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故事

弘达分享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创业优势的突显,网络创业越来越受到当代年轻人的青睐。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分享关于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故事一

  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互联网思维。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西少爷”的创始人孟兵将自己的公司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公司。

  “西少爷”肉夹馍开在北京五道口,号称开业当天销售1200个肉夹馍;百度指数显示“西少爷”肉夹馍一周时间关注度直线飙升1000%;每天下午店门口都会排起百人长队;甚至有顾客专程从济南坐高铁来这里排队购买。无论营销大佬还是创业草根都会被这个故事吸引:在很多传统老字号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之下,这个“肉夹馍”是怎样走红的呢?它的营销秘诀是什么?“肉夹馍”能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答案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改造。

  比尔.盖茨说:“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李彦宏说:“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角度去看传统产业,就会发现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用创业故事打造知名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打造品牌也是一样,最难的是如何打开知名度。对于一个新品牌创建,“西少爷”肉夹馍的方法值得借鉴:从微信朋友圈疯传的创业故事《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开始。

  如何打造故事呢?最容易传播的故事是什么?第一,要有共鸣。如果读者在故事里能读到自己,有一种角色体验的感受,那么这个故事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也很可能获得大量转发。《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是把四位创业者的经历和感受糅合在一起写出的创业故事。四位创业者是百度、腾讯等公司的员工,看似风光无限的大公司员工,其实都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成为大公司外表光鲜的符号,却有很多个人理想无法实现,每天和100万人挤地铁13号线,体验那种落差感。很多看到故事的人感受到自己久违的梦想,引起共鸣,主动分享到朋友圈。还记得当年山大教授辞职去烤羊肉串的新闻吗?老教授一年时间烤羊肉串比教书30年赚的都多,发誓下辈子再也不读书,再也不当教授,直接去烤羊肉串,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百度前员工开肉夹馍店的消息一传出来,得到了百度公司员工的大力支持。17日晚上,百度跑步协会还组织了一次长跑,从百度大厦跑步8公里到五道口“西少爷”肉夹馍的店中,排队买馍支持前员工创业。

  “百度前员工和用户们的支持,其实也是对理想坚持不懈的人的彼此欣赏。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理想被压抑了,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想做些事情。”“西少爷”肉夹馍创业者孟兵说。

  一个好故事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要有冲突和戏剧性,IT公司的高级白领跟卖肉夹馍的竞争,新奇的人物角色和极富冲突的故事情节启动了人们好奇的按钮。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想看看这家店到底长的什么样子,这肉夹馍长得什么样子?

  利用好关系链营销

  有了好故事,下一步怎么办呢?开始传啊。用什么传?最快、最省的方式就是关系链,最简单的工具就是微博或微信。

  每个人都生活在圈子与圈子交叠的互联网时代,这些相互交叠的圈子构成了笼罩世界的一张大网。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圈子与圈子连接的节点。生活在这些圈子里的人们都有个天性,就是乐于分享新闻,特别是和自己有关的八卦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各种消息就通过社会化媒体不断地传播着。

  西少爷肉夹馍为什么开业第一天要送1200个肉夹馍,并且只送给网易、搜狐、谷歌、百度、腾讯、阿里员工呢?第一,容易获得共鸣。所有的促销都要有个门槛,否则就会让人感觉是清仓处理,这是做零售的常识。而且这个门槛让网易、搜狐等公司的员工感觉自己有身份“不是一般人都送的!”于是,就开始向符合条件的朋友转发。第二,传播路径更加精准。由于创业者是IT圈子的,通过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进行转发速度最快,传播路径最精准。第三,鼓励转发和评价:前边说了,自己圈子里的人,肉夹馍也还不错,肯定要到朋友圈或者大众点评点赞了,并且点还可以再免单,何乐而不为呢?

  别忘了,故事是产品品质的表达

  在所有关于“西少爷肉夹馍”的新闻报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错的“营销话术”来凸显肉夹馍的品质:“绝不能把打折的产品卖给顾客”“抛弃穷人思维”“不要怕花钱,只卖最好的”“不惜一切代价搞好产品”“有瑕疵或者被切坏的馍就会被淘汰”“用掉5000斤面粉和2000斤肉料进行‘产品研发’”“配料用量精确到毫克,对肉夹馍的质量进行精确控制”“都说我们会做营销,其实是产品品质好”。每一句话都在斩钉截铁地讲一件事情:肉夹馍的品质好。这些销售话术可不是一般卖肉夹馍的人能总结出来的。为了真实感受这个肉夹馍的品质,我还特地去排队品尝了一下,但是味道好坏单凭个人喜好很难断定,看看大众点评吧。

