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文化规划方案内容

曾扬分享

  茶文化产业园是茶产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茶文化推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规划方案,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规划方案1

  新疆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报告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新疆茶文化产业园

  承建单位:新疆坦洋茶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项目投资: 6.5亿元人民币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项目总占地面积300亩,功能区分为茶产品交易市场区、茶产品深加工区、茶文化展示交流区。。

  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新疆坦洋茶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由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王建波等股东共同出资组建。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茶叶行业百强和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坦洋工夫”红茶专业生产企业,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是福安市人民政府首家授权“坦洋工夫”品牌特许经营和唯一参与起草、制定“坦洋工夫”国家标准企业。目前已通过ISO9000、14000、18000、22000和HACCP等国际体系认证和有机转换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公司主打品牌“茗红”及其产品分别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公司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鼎尖名茶、福建省名茶、第五、六、七届“闽茶杯”金奖茶王、中国十大红茶品牌奖、金芽奖和福建二十强茶企等殊荣。

  湄潭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报告

  一、湄潭茶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

  湄潭民间茶文化丰富,茶俗茶礼普及。湄潭县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是湄潭县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湄潭产茶、饮茶历史悠久,各种民间茶俗文化也源远流长。逢年过节或结婚喜庆,普遍以茶、酒为礼。无论在城乡,“客来敬茶”已成为普遍的礼仪,各种与茶有关的习俗丰富多彩。比如在湄潭县至今还流传着喝“油茶汤”、吃“油茶稀饭“”油茶汤圆”等与古人“饮茗粥“”擂茶”相同的饮茶习俗。茶文化研究成果初成,文化氛围渐浓。进入21世纪以来,湄潭县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针对湄潭茶叶发展历史和茶文化资源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并编撰出版了茶文化专题图书《茶的途程》《茶国行吟》等,引起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型纪实图书《茶道无边》《茶人访谈录》也即将出版。茶旅一体化方向明确,后发态势喜人。由浙江大学驻湄办学的遗址,包括浙大师期关注生当年居住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诸如文庙、万寿宫、西来庵、永兴浙大教授楼等文物和城区、城郊。各处胜景遗迹,遍及百里秀美湄江河畔,均因茶而显。坐拥世界最大连片茶林的“茶海”和世界吉尼斯认证的“天下第一壶”地标,更是宝贵资源。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湄潭新农村建设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几乎都离不开茶业。

  二、茶文化产业园项目功能定位建议

  1.茶工业遗产保护区

  以县城南郊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场部旧址(万寿宫、水府祠)、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旧址、贵州省湄潭茶场旧址、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桐梓坡茶树品种园等为核心区,另包括地处湄江镇的湄潭茶场囤子岩分场旧址、湄潭茶场五马槽收青室旧址及打鼓坡2.20亩密植免耕科技茶园、永兴茶场制茶工厂旧址和永兴茶场三队综合办公楼及永兴茶场2.30亩丰产茶园等,对其不可移动文物建筑进行维修保护,对其设备设施等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整理复原后规范安装,并修建相关配套保护设施后,将其对外开放,吸引外来人员参观了解湄潭乃至贵州茶工业发展历史。

  2.茶产品加工贸易区

  本区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工业园区重点茶叶加工企业为核心,尽量将新建茶叶加工企业在此区域内集聚,形成茶产品加工产业园集聚区。另一部分以“中国茶城”综合市场为核心,将茶叶销售企业在此汇集,形成茶叶专业贸易和中心交易市场。

  3.茶科研试验培训区

  以桐梓坡茶树品种园(贵州省茶叶种质资源圃)和原湄潭茶场子校旧址为核心,将原湄潭茶场子校旧址改造修建为茶叶科研培训中心或基地,并修建完善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为全省提供茶叶科研培训服务。

