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铁观音茶文化实践报告论文

曾扬分享

  中国铁观音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饮茶的习俗也有所不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铁观音茶文化实践报告论文,一起来看看。

  铁观音茶文化实践报告论文1

  浅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摘 要:安溪铁观音一直以来为人们所珍爱,而且随着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发展,其美名已经传遍全国各地,并驰名海外。但是,铁观音茶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跟上茶产业发展的步伐,人们对其不甚了解。铁观音与当地文化交融出这种特殊的茶文化拥有浓厚的人文艺术底蕴,是现代意识形态的延伸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普及宣传这种融合文化可以加深大众对持续升温的“安溪铁观音茶热”的进一步了解,同时提高大众的茶叶艺术鉴赏水平以及文化修养。

  关键词:茶文化;茶史;精神文明;民俗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铁观音茶叶更是丽质天生。安溪是铁观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境内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龙凤名区”“中国茶都”之称。这里盛产着世界名茶--安溪铁观音,香飘四海,饮誉五洲。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特色鲜明,是中华茶文化及闽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铁观音茶文化体现在人与茶的和谐互动

  安溪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茶艺、茶俗、茶诗、书、画、茶旅游等精彩纷呈。浓厚的闽南生活气息和精美的艺术情调体现在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尤其是关于茶的历史传说,世代以来流传大多来自茶乡人民在生产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家喻户晓的,如 “魏荫说”――观音托梦。魏荫本是茶农,他虔诚信佛,每天晨起,必奉清茶三杯于观音像前。他于1725年一夜梦见石崖中有一株枝壮叶茂的茶树,喷发出一股诱人的兰花香气;第二天他在王府宫石壁洞发现一株与梦见过一样的茶树,遂挖回培育、制成茶叶。经冲泡,香味特殊,七泡仍有余香,香韵非凡,因其茶重实似铁而形美如观音,故定名为“铁观音”茶。“魏荫说”在民间尤为盛行,后来又有较世人熟知的“王士让说”――皇帝赐名之传说。

  两个传说都可以在安溪人民平凡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展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感染力,在人民大众中有着坚实的基础,具有恒久的传统魅力,可谓“和而不同”。

  安溪最精彩的民间茶俗首推传承了宋代“斗茶论道”之风的“茶王赛”,与安溪茶文化的精华――安溪茶艺结合起来,追求清雅,向往和谐,在人与茶的互动中,传递着普世的“俭、清、和、静”的茶道精神。1993年以来,安溪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香港和安溪本土成功举办各种大型茶事活动,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茶文化因人而丰富多彩,人们也因茶叶知名度不断提高、茶叶价格一路攀升而受益。茶市兴盛调动了茶叶生产者以及经营者的积极性,也为打造“安溪铁观音”的世界名牌提供了有利条件。勤劳的安溪茶农,不仅培育出了驰名中外的名茶安溪铁观音,积累了一整套完整的种茶、制茶、审评、品饮的独特技艺,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民风茶俗,创造了古老、绚丽的安溪茶文化。它兼备了天和、地和、人和。集历史、宗教、民俗、礼仪、园艺为一堂;融诗联、书画、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荟萃百家精华,极具地方特色,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精品”,是中华茶文化和闽茶文化一朵亮丽的奇葩。

  二、铁观音茶文化体现在发挥商品的比较优势

  安溪铁观音茶,内涵精深,茶质独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尤其是茶质独特,体现在既有显著的保健功能,而且口感特好,那种香中有味,味中有香的“观音韵”真可谓“和谐健康茗”。古今中外对安溪铁观音的保健功能已有很多论述,根据近年科学实验:铁观音茶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茶多酚和茶色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癌症和心血管病的预防作用更为明显。由于草酸在味蕾上会留有粗糙的滋味,通过这点可以在味觉体验上比较不同的茶种。据研究,红茶、绿茶都有较高的草酸含量(44mg―90mg/kg),而乌龙茶的草酸含量却只有(5mg/kg―47mg/kg),其中安溪铁观音在这个数值上仅为(5mg/kg―30mg/kg),比较后明显看出铁观音中草酸含量最少。这一事实本身可能还是饮用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后口感特好的原因所在。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安溪铁观音等乌龙名茶是汤色最美丽,最芳香可口,最健康的主流茶种。

  从茶市场竞争理念来说,茶质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优势是产业的支柱,在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茶文化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可谓:“质量决定成败,文化主导未来”。

  三、弘扬铁观音茶文化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铁观音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依靠高科技和信息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铁观音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当代社会经济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铁观音茶文化是高雅的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铁观音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雅俗共赏,影响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铁观音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修生养德,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现代经济的和谐发展;二是铁观音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和谐发展社会经济;三是有利于现代社会社区文明的建设。改革开放后铁观音茶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铁观音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丰富茶余饭后的百姓平凡生活。五是促进本地开放,推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国际铁观音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茶叶经济走出安溪,广交天下,跨越国界,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安溪县委县政府推进铁观音茶文化,使铁观音茶文化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民众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的社会功能大力发挥。茶叶与茶文化从来就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如今,人们在打造知名茶品牌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进一步挖掘和赋予茶产品以更新颖、更丰实、更喜闻乐见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安溪的地域文化作为载体将茶品牌做大做强,这就是能够事半功倍的好趋势。

  安溪县委县政府倡导的茶文化也是附属于茶乡的一种社会文化,它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提升,不断地对闽南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各民族进行着渗透,不断更新和提升人们的生活习惯,从而使茶产品不断地进行着市场渗透,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它的精神文化因素又促使茶农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去努力,去实现更高经济目标,由此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铁观音茶文化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将在茶乡发展经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促进铁观音茶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俊之: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茗[J],《安溪观音与和谐健康》鹭江出版社,2006年11期;

