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万里茶道的地图图片欣赏(2)

曾扬分享

  万里茶道的发展方法

  相比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文化线路遗产,目前学术界对“万里茶道”的研究存在总体薄弱的问题。目前,美国人艾梅霞(Martha Avery)的《茶叶之路》和邓九刚的《茶叶之路——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的商贸往事》等书,是为数不多的“万里茶道”研究专著中的代表性作品。此外,相关的论文数量也并不多。

  关于当前“万里茶道”的调查和研究总体薄弱的原因,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共享遗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宋奕分析,与丝绸之路及大运河相比,“万里茶道”的存在时间短,国际与国内影响相对逊色。在我国,“万里茶道”南起福建,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万里茶道”的兴衰,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起点和所经路线等也并不相同。因此,宋奕提醒,对待文化线路遗产时,并不是单个节点或部分研究就可以自动组合成整条线路的研究,需要研究者跳离一时一地,具有跨空间的“整体观”视角以及跨时间的“动态”视角。

  近年来,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带动下,“万里茶道”的关注度迅速提高。“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俄蒙三国经济合作与经贸往来等也不断拓展。通过中俄蒙的共同努力,推动文化传承、经济合作、共赢发展的“万里茶道”将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万里茶道”申遗,需要建立在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文化线路遗产,特别是全面调查和了解其文化遗址和遗存等的基础上。

  需要制订调查和保护“万里茶道”的详细规划;挖掘、搜集、整理有关“万里茶道”的历史文献资料;调查古道、客栈、会馆、村寨等有关的历史遗址和遗存;调查和研究有关的文物,如碑刻、茶品、匾额、账簿等;发现和整理“万里茶道”商人、商家等的相关资料;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万里茶道”文化遗址和遗存的调查。

  要认识“万里茶道”申遗的真正意义,将申遗当作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发掘这条“文化线路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之外拥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避免“申报成功、一切都好”,“申报不成、一无是处”的心态。

  万里茶道的发展历史

  山西茶商们每年深入到江南产茶的省份收购茶叶,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用木架平压机和铁质轮旋手摇压机加工制作砖茶,每年雇佣成千上万农民从事采茶及砖茶的加工,砖茶作坊成为兴盛江南的手工业。起初,晋商主要采买福建武夷山的茶叶,茶市设在福建崇安的下梅镇,运至铅山的河口镇,再水运经信江、鄱阳湖、九江至汉口集中再北运。

  清咸丰年间受太平天国兵火影响,茶路一度中断数年,精明的晋商改为采运两湖茶。以湖南的安化,临湘的聂家市,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咸宁的茶,就地加工成茶砖,由陆水湖运至汉口集中,溯汉水(即襄河)至樊城,然后舍舟登陆,改用畜驮车运,经河南唐河、社旗,从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晋北的玉右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再由旅蒙晋商换作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们在贩运至伊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一直通向遥远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在清代,中俄茶叶贸易是这两个大国的进出口贸易,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的确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欧洲的文明与中国中原的文明在这里交汇,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和欧洲借这条商道交换着物质与文明。1857年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中说:“在恰克图,中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提供的是棉织品和皮毛。以前,在恰克图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平均每年不超过1000万箱,但在1852年却达到了1750000箱,买卖货物的总价值达到1500万美元之巨……由于这种贸易的增长,位于俄国境内的恰克图就由一个普通的集市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汉口成为新辟的通商口岸之一。俄国人以其多年与中国往来贸易的经验特别看重汉口的茶市,1862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俄商们取得了在中国南方直接在茶区采购加工茶叶和由水路通商天津的权利。俄商来到汉口,开始是在鄂茶产地蒲圻(今赤壁)羊楼洞一带招人包办,监制砖茶。

  1863年至1873年在羊楼洞开设了顺丰、新泰、阜昌3个茶厂,为了与英商争夺茶源,以高出英国人几个百分点的价格收购茶叶,就地加工,再运至汉口的俄商洋行转口出售。俄商为了与英商竞争,在1874年将3座茶厂搬迁到汉口,其中顺丰茶厂设在英租界下首江滩边。新泰茶厂设在兰陵路口,阜昌茶厂设在南京路口,1893年又在上海路口设柏昌茶厂。顺丰茶厂还在江边辟有顺丰茶楼码头,这是武汉三镇第一座工厂专用码头。1874年,俄国茶商改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成为武汉地区第一批近代产业,其中泰丰茶厂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之一,成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开端。受雇于俄国茶厂的工人,是武汉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

  1861年由汉口港出口的茶叶8万担,1862年为21.6万担,以后逐年增加。从1871年至1890年,每年出口达200万担以上。这期间中国出口的茶叶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的86%,而由汉口输出的茶叶占国内茶叶出口的60%,穿梭往来的运茶船队不断进入汉口港,停泊茶船的码头从襄河(即汉水)绵延至甚家矶,长达30多华里。汉口因此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

  万里茶道的起点

  费里申是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城市恰克图的当地议会议员,历史学家。他一直在搜集有关茶叶之路的史料。这张“中俄茶叶之路”图由俄国茶商和中国茶商共同绘制,现保存在恰克图博物馆。由地图可以看出,汉口的茶叶沿长江水路,经上海吴淞口,走海路到天津,从天津到张家口,穿越蒙古到恰克图,然后穿越西伯利亚,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包括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来自汉口的砖茶很流行,俄国人喝茶的习惯就是那时培养起来的,沙皇也不例外。

  恰克图博物馆还收藏有120多年前汉口生产的砖茶,砖茶上“新泰”、“阜昌”等当年汉口俄商砖茶厂字号还清晰可见。他此次来汉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去看看汉口新泰砖茶厂遗址,这家俄商茶厂的创始人是恰克图人。

  恰克图的商贸史,汉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至今恰克图的小学生上历史课,老师都要讲到汉口;当地人都知道汉口的那座东正教堂;当地的报纸、杂志在报道近代历史事件时,也经常提到汉口。

  最近几年,来自中国山西、福建、内蒙古等省的茶叶研究文化团队经常访问恰克图,他们对恰克图的“买卖城”遗址很感兴趣,那里曾经是中国对俄贸易口岸。费里申对茶叶之路的旅游开发也非常感兴趣。去年是中俄旅游年,中俄已有许多旅游合作项目,他希望能寻找到能与他们合作的武汉的旅游公司。


猜你感兴趣:

1.十七世纪万里茶道的历史

2.世界各国茶道的基本介绍

3.有创意的青瓷茶器广告词

4.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路线

5.关于茶具的广告词

6.昌景黄铁路纳入国家规划

7.诗词中的茶文化

29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