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社交网络创业解读

隆佳分享

  对于facybook大部分人士不陌生的,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悄悄在进行转型,从社交网络转变到在线世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交网络创业资讯相关文章。

  还把Facebook当社交网络?它已经成了在线世界的新门户

  早在同名电影上映前,“社交网络”就成了Facebook的代名词。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办的这家公司在2008年从MySpace手中夺下了这个头衔,自那以后便成为了社交网络行业无可争议的杰出代表。

  但如今有迹象显示,Facebook似乎已经达到巅峰——并不是作为媒体平台,也不是作为一个打发时间的网络平台,更不是作为一家企业,而是作为社交网络本身(一个人们与亲友相互联系的地方)。

  需要明确的是,人们使用Facebook的频率依然很高。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拥有16亿活跃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10亿。只不过,真正使用这个平台开展社交活动的人正在减少。根据科技博客Information获得的机密数据,Facebook的“原创分享”(人们自主发布的关于自己的内容,而不是从其他地方分享的文章)已经减少。彭博社的消息人士也佐证了这一趋势,并表示该公司内部将其归咎于“语境崩溃”(context collapse),这是由丹娜·伯伊德(Danah Boyd)普及的一个学术词汇,用于描述社交媒体如何模糊人际沟通和大众传播之间的界限。

  无论对Facebook的整体数据产生了何种影响,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趋势。发布宝宝的萌照或自己的度假照片,通过状态更新传递情绪和思想,发布调皮的信息来透露秘密——这都属于人际互动范畴,人们往往都会针对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分享类似的信息,分享对象至少也是那些你有理由认为对你怀有好意的人。

  人们原本并不希望把自己分享在Facebook上的信息公布给全世界,但随着Facebook的不断发展,加之普通用户的好友列表不断扩大,这种观念已经逐渐被打破。的确可以通过隐私设置限制自己的受众对象,但却有可能造成困扰,实际使用起来也很繁琐。更何况,Facebook自己的软件也会监控你在该网站上的一举一动,希望以此全面了解你的情况,从而投放精准广告。了解这一切之后,唯一令人惊奇的或许就变成了:“原创分享”竟然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开始减少!

  说来有趣,Facebook的这个问题在我本人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我并不是妄想狂,我也不认为Facebook是邪恶或无耻之徒。然而,我多年以前就不再在Facebook上分享太过私人的信息。2013年,Slate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我为什么不在网上分享关于孩子的任何信息》的专栏文章,我起初认为那篇文章的观点有些不可思议,但当我有了孩子后,却发现自己也开始留心那篇文章中的一些建议。

  据报道,Facebook已经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应对这种个人信息分享不断萎缩的趋势。他们尝试通过新的文案来吸引人们发布更多状态更新,还在“赞”之外增加了更多按钮,鼓励人们分享更多观点。扎克伯格甚至宣称,直播视频将成为一种帮助人们自发联系的新颖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使得你不必对自己发出的文本信息斟字酌句。他还明确表示,这项功能是为了帮助人们重新夺回Facebook丧失已久的“原始感”和“肺腑感”。该公司拥有庞大的资源可供利用,当他们齐心协力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往往都会成功。

  不过,我认为扭转这一趋势与MySpace重振旗鼓的概率相当。你可以通过调整算法来向人们展示更优质的内容,更好地迎合他们的口味,或者让他们产生或悲或喜的情绪。然而,无法通过简单的调整来重新恢复用户的信任。

  如此看来,Facebook似乎注定会没落,或者至少会逐步退化。倘若一个社交网络上的用户都害怕社交,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正如Inc的杰夫·博考维西(Jeff Bercovici)所说:“Facebook已经陷入了最糟糕的境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事实的确如此。这的确很像是走向没落的第一步:Facebook已经不再炫酷了。

  然而,如果你仔细思考Facebook过去3年的发展,或许会发现,该公司正在积极应对这种彻底变化。

  该公司已经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我再造。首先,Facebook作为一个平台已经逃脱了社交网络的范畴——它虽然缺少了一些个人化的元素,但实用性却并未降低。其次,Facebook作为一家公司正在大举下注科技和社交媒体的未来,甚至已经不再被人简单地描述成一家社交网络——就像Alphabet不再被简单地称作是一家搜索网站一样。

