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农村自主创业
创业者迷失的方向,往往不是事业,更多的是道德。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大学生回农村自主创业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大学生回农村自主创业篇一
张岳,江湖人称张不等,言谈举止沉稳干练,谁也看不出他是个90年出生的“小鲜肉”。不过,说起他倾其所有的创业项目——阳澄不等大闸蟹和稻易大米,年轻人对事业的激情与执着在言语间飞扬起来。
一个等不及创业的人
张岳出生于江苏南通,却十分向往行走四方,以天下为市的浙商精神。高中时期的他,头脑中就充满着创业的想法,2008年终于如愿考入了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在这所美丽的江南百年学府,张岳开始了为创业梦想的积累。
大学主修自动化控制专业,会造机器人,也会诗词歌赋,他兼具理工科的大脑回路和激情洋溢的文科情怀。在大学三年级,张岳幸运地被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强化班(简称强化班)录取,辅修创业管理。每年从全校各专业6000多名大二本科生选拔40人,在保证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两年的辅修学习,强化班想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企业家”。“我们并不是引进国外的教材照本宣科,为我们讲课的除了知名管理学教授、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者,还有从浙大走出去的杰出创业校友和著名浙商,他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经验,还有将来我们自己创业的人脉资源。”
2012年张岳大学毕业,在一家软件公司跟着一位浙商半是秘书半是学徒地学习公司的经营管理。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第一份工作,都为他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各种准备条件,只要认定了创业,就绝不回头。
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张不等”?2012年12月21日,没有等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可张岳觉得他创业的愿望不能再等了。于是,张不等辞职创业了。
一个吃货的各种讲究
有激情、有行动,那么做一个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呢?“我是一个超级吃货,大学几乎一半的生活费用都花在了吃上面,我想我的创业项目应该是我最熟悉的事情,于是我想到了做农业。”
“吃货”这个词近几年来很流行,但它并不能概括一个真正热爱美食的人对食材的挑剔和讲究。就像《食神》电影中,原材料的丝毫偏差都能影响最后的口感。张岳的叔叔负责管理着一家主营大闸蟹的南湖蟹业合作社,由于家庭的关系,他能够通过观察和品尝辨别出各个湖域大闸蟹的区别。听起来很神奇,但是对于一个资深吃货来说,他就要较这个真,“很多大闸蟹挂着阳澄湖的牌子,我一吃就能辨别其中的差别。”
2014年蟹苗下湖,张岳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想做最好、最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张岳的叔叔在后方把握螃蟹的养殖过程,他们在前方翻阅了大量有关大闸蟹的文字材料,“农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产品很难标准化。但是,以我的想法来说,我们做农业就是要标准化,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张岳说。虽然是在同一水域,喂食同样的鱼虾,但大闸蟹的品质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当第一批大闸蟹上来的时候,他们淘汰了30%看起来品相不好的,剩下70%用虾肉精养一周。什么才是好的大闸蟹呢?后盖发青亮,肚子是米白色,肚尖发红,腿结实。这就是“阳澄不等”的大闸蟹,一群年轻人创立的一个小而美的农业品牌。
一个最懂大米的公司
“阳澄不等”大闸蟹一上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给了张岳和他的小伙伴们信心。这群年轻人选择了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也注定会为农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大闸蟹一年的上市销售时间只有两个月,“阳澄不等”成功后,张岳就开始琢磨要做一个非季节性的项目,还是着眼在农业。2014年12月,经人介绍,张岳认识了浙江金华一位享誉当地的种粮状元,丰群飞。这就是他要做的第二个项目,千家万户都需要的大米。在丰群飞的帮助下,张岳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流转了5000亩良田,开始种水稻。
