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年轻网络创业者成功故事

弘达分享

  目前,网络创业因得到政府政策支持,成本低廉、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且便于年轻人发挥自身优势,学以致用等多方面的优势受到年轻人的关注。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年轻网络创业者成功故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年轻网络创业者成功故事一

  在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诸如“脸萌”、“足记”等APP浮浮沉沉,有8年飞信运维经验的韩迎二次创业时没有继续做直接面对用户的APP,转而另辟蹊径,为APP开发者提供IM(即时通讯)云服务。23岁的韩迎在即将“不惑”的年龄觉得应该再搞点什么,“飞信业务下滑使我有二次创业的想法,在综合考虑各种各样因素后,选择了IM(Instant Messaging)云服务这个方向。”

  核心:积攒8年来“家底”开放

  在做融云之前,韩迎在神州泰岳担任高管,主管飞信业务。“,我们开始对飞信做技术支持和运营维护的工作,关于IM云服务的技术积累也在那个时候开始。”看着飞信从零起步到繁荣再到下滑,韩迎二次创业的心也一点点被点燃,而拥有“半互联网半运营商”属性,使他在创业初期就定位在或互联网或运营商领域。

  初,韩迎开始寻找创业方向,面对竞争强劲地IM APP领域,他谨慎评估“行业中已经存在腾讯、陌陌等巨头,再做一个即时通讯社交工具要想成功的概率不高。”但想到飞信8年的技术积累,韩迎又有了底气,绕过SaaS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专做PaaS端(Plar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利用8年对飞信运营和维护经验,提供IM打包服务,将微信单聊、群聊等社交功能做成一个个SDK包,内置到App后台,免除了开发者在App社交应用的开发,既解决了众多开发者对App社交属性的需求,也为他自己的创业标明了明确的方向。

  “我们是把积攒8年的‘家底’开放出去”韩迎笑言。正式上线半年年来,融云日活用户超过1000万,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内首位,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在韩迎意料之中的。究其原因,韩迎说,“第一,我们采用的私有二进制协议能够承载海量用户,这在行业内是很少的;第二,性能绝对稳定,我们公开承诺不丢消息、不当机;后台的稳定性是我们运营飞信8年‘血和泪’的教训换来的。”

  经验:创业不可着急

  “从上线至今,我们没有收入,更别说盈利。”融云上线1年有余,仍然属于“烧钱”的状态,这是所有初创互联网服务端都要面对的状态。不过有“靠山”神州泰岳的支持,韩迎对资金并无忧虑。对于,互联网创业企业因多种原因出现“朝生暮死”的现象,韩迎道出自己的看法“创业这件事,1000人在想,1000人在做了,100人已经做出来,10人做得很好,所以创业还是要谨慎的。”

  大学生创业,是不是应该鼓励呢?作为年龄和资历当属资深“老前辈”的韩迎,想法十分冷静。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小,主要原因是他们阅历、资源、人脉等创业必备的条件都不十分完善。“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很多时候是考验人性的,必须有一批信得过的伙伴一起扛才行,这些都是在行业内积累才能慢慢找到”。

  对“3W咖啡”、“JD+智能咖啡馆”等创业孵化器的出现,韩迎也十分肯定其出现的积极性,“很多创业者想到的只是一个点,这个点能不能实施,在孵化器中可以通过投资人们、创业专家们的建议,得到新的升华,减少走弯道的成本。”

  梦想:做好眼前的事

  70年代的生人,可能会对韩迎的梦想观深有同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韩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从未多想“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同,当时的我们毕业后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是进入国外厂商,例如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二是是国内的“巨大中华”(巨人、大唐、中兴、华为);再而进入家乡当地运营商。”

  关于“做融云是否在实现梦想”这样的提问,韩迎坦言,多年来的工作及近两年的创业,都不是为了纯粹的职业梦想,不过是抓住眼前的机遇而已。而说到想到达到的目标时,他略微地顿了一下,笑了,“现在每天忙得转不开身,根本没有时间想这个。”而后,他稍显严肃地说:“我现在最远想到的是带领团队有敲钟的那一天,现在只是想做好刚刚推出的融云IM2.0产品,以及为开发者提供的公众服务平台。”

  年轻网络创业者成功故事二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的90后小伙刘伟伟自幼便伴着马蹄长大,因为缺乏客源,自家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为谋出路,有着电商工作经验的刘伟伟便想到通过网络营销将自家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第一笔网络订单到今年年初,我们借助网络销售出去的马蹄有60多万斤,销售额达120多万元,占马蹄总产量的40%,网络销售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刘伟伟说。

  90后小伙回乡网上卖马蹄

  刘伟伟出生于,大学毕业后在沿海一家大型企业做电商工作。7月,父亲在家里注册开办了公司,主要从事马蹄种植和深加工,年轻的刘伟伟想跟父亲一起干出一番事业,毅然放弃外面薪水不错的工作,回到三江镇和父亲一起创业。

  由于自家种植马蹄的时间不长,没有客户,只能依赖别人介绍,种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刚回到家乡,如何打开销路成为刘伟伟最“头疼”的问题。“我平时喜欢玩电脑,就到一些网站、贴吧上去发我们公司产品的信息,半个月不到,果真有一个广州客户主动联系我,一下子就要了30万元的马蹄。”尝到第一笔网络销售单的甜头,刘伟伟便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网络营销上,不仅创建了公司的官网网页,还时常在贴吧发布公司简介以及联系方式。

  “如今,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借助网络销售,公司的利润也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达200万元,利润率近20%,达到40万元。”刘伟伟说。

  电商为三江镇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利用电商开辟了产品销路、提高了产品知名度的同时,电商也在倒逼着乡村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刘伟伟介绍,今年9月,企业的深加工厂房将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生产马蹄糕、清水马蹄罐头、罐头马蹄片、速冻马蹄丁、速冻马蹄片等产品,同时,也将重点开拓企业的电商渠道,通过淘宝、微信等渠道销售深加工产品,打响三江马蹄的品牌。

  而在三江镇,除了刘伟伟,还有很多的村民利用电商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江酱菜制品厂是镇上的老牌企业,但产品的销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企业的销售额也只有80万元。近几年,酱菜厂开始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当地长期在厂里进货的淘宝网店主也有十多家,江西最大的绿滋肴特产超市也是厂里的大客户,企业的销售额增加到200多万元。“,我们厂还从山东购置了先进的烘炒和高温杀菌设备,产品口味好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南昌县三江镇酱菜厂老厂长余真辉告诉记者,电子商务也正在倒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南昌县去年电商交易总额达60亿元

  作为南昌县首屈一指的国家级龙头企业煌上煌,是一家以畜禽肉制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后,也加快了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布局,先后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在网上建立了煌上煌包装产品销售旗舰店,助推公司包装产品销售,推动市场销售渠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企业以及个人都认识到电商多带来的发展契机的同时,南昌县也加大服务对接力度,重点培育电子商务新兴战略性产业,引导企业通过自建网站、加入第三方销售平台等方式,做活“吆喝”经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南昌县全县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达60亿元,是上一年的7.5倍。而在南昌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昌县也强调将创新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引进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年轻网络创业者成功故事相关内容

  

1757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