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玉叶分享

  财务分析报告是为了更好的加强对财务的管理,目前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下面学习啦小编就来和你探讨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企业管理脱节

  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阅读对象之一是公司管理层,是一份能够站在公司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回答问题的财务信息报告。而财务部门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就财务论财务、就数据论数据,与企业管理脱节。解决办法是捕获管理层“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即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情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跳出财务自身的思维惯性,避免就财务论财务,真正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具体财务问题和财务数据,写出来的分析报告才能真正为企业的管理服务。

  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实际业务脱节

  财务数据所表达的并不是简单的核算数据,它应该反映企业经营业务的客观实质。而许多财务分析报告常常是用财务数据计算出几项财务指标,然后简单套用分析模式,不能将指标数据和数据背后的经营业务背景联系起来。解决办法是不断总结财务数据变化和企业经营业务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随时根据业务的变化去观察财务数据的变化,根据财务数据的变化去了解业务的实际情况,从而培养对财务数据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才有可能在面对具体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时准确判断、分析出经济业务的开展情况,发现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才能为业务部门提供真正有用的决策信息。

  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问题

  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容易陷入一种单指标分析和判断的误区,即使使用多个指标进行判断,一般也只是将各个指标数值的计算结果简单地进行加权计算,而根本没有将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具体表现如,在进行资金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方面的分析时,忽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指标的变化;在进行盈利性、成长性、发展性等方面的分析时忽视资产类指标。

  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资金结构极不合理、长短期资金来源和使用极不协调的企业,不可能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比如:企业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支付能力,就需要持有足够的货币资金,而货币资金滞留于支付环节过多或持有时间过长,就会产生企业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不充足问题;生产经营投入资金不足,则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受到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财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忽视财务指标间这种内在的因果联系,试图以单个指标就可对企业的某个方面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有将多种指标结合起来,凭借其内在因果关系,层层深入、递进式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的、准确的分析结论。

  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验型判断误区

  一个财务指标数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种财务状况也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企业出现某项产品的亏损,可能情况一,是企业实施扩大市场份额战略而出现的正常情况,虽然实施该战略导致此产品出现暂时亏损局面,但却有可能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可能情况二,是企业进行资产结构调整而难以避免的暂时情况,是企业为了使资产结构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牺牲当前利益、寻求长远利益的一种举措。可能情况三,是企业为应付急剧恶化的市场环境,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而出现的结果,只要该产品能回收所有的可变成本并创造一定的现金流入,此种经营方式就有暂时存在的价值,这是企业牺牲局部利益、保全整体利益的一种举措。

  可见,即使是产品亏损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有很多种原因。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不要陷入经验型、静态判断的误区,要用发展的、动态的、全局的眼光来分析指标的变化,洞察财务状况变动的本来面目。

  以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决策是综合财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但实际上,行业数据只反映了行业内企业的平均情况。由于企业之间因产品品种、经营战略和理财原则的不同,其财务数据和指标间的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用行业平均值或最好值对一个具体企业进行评判时所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例如:A、B两企业主营业务都为服装,但A企业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而B企业却执行厚利少销的经营原则,最终两者的利润非常接近,但毛利率、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却相去甚远,因此不能将行业比较简单化、绝对化。在财务分析时,重点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经营情况,除非能找到与企业自身非常匹配的同业标准作参考,否则进行行业比较一定要慎重。

财务分析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关文章:

1.简要的财务分析报告模板3篇

2.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4.2017年关于财务分析的报告

5.财务调查报告范文3篇

    244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