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国茶文化结题报告

曾扬分享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结题报告,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结题报告1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结题报告

  前言

  茶,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自从陆羽的《茶经》面世,中国人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茶文化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小,人们对茶的认知也越来越少,饮茶知茶的人愈渐愈少,由中国战国时期的全民饮茶到今日的屈指可数。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下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应该为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出一份力量,所以我们的对中国的茶文化进行了小部分地方的调查。

  经过大家的统一确定课题后,就纷纷的按照自己的任务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活动。我们小组有八个组员,分工各有不同,我们通过查书、上网、分发问卷等方式,对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以及了解和影响都进行了调查。我们因为学习上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只在寒假和暑假进行了小组出外调查,其余的时间全是每个人分工进行调查,且在学校分发问卷,我们分别对学校里学校里的学生、老师、街头的市民进行了调查问卷,还有到街头的茶饮店,茶馆,茶叶店和茶艺馆进行了调查和拍照,终于在这个暑假结束的时候,我们完成了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这次的调查,虽然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深入到,但是让我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到了很多,在调查学习中学到了很多,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深有感触。

  茶文化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未主义,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而茶文化发展至今,它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涉及到了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等。

  一、 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二、 茶文化与品茶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品茶,主题除了差距和差异的要求以外,对茶叶的要求也是很高,而茶的品种总共分为六大类:绿茶类(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午子仙毫、黄山毛峰、云雾毛尖、峨嵋竹叶青、南京雨花茶、庐山云雾、小布岩茶、云南白毫、遵义毛峰、南山白毛芽、黄竹白毫、麻姑茶、车云山毛尖、桂林毛尖、东湖银毫等)、乌龙茶类(武夷岩茶、武夷肉桂、闽北水仙、铁观音、白毛猴、凤凰水仙、台湾乌龙、白冠鸡、水金龟、永春佛手等)、红茶类(祁门工夫、月红功夫、川红功夫、白琳功夫)、白茶类(银针白毫、白牡丹、)、黄茶(君山银针)、黑茶类(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边茶、普洱茶)

  茶的品种而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的再加工茶,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但是茶文化的总体特征都是:优雅。选茗、择叶、烹茶、入杯、冲泡一杯茶的过程就是创作艺术品的过程,茶艺也由此诞生。中国的茶艺渲染着茶性的清纯、优雅、质朴的气质,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让喝茶、品茶成为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三、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不过经过调查发现,差异先进的繁荣,反而体现在日本。日本的茶道几乎算得上是国宝的艺术,学会茶道,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我们现在反观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中国,青年人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泡一杯茶,慢慢的品尝体会其中的韵味,其中的幽静,那一缕的清香却已被可口可乐和咖啡所占据,而我们认为这不得不是中国的茶之悲哀。

  四、 茶道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五、茶文化对现实生活人们的影响

  虽然茶文化已经在人们生活中衰落,但茶文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有着难以忽视的作用。悠深的茶文化主要是以德为中心,传承着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倡导者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而在这样的紧张生活中,品茶,可以作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汉语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而在香港的茶楼,这个作用十分的显著和重要。品一杯香茗,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而且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品茶、观看茶具、茶艺,都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茶文化的作用往大了说,也可以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在上海市的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外的知名度,而且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举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国医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光脚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而现在的新生事物——街头饮吧,让许多的青少年沉迷,这些加了色素的茶饮料,让青少年们更为之趋势,现如今我国的茶文化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所隐退,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前景十分令人担忧。继承和发扬茶文化,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责任,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茶文化影响的消退,更让我们每一位成员都为之担心和牵挂,青少年对茶文化的了解非常至少,家里基本上只有大人喝茶,而小孩子都不喜欢茶的味道,味觉已经被汽水的刺激所覆盖,传统已经慢慢的在消失,我们应该要积极的宣扬中国的茶文化,拯救传统文化,不要让外国将我们的文化所侵占,这是一种中华精神的丢失,中华民族精神精髓的缺失,我们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祖国的未来,要保持这种传统文化的传续,要像那些借用他人文化占为己有的国家宣明,文化的精髓是带不走的,只要有一个中国人在,就会有这种生生不息的不断延续的中华民族的根在。我们都爱上了茶叶,爱上了茶文化,也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国茶文化结题报告2