  那么,如果不是社交网络,Facebook的应用和网站究竟变成了什么?如果你观察一下人们的使用方式,答案就会显而易见: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在线世界的个性化门户。

  这个世界不仅包含新闻(超过40%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会用Facebook看新闻),还包括娱乐、游戏,当然也少不了亲朋好友的状态更新。作为各大网站的重要流量来源,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无与伦比的主导地位,甚至对企业发布和呈现内容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各大企业都在争相建设完美的门户,希望将其打造成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信息高速公路。还有一些企业则在尝试设计设计终极新闻阅读器,汇集互联网上的优秀内容,将其集成为个性化信息流。虽然并未过多宣扬,但Facebook已经开始在这两个方面同时开弓——虽然远算不上完美,但显然比AOL以来的任何一个门户都更加有效。

  Facebook能有如今的成就并非偶然,该公司曾经花费多年时间来优化News Feed的内容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它不仅可以向用户呈现好友发布的优质个人状态更新,还能提供专业内容发布商制作的一流报道。这可能是因为该公司的高管,尤其是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预料到Facebook无法单纯凭借状态更新永远繁荣下去。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主页上增加了趋势新闻话题,鼓励新闻机构直接在Facebook上发布最优质的报道,并且努力推广该公司的原生视频播放器和流媒体视频平台,希望吸引YouTube网红、明星和媒体机构创造更吸引人的内容。Facebook希望人们能在它的围墙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上网活动,更好地吸引有价值的眼球。

  Facebook接下来对移动应用的改版,或许再次凸显出该公司从社交媒体转向新闻门户的意愿。据Mashable报道,该公司正在测试一个全新的移动界面,将允许用户按照主题对内容进行归类。其中一种方案似乎可以根据“美国新闻和政治”、“体育”和“娱乐”几大类别进行分类——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报纸的各个版面。

  这些内容仍然会根据用户的好友点赞、分享和评论的情况进行排序,而且其中仍然会包含个人的状态更新。但此次改版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而不仅仅着眼于社交联系。简而言之,Facebook将从“脸书”转变成“新闻书”。

  那么,这些人脸将会去向何处?还有哪些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可能会异军突起,超越Facebook?肯定不是Twitter,该网站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不及Facebook,而且多年前就已经不再着眼于社交。(Twitter现在显然已经变成了一家媒体公司,最近还与全美橄榄球联盟签订了协议。)

  事实上,新的在线社交枢纽已经变成了图片和视频分享服务以及聊天应用,这些产品的重点是为人际互动创造更亲密的语境。美国当今最受欢迎的图片和视频分享平台是Instagram和Snapchat,而最流行的两大聊天应用则是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苹果iMessage并不算数,因为它并不是一款真正的应用)。

  到现在,你或许会猜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4款对Facebook威胁最大的应用中,有3款——Instagram、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都属于Facebook,而且该公司还曾经力图收购Snapchat。虽然Snapchat一直都在拒绝Facebook的收购要约,但Facebook已经多次模仿该产品的核心功能,先是命运不济的Poke应用,最近又推出了在自发性和互动性上与之类似的流媒体直播服务。

  Facebook 2012年斥资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曾经引发很多人的嘲笑,但事后证明,这是一笔颇具先见之明的投资。该公司随后又在2014年斥资22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当时甚至还有很多美国人没有听说过这款聊天软件。然而,Facebook的扩张计划并不仅仅局限在社交领域。即便是那些理解Instagram和WhatsApp收购逻辑的人,也很难明白该公司为何花费20亿美元收购Oculus VR。

  扎克伯格表示,虚拟现实有朝一日将成为“最具社交属性的平台”,这令很多人感到有些夸大其词,毕竟,这款硬件会导致人们与周围的人隔离开来。当然,我们之前对扎克伯格的很多质疑最终都被证明是错误的。然而,如果你不再以社交平台的角度来看待Facebook,此举显然就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将Facebook视作一个希望主导在线媒体消费领域的公司,那么它进军虚拟现实的举措就变得非常合乎情理。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将Messenger打造成一个颇具未来感的公司,允许开发者制作各种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并开发自己的虚拟人工智能助手。如果虚拟现实成为重大趋势,虚拟助手或许也会蓬勃发展。

