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it创业孵化器

隆佳分享

  创业孵化器(incubator)是指为创业之初的公司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甚至是咨询意见和资金的企业。it创业孵化器有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it创业孵化器相关文章

  it创业孵化器:

  孵化器太多,创业者明显都不够用了

  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五十年代发源于美国,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概念,在2015年迎来了超级大爆炸——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器4000多家。而在2015年之前,28年来的孵化器数量总计还不到1600家。

  数据对比很夸张。某种程度上,孵化器热潮,为众多创业者和团队提供了各类价值级别的创业服务,也孕育出了一些创业明星,极大降低了创业成本。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疯狂扩张也让各类孵化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创业服务资源同质化、服务效率低下、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更加突出。即便在北京,中国式孵化器——无论官办还是民营,也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孵化器发展经营之路。

  更值得思考的是,创业者是否真需要这么多的孵化器?是否真的满足了他们需求?我们希望,通过本期的深度摸底报道和孵化器地图样本,为国内的孵化器从业者带来一些借鉴思考。

  争抢创业者

  之所以疯狂争抢创业者,是因为相比创业者,孵化器数量实在太多。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器4000多家,而在2015年之前,28年来的孵化器数量总计还不到1600家。

  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不断刷新:发展迅猛的孵化器正昂首阔步向三四线城市进军,多个省市不断上马动辄数百亩甚至数千亩的孵化器或孵化基地,更多的创业者也把创办孵化器作为创业者新方向。

  刘虹妤,原《21世纪经济报道》市场中心公关总监,2015年年初辞职,并于9月创办超维星球孵化器,为3D产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资源对接。

  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是因为她目睹着身边越来越的人,头衔之上多了另外一个身份:某某孵化器创始人或合伙人。“同事王晶,去了长城会旗下一家机器人咖啡馆的孵化器;报社财务总监也在广州创办了一个做财务、法律引导的孵化器⋯⋯”

  天使AC加速器CEO徐勇对此也感受颇深,他去美国出差,在丹佛郊区一个很小的小镇上路边碰到一个华人老太太,华人老太太听说他来自中国,就问他是不是做孵化器的,因为“来的每个中国人都说要做孵化器”。他回到北京,与一个朋友约好见面,结果朋友临时爽约,因为一个开夜总会的老总要转型做孵化器,要他的朋友陪着考察中关村的孵化器。

  “我要辞职出来创业,做一个纯民营的孵化器。”2015年6月底,“80后”卢宇翔告诉前来调研的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主要领导。彼时,他还在负责运营四川全省,乃至西部最大的互联网专业孵化器——创业场。

  那时的成都市,刚刚提出“创业之城”口号,青蓉汇、众创空间联盟等10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卢宇翔和前同事、同为“80后”的李欣和杜婷婷一拍即合:“很多孵化园,看起来企业装得满满的,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每一家公司每一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的想法,是创建一个“孵化占股与导师制”为核心的新型孵化器。到了2015年12月初,在成都市南门某电影院3号厅,卢宇翔的“NEXT”迎来了诞生199天的重要时刻——孵化器里8个创业项目路演的VCR。站在电影院门口,卢宇翔满面笑容地握住每位来宾的手,希望对方多提意见,“更希望对方入驻他的园区”。

  “办一个创业孵化器”,这是很多人的时尚说法。江苏无锡的顾建伟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10月20日之前,顾建伟还是无锡北塘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这一天之后,他“四十不惑,想换个活法,重新开始”,短短两个月中,他创办并担任总经理的无锡创客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已开创了两个“众创空间”,还有2个正在筹划。

  疯狂的还有各地政府机构。翁士瀚,Platform88 联合创始人,他对此的经历是:“我最近和中国某城市的当地官员吃饭,席间得知他们正在建立各种孵化器,按城区来建!他们似乎是在鼓励人们不要找工作,全都到孵化机构来。”

  数量太多,大家都吃不饱

  2015年深圳创业者有1万余人,能容纳上千人的孵化器却有一百多家,每家平均不到100人。

  根据科技部定义,创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但现实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创业潮刺激,进入孵化器产业已成为各行业投资新方向——哪怕它和科技并无任何关系。

