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培白灵菇高产技术
大棚种植白灵菇种植是白灵菇种植的一种的方法,你知道大棚栽培白灵菇会高产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大棚栽培白灵菇高产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棚栽培白灵菇高产技术
白灵菇也称白阿魏蘑,是原始野生于干旱草原的一种品质极为优良的大型肉质平菌,经人工培育后,与野生菇同样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优以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各种矿物质元素,是一种天然保健珍稀食用菌。
近几年来,由于大宗食用菌产品(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等)增产速度过快过猛,尤其在我国,其产品价格一路下滑,从而直接影响菇农收益。但一些珍稀菇品种,则表现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白灵菇位当其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加入WTO,国门已打开,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国际化大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将直接影响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山西省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也必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进行必要的结构、品种、生产量的调整。为此我们于1999年先后与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相关研究人员引入、改进该种珍稀菇的栽培技术,并于2001年批量示范性商业化栽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所以我们认为,该技术的推广,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塑料大棚温室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是我们协同山西省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相关研究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引进实验,规模示范性生产,逐步完善的适应北方温室大棚栽培,具有一定创新成分的成熟技术。
其栽培工艺为:选料、配制合成基质、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成品加工、保藏出售。
主要栽培特点:1.人工多因子合成栽培基质:主要采用工农业废弃物,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
2.短袋菌棒:采用17cm×33cm塑料袋制作菌棒(出菇棒)。
3.双菌墙微渠补液覆土管理技术。
以上三个特点集中了该栽培技术的精髓。它采用了常规袋式养菌法,又创新了双菌墙微渠补液覆土管理技术。采用该技术除大大降低了发菌期的污染率,缩短菌棒菌丝生长期,保证菌棒成品率外,最关键的是比常规栽培技术提高了生物效率30%-50%,该技术能充分利用北方温室的特点和山西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保证了该技术的实施。我们利用本技术经过数批次小试、中试,并于2001年进行了首批大规模商业化生产(2万棒)获得了良好收益,其生物效率达到70%以上,居国内外领先水平。采用该技术栽培白灵菇,每投入干料0.5公斤,可收获0.35公斤以上鲜菇,一亩温室年栽培2批次,共8万袋,每袋0.35公斤干料,大约产菇1.6-2万公斤鲜菇,按目前市售平均批价每公斤7.5元,可获利12-15万元,其利润相当可观。
白灵菇短育栽培新法
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可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该后熟期往往成为不少菇农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长达80天左右,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
采用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其基本做法是: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其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如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就是很现实的做法,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生育”过程。
当菌袋色泽放入冷库前更加洁白,敲击时发出空心木的声响,手感硬度较高且弹性较强时,即可将其移出冷库,置入塑料大棚中,尽量提高棚温,加大湿度,给予适量的强光刺激和较大的通风。约一周左右,接种块处即出现微黄色菌液,此后应尽量降低温度,待其现蕾。一般该时段约在11月中旬前后,棚温保持15℃以下并不费多大力气,只要覆盖好草苫,加强早晚及夜间的通风,同时加强地面浇水和空间喷水即可。仅需1~2天短时10℃以下,菇蕾很快形成。一般每个出菇面仅有1~3个菇蕾,在其完成分化前给予疏蕾处理,只保留1个,常规条件下,即可长出个大、均匀、端正、色白的优质菇品。
白灵菇培养料配比
培养料中加入的营养成分应该以有机营养为主、无机营养为辅,这有助于增强白灵菇的出菇后劲。有机营养成分一般以麸皮、玉米面、米糠等为主,一般占20—30%,加入量不可过大。有机营养含量过大,弊病之一是污染率大大提高,弊病之二是影响培养料的透气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延迟出菇。无机营养一般是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一般占0.2—0.5%。无机营养过多会影响菌丝的吸水能力。
白灵菇产量的增加,除了要提高培养料的营养含量外,还要保证培养料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而棉子壳吸水能力弱,利用这种原料栽培白灵菇,在出菇期间,子实体就得不到充分的水分供应,子实体的商品性和规格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保持很高的产量了。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培养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棉子壳里面加入30—50%吸水能力强的原料如棉子绒、玉米心等,既增强了培养料的吸水能力,又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栽培白灵菇,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应在60—65%,具体来说,在培养料发酵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1∶1.5至1∶1.6,在接种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1∶1.3左右。
实践证明,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能促进白灵菇菌丝的快速生长,石灰的加入量可控制在2—5%,这样在培养料发酵完成后,pH值一般可维持在8—9。不加入石灰也可以,但菌丝的生长会变得缓慢,对出菇季节的合理安排会造成较大影响。
总之,培养料的合理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应根据当地资源,科学地调整,尽量将白灵菇的产量及商品性提高到满意的水平。
看了“大棚栽培白灵菇高产技术”的人还看了:
2.白灵菇要怎样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