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

曾扬分享

  日本的茶文化更具有实用价值,从中国古代高深玄妙的宇宙观中解放出来,将之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工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1

  中日茶文化之对比分析

  摘 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文化上有诸多渊源,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本文从中日两国茶文化的起源谈起,旨在通过分析两国茶文化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使我们更深刻了解两国茶文化渊源,促进两国文化更加广泛的交流。

  关键词:中日茶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对比分析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茶的起源,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据考证,该书大约成于战国时期。据有关资料考证,我国发现茶树并使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茶叶最早是作为一种药材使用,是在唐朝,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茶作为一种文化,则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那时,佛教兴盛,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茶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唐朝,由于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茶叶开始传到日本。宋元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茶文化的鼎盛,促进了茶文化的普及,市民茶文化兴起。明朝,制茶工艺得到长足发展,一定程度上对茶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今,茶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二、日本茶道的产生及发展

  中国唐朝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强大的国力吸引了日本前来学习。大批日本僧人随遣唐使来唐学习佛法,他们在回国时把佛教文化和茶一同带到了日本,茶开始传入日本。但那时,日本的茶叶主要还是依赖于从中国进口,主要流行与僧人与贵族之间。之后,唐王朝衰落,两国交流中断,日本由“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转变,日本的茶文化也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沉寂。

  南宋时期,日本向南宋派遣僧人学习禅宗,促使了禅和茶一同传到日本。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日本僧人荣西。他不仅将茶种带到了日本,而且还系统的将中国的制茶方法介绍到日本,并介绍了茶的功能,种类,及茶具,对日本茶道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中国的炒茶技术及泡饮方法(在这之前日本为煮茶)也传到了日本。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为人所熟知的日本文化一大元素。

  三、中日茶文化的主要异同及产生原因

  从上述起源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是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并长期受中国茶文化影响,但是,中日茶文化还是各有异同,各自拥有其民族特色。

  主要的相同之处是都将茶作为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并从中感悟人生。中国茶文化讲究“闲、敬、清”,“闲”是指茶人希望通过品茶来消除疲劳,修养身心,追求亲近自然。“敬”指用茶敬客,体现出一种待客礼仪,是追求人际关系和谐之意。“清”指净化心灵,茶人认为茶为清洁心灵之物。这几个字也分别体现出了儒、道、释三家所讲究的和谐、回归自然、静心悟道之理。与此相对应的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也体现了其中之意。差异之处主要有中国茶文化更注重品茶,中国茶文化有四观的说法,即观色、香、味、形。一观色是通过看茶水的颜色来辨别不同的茶。二闻香,好的茶叶应有特殊的清香,入口如入人心,使人久久难忘。三品味,茶本来有淡淡的苦涩味,仔细品,可尝出甜味,正所谓苦尽甘来。四观形,尤其绿茶,泡入水中,朵朵直立,形状极美。好的茶叶是色香味形的合一,所以中国人讲究“品”。

  但日本茶道更注重泡茶时的礼仪规范,茶技茶道,并拥有一套复杂、严谨的程序,更像是一种仪式。日本茶道很讲场所,一般在茶室中进行。然后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茶会,整套仪式严谨而复杂。这也是日本茶道能被称为“道”的原因之一。究其差异的原因,还要谈到起源,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民间,更多是人们休闲时的饮品而已,之后才由文人雅士等社会上流人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因而并没有那么繁琐的程式,而日本茶道则始终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佛教文化影响更大,特别是禅宗的影响,它将茶道和佛教的清规戒律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宗教仪式感。并且作为茶的原产国,中国茶叶种类丰富,品种齐全,这也造成中国茶文化重“品”,日本茶道重程式而不重味道。

  四、结语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文化长期相互影响。尽管两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存在着一些矛盾,但我们仍应重视两国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茶文化作为两国富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通过分析比较其异同,希望我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两国茶文化发展的渊源,使茶文化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两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2