  比如闻风而动房地产商。毛大庆的优客工场定位于创业加速器;潘石屹推出SOHO 3Q,绿地控股推出创业工坊,从创客到you+再到超级蜂巢,一处处一栋栋为创业者而搭建的社区正在崛地而起。

  “孵化器数量已远高于创业项目的需求量,很多孵化器、众创空间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深圳硬蛋科技副总裁刘宏姣说。

  这造成了大多数孵化器都“吃不饱”。以深圳为例,2015年深圳创业者有1万余人,孵化器却有一百多家,每家可容纳创业者上千人,但平均到每家的创业者数量只有100人左右。

  来自彭博社数据的显示,“自2010年来,中国初创企业数量每年以将近10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达到161万家”“这一速度全球称冠,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英国的两倍,也远远高于美国”。目前,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每分钟诞生8家企业,这是今年前三季度创业的中国速度;拉动GDP增速约0.5个百分点,这是前三季度创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尽管如此,但随着孵化器越来越多,还是感觉创业者都不够用了。”一位投资人感叹,尽管现在创业者众多,但拥有资金的平台、投资人也不少,而优质项目就那么多,如何吸引这些项目来自家孵化,已经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了。

  一位观察人士也说,目前,不少省市出现了以孵化器或企业总部基地等为代表的工业地产项目。一些入驻企业迅速将房产作为投资品转手售卖,导致许多总部基地空置率上升,有的孵化器甚至被称作“鬼城”。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一位投资人说,他注意到很多创业者频繁转战各个孵化器之间。创业者从A机构运营6个月,之后到B机构运营6个月,这样做只是为了获取更多门路和关系网。

  在重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孵化器内部人士对此一肚子苦水:他好不容易招了一家优质硬件智能创业公司回来,租金、水电几乎全免,只需要股权投资。本来双方已经达成口头协议,结果创业公司第二天就抬价了,最后双方闹掰。

  一窝蜂上马背后,有着典型的中国特色历史原因。

  目前,国内孵化器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由政府或非盈利团体主办;其二由大学主办;其三是私营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主办;其四是由政府或基金会等非盈利团体出资、私人经营的复合型孵化器,各主办方分别获得各自利益。

  相关数据表明,在2015年之前,国内七成左右的孵化器有着官方背景。这类国家队孵化器通常是对外招商引资的渠道,以引入税源和解决就业为目标导向。“名曰孵化器,本质是地产”。

  同质化严重,生存是个大问题

  创业热潮褪去之后,孵化器就会死一大片。

  不过,这种创新型转型还道路漫长,其效果也有待检验。过去1年中,36氪空间CEO田智勇跑到全国20多个城市做市场调研,他发现一个问题,除了创业者常挂在嘴上的“北上广深杭”之外,其他城市的创业配套服务实际上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同质化、空心化现象严重。

  “孵化器现在是一哄而上的非理性发展,很多根本经不起适者生存的残酷考验。”刘虹妤就认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创业热潮褪去之后,孵化器死一大片。

  如何生存是个大问题。“对所有民营自主孵化器而言,生存都是考虑的第一要素。”多位孵化器内部人士说。

  有业内人士估计,在全国多达数千家的企业孵化器中,高达九成孵化器正面临着生存压力。

  目前,一个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第一种是商业地产租金收入模式,第二种是孵化器有多种业务,商业地产业务不赚钱甚至亏钱,但用如投资等其他业务进行收益,比如入股创业公司,实现孵化器整体性的盈利。第一种方式是直接的,第二种方式需要二次转移支付。

  从创新转型、美国以色列先进经验等角度看,第二种方式是必须走的道路。这并不容易。“孵化器必须挣钱,不挣钱我们就不做。”在一次董事会上,顾建伟向股东们讲述了自己的野心:打算将“孵化器的运营服务”打包成产品,卖给全国的孵化器;也打算做股权众筹平台,还要做私募基金……但是,这些在北京创业咖啡馆里每天让人听出茧子的创意,在江苏无锡却显得水土不服甚至难以理解。

  创新转型路崎岖,首先必须要生存。因此最终的结果是,疯狂扩张的孵化器,最后越来越多的沦为收租金的“物业公司”。相关数据显示,有41%的孵化器,其收入结构总体上仍然以房租收入为主。

  在南京建邺区,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房子还没完全建好,就已经全部出租了。租户都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是一些商贸流通、生产制造企业,初创科技企业数量少之又少。

  而很多做孵化器的天使投资人,则逐渐热衷于政府补贴、资金申请、炒作地产项目,或者干脆转型VC融快钱,“真正能为创业者创造价值的,可能没有几家。”

  创业者,不仅需要代办工商税务

  对初创企业来说,需要孵化器的功能是什么?为企业诊断问题、规划财务,还是参加各种路演演讲?