渤海镇,著名的响水大米便出自于此,因为这里独一无二的由火山岩浆凝固而成的“石板地”,种出来的大米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和高营养价值。“稻易”是张岳为自己的大米取的名字,“易”象征他们想要有所改变的野心,就像是他们的大闸蟹一样,稻易的大米每一粒都被精心呵护过。米种是101香稻种,生长在石板地上,从日本引进的视觉机器,既不要有带酸味的未熟粒,也不要有和整粒米口感不一致的碎米粒,只有45%的大米才能通过稻易的严格删选,由于销售环节的跟进,每一粒米都要在脱谷后28天收出,而没有通过筛选和28天后没有售完的大米,则用来酿酒。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得不说稻易的大米做出了食材能达到的令人赞叹的精致程度。
一个想要改变农业的愿景
稻易爱农会,这是张岳非常自豪的一个创举。“我们的体系中有100多位农户,每一家都有一份农户档案,在每份档案中记载了农户的合格出米率,影响大米质量安全的农残、土壤等各方面的数据,稻易出售的每一盒米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也是每一盒米唯一的身份ID,通过扫描二维码,用户可以知道这盒米生产它的农民、种植日期、脱谷日期,并且对这盒米作出评价。所以每份农户档案对应着一份信用评分,这很重要,结合信用评分和农户档案,我们会给予不同等级的农户不同的收购价。”张岳称这一套评价系统为感知溯源系统,农民用心种出的粮食,也是用户放心食用的粮食。在稻易的爱农会里,农民还能享受到无息贷款,每家享受无息贷款的额度也和他们的信用等级相关。
无论是大闸蟹还是大米,张岳都是通过微商推广和电商销售的形式,而且他用一张可充值的“粮卡”积累起自己的客户群,用虚拟的智能米桶管理用户大数据,您家的用米习惯、吃饭频率都对应着定制化的服务,在江浙沪地区,每天晚上8点之前下单,稻易的大米就能在下一顿晚饭前送到你手中。
在和蟹农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也了解到螃蟹养殖巨大利润背后的艰辛。80亩水域,每隔一天投一次食,蟹农要凌晨3点起床,一天工作12个小时。但付出最多的,却不是得到最多的,一个蟹农告诉张岳,大闸蟹的价格经销商说了算,农民在销售上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且做为真正的劳动者,他们并不被尊重。
“安心做事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张岳说,“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需要抱着以10年为一个单位的心态来做,要有10年,20年,30年的经营,才有可能做出一些事情,我很同意。而且我同时觉得,要去优化这个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古老行业,仅仅有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还是不够,要让每一份农产品和生产它们的农民牢牢绑定,农产品就是农民的作品,当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满意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认同感,就会以更加专业、更用心的态度从事这项职业,农业也会吸引到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而我们这群年轻人,就是要用数十年的时间,为生活和农业而做极致农产品。”
大学生回农村自主创业篇二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三牧关中驴养殖场,只见老乡们正在成群结队地往场里拉玉米秸秆。王大爷一边卸车,一边高兴地说,往年每到秋收时,玉米秸秆扔没处扔、烧不能烧,堆得村里村外到处都是。现在好了,把玉米秸秆送到养殖场,还能换钱。村里出了个好后生,我们都跟着沾光嘞!
王大爷说的后生就是三牧关中驴养殖场老板刁龙。2009年,刁龙从西安外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在西安某公司做运营主管,月薪5000多元,干得如鱼得水;爱人在西安开了家旅行社,事业蒸蒸日上。小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安逸温馨,成为同学乡邻羡慕的对象,刁龙的父母为此感到很自豪。
然而,时间一长,刁龙觉得这种平稳的生活单调乏味,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干点啥事?一次回到家乡武家村,看到父母为家里养的十几头关中驴在忙活着,他心头一动,发扬光大这一产业不正可以成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吗?辞职回家养驴,既能子承父业,又能陪在双亲身边尽孝,岂不是两全其美?
回乡养驴
父亲反对说“看驴养得了你?”
回到老家后,刁龙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刁照民。不出意外,父亲怒了:“啥?养驴!你连驴都没见过,还养驴?看驴养得了你?”