  “中国茶文化研究”结题报告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翻阅图书等调查方法,大概弄清楚了茶文化的来龙去脉,当然,中国的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员,所以不可能完全懂得到其精髓,只能说是了解到一点皮毛而已。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或许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选择了“茶文化”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在这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在进行活动时,我们遭到了被访问人的拒绝和辱骂,我们的心里非常难受,但是我们并不因此气馁。我们组每个人都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向前进,向前冲,就算是硬着头皮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并不是为了修得学分而去进行研究性学习,而是为了让我们在进行活动中能够自我磨练,找到面对困难的方法,解决它,克服它,让我们在社会中,在坚强意志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立、自强、自理,使自己变为21世纪的新一代主人公。认真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使命。说实话,在这一轮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确实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其中,我们学会了与人社交,学会了实践,学会了关心他人……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泡茶,在古时候,大街上的人们常流传着一句俗话“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我们所研究的是茶文化,也想研究泡茶的技艺,必究其根本。

  1、茶的源流与历史

  神农氏发现茶树,只是鉴别,断定茶有药效而已;真正使茶成为“国饮”的却是数千年来难以数计的无名氏的不断栽培、更新、繁衍,由嚼青叶,而发明为采叶焙制;由采叶焙制,而改良为煎烹饮啜。如此这般发明再发明,改良再改良,从而使得这一深具民族性的饮料,能流传千古而而世人所饮用。

  2、茶叶的辨别

  要想泡出上等的茶,必须选择好的茶叶,可是用什么办法能辨别出茶叶的好坏呢?鉴别茶的要领如下:

  1、从茶的形状上辨别:每一种茶都有一定的标准形状,有许多种茶叶都是根据形状来分级的。主要的条件是茶叶的老嫩,老而粗大的总比幼嫩紧给又整齐者的品质差;此外茶梗、茶片、茶末含量多者不好,夹有杂物更不应该;

  2、从茶的色泽上辨别:干菜的外观色泽,凡是有油光且新鲜的为佳,各种茶都有其标准色泽;

  3、从茶汤颜色上辨别,各种茶都有标准水色,以澄清透亮而呈艳丽者为佳(好品质的红茶茶汤冷后会呈乳仅现象,另当别论)。

  4、从茶的香气上辨别:这是茶品质的主要条件。最简易的办法,是将一撮茶叶放在掌心,用口呵气,使茶叶受热而发出香味来,香气愈浓愈久愈是好茶叶。

  3、挑选茶壶

  上等的茶强调的是色香味具全,喉韵甘润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壶不仅外观要兼雅。质地要白滑,最重要的是使用。空有好茶,没有好壶来泡,无发将茶的精华展现出来。如何辨别一把好茶壶呢?

  首先要从壶的造型结构来看。一把壶完成需由多部分相组合才行。其组合是否合乎理想,合乎物理性质,是评断这把壶好坏的基本要件。以下就茶壶三要素,壶嘴、壶把、壶身三部分的组合加以叙述。

  三点成一直线:壶的嘴、壶把、钮必须成一直线,换句话说,就是三点要对直(少数特殊造型除外)

  比例要匀称:各部分组合比例,应力求匀称,同时要展现出落落大放的空间感。

  出水顺,握感轻: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

  看色泽:据行家的说法,茶壶的色泽以滑润为佳,一把好茶壶,其土胎色所呈现之滑润感,的确很迷人。

  听声音:茶壶因烧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会有差异,因而声音也就有清脆铿锵或混浊迟钝之分。究竟清脆较好或混浊声较佳,并无一定标准。不过根据多数行家认为,声音较清脆铿锵的壶,较适合泡发酵,香气高的茶,如生茶;声音较混浊迟钝的虎则适合泡重发酵,韵味低沉的热茶。

  辨别壶声的方法是,将茶壶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轻弹壶身。

  了解了辨别茶叶和茶壶的方法,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冲泡技法。

  4、泡茶用水

  水之干茶犹如水之干酒一样重要。众所周知,凡产名酒之地多因好泉而得之,茶亦如此。再好的茶,无好水则难得真味。故自古以来,著名茶人无精干水的鉴别,水的好坏对茶的色,香,味影响实在太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饮用水(当然包括泡茶用水)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指标:

  第一项为感官指标。

  色度不得超过15度,并不得有其他异色;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不得有异臭异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第二项为化学指标。

  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要求氧化钙不超过250毫克/升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铜不超过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毫克/升。

  第三项为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不超过1.0毫克/升,适宜浓度为0.5~1.0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4毫克/升,镉不超过0.01毫克/升,铬不超过0.5毫克/升,铝不超过0.1毫克/升。

  第四项为细菌指标。

  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在一升水中不超过3个。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

  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5、泡法

  选好了茶叶、壶、水,现在就来泡茶。泡茶的泡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后名的泡法有:

  ①安溪式泡法:

  1、将泡茶的用具准备好。安溪式泡法要求先烤茶,要准备闻香杯;

  2、挖干壶中的水汽;

  3、温壶,用沸腾的水烫壶;

  4、温杯,等候茶表面的水蒸发后,将壶中水倒入闻香杯中;

  5、在壶中放入半壶茶叶,开始烘茶,烘茶的时间和冲泡潮洲茶相比较短,因为高级茶一般保存的都比较好;