  对绝大多数初创企业来说,他们更关心的问题是,想要的孵化器的功能是什么?为企业诊断问题、规划财务,还是参加各种路演演讲?

  “2015年7月回东莞创业,花了两个月时间走访东莞多个孵化器,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多个孵化器坦言没有专门的对接团队,不少是一人包办,而且过多纠结形象问题,感觉项目的成功偶发性更多一点,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一位来自东莞的创业者说,目前一些创业项目或缺少提炼,或有潜力但很凌乱,或者有的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各种不同情况,都应该有不同丰富经验的人专门应对。

  而各大孵化器引以为豪的“导师制”、“路演制”也渐渐让不少创业者反感。

  “曾经一个月参加6到7次路演。”一位入驻孵化器的创业者表示,路演是需要的,可以有曝光、有针对性的跟进项目、接触投资人等,但“真正专业的投资人很少,或者他们不是对我这一个项目所属领域了解的人,因此他们不能给出十分有价值的意见。路演耗费的精力太大,反而没有时间去研发产品。”

  不少创业者表示,初期创业真的很难,时间宝贵,资源少,应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产品研发上,但很多时候入驻孵化器后成为其对外宣传的招牌,“应由创业者决定是否出席这一类宣传的、可去可不去的活动”。一位不具名的创业者表示。“至于挂在墙上的导师,一是从来没有来过,二是即便来演讲了一次,对我们又有多大作用?”

  此外,目前不少孵化器在工商、税务方面代办方面确实逐渐配套完善。但在法律、股权等事关企业未来生死的基础论坛方面则很少,“少有机构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帮助创业者。”多位创业者无奈的说。

  it创业孵化器:

  孵化器全面爆发,创业者何去何从?

  孵化器是给创业者带来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优势资源,但是面对国内如此众多的创业孵化平台,创业者们又该如何选择?到底哪个创业孵化器最适合创业者?为此,身为创业者的刘旷从一个创业人和孵化器局外人的角度来为创业者们浅析之。

  一、综合型孵化

  说到综合型孵化平台,刘旷还是简单地说明一下:这个综合型孵化主要还是集中地以互联网相关行业为主,包括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O2O等相关领域。这类孵化器包括了创新工场、清华科技园、海南生态软件园、联想之星、3W咖啡、车库咖啡、天使汇、创业家、36氪等众多平台,其中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体现最为集中。

  第一类,在这类孵化器当中,身为企业孵化器的联想之星和创新工场可谓是其中的两位佼佼者,他们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以及配套服务,主要服务于自己所投资的企业。创新工场更侧重投资,联想之星则更偏重培训辅导。

  1、李开复和柳传志分别作为创新工场和联想之星的掌舵人,他们二位在互联网科技界的知名度足以让无数的创业者慕名而来,可以说很多创业者选择创新工场和联想之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缘于对李开复和柳传志的个人崇拜。

  2、创新工场和联想之星拥有专业的管理、法律和技术团队,他们将会指导和帮助创业者们在创业初期一同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当然这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创业者们能够在温床下顺利度过婴儿期不至过早夭折,不利的是创业者没有经历过激烈的厮杀环境,未来很难做大。

  3、对于创业者在前期遇到的资金问题,拥有强大实力的创新工场和联想之星会直接投资,当然他们也会拥有一定的控股权,这个问题创业者必须要考虑清楚。

  第二类是以清华科技园等为代表的创业园区,入驻企业既包括旗下投资的企业,也包括其他企业,园区则为这些企业提供软件方面相关服务。

  1、清华科技园紧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数十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遍布周围,拥有强大人才资源,创业团队如果能够通过清华科技园招募到众多一流的科技人才必定是如虎添翼。

