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健品食品市场分析(2)
我国保健品食品市场分析篇二
基于跟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亚洲国家和跨国企业的对标,我们对中国保健品行业容量进行预测:在经历了一轮洗牌后,行业逐步向着稳健的方向发展,自2002年的低潮至此后的10年间,行业年均增长达23%,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
201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260亿元左右,虽然受质量风波和监管变化等影响,行业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在2002-2011年期间,行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22.7%;同时我们测算,2011-16年的行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4%,终端规模达到3,323亿元(见图表3),整体行业仍将维持在非常快的增长水平。由于医疗保健品行业的防御性特点,我们认为持续的经济低迷不会对保健品行业产生巨大冲击。
供企业、投资人、券商、投行、风控等相关人员参考交流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中上收入(UpperMiddleIncome)国家,居民消费将从满足生存需要转向生活质量需要。保健品行业将是医疗消费升级的首要受益行业,该行业兼具医疗和消费品两种属性,直接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将保健品从可选消费品转为必需消费品。
目前正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时期,行业正逐步走出以往靠宣传换销量的套路,走向靠产品、技术取胜的新阶段,将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消费升级浪潮中最受益的行业之一。
内因: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购买力的提升;2)人口老龄化带动需求的加大;3)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等;外因:十二五规划对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政策指引。
对标发达国家:中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的保健品行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以美国、日本为例,高速发展期的主要推动因素为:
1)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70年代是美国保健品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战后婴儿潮出生的美国人成年后,追求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带动了整个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从而促进了保健品行业的发展。
2)监管重心的后移:自70年代起,保健品的监管在FDA、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博弈中逐渐放宽,模式从上市前审批逐渐后移成为上市后监管。1994年《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令》的出台,规定健康食品只需向FDA备案就可上市,成就了1994-2000年间的爆发式增长,CAGR达23%。
3)人口老龄化:自日本于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医药保健品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提升作用明显。
我们选取美国、欧洲及亚洲国家/地区的保健食品消费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人均保健食品使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地区:
1)以人均保健食品消费额为标准:亚洲发达国家/地区平均相当于中国的12.1倍,北美和欧洲分别相当于中国的8.8倍和3.4倍。
2)以保健食品的渗透率为标准,中国经常使用者不到20%,不到美国70年代的水平。
从服用人群上,发达国家表现出的特点为:
1)在老龄人口中的渗透率相对较高:老龄人口一向是保健产品的重要使用人群,渗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在我国,45岁以上健康食品的渗透率相对较高,但仍大幅低于美国的水平;
2)消费人群分布广泛:中、青年与老年人的渗透率差别并不大,30-39岁/40-49岁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男性/女性分别在35%/47%左右,与50岁以上男性/女性的服用率40%/52%相差并不明显。对我国而言,25-45岁中青年的渗透率相对较低,说明中青年使用健康食品的比例仍然较小。
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难以足量摄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我们相信,未来健康食品在老年人中的渗透率将继续提高,并且将有越来越多中、青年人也将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他们的消费习惯将呈现重复性、刚性化的特点。
对标新兴市场:购买力提升支撑行业扩容
新兴市场正处在行业的高速发展期,购买力的提升对于保健品行业的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衡量购买力的重要指标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巴西、俄罗斯为例,过去十年健康食品行业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增长较快,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8%和20%。
随着收入提高,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传统意义上的非必需品,保健品将成为其中的重要选择。中国中产阶层的迅速扩大标志着购买力的增强,他们是市场消费的主体,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根据2011年庶正康讯的消费者调查报告,钙制剂、蛋白粉的购买者都主要是36-45岁的中年人,这个年龄层的人群正是中产阶级的主力。他们除购买自用保健品外,还要负责家中老人、儿童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中产阶级的扩大以及他们的购买偏好将对保健品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人均年收入6,000-30,000美元(2007年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到2020年,中国将较2010年新增4.56亿中产阶级人群,这将大力推动终端消费需求。
在基本情形假设下,我们预计未来5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2.5%,保健品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将达到0.7%左右。经过计算,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销售额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1.4%,2016年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323亿元。
由于购买力的地区差异显著,我国国内保健食品消费量的地区差异极大,蕴藏着巨大市场。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城镇居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保健消费支出增长迅速。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滋补保健品支出129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2%,占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为14.8%,高于2005年3.8个百分点,但考虑地区因素:
1)西北部、中部、西南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保健品消费不及南部的一半;
2)2010年农村人均保健品消费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12%。
对标亚洲国家:中国保健品消费比率有望超越欧美、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我们将各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保健品消费进行比较,发现亚洲国家保健食品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更高(大多数国家居于回归线上侧),也就是说,亚洲国家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保健食品消费。从总体上来看,亚洲国家具有相对较强的“养生”、“保健”意识。就我国而言,2011年庶正康讯公布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表示“关注”或“非常关注”养生保健类信息的受访者高达84%。可以预见,中国人均保健品消费将以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