  4.茶生态观光旅游区

  以象山(打鼓坡)茶园为核心,另包括永兴万亩茶海、核桃坝、金花、龙凤、云贵山等生态茶园,修建完善观光旅游配套设施,整治区域内人居环境,形成风光优美的茶文化生态公园,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和休闲,感受茶文化生态的魅力。5.茶生活休闲体验区本区也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老湄水桥至苦练塘一带为核心,利用湄江河水资源优势,在桂花湖引水渠两岸修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群或步行小街等,形成“廊桥水乡”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利用其房屋建筑开设茶馆、茶艺馆、茶楼等,集度假、休闲、旅游为一体,吸引人们在此居住、品茶、观看茶艺表演和大型茶文化文艺表演等。另一部分以三道河为核心,充分利用三道河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建设原生态农耕文化保护体系,植入湄潭乃至全省各民族茶俗文化元素,打造民族茶俗文化活态展示区,让游客置身其间,亲身体验民族茶俗文化。

  三、近期和远景规划设计

  根据建设规模,分近期和远景设计规划。

  1.近期设计规划:时间1~2年

  (1)搭建“湄潭县茶文化产业园”管理中心,完成市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工作。

  (2)制定《贵州湄潭茶工业旧址和茶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做好省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调查统计和整理完成可移动茶文物资源,完善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3)制定《贵州湄潭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

  (4)完成茶产品加工贸易区内中国茶城综合市场主体工程及茶文化信息中心建设,整合工业园区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参观旅游线路及产业文化资源。

  (5)完成茶文化资源展示区内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心馆馆舍的设计方案和项目建设用地土地征用、拆迁、整理。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可移动茶文物资源,编制完成陈列布展大纲,做好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信息中心的布展工作。

  (6)完成茶科研试验培训区、茶生态观光旅游区、茶生活休闲体验区内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和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用地土地征用、拆迁、整理工作。

  2.远景设计规划:时间3~5年

  (1)完成省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工作。

  (2)将茶工业遗产保护区内重要的茶工业旧址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对其进行全面修缮保护。

  (3)继续完善好茶产品加工贸易区内中国茶城综合市场延伸工程及其他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工业园区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建设。

  (4)提升并全面完成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内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心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并全面对外开放。

  (5)逐步实施和完成茶科研试验培训区、茶生态观光旅游区、茶生活休闲体验区各项具体工程建设。

  湄潭茶产业欣欣向荣,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对于湄潭茶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尚处于思路发端之初。即使如此,如果能够按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好湄潭实施“四大战略”目标任务的实际,用好用活湄潭茶文化资源禀赋,下定决心、科学规划,建设“湄潭茶文化产业园”,实现湄潭特色文化的自觉、自信,目前应也正逢其时。

  茶文化规划方案2

  36茶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报告

  序言

  所谓茶文化,广义而言,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茶业物质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报告就如何打造有特色茶文化产业园提出设想,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为促进茶文化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抛砖引玉。

  一、 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近代科学家通过考察,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近200处,发现了许多野生大茶树,其中大多数是高大的乔木型大茶树。唐代陆羽《茶经》中就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古人的考察发现与现代古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证明,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茶的饮用,发源于史前的神农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初以后已有种茶产茶的迹象,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称:周武王灭纣后,巴族地方出产的“??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地“园有??香茗”。

  公元前316年蜀国王曾以葭萌(古代茶的称呼)作为人名、地名。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古长沙国置“荼陵县”(因产茶多而名之,“荼”字汉时就音茶)。

  公元前59年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记载,说明汉时已有茶的商品和茶市,还有烹茶、饮茶和茶具。 三国《广雅》、晋《广志》中,都记载有煮茶羹饮的方法。《三国志?吴书?韦曜传》中还有以茶代酒的记载。张载《登成都楼诗》中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称茶是最好的饮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文化兴盛的时期,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区进一步扩大,据资料统计,当时己有76个州产茶,茶叶名品有150多个。从百姓到宫廷,饮茶进一步普及,以茶示礼,茶入诗画,茶会、斗茶、禅茶、品茶和茶道等都逐步形成和完善。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是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的历史总结,是中国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陆羽《茶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茶的起源、历史、种茶、制茶、煮茶、饮茶、茶器具等有关茶的各个方面。因此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唐时,随着对外贸易和交往,茶叶、茶籽和茶道开始向外传播,以后,茶这叶健康饮品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茶文化,经过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以至近代和现代的进一步发展,更加完善,更为辉煌。

