求,主营业务要求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创业型企业要进入创业板融资,在公司股权结构优化、法人治理结构调整、财务制度整合方面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创业板的要求迈进。

  从长远来看,想要成功在创业板上市,企业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证业绩不要波动过大;二是保证股权结构不要过于复杂;三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要尽量避免与投资者之间出现因股权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完善企业自身的监管体制。

  公司的内部监控系统必须完整,这样方能确保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和财务规则。具体实施上,公司可以设立两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担任,并保证其与公司主要股东之间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指定一名外部董事负责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管作用;高层管理人员应以正式契约形式向公司作出不从事相关竞争性业务的承诺。

  4.3 投资者视角

  1)投资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

  创业板市场前瞻性强,风险性高。一方面,其上市公司大多资本规模小,发展跌宕起伏,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均较大;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未来很有可能以极快的速度成长。这种独特的风险结构和收益结构使得创业板市场的参与者多为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无论是散户还是庄家,在面对创业板市场大起大落的形势面前,都必须随时做好心理准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应对情况突变的冲击。

  2)投资者应该多做理性的决策,少抱投机的心理。

  我国的股票市场还相当不成熟,多数投资者抱的是投机心理,做的是短线投资,并没有上升到价值投资理念的高度。其实创业板的魅力存在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和潜力的发掘上。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股民先做理性分析,再长期持有一些成长较快,绩效较为优秀的公司的股票。要知道,大量存在的投机行为只会加剧本就存在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的不稳定性。

  纵观全球,美国的NASDAQ、英国的AIM、韩国的KSDAQ和新加坡的SESDAQ都是创业板市场中成功的典范。外国的创业板市场滋养出了像微软、戴尔,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放眼我国,虽然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但笔者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创业板也能成功孕育出耀眼的明星企业。

  我国创业板市场现状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0月正式建立以来,便吸引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投资者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截至2014年10月,创业板市场从第一批的28家上市企业,发展壮大成为397家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的不断涌入,更多投资者的不断参与,加之创业板与生俱来的低门槛、高风险的特征,就要求对创业板市场应该不断完善监管体系,能够更加合理、严格、高效地管理和监督,从而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经历了十年的筹备工作,我国创业板在2009年正式成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创业板的建立,为丰富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证券市场做出了贡献,是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2013年底全面扩容的“新三板”,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多层次证券市场,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群体。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长期的焦点话题,成立创业板主要面对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为其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现状

  创业板市场发展五年来,在行业结构优化调整、规模和市值总额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行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五年来的发展,使得我国创业板越来越完善和成熟。由表1可以看出,从第一批28家上市公司发展到现在的397家,创业板的整体结构在进行不断的优化。2009年和2014年的数据显示,市场比重和市值比重超过10%的都只有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制造业一直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采矿业、建筑业、科研服务、卫生等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得行业结构更加完善,对分散市场风险有重要的作用。创业板最初被予以“两高六新”的定位,现在也正在朝着高成长、高科技、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的模式发展,“高成长”被投资者寄予了厚望。

  规模和市值总额不断扩大。创业板市场从2009年成立时的1445亿元的市值总额,发展到2014年10月的22353亿元,市值总额不断扩大。创业板作为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交易市场,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说明仍然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希望上市创业板,希望通过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创业板的开设满足了资本市场的需要,为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为一部分中小企业募集了资金,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创业板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创业板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一批新兴产业上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其在近五年来的发展中也受到了许多质疑:自发行起便存在的“三高”发行的诟病、发行上市后业绩变脸、超高的市盈率、信息披露问题重重、造假质疑不断、高成长难见、股民亏损累累等等问题,都使创业板的未来发展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

  “三高”问题凸显。创业板的三高问题即:发行股价高、市盈率高及超募比例高。放开发行价意在向市场化靠拢,但却引发了创业板股票发行价极高的现象。有学者统计,小盘股募集的资金甚至超过了主板和中小板,这种高发行价的现象,一方面说明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股票的追捧、炒作或者抱有过于殷切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旦高价格向真实价格回落,泡沫破裂造成破发,对市场、对股民都会造成伤害。超高的超募比例说明公司拿到了比预期多得多的募集资金,这些资金本应用来进行项目建设,资金流转,发展扩大,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募集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有机构统计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被企业挪作他用,或是直接存入银行“睡大觉”,甚至塞进了个人的腰包。高发行价格必然造成高市盈率和高超募比例,也会造成大量资金集中在已经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中,资源过多导致不能有效利用,真正需要资金发展的未能上市的企业却望洋兴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猜你感兴趣:

1.中国创业板市场

2.创业板市场有什么风险

3.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4.我国创业板市场现状及问题

5.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理论与实践

6.中国创业板市场分析

7.创业板企业是什么

    58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