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室内平菇种植的技术

曾扬分享

  平菇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室内平菇种植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室内平菇种植的技术

  1、平菇常用栽培配方

  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2、配料与发酵

  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

  (1)配料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 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 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3、装袋接种

  (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2)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 ~20%。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可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

  4、发菌管理

  (1)要控制温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3~5层,其他季节要单行排列,层数宜少。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

  (2)控制适宜菌丝生长温度。在室内或室外畦栽与棚栽都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或畦温为15℃~20℃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0℃~25℃为好,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5℃,最高不超过30℃。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经20~3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

  (3)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发生杂菌,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

  (4)培养期间结合温、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堆放数量大也应注意通风。

  (5)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强反而不利于生长。

  (6)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予以拣出及时进行防治。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将塑料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pH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火碱溶液涂抹,菌袋杂菌发生严重,应淘汰。

  (7)培养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

  5、出菇管理

  (1)催菇要降低温度,增加昼夜温差10℃~20℃为宜,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光线,从而促进形成子实体原基。

  (2)促进幼菇迅速生长,此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 ~95%,并供给充足氧气和低浓度CO2的新鲜空气和较强的光线。

  (3)子实体发育过程中5个时期的管理:

  ①纽结期:不能往料上喷水,塑料袋上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突起有黄豆粒—蚕豆粒大,使塑料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鲜空气,使之开口催蕾,有利菌丝纽结现蕾。

  ②桑椹期(菌蕾期):在纽结上形成小米粒大小突起,促使原基多分化,料面上不能喷水,加强通风换气。

  ③珊瑚期:原基伸长了,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不等长的原基、菌柄,此时料面可以喷水,幼菇最怕风吹失水。

  ④伸长期:菌柄粗,顶端出现兰灰色、扁球状,可分清菌柄、菌盖。每天料面喷水3~4次,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此时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⑤成熟期:菌柄停止生长,菌盖加速生长。

  初期:盖色深、深灰色、盖半球形、中部隆起、边缘向下 ;

  中期:菌盖展开、中间下凹、边缘平展、浅灰色,采收在中期合适;

  后期:盖边缘上起波浪状、浅白黄灰色,大量散发孢子。

  室内平菇种植要点

  ①培养料配方:平菇培养料来源很多,如棉子壳、锯木屑、稻草、树叶,及其它农作物及蔬菜茎秆等都可用来栽培平菇,通常以棉子壳和稻草为栽培平菇的主料。

  配方一:棉子壳98%、石灰分1%,石膏粉1%PH值为6.5。

  配方二:棉子壳60%、稻草粉33%、石灰粉1%、石膏粉1%、PH值为6.5。

  配方三:稻草粉80%、玉米粉或米糠18%、过磷酸钙1%、石灰粉1%、PH值为6.5。

  ②拌料:按配方称好原料及药品后,置于一干净房内或空地上,按干料水为1:1.3~1.8加水,用钉钯或铁铲充分拌匀。拌好后的培养料用手捏紧,若指缝间有水渗出但又不滴时,说明水分含量适宜。

  ③装袋灭菌:塑料袋用宽为22~25厘米低压聚乙烯筒膜,裁成长约40~50厘米的塑料筒,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塑料筒内,压紧,两头套上塑料颈环或纤维带环,将塑料筒口翻下,沿环外侧从靠近中央的一侧挪入,再在环口上盖上牛皮纸或报纸,用橡皮筋箍好即成。将料袋放入大土蒸锅中蒸煮消毒,多袋并放,等上大气后(100℃)维持8~10小时。

  ④冷却接种:将经高温消毒的料袋置于无灰尘、蚊虫的清洁干燥通风处冷却,待料降温至28℃左右即可开始接种。接种时,用镊子从瓶内夹取菌种,直接接入袋内,每个口内接入蚕豆大小的菌种3块,接种用的镊子等工具要预先消毒,可用肥皂水洗,酒精抹或高锰酸钾液抹均可,接种动作要快,接种时不要说话,菌种应选健壮、菌龄短、无杂菌感染的好种,从各个环节防止杂菌侵入。

  ⑤菌丝培养:接种后,将料袋置于干净通风的房里堆置发菌,冬季和早春可大堆堆放,双行排列,堆高1米左右,上盖薄膜、草帘等保温材料,秋季和春末只能单行排列,以三至四层为宜。培养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料温,若温度超过30℃,就要及时翻堆散热,将上层及下层与中间料袋对换位置,防止料温过高烧坏菌丝,促进菌丝生长一致,经20至3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

  ⑥子实体生长与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就要及时移入出菇室,将菌袋单行排列,同以5~7层为好,行与行之间留70~80厘米宽的距离,便于管理人员操作。此时出菇室应保持充足的空气及相应的湿温度,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要求每日通风换气1~2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过地面浇水及向袋上、空气喷雾,提高空气湿度。当子实体形成并长出袋口后,每天向菇体喷雾1~2次,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或不喷。

  ⑦采收:平菇供鲜食,适时采收不但菇体柔软,味美可口,且产量亦高。当菌盖颜色由深变浅,下凹部分有白色茸状物时是收获适期,或菇体长到八成熟时采收。

室内平菇种植的技术相关文章:

1.平菇有哪些栽培方式

2.室内蘑菇的种植方法

3.平菇种植技术配方

4.室内蘑菇种植的方法

5.工厂化平菇的种植技术

6.平菇种植技术

7.平菇的种植技术

    275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