  [2]黄东方:浅谈“安溪铁观音”[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年07期;

  [3]陈梧桐:回味无穷的观音韵[J],农业考古,1993年02期;

  [4]林荣溪:安溪铁观音进入品牌化时代[J],中国茶叶加工,2006年第04期。

  [5]刘清华:关于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茶叶通讯出版社,2007年03期。

  铁观音茶文化实践报告论文2

  铁观音红茶初制技术初探

  [摘 要] 茶是中华民族传统饮料,对促进人体健康、优化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经济有重要作用。观音红是红茶中的新贵茶品,口感鲜爽、浓醇,甘甜,香气甜润中蕴藏着独特的观音韵味。故凭其独特的原料及作法,堪称红茶上品。本文主要介绍铁观音红茶技术关键及创新。

  [关键词] 红茶 华安县 技术创新

  华安县位于漳州市北端,土地面积1315平方公里,人口16.1万人,森林覆盖率达73%,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县。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生产华安铁观音优质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目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6.8万亩,其中铁观音种植面积15.8万亩,约占总面积的96%以上,茶产业已成为我县富民的第一产业。随着清香型铁观音茶叶产量培增,市场出现了饱和趋势,及“中央八项规定”影响,进两年来,茶叶市场比较低迷,价格偏低,特别是春茶受气候(雨水)影响较大,相当部分茶青粗老,茶农损失惨重。因此从2013年春季开始,我们尝试用铁观音制作红茶,现就红茶制作几个关键工艺技术改进总结如下:

  一、主要改进内容

  根据红茶原料在加工环节中的一系列生化变化机理,结合铁观音品种特性:梗粗,叶厚,嫩叶中内含物茶多酚、咖啡减、氨基酸含量多的特点。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着力在萎凋、发酵、干燥环节进行改进,解决产品苦涩味及“地瓜藤”味的现象。

  二、技术关键及创新

  1.阶段萎凋技术

  萎凋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萎凋过程中,酶活性逐渐提高,为发酵工序多酚促氧化打下基础,促使不溶性物质水解为可溶性物质,形成对红茶色、香、味有积极意义,同时散失部分的水分,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

  铁观音鲜叶萎凋分两个阶段进行,参照白芽奇兰红茶初制工艺。第一阶段是以走水手工“做青”为主,将鲜叶均匀摊于水筛上,厚度为1cm左右,置于微弱阳光下进行日光萎凋或铁皮棚下,期间用手工翻伴1-2次“做青”,待鲜叶叶面失去光泽,青气显露、失重率8-10%时,移至室内进行第二次萎凋。第二阶段萎凋,“走水”兼“做青”为主,萎凋室要求通风透气,并用较大型风扇吹风萎凋,室温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60-70%。中间“做青”1-2次,利用水筛将萎凋叶在水筛旋转碰撞,加速萎凋叶细胞“走水”和酶促氧化。待萎凋叶失重率42%左右,手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略有花香,结束萎凋。

  2.自然发酵技术

  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重要工序。在红茶初制过程中,以儿茶素为主体的多酚类因受酶多酚氧化酶及氧化物酶的催化,生成有色氧化产物茶红素类和茶黄素类,并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茶叶中的苦涩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只有适度的发酵,多酚类保留适当并与其他水溶性物质相协调,使茶汤爽口而不苦涩,浓度强和刺激性高。品质优质的红茶,只有在茶红素类和茶黄素类的含量都较高且比例适当时才表现出优良的品质。

  铁观音红茶发酵技术与传统发酵略有不同,主要有(1)二次揉捻发酵法:即在第一次揉捻结束后过火。揉捻适度:条索部分卷曲成条,无松散折叠现象,用手紧握湿胚叶有粘手感,汁液不外溢,松手后茶团松散。过火:自动烘干机温度40-45℃,湿胚厚2cm,茶胚手握略有刺手感,下机第二次揉捻。第二次揉捻达到红茶揉捻要求后进行干燥。(2)自然发酵。在不人为加温,增湿的条件下,自然发酵5-6小时,当发酵叶温升至30-32℃青草气散失,花果香气显露,发酵叶呈桔红色时即为适度。

  3.干燥和低温提香技术

  铁观音红茶干燥分毛火和复火两个阶段进行。通过干燥,蒸发水分,破坏酶的活性,终止酶促氧化反应,缩小体型,固定外形,同时进一步利用热学作用发展香气。

  毛火:湿胚叶要均匀薄摊,厚度2cm,温度80℃ ,时间1.5-2小时;复火:经过色选后进行复火,摊叶厚度4-5cm,温度105-110℃ ,烘焙茶叶水分控制在6%左右。

  低温提香:一般采取低温慢烤,摊叶厚5cm,温度控制在65-70℃,时间5小时,水分控制4-4.5%,摊凉装箱。

  三、铁观音红茶品质特征

  铁观音红茶是一种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出来的铁观音新茶品,具有叶片肥厚,营养物质丰富的特点――茶汤甘甜,口感爽滑、韵味甘醇、香气十足。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和国家高级评茶师陈郁容在初次品尝到华安铁观音红茶,大加赞赏:铁观音红茶具有特殊的兰花香味,且香气十足,韵味甘醇,是其他红茶所不具备的。

  参考文献

  [1]陈树根.福建省安溪铁观音初制技术初探[J].北京农业,2014,12:199-200.

  [2]蒲国涛. 陕南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吴成建. 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铁观音茶文化实践报告论文相关文章:

1.茶艺与茶文化实训报告

2.茶文化的调研报告范文

3.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3篇

4.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

5.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2篇

6.茶与茶文化的论文欣赏

7.对茶文化的认识2000字范文

    293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