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必备技能
21世纪,互联网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创业必备技能相关文章。
顶尖互联网产品经理必备六大技能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某人转的Ben Horowitz的一篇《什么是好的产品经理,什么是差的?》一文,甚觉不错!个人感觉,真正顶尖的产品经理有几个硬性指标,这些指标不在于你是否会几样工具,是否会做交互设计,是否善于沟通交流总结等基础技能,如同打怪一样,这些技能只能保证你饿不死。任何智商没问题的人,通过一到两个星期的用心学习,均可熟练掌握。而要真正做到秒杀BOSS,成为顶尖的产品经理,完全取决于您是否具备以下能力抑或说经历:
一、您是否足够的熟悉用户?
这里所说的熟悉不在于你自吹自擂告诉别人你对用户多么了解,也不在于你是否简单做过几十例用户回访,而是来源于你亲手推广的用户数。至少,我觉得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来说,要成为顶尖的产品经理,至少需要亲手推广出超过1000万用户。只有当你亲手接触和推广的用户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从量变到质变,从菜鸟到骨灰,你才有可能对人性有足够的了解。你才有可能知道,用户真的喜欢什么?他们对什么敏感?他们为什么会点击您的产品?他们达到你的产品的环节有那几步?只有明晰了这些,你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你所服务的用户!而且你一定要知道,经验这个东西,在互联网行业中是最不靠谱的东西。行业的细分会导致用户特性的千差万别,做游戏的不会做工具,做媒体的不会做电商。更何况用户的习性一日千里,对用户习性的把握绝对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那些以为靠自己的臆想,任何人都可以做产品的人可以洗洗睡了!你们做的不是产品,而是堆砌着一堆无用功能,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让你的公司完蛋,让你的用户骂娘,浪费同事精力,毁掉公司生命的东西!
二、你对技术是否足够的了解?
或许很多同学会张口就举出很多技术白痴既然成为牛逼大拿的故事!但在我看来,国内顶尖的产品经理,无论张小龙,还是马化腾,无论周鸿祎,还是雷布斯,他们在技术上都具备深厚的积累。而正是这是这种多年的技术积累,确保了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具备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宽度。一个写过代码,熟悉技术架构,对相关的技术原理驾轻就熟的产品经理,做出优秀产品的成功机率要远大于那些技术白痴!因为他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了在技术决策上的徘徊,避免与不擅长沟通的攻城师去做一些无效而低能的所谓交流,他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更多的去思考产品的逻辑架构营销推广。他可以直接告诉程序猿,某某需要怎么做?实施流程是怎样?设计原理又是如何?甚至手把手亲自告诉对方代码怎么写?关键点如何把握?面对这种产品经理设计出来的产品,无论多么骄傲的攻城师和程序猿们都很难挑剔,只会膜拜!对于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来说,不会技术,那就瘸了一条腿,那怕你有三条腿!
三、干过运营,对数据极度敏感
对运营这个事,要简单足够简单,要复杂足够复杂!但简单到一句话:就是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无论是做游戏还是做社区,你都需要对数据极度敏感!每天8个小时你泡在数据中的时间能占一半。工作的时候看的是数据,聊天的时候聊的是数据,吃饭的时候想着的是数据,睡觉的时候还能一日三省吾身。你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到你想要的,你可以自己通过建模,参数,数据去验证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产品经理的任何决策行为都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靠大数据支撑和众多案例分析出来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决策都跟概率有关,成功者源于他做的事成功的概率高,而失败者源于他做的事失败的机率大!而概率的判断却离不开数据这个宝贝。这个时候,前面说的技术优势又开始发挥作用了,对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拥有技术背景,同时又擅长数据分析的产品经理,在产品上的优势绝对不仅仅只是锦上添花这么简单!
四、做过营销,知道如何落地!
营销分两个层面,一是营,二是销。营是策划,销是手段。只有做过营销的人,才会挖空心思的去想客户/用户需要什么?我如何去满足他?我的产品卖点是什么?我需要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手段什么策略将卖点传递出去?客户的弱点是什么?我需要如何利用?我怎么同他产生关系?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只会闭门造车而不见客户,我敢肯定,他设计的产品要不是高屋建瓴,曲高和寡,就是太下里巴人,庸俗不堪!要知道这个社会,有些东西有些感觉,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嫌瘦!而要掌握如何把握这个度,做做市场或销售,对产品经理大有裨益!
五、逻辑清楚,圈圈要划圆满
其实这是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但放在这里单说的原因是,我见过近百个产品经理,但大多数产品经理只知道因果,却不知轮回。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平凡与顶尖的区别在于:顶尖的产品经理能够在设计产品时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步骤是什么?知道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知道那些功能应该放?那些功能必须收?那一些是药引子?那一些是引爆点?知道针对什么人,应该讲什么故事?知道面对什么场景,应该突出什么需求?逻辑清楚不仅仅只是知道因果,而是对于整个产品链,行业链,业务链都有清醒的判断。否则,局部小胜,而全局的大败,将不是写在书上的传说!
六、善于借力,任何东西都是你的磨刀石!
