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开店指南>经营技巧>

优秀企业的经营之道

晓铧分享

  优秀企业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经营业绩的跨越式发展。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优秀企业的经营之道。

  优秀企业的经营之道

  有一种问题,非常简单,但回答非常难。管理大师们往往喜欢提这样的问题,并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文章往往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彼得.德鲁克就写过类似的文章:《企业是什么?》、《经营之道》,迈克尔.波特也写过类似的文章:《战略是什么?》看文章的名字就知道,这些文章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也是管理者的必读之作。

  这次的专题名字为“企业的经营之道”,讨论的也是企业最基本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的经营之道是什么?企业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战略?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往往会迷失方向。即便企业因为运气,取得了一时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也不会持久,或者企业家们往往会陷入人生的迷路之中。

  先说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传统上我们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彼得.德鲁克认为,利润最大化理论充其量只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管理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老话,但没有告诉一家企业应该怎样经营,相反还造成社会和员工对利润的敌视。赢利能力本质上不是企业的目的,只是检验企业经营的一个标准。

  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不在自身,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这就是造就顾客。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和生产什么。由于顾客的需求总是潜在的,企业就必须通过产品和营销激发顾客需求。由于顾客的需求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就需要不断创新,满足顾客新的需求。简而言之,企业的功能就是营销和创新。

  明白了企业是什么,就要搞清楚下一个问题:企业应该怎么做?大公司管理者,越来越多地要面对一个重要挑战——“做什么?”这个想法涉及到市场,涉及到对客户和竞争对手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的认识,涉及到技术及其动态,涉及到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涉及到公司何以赚钱。总而言之,这些问题都是德鲁克所说的“经营之道”(theory of the business)。

  德鲁克认为,每个组织必得有一个“经营之道”,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关于组织所处环境的设想;其次是关于组织特定使命的设想;最后是关于完成组织的使命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的设想。其中,关于环境的设想决定了一个组织的赚钱方式,关于使命的设想决定了组织希望为之奋斗的有意义的结果。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设想决定了组织必须精擅的本领。

  “经营之道”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必须经过反复检验和修正,以符合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组织能力。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原理应该符合四个要求:第一、关于环境、使命和核心竞争力的设想必须符合客观现实;第二、关于环境、使命和核心竞争力三方面的设想必须相互契合;第三、经营原理必须为组织中的所有成员所理解;第四、经营原理必须得到不断的检验。

  德鲁克提到的“经营之道”和波特提到的“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处。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营活动。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即有目的地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战略定位有三个不同的原点:一是基于种类的定位;二是基于需求的定位;三是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

  无论是“战略”还是“经营之道”,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创建、保持和恢复一套经营原理,需要的不是天才,是勤奋;不是聪明,是意识。出色的领导者们相信,经营原理的老化确实是一种威胁到企业生命的病变。他们知晓并坚守外科医生一直奉行的原则:病变不会因牵延时日而自愈,唯有明决快断,方能防患于未然。这也是关于有效决策的最古老的训诫。

  优秀企业的经营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形式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演进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工场手工业时期

  这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7世纪,一些西文国家的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大规模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家庭手工业急剧瓦解,开始向资本主义工场制转变。工场手工业是企业的雏形。

  2、工厂制时期

  18世纪,西方各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的普遍采用,为工厂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771年,英国人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1732—1792)在克隆福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纱工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厂制度在英、德等国家普遍建立。工厂制的主要性是:实行大规模的集中劳动;采用大机器提高效率生产;实行雇用工人制度;劳动分工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工厂制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诞生。

  3、现代企业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厂自身发生了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加剧,产生了大规模的垄断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形成职业化的管理阶层;普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子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从而使企业走向成熟,成为现代企业。

  优秀企业的经营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s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看了“优秀企业的经营之道”的人还看了:

1.成功的经营之道

2.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

3.连锁经营的成功之道

4.经营之道实训心得体会3篇

5.零售店铺的经营之道

    279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