  二、 现代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茶文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内很快兴起了“茶文化热”。茶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现简要介绍如下。

  1.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1985年杭州“茶人之家”成立后,经常举办茶会;1989年在北京举办了“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展示了大量中国茶的历史文化图片和名优茶产品,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人士参加;1990年在杭州举办了“茶文化节”,同时举行茶文化展示、研讨与表演,内容丰富。此后,各地纷纷仿效,举办形式多样的茶叶节和茶文化节。通过这些茶文化活动,既普及了茶文化,也展示了各地的名优茶,促进了茶叶消费,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2.茶文化的研讨与交流顺利开展

  自1990年在杭州举办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之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专家学者踊跃参加,对茶文化的各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这对促进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茶文化著作等出版物不断涌现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在对茶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著书立说,茶文化出版物不断涌现。诸如《中国

  茶经》、《中国—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光盘)》、《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名茶志》、《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华茶叶五千年》等大型茶文化著作纷纷出版。此外,茶文化的普及性读物和系列丛书也大量涌现。

  4.茶文化社团纷纷建立

  从1985年开始,先后在杭州、厦门、福州、上海、成都、济南等地纷纷建立了“茶人之家”之类的茶文化团体。1991年在杭州建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随后在北京、上海、山东、四川、江西、广州、湖北、辽宁、新疆、宁夏、云南等地,也纷纷建立了茶文化研究会、促进会之类的社团。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先后建立了相应的茶文化团体。这些茶文化社团的建立,为弘扬茶文化、普及茶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茶馆业蓬勃兴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化休闲气息浓郁的现代茶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开办。数万家现代茶馆的出现,己成为现代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已成为休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城市将这些茶馆业的发展纳入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

  6.茶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不断被挖掘、整理与考证

  近些年来,各地调查发现、挖掘出土的有关茶的文物、古迹不断有报道。如云南的古茶树、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宫廷御用金银茶具、浙江长兴顾渚山的唐代贡茶院遗址、福建建瓯的宋代“北苑贡茶”摩崖

  石刻、河北宣化古墓中挖掘出的辽代古茶具和煮茶、奉茶、饮茶壁画、福建武夷山的宋代斗茶遗址—“竞台”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茶文化历史遗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7.历史名茶基本恢复,新创名茶不断涌现

  各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名茶和新创名茶,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一批批“文化名茶”在各项各级评比中纷纷亮相。有些历史文化名茶获得“金冠”后,市场拍卖十分火爆,有些拍卖价十分惊人。这对促进名优茶生产,繁荣茶叶经济十分有利。

  8.艺术茶具有了创新与发展

  这十多年来,紫砂茶具、瓷器茶具的造型和艺术装饰都在不断创新,随着各种茶的茶艺、茶道的发展需求,多种整套性茶具也创造出来。另外,一些纯粹为观赏和收藏的各种精雕细刻的石茶具、紫砂茶具、瓷茶具、漆器茶具等五花八门,很有观赏价值。还有很多为各类纪念活动特制的茶具更是多种多样。

  9.茶文化艺术品不断涌现

  有茶内容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自古有之,近几年来,随着茶文化活动的频繁开展,有茶内容的书画作品层出不穷。前些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一些名流书画家,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很多作品颇有气势。茶文化艺术品除书画作品外,还有以茶为内容的根雕、泥塑、金石、绣品等也涌现了出来。

  10.茶文化人才培养得到重视

  全国已有几家高等院校设立了茶文化专业,不少大学里的茶文化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6茶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报告等内容。

