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2)
比尔.盖茨的父母系家族都不属于墨守成规的类型,他们气度非凡,文质彬彬而又乐于进取,这不能不对比尔盖茨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父母原是上层人物,却没有太平洋地区冷淡的礼貌;他们很富裕,却从不为此而炫耀,他们可以招摇过市地活着,却异乎寻常地谦逊。在十足中产阶级的韦奇伍德地区暂住后,他们搬到了西雅图虽然宜人却很难说是高级住宅区的里奇景,住进一个不大的、纯粹是战后修建的那种平房。
1953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克里斯蒂娜出生。1955年,诸圣日前夕的一个星期五,小比尔也来到了人间。
盖茨生于10月28日晚9点多一点,他的父母昵称他为“特伊”,以此反映出他名字后面的三世,尽管实质上他是盖茨第四,这是他惟一的绰号,家中的人除此以外再没叫过什么别的。
小盖茨慢慢地长大了,他总是显得与众不同。
“盖茨,过来和我们玩!”邻家的孩子叫他。小盖茨正骑在一匹玩具木马上,前俯后仰,自得其乐。他看了伙伴一眼,“我不去,我喜欢骑木马。”说着又加快了速度,他那摇摇晃晃的样子,让人看了直想笑。
似乎只有这摇摇晃晃才能够带给他无限的乐趣。
后来,他一直保持这个独特的癖好,以至于微软公司的经理们开会的时候,一大群人坐在靠椅上都随着他摇摇晃晃地讨论问题,这成了微软公司的景观。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性格虽然好动,但是喜欢思考,更酷爱读书。
这一天,母亲玛丽回到家里,咦,小盖茨去哪了呢?
她怎么也找不见,院子的木马上没有他的身影。难道在书房吗?小盖茨喜欢读书,玛丽是知道的,可是威廉的书房都是一些供成年人阅读的书籍,他能看懂吗?玛丽推开了书房虚掩着的门。果然,小盖茨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地板上读书,他读的书可不是一般儿童喜欢的连环画,也不是童话的故事,而是《拿破仑传记》。这让玛丽大吃一惊。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特纳来做客,他是一位牧师,他听说盖茨读了很多书,就想考考他。
“盖茨,你读过《圣经》吗?”“读过。”小盖茨用他特有的尖声尖气的声音得意地回答。
“那你能给我背诵一段‘登山宝训’吗?”
“登山宝训”是《圣经》中最冗长、最难懂的一段。
有几万字的篇幅,没有非凡超群的记忆力,是很难一字不漏背诵下来的。泰勒还没有遇到过一位能够背诵“登山宝训”的人。
只见小盖茨坐在沙发上,摇着小脑袋,用他那悦耳的童音开始背诵: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就来到他跟前,他开口教训他们说……”
听着盖茨朗朗有词的背诵,特纳惊呆了。
“他真是一个具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我无法想像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具有这么高的天赋,真是不可思议。” 特纳说。
在学校里,小盖茨更是超出了同龄人许多。他总是用最少的努力得最高的分数,老师和同学们都把他视为天才,因为小盖茨是个左撇子,同学们就都叫他“左撇子神童”。
“左撇子神童”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志向,是他的同学们所不能理解的,有一次他对同学说:“与其做一株绿洲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中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苍穹。”
这一年,在距离西雅图地面600英尺高的太空大厦餐厅。餐厅里热热闹闹,几十号人正在三五成群地议论着什么。从人们充满疑惑的表情上看,似乎大家都在焦灼地等待着什么。
几分钟过去了,一切准备就绪。
这时,一个牧师打扮的人带着小比尔.盖茨走到了人群中间。老牧师慈祥而凝重,手里攥着的小孩却显得神情慌张,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左顾右盼。
老牧师清了清嗓音,餐厅里顿时沉寂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老牧师的发言。
老牧师激动地说道:“今天,我特地在此设宴,款待我身边这位年仅11岁的孩子,在我所看过的孩子中,他是最了不起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
所有在场的人顿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交口不迭地称赞这位腼腆的孩子。
这次晚宴是戴尔.特纳牧师周年活动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用来招待所有那些每年接受他的挑战并令他满意的人的宴会。
1966年,没有人比被称为“特伊”的比尔.盖茨表现得更出色。
这个美丽的夜晚记录着一个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戴尔。特纳牧师在劳伦斯堪萨斯大学教书的日子。那时,每逢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之日,他总要向学生发出挑战,看有谁能背诵《马太福音》的第六、七章。1958年,戴尔.
特纳退休离开了劳伦斯,回到西雅图做了西雅图大学街区大学会众教堂的牧师。该教堂建于上世纪未,是城中最古老,最有名的教堂之一,它的对面就是华盛顿大学。
盖茨一家是教堂的常客,而比尔.盖茨则是特纳牧师坚信礼班的成员。这一星期的星期天早上做礼拜的时候,特纳牧师像往常一样又把这个一年一度的挑战摆到了他的学生面前——如果有人能将《马太福音》(即大家所熟知的“登山宝训”的那一部分)背出来,他将在太空大厦设宴款待,同时也是他对全体会众提出的挑战!
时至今天,特纳还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他坐在盖茨家的起居室里听他背诵,这么多年过去了,将纳还不断地向人们讲起这令人难忘的一幕……
接下来的询问更让特纳惊讶不已,他后来回忆道:
“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竟能将这段话如此流利地背下来,而接下来我的提问证明了他对这段话竟有如此深透的理解,有些章节甚至比我理解得还要精妙。总之一句话,这个孩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感到了他的超乎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