  6、冲水后大约呼吸5次,即可向壶中倒水,利用这段时间将杯中的水倒在池中;

  7、不用茶蛊而以点岳方式直接倒入高杯中,第一泡倒1/3,第二泡再倒1/3,第三泡倒满;

  8、将空杯和高杯一起放在客人面前,如果客人没有闻香的习惯,应暗示客人将茶倒入另一个杯中,高杯用来闻香;

  9、抖壶,第一泡与第二泡之间,用布把壶包上,用力摇三次;

  10、手臂不动,手腕用力上下摇晃。以下泡与泡之间都摇三次。茶汤倒出后的抖壶是要使内外温度均匀,与潮洲式在摇晃的意义上恰恰相反,整个冲泡过程若需要摇晃27次。

  ②传统式泡法

  1、备好冲泡用具,备茶叶,备水;

  2、烫壶。将水冲入壶中,至溢出为止;

  3、把烫壶的水倒净,可以从注口倒出,也可以从壶口倒出;

  4、比较高雅的置茶方式,是在茶壶上放一个漏斗再拨入茶叶,一般场合可以直接用手抓入即可;

  5、将烧开的水倒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为止;

  6、烫杯。烫杯的作用有两个,一为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至于使茶冷却的太快。二是利用烫杯的时间使茶汤增加浓度;

  7、把壶中的茶汤倒入茶海中,因为先倒出的茶汤较淡,后倒出的较浓,所以将其全部倒入茶海中,使其浓度均匀;

  8、分杯。将茶海中的茶汤倒入小杯中,每杯以八分满为宜;

  9、奉茶。客人自由取用,饮用完毕,将茶杯归回原位。

  以上两种泡法,是人们常用的泡茶方法。通过以上的介绍,可知道泡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了。别小看我们平时在茶艺馆里喝的茶,它里面蕴涵的学问可多着呢。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确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茶道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所谓的“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及意境。

  泡茶工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茶道的精髓,一个小小的泡茶工艺中就蕴涵着如此精华,那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则有待我们去探索。

  中国茶文化结题报告3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九位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二、研究过程概述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较详尽地介绍,让大家能够对中国茶有更深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国茶的韵味。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地寻找资料、提供素材。我们通过上网、到书店寻找相关图片,最后交由课题组长加以整理并制成网站。我们的网站分别介绍了茶史、茶叶的制作、茶的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研究内容

  1、沏茶之水

  “茗者,叙茶品也;水者,择茶水也;盏者,示茶具也;居者,论茗饮之环境也;茶艺者,阐茶饮之哲学精髓也。此五者融会贯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灵活应用的一面。茗、水、盏、居、艺,每个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在综述古人择水的同时,用科学指标归纳水质的基本条件是无异色、异味、异嗅,无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不超过5度,pH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 度以及毒理学细菌指标均符合标准等。比如如龙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范,它们被称为 “西湖双绝”。在明代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作者先是对虎跑泉的地理环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洼地,成为泉水集水的来源,接着给泉水以科学的解释:“由于虎跑泉水从难于溶解的石英岩中渗出,所含不溶性矿物质、杂质、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盐沉淀,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质地洁净,硬度很低,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步骤如下:

  (1、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烫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3、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乌龙茶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上,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或自由一点直接用手抓茶叶亦可。

  (4、烫杯:将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余温烫杯。烫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致于冷却太快。

  2、茶叶种类

  我中华茶饮历史悠久,历代积累的名茶品种不胜其多,据傅宏镇《茶名汇考》的统计,包括失传的和现在仍然生产的,超过了八百多种,难以一一缕述。我们着重介绍了普洱茶、乌龙茶、功夫茶、铁观音等著名茶种。

  温文尔雅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可以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紧压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2)防癌、抗癌。

  3)养胃、护胃。

  4)消炎、杀菌、治痢。

  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乌龙茶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性物质的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绿茶与促进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全发酵红茶之间;即发生酚类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韵一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伴随茶文化的宣传发展,乌龙茶凭借其优良品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畅销国内外。

  铁观音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3、缤纷茶具

  中国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且不说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贵茶具,就是民间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茶具并不是简单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选择要视一定的茶品、季节、饮茶的场合等而异。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种可以欣心赏目悦目的艺术品,收藏对象,真是妙不可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同于古人的悠闲自适,所以茶具也必然与时共进,发展出许多新式的茶具,

  饮茶的环境是中华茶文化“天人合一”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佛道儒的佛茶与茶禅结合,更是超然物外,悠游哲学境界。民间的茶馆、茶肆、茶坊等则是另一种风光,它们还兼有沟通信息、谈判条件、和解纠纷等的作用,这一切都在“”中陷于中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生活的迅速提高,传统的茶馆终于逐次恢复,并进一步向丰富多彩的茶艺馆发展。