  中日茶文化比较研究

  摘 要: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受世人所欢迎。而中国作为茶产生的地方,被誉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日本虽为后起之秀,其茶道在世界茶的发展史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的茶最初作为药材使用,后来被作为饮料,中国的茶文化博大而精深。日本的茶道自产生之时起就与禅宗等结合,属于日本上层社会,日本茶道专而深,却难博大。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饮料;比较研究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与咖啡、可可并列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受世人欢迎的健康饮料。茶自古就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的饮料之一。作为茶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与诗、禅等等文化现象相结合,自古就有“品茗赋诗”的高雅之趣。中国的茶文化外延丰富、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茶在产生之初作为一种药材被人们所使用,从唐代开始茶才被人们作为饮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的国家。在中国早期的文献都有相关的记载,如唐朝的《封氏闻见记》这篇中就有相关于茶文化的记载,文中这样写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篇文章对于茶文化的记载也是人们相关茶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茶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交活动,受到各界尤其是上流社会中文人学子的欢迎。从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开始发展和发扬。

  我国最早从先秦时代开始发现和利用茶,茶在当时被人们当作一种药材来使用。在秦代以后人们开始栽培茶树,从这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阶段了。但是这并没有非常广泛,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茶树的栽培当时仅在巴蜀地区发展,全国范围来看茶树的种植并不十分广泛。从这一时期以后,中国的茶树分布范围开始更加广泛,从巴蜀地区向东转移,规模开始变大。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茶叶开始进入商品化阶段,喝茶品茶的风俗开始在南方地区盛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茶的情节也越来越强,饮茶的风俗在社会上层阶级,高层人士中更加受到欢迎。中国悠久而深远的茶文化也是从这时开始孕育发展起来了。

  我们都知道,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繁荣,政治社会稳定,在历史上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也是因为如此,中国在唐朝时期被世界所认可,是世界上国力很强的国家。由于当时社会开放,中国人也走向了世界,所以到至今为止很多国家还将中国人成为唐人,很多外国人喜欢中国的唐装,国外有很多中国聚居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有人就是在唐朝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各行各业也都向前快速发展。茶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农业与手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茶叶的生产与贸易的发展。随着唐朝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进入的发展最快最繁荣的阶段。唐朝时期的茶文化也就成为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值得人们研究和品味。这种茶文化自从其起源时期开始就带着我们中国东方文化的特点,具有含蓄,诗性的特点。另外,关于茶文化的学术贡献来说,中国堪称茶文化的发源地也绝不夸张,茶文化的发源地实至名归。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就诞生于中国,中国唐朝人陆羽撰写了这本《茶经》。这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陆羽在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茶叶知识,种茶、采茶、泡茶等等。而陆羽而创造的茶学、茶艺以及茶道思想对我国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茶文化和茶叶知识的基础。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于茶叶的技艺和思想影响深远,至今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他的茶道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茶文化,还远渡重洋传播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受到了世界各国茶学界的推崇,进而影响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例如,美国人在其编著的《茶叶全书》中这样称赞陆羽的在茶学中的地位“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也是因为如此,陆羽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也有人称陆羽为“茶仙”或“茶神”等等。总之,后人对于陆羽的尊敬程度非常高,视其为茶文化的始祖。而其著作《茶经》的诞生也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的基本框架由此而建立起来。

  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非常频繁,日本派大量的留学生和僧人来到中国学习,他们也把中国的茶叶带回了日本,将饮茶的风俗习惯也带回了日本,茶文化开始传播,日本茶文化开始逐渐形成。自从留学生将茶带回日本以后,日本的贵族和高僧等人群饮茶和喜茶的风俗逐渐形成,这也就是日本茶文化的孕育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史书上记载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在这一时期,“斗茶”之风盛行,“茶会”、“茶宴”等饮茶形式已经非常普遍,市民茶文化开始兴起。

  明代在我国历史中也是重要的时期,这时我国的发展速度快,发展成就高。由于社会的发展为制茶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制茶工艺的快速发展。由于明代废弃了制茶工艺的一些弊端和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茶工艺的发展,也为茶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在清代时期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经济发展变慢,这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与其时代相对应,制茶、烹茶等茶事又趋于繁琐,茶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大量的茶馆茶庄的出现又使得饮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进入近现代以后,茶亦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用茶来接待客人也是很多地方的待客之道。中国茶的种类多种多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采茶、制茶的技艺也越来越高。至此,中国的茶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化,有了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并向世界传播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咖啡和可可并列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受到世人的认可,被誉为“茶的故乡”。