  2、清华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入驻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财税管理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3、清华科技园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众多海外以及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于此,超过100家创新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很容易在这里获得快速成长,同时也能够获得清华科技园在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三类是以政府划定好的特定区域,盖好楼邀请企业入驻,提供一定扶持政策。由于刘旷本人目前也在海淀生态软件园创业,所以举例其作为代表。

  1、政府投资主导的创业孵化首先自然是在政策上的优势,入驻的企业能够在融资、贷款、纳税等各方面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同时也需要维护政府的人际关系。

  2、对于很多前期资金实力并不是很雄厚的创业者来说,可以节省办公用地租金,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科技部、地方科委等最新的政策资讯。

  3、通过园区管委会相应的协会、联盟,同时也会组织各类年度产品、项目等评选活动,对于公司及产品的宣传有一定帮助。

  第四类则是以3W咖啡、车库咖啡、天使汇、创业家、36氪等为代表的创业服务交流平台。

  1、这类孵化平台有媒体延伸出来的,也有依托咖啡店,提供给创业者和投资者一个对接和交流的平台的。创业者能够通过他们找到好的天使投资,投资人也能够借助他们找到更好的项目。

  2、对于创业者们来说,圈子很重要,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氛围,通过这些平台你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者、投资人以及新鲜的创业理念和项目,甚至还有可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

  3、36氪等孵化平台对于入选创业团队,会提供办公场地、给予一定数额的种子资金以及创业上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又会继续对优秀项目进行推荐给风险投资,同时也会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垂直孵化

  目前国内的创业孵化器平台实在是多如牛毛,同时也引发出专业性不够强等问题,也正是因此,一些更加专业化的垂直孵化平台开始诞生。

  F Camp垂直时尚开创先河

  F Camp可以算作是垂直孵化器的率先发起者,他们主要为以下三类互联网项目服务:1. 时尚生活方式类垂直电子商务或本地生活O2O,如设计、旅游、汽车、健康、家居、服饰、美食等方向;2. 时尚生活方式类智能设备,如健康、家居、运动等方向;3. 新媒体及数字广告营销。

  首先从产品营销的角度来看,F Camp认为懂时尚懂生活才能做出更加满足客户情感需求的极致产品。F Camp汇聚了时尚品牌企业的高管、资深创业者、时尚营销大牛、懂时尚的资深投资人,他们的观点将会给予创业者在时尚产品上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其次从专注的角度来看,F Camp专注于时尚领域的互联网相关领域孵化,他们在这方面所给出的培训自然也就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专注的孵化器帮助专注的创业团队成长,树立专注能让创业团队在初期获得快速发展并建立起一定的市场地位。

  最后,F Camp与创业邦等孵化器展开战略合作,弥补自身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让创业者也能接受局外人的参考与指导。

  玖富内外兼修,垂直移动金融孵化

  目前在垂直孵化领域,玖富应该算是其中的杰出者。玖富专注于移动金融孵化,内外兼修:对内,目前玖富已经孵化出了6-7个移动金融产品,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尤其是震惊整个互联网金融圈的悟空理财;对外,玖富同样开启移动金融孵化,日前玖富刚刚在创业大街开办了首届互联网金融创业大赛,并携手IDG、红杉、华兴资本、险峰华兴、唯猎资本、东方弘道等投资机构为移动金融创业者保驾护航。

  其一,玖富本身作为移动金融领域的从业者和创业过来人,在金融风险控制、理财产品设计、IT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在移动金融上能够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指导。

  其二,玖富在孵化明星产品上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悟空理财和闪银Wecash就是两个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玖富将会把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共享给创业者,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其三,除了全程免费的创业咨询服务,玖富还将借助资本大佬、行业巨头的力量来给予参赛创业者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快速实现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梦。

  除此之外,还有BAT、微软等国内外互联网科技巨头都在瞄准孵化,比如百度、腾讯在全国多个城市就已经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总体看来,刘旷认为,创业者想要在某一个领域取得突破的话,依托垂直专业的孵化平台会更适合自己,但是如果能够搭上巨头、实力雄厚的科技园区船票,创业者在综合方面将会获得更全面的支持。

    63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