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企业管理>企业文化>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

玉叶分享

  企业文化属于“个体文化”,具有自我封闭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篇1

  二只“看不见的手”的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80年代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年,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踪考察后,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他们写道,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指出的那样,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而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行为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则大胆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大多数企业都将“与狼共舞”的严峻形势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大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会制度的保证、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性和艰巨性,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已从方方面面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文化爱好者,本人在此不揣冒昧,试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于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研究和宣传一直是时冷时热,尽管党的十四大发出了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号召,并把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理论仍然是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上的误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们认为——

  (一)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人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灵了,所以企业文化也就没有必要建设了。

  (二)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根源在于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而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员工说起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三)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企业从厂部到班组,从办公楼到工作现场,到处都悬挂或张贴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四)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了班组,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因此,在许多企业里,不惜人力财力,或千里迢迢到外面收资回到家里稍加改动或一字不动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或组织一帮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撰写成文然后拉到环境幽雅的去处一番会审,隆重推出,如此这般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五)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一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

  诸如此类的认识偏差还有许多,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列举。

  不可否认,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他们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载体,因而实际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对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片面的理解,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实际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而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它决定现象,并且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而现象总是这样那样表现着本质,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我们许多人之所以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走入误区,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而对深藏于内的本质不了解,才只凭自己的感性认识对企业文化作这样那样的片面理解。因此,我们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产生于西方企业界,是继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籍日裔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泰伦斯·迪尔。

  企业文化理论一经产生,便立即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重点,被誉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国内外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据初步统计达100多种,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归纳起来,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管理中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第二种是“同心圆说”。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同心圆,外层圆是物质文化,中层圆是制度文化,内层圆是精神文化。

  第三种是“精神现象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它是以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仔细分析以上三种观点,无论是“总和说”,也无论是“同心圆说”,还是“精神现象说”,尽管在文字表述上各有不同,在层次划分上各抒己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企业的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信仰和价值观。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篇2

228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