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香菇要怎样进行转色

思行分享

  香菇转色可以让香菇的质量变得更好,具体要怎样进行转色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香菇转色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香菇转色方法

  1、脱袋转色法:要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太晚了菌丝老化,常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难。

  脱袋时的气温要在15~25℃,最好是20℃。脱袋前,先将出菇温室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宽的畦,畦底铺一层炉灰渣或沙子,将要脱袋转色的菌袋运到温室里,用刀片划破菌袋,脱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块按5~8厘米的间距立排在畦内。如果长菌柱立排不稳,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横架,菌柱以70~80度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脱袋后的菌柱要防止太阳晒和风吹,这时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5~80%,有黄水的菌柱可用清水冲洗净。

  脱袋立排菌柱要快,排满一畦,马上用竹片拱起畦顶,罩上塑料膜,周围压严,保湿保温。待全部菌柱排完后,温室的温度要控制在17~20℃,不要超过25℃。如果温度高,可向温室的空间喷冷水降温。白天温室多加遮光物,夜间去掉遮光物,加强通风来降温。光线要暗些,头3~5天尽量不要揭开畦上的罩膜,这时畦内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结水珠,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应注意在此期间如果气温高、湿度过大,每天还是要在早、晚气温低时揭开畦的罩膜通风20分钟。

  在揭开畦的罩膜通风时,温室不要同时通风,将二者的通风时间要错开。在立排菌柱5~7天时,菌柱表面长满浓白的绒毛状气生菌丝时,要加强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增加氧气、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当7~8天开始转色时,可加大通风,每次通风1小时。结合通风,每天向菌柱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2天,至10~12天转色。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播种季节不同,转色场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转色的快慢不大一样,具体操作要根据菌柱表面菌丝生长情况灵活掌握。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①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水,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10~20分钟。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85%~90%,温度掌握在15~25℃。

  ②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2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③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④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⑤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Ⅱ型克霉灵1∶500倍液喷洒菌柱,每天1次,连喷3天。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

  2、不脱袋转色法:除了脱袋转色,生产上有的采用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待转色后脱袋出菇。还有的不脱袋,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时,用刀割破原基周围的塑料袋露出原基,进行出菇管理(河南泌阳香菇栽培模式)。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这些转色方法简单,保湿好,在高温季节采用此法转色可减少杂菌污染。

  香菇转色管理方法

  “一控”:即初期把好控温关。脱袋后3~4天,菇床罩膜内的温度控制在25℃内,不必揭膜通风,目的是让脱袋的香菇在适温中复壮。4天后每天通风1~2次(时间为30~40分钟),拉大温差,使气生菌丝受到抑制,不至于过分旺长。

  “二喷”:即分泌喷水关。一般脱袋后7~8天,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引起菌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为此,必须及时喷水冲洗。第一天用喷雾器轻喷于菌筒上,冲淡黄水珠,第二天用压力喷雾器重水冲洗,待菌筒稍干时,覆盖薄膜。

  “三解难”:即把好转色难关。主要做好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要揭膜通风,拉大温差,使转色期菇床温度控制在15℃~20℃。若发现转色太淡或不转色,可喷水加湿、紧罩薄膜,或把菌筒倒卧地面,利用地温、地湿促其转色;若菌丝徒长不倒伏,可在中午揭膜1~1.5小时,让菌筒接触光照或干燥空气,促使菌丝倒伏后进入转色。如上述处理未见效时,可用3%石灰水轻喷,待稍干后盖膜。

  香菇转色做好三方面准备

  一、控即在初期把好控温关。脱袋后3~4天将菇床罩膜内的温度控制在25℃内,不必揭膜通风。4天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时间为30~40分钟,加大温差,使气生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不至于过分旺长。

  二、喷即把好喷水关。一般脱袋后7~8天,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引起菌丝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因此,必须及时喷水冲洗。第一天用喷雾器轻喷于菌筒上,冲淡黄水珠,第二天用压力较大的喷雾器冲洗,待菌筒稍干时再覆盖薄膜。

  三、通即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每天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通风时间为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要揭膜通风,加大温差,将转色期菇床的温度控制在15℃~20℃。若发现转色太淡或不转色,可喷水加湿,然后罩紧薄膜,或将菌筒倒卧在地面上,利用地温、地湿促其转色。

  香菇不脱袋层架栽培转色管理

  对于在菌丝培养阶段未完全转色的菌筒,上架排放后,通过通风、光照和温差刺激促进转色,吐“黄水”的菌筒在积有“黄水”的下方刺破塑膜,导出“黄水”.


猜你感兴趣:

1.香菇怎样进行覆土栽培

2.香菇各生长阶段的管理方法

3.栽培北虫草的技术要点

4.香菇怎样栽培高产

5.香菇生长发育期湿度多少适宜

    157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