  4、茗的药用

  我国古籍上说茶叶具有清咽、解渴、消暑、去乏、安神、明目、利尿、下气、去肥腻、养性等等功用,现代科学确认一点也不错。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茶有防辐射、防高血压、冠

  心病、减肥、健康美容等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将扮演新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茶饮具有清新、雅意的天然特性,并且能静心神,还能做药料,可见茶的确是有多种妙用的极品。卢全这个爱茶成癖的“茶中亚圣”也曾在《饮茶歌》中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孤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羽清风生。“茶是提神醒脑,清肠解毒的灵药啊!茶饮更是人们下的饮料,它独特的风味,较强的营养价值以及保健功效吸引了众多人;茶也以它自身的妙用,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5、多彩茶联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亦是我国楹联宝库的一枝夺目鲜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铺,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问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来。人一生都在为名利奔波,而浅茶一杯,人心可静,从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谊的传递方式。如: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茶的醉人之处在于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联,道出多少茶语,让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且闻那“飘乡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且赏那“精致”茶联,品味茶之真谛。

  三、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了我们的课题,然后,由组长撰写开题报告,为我们分配任务。因由于我家庭条件的限制,我只能负责整理资料和一些文笔工作,而其他的组员.则按照各自的情况给予合理的分配。我对于组长的分配给我的任务较为满意,因为这些对我来说不算很难,而且这对我是个新的挑战,我要努力把我的份内工作做好,把我们的课题尽量完成得尽善尽美。我们经常出外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或采访工作。在出外的研究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原来,不只是书本上那些华丽的文字是吸引人的,而外面社会百态,酸甜苦辣,也一样是吸引我的。另外,我们每个人在回家后也有事先分配好的任务,例如茶文赏析、研究感悟等等,在完成以后分别用邮箱、MSN等各种渠道将资料汇总到组长处进行统一编排,甚至利用假日参观茶馆茶场,听茶文化讲座,记录下了大量有意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其实还有好几张有关茶文化的图片,但由于种种原因及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扫描)增长了我们对于茶种、茶具、茶艺的了解,也丰富了我们的假日生活,使我们度过一个个充实多彩的休息日。我们也知道了很多关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还知道了许多茶的知识,例如要怎么冲泡茶、怎么分辨茶的好坏等,还了解了中国各族的饮茶习俗以及外国的饮茶习俗,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学习的后期,我们的工作任务更紧张了。要把一份份资料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还要逐字查看资料,检查是否有错字或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在组长撰写结题报告时,每个人也参与进去写了。

  整个研究性学习融合了我们找资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而且,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也加强了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了解,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角色扮演好,学会通过多渠道去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勇敢的挑战!关于这一次对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找到了大量的,不计其数的资料,但由于时间问题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导致我们只能摘要取出其中独具代表性的关于茶文化的精髓。例如:茶文化中的“茶叶的鉴别方法”就长达十页,我们还在茶馆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茶叶进行拍摄,并存入每个组员的磁盘中,每一个图片还附带一篇对该图片上显示茶叶的简要介绍。如茉莉花茶、安西铁观音茶、普陀佛茶、西湖龙井茶、英德红茶、祁门红茶。沈骊和邵瑜、张莹同学还曾经到茶艺馆中观察茶艺师们泡茶的整个过程,并亲自品尝。那是一种潮洲功夫

  茶,后来大家又和小组成员严含雪、庄琳一起去一家茶店进行采访、拍摄并亲自试验泡潮洲功夫茶,还拍摄了一些泡茶的照片,最后,茶馆老板还帮我们全体成员在茶馆拍了一张照片。由于其他许多外界因素,我们未能把照片扫描出来。我们还从有关茶文化的书籍上找到了少数民族泡茶的图片并扫描附上。这些图片分别为傣族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云南烤茶以及白族的三道茶。

  四、研究总结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的方法,栽培的技术,加工工艺,茶礼茶仪,茶俗茶德,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播出去的,因此,我国被称之为"茶的祖国"。作为一名值得骄傲的华夏子孙了解茶文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使我们对茶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更加清楚了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还采用了采访老师、茶馆工作人员,上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法。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使我们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它的发展过程,懂得去分辨茶的优劣,去用心地品尝一下我们本地茶。这次活动增强了大家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了友谊,为将来踏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实践学知识的好处,这一次非课堂的知识学习、全方面提高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学到的知识非常深刻,我们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够我们一生受用!

中国茶文化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1.茶文化结题报告的范文

2.茶文化的调研报告范文

3.饮茶文化研究报告的范文

4.研究性学习茶文化的作用

5.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文章鉴赏

    32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