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网络成功创业者奋斗史

弘达分享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网络创业已经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和路径。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分享网络成功创业者奋斗史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共鸣。

  网络成功创业者奋斗史一

  在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诸如“脸萌”、“足记”等APP浮浮沉沉,有8年飞信运维经验的韩迎二次创业时没有继续做直接面对用户的APP,转而另辟蹊径,为APP开发者提供IM(即时通讯)云服务。23岁的韩迎在即将“不惑”的年龄觉得应该再搞点什么,“飞信业务下滑使我有二次创业的想法,在综合考虑各种各样因素后,选择了IM(Instant Messaging)云服务这个方向。”

  核心:积攒8年来“家底”开放

  在做融云之前,韩迎在神州泰岳担任高管,主管飞信业务。“,我们开始对飞信做技术支持和运营维护的工作,关于IM云服务的技术积累也在那个时候开始。”看着飞信从零起步到繁荣再到下滑,韩迎二次创业的心也一点点被点燃,而拥有“半互联网半运营商”属性,使他在创业初期就定位在或互联网或运营商领域。

  初,韩迎开始寻找创业方向,面对竞争强劲地IM APP领域,他谨慎评估“行业中已经存在腾讯、陌陌等巨头,再做一个即时通讯社交工具要想成功的概率不高。”但想到飞信8年的技术积累,韩迎又有了底气,绕过SaaS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专做PaaS端(Plar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利用8年对飞信运营和维护经验,提供IM打包服务,将微信单聊、群聊等社交功能做成一个个SDK包,内置到App后台,免除了开发者在App社交应用的开发,既解决了众多开发者对App社交属性的需求,也为他自己的创业标明了明确的方向。

  “我们是把积攒8年的‘家底’开放出去”韩迎笑言。正式上线半年年来,融云日活用户超过1000万,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内首位,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在韩迎意料之中的。究其原因,韩迎说,“第一,我们采用的私有二进制协议能够承载海量用户,这在行业内是很少的;第二,性能绝对稳定,我们公开承诺不丢消息、不当机;后台的稳定性是我们运营飞信8年‘血和泪’的教训换来的。”

  经验:创业不可着急

  “从上线至今,我们没有收入,更别说盈利。”融云上线1年有余,仍然属于“烧钱”的状态,这是所有初创互联网服务端都要面对的状态。不过有“靠山”神州泰岳的支持,韩迎对资金并无忧虑。对于,互联网创业企业因多种原因出现“朝生暮死”的现象,韩迎道出自己的看法“创业这件事,1000人在想,1000人在做了,100人已经做出来,10人做得很好,所以创业还是要谨慎的。”

  大学生创业,是不是应该鼓励呢?作为年龄和资历当属资深“老前辈”的韩迎,想法十分冷静。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小,主要原因是他们阅历、资源、人脉等创业必备的条件都不十分完善。“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很多时候是考验人性的,必须有一批信得过的伙伴一起扛才行,这些都是在行业内积累才能慢慢找到”。

  对“3W咖啡”、“JD+智能咖啡馆”等创业孵化器的出现,韩迎也十分肯定其出现的积极性,“很多创业者想到的只是一个点,这个点能不能实施,在孵化器中可以通过投资人们、创业专家们的建议,得到新的升华,减少走弯道的成本。”

  梦想:做好眼前的事

  70年代的生人,可能会对韩迎的梦想观深有同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韩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从未多想“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同,当时的我们毕业后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是进入国外厂商,例如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二是是国内的“巨大中华”(巨人、大唐、中兴、华为);再而进入家乡当地运营商。”

  关于“做融云是否在实现梦想”这样的提问,韩迎坦言,多年来的工作及近两年的创业,都不是为了纯粹的职业梦想,不过是抓住眼前的机遇而已。而说到想到达到的目标时,他略微地顿了一下,笑了,“现在每天忙得转不开身,根本没有时间想这个。”而后,他稍显严肃地说:“我现在最远想到的是带领团队有敲钟的那一天,现在只是想做好刚刚推出的融云IM2.0产品,以及为开发者提供的公众服务平台。”