  饥渴营销,制造热销真相

  当然,产品好不好,不是靠“销售话术”就能传开的,人们只相信有图有真相的事实。在开业第一天,“西少爷”们就开始打造热销景象。

  您用过滴滴打车吧?今年年初,嘀嘀打车经过77天斥资14亿元补贴用户,用户数量从2200万增加至1亿。想一想滴滴打车用10块钱买一个用户的就了解西少爷的“互联网思维”了。“西少爷”第一天早上送出1200个肉夹馍,能领这些肉夹馍的人必须是网易、搜狐、谷歌、百度、腾讯、阿里的员工,这个促销条件决定了用1200个肉夹馍所换来用户的质量,因为只有这些公司的白领才是在周边工作的,才有重复消费的可能。第二,每个人只送一个,这就决定了用肉夹馍所换来用户的数量,每个人只能免费领一个,1200个肉夹馍一定能买到1200个客户。不仅仅买到1200个回头客,在窗口显着位置张贴着“每人限购2个”制造了唬人的热销场景,是不是超值呢?

  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故事二

  这是一个发生在家乡的创业故事。即将三十而立的党晨飞在之前一直是一个保安,月入1200元;之后他回到家乡选择站上“风口”,开了一家淘宝店卖土特产品。此后六年他一步一个台阶,终于,等到了“风”。

  所有等到“风”的故事都是励志的,党晨飞更是,这股“风”给他“吹”来了宝马车,还让他在西安买了一套房。

  总有一个创业梦在心里

  陕西富平,的家乡,全国2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柿乡”。

  党晨飞从小生长在富平县一个叫党沟村的地方,吃着柿子长大,但从未想过因为柿子而致富。

  之前,党晨飞和任何一个外出务工的乡村青年没有不同:没有资金、没有背景,看不到未来,但又时刻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发家致富,荣归故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总有一个创业梦在心里”。

  在福建莆田,做保安一个月1200多块钱的工资只能糊口。当时,回乡创业,门槛最低、看起来最可行的就是做电子商务。于是在回乡之前,他选择学点经验,开始了三个月的“卧底”学习。

  在一家淘宝鞋店,每天早晨8点,党晨飞就要开始帮助老板干活,打印订单、包装、送货,“凌晨两点还要起来给老板的小孩喂奶”。

  这三个月的“短工”并没有工资,没有生活来源的他只能晚上在街边靠骑摩的拉人挣钱。

  柿饼哥“赚大钱了”

  最初,把家乡的柿子放到网上去卖的想法也只是试试看,“让网友试吃”,没想到反响出奇的好,“我感觉这个在网上肯定能做起来。”

  “我一个人身兼数职,客服、打包、装运都得自己弄,身体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开心。”党晨飞说。

  可由于不慎将0.25公斤的试吃重量标成2.5公斤,加上贴进去的运费,500个试吃名额让他在卖柿饼的第一年就亏了近3万元。但也不是没有收获,世界柿饼优生区——富平的柿饼在他的网店里收获了极好的口碑,客户好评不断,当年就卖出1吨。

  此后,柿饼的销量突飞猛进,到的“双11”,他接到的订单多达1500余张,售出柿饼3吨,并为另外一家规模更大的电商代加工柿饼50吨,全年网店销售额突破900万元。目前,党晨飞年销售柿饼已经超过300吨,远销海外,成为全国知名的“柿饼电商”。

  在网店的宣传彩页上,党晨飞自称“柿饼哥”,用“传奇”两个字形容自己的创业故事,但这些在邻居和十里八村的乡亲眼里,都抵不过一句“赚大钱了”的评价来的实在:过去两年,他在西安买了房,开上了宝马车。

  “互联网+农特产品”改变乡村

  党晨飞网店销售的农特产品,从最早的柿饼,已经扩大到土鸡蛋、茶叶、花椒等

  因为柿饼是季节性产品,党晨飞不能一年只卖一样东西。他主导成立了合作社,像之前收购村民的柿子一样,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和村民合作,既解决村民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也拓宽了自己网店的经营品种,土鸡蛋、红薯粉条、花椒、茶叶等土特产品,都开始出现在网店里。

  “我们村是贫困村,想带动乡亲一起赚钱致富。”党晨飞说。很快,示范效应就在当地显现出来。

  富平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局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党晨飞的带领下,所在村组的80户中,从事网店营销的已经达到30余户,主要以销售地方农特产品与电子商务服务包装为主。,该村年销售额已达1000万。

  截止3月底,富平县共注册电子商务企业近30户,各类网店微店800余户。其中,各类网店约200余户,各类微店约600余户。,富平县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达4亿元。

  “极大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富平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局提供的资料称。

  党晨飞说,村里的柿子年年丰收,但不一定每年都能卖到好价钱,因为传统销售方式中间环节太多,村民没有议价能力。电子商务农特产品的模式,从根本上尽可能的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农民的收入就比以前上去了。

  勇敢的站上“风口”,让传统农特产品“触网”,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青年的命运,也正重构着党沟村和其传统农业的未来。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故事相关内容

  

16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