  二、日本茶道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805年日本人最澄将茶籽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茶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人从奈良时代开始有了饮茶品茶的风俗习惯。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在弘任六年日本天皇曾经在寺庙拜祭时用茶来供奉,可见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日本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有日本磋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人引领的,他们的喜好成为了茶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原因。这一时期的茶文化被后人成为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为“弘仁茶风”。从这以后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政治上的变革和历史上的其他的原因,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交流截然而止,中段了多年。

  在中国的南宋时代,日本一名叫荣西的僧人曾经来到中国的天台学习佛教文化,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一本关于茶叶专著《吃茶养生记》,而这本书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茶书,是日本茶文化中重要的文献。也是他将茶籽带回了日本,回国以后他开始在日本推广新的制茶工艺和饮茶的方法。这一时期饮茶的风气在上层社会开始普及,从此开始日本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改革,形成新的流派,“抹茶道”开始形成。

  经过明治维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大改革之后,日本开始进入现代文明时期,日本的茶道也随着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重新建交使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加深,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变快。而茶文化也随之进入频繁交流和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了新时代的茶文化繁荣。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从这时开始日本的茶文化有了向中国的回传的现象。日本的茶道有许多流派,发展也是各自不同,有所差异。他们进入中国进行交流,带来了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碰撞。

  其中,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来到中国访问,当他们进行第一百次访问时,江泽民接见了千宗室,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对千宗室的来访表示欢迎,对于中日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表示肯定和支持。

  三、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汉字文化圈,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风俗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因为民族和历史发展等原因也有很多差异。中国的茶文化与日本的茶道既有共性也有不同,这里我们对中日茶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中日茶文化虽然各所特色,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两国的茶文化都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而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修身养性等文化特点融入于饮茶、品茶的活动之中。中国人喜欢饮茶,品茶,而中国的文人墨客更是有品茗赋诗高雅乐趣。而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日本将制茶、泡茶的工艺研究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着茶文化的精深。

  中日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1.从茶文化的起源来说,中国的茶从药用、食用再到饮用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的变化。而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国传入日本其发展模式是从精神起步的。因为从最初传入日本开始茶在高层人士中开始传播,自始至终都带有精神文化的气息。

  2.从两国茶文化的参与者讲,当茶初传到日本时只在上层社会之间盛行,这与贵族及僧侣热衷于欣赏唐物的风气是分不开的。在中国茶的栽培、销售、饮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茶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寻常事物,并不只规达官贵人所有,是普通民众的,是属于大众的文化。

  3.从民族性格来讲,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把茶文化越来越多的融入生活。而日本人生性严谨内敛,尊重传统,所以日本的茶道精神及茶道技艺秉承传统、流传至今。

  总的来说,具体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茶文化”在中国是由“茶之道”大全式的文化外延;在日本“茶道”,是以“茶之道”为载体而形成的单一文化现象。(2)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很早就有宗教介入茶文化,但未能形成专门化的宗教主题文化;在日本,由于茶与宗教同时传入,茶文化与宗教文化很快就合而为一,形成了专门的禅宗主题文化。(3)中国“茶文化”是普世文化――从一开始便自上而下地享受之;日本“茶道”是禅宗文化――只存在上层社会,古代与民众关系不大。(4)中国“茶文化”在早期即为中国精英文化之附庸;日本“茶道”始终为日本精英文化。(5)中国“茶文化”以其外延性,博大却难精深;而日本“茶道”以其内证性,虽精深却难博大。

  四、小结

  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文化。通过对中日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考察以及他们之间的比较研究,我们对茶的历史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茶文化的比较研究,我们对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有了相应的了解,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中日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变化。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昆宁.中国茶文化艺术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2] 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日]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日本的发展,日本.

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相关文章:

1.中日茶文化差异论文

2.论中日茶文化的相关论文

3.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

4.中日茶文化的比较

5.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

6.日本茶文化起源的论文

    32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