  网络成功创业者奋斗史二

  互联网创业,因为一条微博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他就是人称“头条君”的江湖“蒙面”大侠。之所以说其是蒙面的,主要因为他都一直都在荧幕后面,做着默默刷屏的工作。起初纯粹是为了好玩,之后慢慢变成了事业,现在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据悉,现在他一人玩转的微信号就有23个,一年的收入可挣一套房。

  一条微博改变命运

  “江湖人称头条君。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关于我的传说。”这就是头条君的自我简介。如果说把微博微信看做是一个电子商务时代的江湖,那么,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个江湖里,潮起潮落,腥风血雨,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他叫头条君,出生在,江苏泰州人,是南京林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他就很喜欢电脑,曾经是班里第一个买电脑的,当时的理由是为了学习。可是,他根本没有学习,而是经常彻夜打游戏。最长时间24小时,不眠不休,双眼红肿,口里还不停地嚷嚷着“杀,杀,杀”。

  毕业后,他和同班同学一样,到处投简历,找到了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一年后,他跳槽又换了一份,直到,他跟着三五好友申请了一个微博账号,从此之后,他的命运改变了。

  最高峰一天净赚10000多块

  在他的记忆中,在的一天,他接到一个陌生的来电,在确认了他的微博账号后,对方告诉他,想在他的微博上刊登一则淘宝鞋类广告。按照当时的价格,30元一条。于是,对方很快将30元打入了他的支付宝。先后不过几分钟,30元人民币轻松落袋。渐渐的,他在微博中维护的内容需要花费他更多时间,而相对而言,他的收入也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

  有一次,单位上新品,需要他离开电脑、放下手机,专心检验新品。这下他受不了了,因为客户的订单纷至沓来,这边单位的工作也没法停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从单位辞职,专心维护微博。

  据了解,到了同年的11月11日,天猫的大喜之日,他的微博上的产品推介就没有停止过,在不停地更新着各类产品。当天结束后,他查看了一下银行卡,一共赚了10000多元。喜悦之情将疲累一扫而空,巨大的成就感将他淹没……

  微博生意萧条 他应聘单位遭拒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大V刊发广告没有之前那么方便了。因此,他的收入也直线下降,由最辉煌时刻的一天一万,到后来的一天几百。尽管如此,生活也能继续。

  后来,他想到,这碗饭可能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他决定找一家单位继续朝九晚五地工作。这种收入如过山车一般的生活,他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他应聘一个月薪约为2000-3000元的网络编辑的工作,当对方单位看到他运营的微博大V的粉丝数后,对方用了“大材小用”的理由将他拒绝了。

  于是,他又回到家中,在微信上注册了南京头条的账号,还接连注册了22个账号,此后,这23个账号,他一人独玩。

  独玩微信号 一年可挣一套房

  但他的微博账号也没有丢掉,如果有人通过微博找他做广告,他直接将其引向微信,这样微信也开张了。

  现在他不仅拥有“南京头条”、“热门美食”等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微信,还拥有“南京优惠”、“南京楼市”等后起之秀,像这样的微信,他还有十多个。据悉,这些微信还基本是他一个人在运作。

  每天选择内容、后期编辑、推广等都是他每天的工作,早晨没晚过8:30起床,晚上没早于11:30入睡。没有节假日,无论身体状态是否适合,每天更新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采访临结束时,记者悄悄地问了一句:“这么辛苦,收入一定不菲吧。”他笑笑,点了点头。“一年收入,能在南京买套房子吗?”记者不死心地追问。很诚实的头条君点点头说:“可以的,不过不是在最贵的区域。”

  未来计划打造生活APP

  时代在进步,他就不能停,9月份他正式注册成立了南京小灿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初步设想是,寻找一个天使投资人、数十位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利用区域化优势,将新闻资讯和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社区论坛功能的本地生活类APP,然后一点点导入微博微信的铁杆粉丝,让寄生在新浪、腾讯产品身上的“小灿灿”落地生根。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网络成功创业者奋斗史相关内容

  

167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