“养驴能赚大钱!我要做的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养法,我要成规模养,要形成产业链条……”刁龙耐心地将自己的规划说给父亲听,父亲勉强算是答应了。但是父亲和刁龙约法三章,能不能先养几十只试试看。
“那不行,要做就做大做强,规模就是效益……”刁龙说,嘴上他虽然答应了父亲,但他内心有更宏大的目标。此后,刁龙从亲戚朋友处筹资100万元,又悄悄贷款160万元,并开始在全国各地考察,寻找驴苗,学习养殖经验。
前期工作一切就绪后,2012年6月,刁龙注册的养殖场破土动工。几个月后,拥有办公室、员工宿舍、标准化驴舍、饲料房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养殖场建成了。就在这时,一些村民还不理解地说,“他肯定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来养驴来了,简直就是胡整。”
犟驴脾气
“我就不信自己发不了这驴财”
说干就干。2012年6月,刁龙在村上租赁了35亩土地,请专家设计了标准化养殖场方案,初期投入200万元的三牧关中驴养殖场在鞭炮声中破土动工了。施工过程中,刁龙自己当小工,挖地基、搬砖、和水泥,修建起拥有办公室以及员工宿舍、标准化驴舍、料房、青贮池等基础设施的养殖场,开始规模化养驴。随后,养殖场还陆续养起了供乡亲们搞旅游租用的骆驼和马匹。
2012年11月,刁龙去甘肃、青海等地,一次性引进回关中驴140多头。看着嗷嗷叫唤的毛驴,刁龙激动不已,但心里没底,“这驴爱吃啥,会不会得病,我啥也不知道,没几天就死了好几头。”
“我就不信自己发不了这驴财。”刁龙说,既然上了“梁山”,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随后,刁龙在村里找了几个养过毛驴的老人帮忙。好在毛驴确实不容易生病,加上家人的帮忙,很快毛驴养殖走上了正轨。
由于父亲有做酱牛肉的手艺。2013年底,刁龙又注册了一家食品厂,专门由父亲负责做生熟驴肉加工。刁龙说,之后,他亲自上门推销,将驴肉供给省内各大酒店,目前,他和许多酒店签订了长年合作协议。现在,陕西境内的大部分驴肉都是他的产品,一头毛驴单肉就能卖到七八千元,每年纯利润已突破百万元。
2014年底,刁龙还清所有的债务,还买了一辆宝马轿车。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刁龙的养殖场看到,存栏的毛驴有600多头。刁龙说,他食品厂的屠宰量保持在每年1000头左右,公司净资产达到上千万元。大学同学都称他“刁千万”。
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刁龙采取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在周边发展了6个养殖大户,给他们提供驴驹、青贮饲料,上门跟踪服务、实行统一防疫……每户一年最少可赚5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每年把乡亲们秋收后剩余的玉米秸秆作为青贮饲料一股脑全收来,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能增加纯收入300多元。看着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刁龙心里乐开了花。他自己也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
大学生回农村自主创业篇三
严漫话不多,脸上总挂着甜甜的笑容,如果不是耳朵上挂着的助听器,很难让人相信,这个乐观开朗的女孩一只耳朵的听力近乎为零。
金色的秋天来了,严漫也迎来收获季节:虽然创业时间不长,但她养的乳鸽在武汉各大农贸市场、酒楼供不应求,还为周边的养殖户提供种鸽,年销售额逾300万元。
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就给自己打工——
美院毕业生选择养鸽致富
1989年,严漫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家庭,幼时因用药失当导致一只耳朵失聪。这让她的人生之路比常人多了一分艰辛,亦炼就了她坚韧不服输的个性。“从小读书,她就付出了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别人在玩的时候她都在看书做题,绝不肯落后于人。”严漫的母亲对记者说。
2013年严漫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虽然成绩优秀,但她找工作并不顺利,“很多时候,我去公司应聘,人家看见我戴的助听器,根本不愿意给我机会。”碰壁的次数多了,倔强的严漫横下一条心,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
选择什么项目呢?严漫打算做农业,并用半年时间考察了市场,“我去了河南、湖南等多个省份,跑遍当地农贸市场,最终决定养鸽子”。
2014,严漫和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伴一起,在青山注册成立武汉鸿飞鸽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黄陂区罗汉街建起了占地100余亩的生态养鸽基地。
不用画笔也能绘出精彩——
拟建湖北大型养鸽基地
原本拿画笔的手现在却用来养鸽子,跨越如此之大,严漫坦言“中间遇到过不少坎儿”。
因为起步资金不够,一开始她只买了1000对白王鸽和灰王鸽。“去外地调研市场时,我也曾‘卧底’当地的养殖场,偷学养鸽技术。原以为养鸽不难,谁知基地建起来后,尽管百般精心喂食,鸽子还是不断死亡,2个月就死了400多只。”
看着每天都在减少的鸽子,严漫心里很着急,是放弃还是坚持?最终,不服输的她选择“输也要输得明明白白”,一定要找出问题出在哪儿。
那段时间,严漫吃住都在养鸽基地,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鸽子的状况。最终她发现,鸽子死亡是因为疾病预防技术不到位。她一边请教专家,一边买回大量养殖书籍自学养鸽技术。最终,半路出家的严漫变成了肉鸽养殖的能手。
爱动脑筋的严漫还勇于创新,她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机械养殖系统,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用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1个工人最多喂养14对鸽子,而采用机械喂养,一部机械可以同时投喂食54对鸽子。这就意味着,1部机械可以代替4个工人。”
目前,鸿飞鸽业常年存栏量在8000对以上,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存栏30000对-50000对以上,填补湖北无大型养鸽基地的空白。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