大多数产品经理是两头受气,四面排挤。在技术那儿不受待见(天天催命),在销售那边也饱受争议(卖不出去是产品的问题),上要面对领导的压力(产品是最容易提问题的,街上卖菜的你去问问都能随口给你提几个),下要面对用户的期盼(TMD这个功能怎么这个难用?)。饱经风霜历经沧桑受尽摧残与打击之后不免心灰意冷,黯然神伤,心烦意乱,裹足不前。但其实如果把产品经理的角色放在社会中,你的角色就清晰了,你就是一个小公司,你上要面对政府,股东,客户,下要对着员工,用户,家庭。政府觉得你偷税漏税,客户觉得你是皮包公司,股东觉得你难成大器,员工跟着你暗无天日,用户觉得你不靠谱,老婆觉得你窝囊废,这个时候,你是选择跳楼后重头再来呢?还是选择坚持到底呢?可以明确的是,几乎所有选择跳楼的都没办法重头再来,你的资源关系人脉信用积累等等,在你跳楼重新洗牌后将化为乌有。你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想尽办法,搞好关系,做好产品,一步一个脚印,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放在产品经理身上,那就要有别人虐我千百遍,我呆尔等如初恋的气魄。销售、渠道、用户、竞争对手、公司技术、专利、公司规模、性质、资质、品牌,这些都是你的牌,好牌不一定会赢,但同样,烂牌也不一定会输。如果你能将借力打力运用至炉火纯青,相信哥,你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凡的产品经理,梁山上一定会有好汉一把位子!!!
“吹牛”几乎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必备技能之一
如今,“吹牛”几乎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必备技能之一。当余佳文这个名字因为“一亿元”利润的一年之约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舆论导向再次将90后创业者的诚信问题引到风口浪尖。
虽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现有资金规模和渠道比较狭窄给新一代创业者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对比过去的互联网创业者,创业群体人数变大但成功率并没有明显提高。这给创业者带来不少压力。同时,互联网创业对企业发展速度要求更高。
新一代创业者表现出鲜明个性,不怯场、不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当他们感受到这种创业的压力,自然选择一条更为容易的捷径。
吹牛能为创业者提供企业起步所需要的一切:关注度以及资金。但是同时,他们也面临吹牛被戳破所带来的诚信危机,这是一把双刃剑,而选择的权利永远把握在创业者手中。
为什么“吹”?
创业者吹牛,更大程度来自于竞争的压力以及对于创业成功的焦虑。舆论以及投资人让他们信奉一个“真理”:谦虚越谦越虚,吹牛越吹越牛。但是,达不到目标之后往往带来更大的焦虑。
“太难了,只有小部分的创业公司能成功。”一个硬件行业的创业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许多创业者看来,“吹牛”不完全出自本能,而多了“被逼上梁山”的意味。
中国就业促进会发布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千万的网络创业就业人数。其中,80、90后青年群体成为网络创业的绝对主体,大学生网络创业人数达到600多万。
然而,即便是在浙江等创业氛围较好的城市,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也不足5%。项目众多,但好的投资机构并不多,巨大的竞争压力使一些创业者选择比较轻松的路径。这时,一个好的故事不但能吸引公众目光,为产品带来更多用户,还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热钱。
“互联网的资本都是追求速度的,而互联网的企业很多又是整合资源型的,看谁整合得快、整合得多,不断有人在追问你的发展,许多人就会开始夸大成绩。”一位垂直细分服务APP开发者告诉记者。
余佳文曾经豪言一年之内挣到一亿元给员工,熟悉创业阶段的人都知道这事难度非常大,近乎不可能。
百度公布的调查问卷显示,35%的受访大学生在18~22岁尝试第一次创业。
大学生创业与传统创业者不同,企业起步阶段并不具备盈利能力,很多企业甚至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晰。众所周知,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吸引公众的关注为产品积累人气。投资大学生创业者,投资人看重的是激情和梦想,并不要求企业有具体的盈利模式,企业都是一边拿着投资人的钱,一边研究盈利模式。
在初期,股权投资成为初创互联网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从投资者的角度,企业越受关注,退出的渠道就更加多样,也更有保障。
“有时投资人也会帮忙吹牛,有些投资人是看噱头的,投入少量资金包装一下继续忽悠另一些人来投资让项目增值,A轮忽悠B轮,找下家。”上述创业者说道。
超级课程表推出之后先后进行几轮融资,但产品本身并没有具体盈利,据了解,目前,线上社交以及课程表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产品本身并没有广告能够产生费用,那么半年5000万的利润更大的可能是投资人所投资金。但是截至记者截稿,并没有新的融资信息。
诚信危机
余佳文在央视节目“认怂”言论一出,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微博)就质疑他的出尔反尔会对企业带来诚信危机。随后余佳文在道歉信中也提到其对于创业者诚信认知的薄弱。
这一年,我们看到太多动辄上千万的融资、太多上百万的活跃用户,看到很多宣传与产品现实的落差。夸大而不能落实的言论不仅伤害了企业本身,也伤害了90后创业者这个群体。
新一代创业者多少在互联网前辈身上学到“吹牛”的本领,然而最早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乐视等的“吹”更多是一种鼓吹,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吹嘘。吹牛与真牛的评判标准在于最后能否实现。创业者如果选择在公司起步阶段就吹牛,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影响投资机构对公司或者创业者的印象,而这种影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对公司后期融资也会造成影响。
周鸿祎曾在某访谈节目中将投资人形容成弱势群体,并称投入资金之后对创业企业把控变弱,基本不会控制创业者对资金的使用。“创业者有N多的方式折腾投资人,比如打广告把钱给洗出去,他老婆注册了个广告公司,他可以背着你在外面再做一家公司,开发一些新的业务,对于这种人我就说,我最多上一次当嘛。”
为了不“上当”,一些投资者练就了识别创业者的技能。
“我们投资之前一般会去了解创业者本人,对于一些将创业项目或者本人讲得很厉害的、非常完美的我们都不会投。这些都是toogoodtobetrue(太好以致让人感觉不真实)。”招科高智投资总监蔡凌辉说道。
纵然新一代创业者有马佳佳、余佳文作为代表,但不是所有90后创业者都如他们一般狂傲。有90后创业者向记者表示大部分的创业者还是兢兢业业,而这些靠宣传上位的行为对他们的形象“造成了伤害”。“现在需要给90后创业者正名。”乐奇足球合伙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