  茶文化规划方案3

  云南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园二期--拜兰水城概念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信息:

  项目位置: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城西北部

  项目规模:344.41公顷

  项目负责人:要雁峥

  项目策划:要雁峥、何龙梅、张俊婷

  规划设计:王毅、罗胜、王晓宇

  后期:赵俊、孟清、刘湘冰

  一、项目背景

  勐海县位于西双版纳的西部,是连接打洛口岸和景洪市的一个中间节点,是西双版纳未来旅游集散的重要中心。伴随着云南和西双版纳旅游的发展和旅游避寒避暑度假市场的火热,勐海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项目地位于勐海县西北部,距勐海县城约4公里,规划面积344.41公顷,与4A级旅游景区阳光茶文化园相连,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承接着浓郁的当地特色文化和民族风情。

  二、创意总结--"文化与旅游,旅游与地产"

  (一)文化与旅游

  在综合考虑项目地旅游资源优势,并在考察项目地及西双版纳周边景区之后,我们发现项目地要在西双版纳旅游度假项目打造中突围,除了需具备独特资源环境外,还必须注入核心文化,以区别项目地周边的以茶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通过对项目地的详细考察及对当地傣族历史的深度挖掘,最终将傣族最传统的贝叶文化引入,贝叶文化承载了整个傣族的历史与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而且整个西双版纳范围内没有以水文化作为项目灵魂的景区。

  在综合二者的文化和景观特色后,最终创造性的将贝叶文化与当地的水资源特色及生态环境等相融合,通过对贝叶文化的诠释、古老传说的再现,民族风情的营造,传统建筑与现代功能的结合,追求打造震撼性、差异化旅游产品项目,力争将项目地打造成为一个以文化复兴为主线,以旅游发展为目的,以提供人居环境为动力的文化旅游地产开发创新的典范。

  项目地文化资源

  完成了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意提出后,摆在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项目设计团队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将文化体现在项目地的建设中?通过对地块的的分析,山合水易提出了文化落地的六个概念,即文化长街的打造、主题园区的打造、特色商业板块的打造、主题农业产业的打造、水资源亮化的打造、传统民俗与高端品质的结合。文化落地六个概念的创意提出,为项目下一步的制作工作理清了思路。

  (二)旅游与地产

  在文化与旅游的研究成形后,山合水易进一步提出了旅游与地产结合在项目地如何实现的问题。随着旅游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就不仅仅停留在"看与玩儿"的阶段了,如何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增加项目地的附加值,是所有客户都在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研究,山合水易认为,本案作为西双版纳的旅游度假项目,应该依托阳光茶文化园景区、春城勐海及普洱茶产地的独特资源条件,做大贝叶文化文章,充分展现水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概念的同时,将项目地定位为养生旅游目的地、四季度假旅游基地、西双版纳旅游集散中心,以"文化"、"美丽"、"养生"为主题,将旅游融入到地产开发中,做大旅游产业的同时,提升土地的价值。

  为了能够使项目地的旅游与地产很好的结合,达到既融合又互不影响的理想状态,通过对项目地地形、空间布局及产品分布的研究,我们对项目地的交通方式及游线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如下图所示。

  三、项目设计及建设

  将项目地的定位、主题、文化等研究清楚后,就需要开始解决后期落地的问题,要让概念意向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包含了建筑、室内装饰、展览展示、景观、种植、雕塑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基于项目地的原始情况,根据项目地打造的需要,山合水易对项目地的水系进行了重新的合理构造,最终形成了项目地的五大水体。在建筑表现和景观主题的打造上,主要是遵循地块的文化主题,努力营造项目地的文化氛围。

猜你感兴趣:

1.茶文化园项目规划方案

2.茶文化产业规划方案示例

3.茶文化园策划的项目方案

4.学校茶文化建设方法

5.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内容

6.茶文化园的规划设计方案

    342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