  当然,Facebook仍是一个社交网络。该公司指出,尽管它的很多用户分享了来自其他地方的文章、图片和视频,但仍有海量用户使用该网站来进行社交。Facebook不会将他们驱赶到其他地方。

  不过,在Snapchat、Instagram和WhatsApp的时代,Facebook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社交网络。然而,借助一流的眼光,该公司已经成功完成了转型,成功适应了“后Facebook时代”的变革风暴。

  越用社交网络越孤独?Facebook首任总裁想要变一变

  肖恩·帕克(Sean Parker)首次尝试推出社交视频服务Airtime时,就一直想努力做大这项服务,然而最终这项服务却让他陷入了难堪。众所周知,帕克当年曾帮助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将Facebook打造成全球化的社交巨头。在帕克看来,如今的社交网络已经让互联网拥挤不堪,但用户却仍感孤独,于是,他想尝试用新型的社交网络,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2012年与奥利维亚·穆恩(Olivia Munn)和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等一线明星共同举行的一次派对上,帕克蕴酿已久的视频消息应用产生了故障。最终,由于Airtime的人气未能达到较大规模,帕克还是放弃了Airtime。

  如今,帕克正在默默地重新推出Airtime服务。周三,帕克推出了更新版的Airtime。在推出新服务之前,帕克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在这次采访中,帕克将新应用描述为一个针对越来越拥挤且非个性化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帕克此前一直将此问题的原因归咎于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尽管这种批评似乎让人啼笑皆非。

  帕克表示,“我们在私底下谈论Airtime时,总是将其看作是社交网络世界中恢复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一种服务,在这样的世界中,社交网络将我们连接到更多的人群,然而,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仍感到一定程度的孤独,至少我会感到孤独。或许,这是社交媒体当初未曾预料到的结果之一,尽管如今已经有10多亿用户登陆社交媒体,而且这些用户还拥有大量的好友用户与关注者。”

  更新版的Airtime于周三开始投放到iOS和Android等设备。毫无疑问,新版Airtime与旧版Airtime当然不同。第一版Airtime是一个实时的基于网页的视频消息服务,在这个服务上,用户能够与好友甚至是陌生人进行一对一的视频聊天。

  如今,帕克当然希望将新版Airtime应用打造成一个具有人气的社交网络,一个几乎完全基于实时视频的社交网络。Airtime的前提就是“房间”,当然,这里所指的房间是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房间中,用户可以分享内容(包括Instagram图片、YouTube视频、Spotify播放列表、Giphy动画等),并一起实时的共享快乐。

  帕克表示,“在一个汇集多用户、多对多公开或私下同步化消费内容的世界中,仍然存在这样的巨大差异。既然我们能够坐在这儿,或者是亲自做出来,那我们就应当真正地做出来,即使我们中间隔着遥远的距离。”

  对帕克而言,当前业界的大量社交媒体并没有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帕克看来,Periscope、Meerkat和Facebook Live等都可以让用户观看直播视频,但是,用户却希望将他们播放的视频限定给更少更私密好友观看。

  帕克不喜欢比较,但是,Airtime似乎仍像是Facebook与谷歌(微博)Hangouts的结合体。这两大服务的巨大差异就是——当用户使用Airtime时,用户的虚拟化身就会出现在直播视频当中,因此用户在使用Airtime时,还需谨慎。

  移动应用可以让用户创建“房间”,在这样的房间中,最多可以容纳250位用户同时参与聊天,当然,聊天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谈话、发消息或者共享内容等。Airtime的一些高管认为,此类应用的“房间”非常具有人气,特别是对那些小规模好友群用户而言,因为这些用户希望能够一起共度一些私密时光。

  Airtime媒体业务总裁丹尼尔·克劳斯(Daniel Klaus)表示,“我们看到成群的女性用户,或者说至少我们认为他们是女性用户,会在我们的产品上花费数小时,一起观看YouTube视频等内容。”

  帕克和克劳斯都声称,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共同消费媒体内容的新服务正在崛起之中。而对帕克而言,这一次的赌注可能不会太高。

  对此,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正确做好这项服务,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做好了,就会成为下一个可以吸引10多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否则就会成了一个玩具或是一个骗人的噱头。”

    69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