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国茶艺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思行分享

  中国茶艺是一种文化,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有什么多样性和特性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艺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艺与茶道的区别

  历史上只有茶道这一概念。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把精到的泡茶、品茗称为茶道。茶道在包含茶的沏泡、品饮的同时,体现了茶在思想与文化中的升华。

  茶艺是时下人们赋予中国传统茶饮之艺的一个现代名词。它反映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对这一传统生活内容的新追求,是一个充满希冀、追求,又十分贴切的概念。

  茶艺与茶道很难从概念上严格而又详尽地界定。但在现实生活及茶饮研究中,人们已约定俗成地作出了区别运用。其中,当强调精神方面,特别联系道德、修养层面时,多引用茶道一词;而偏重泡茶、品茶技艺、经验、体会时,常引用茶艺一词。这两个词在词的色彩上,以茶道较浓郁地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有较强烈的历史感,而茶艺列具现代感,具有对高品位茶饮生活追求的时代情感。

  茶艺与其他艺术样式的区别

  茶艺是生活的艺术,是一般饮茶生活的提高,是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追求,它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是生活中高品位的表现。其他艺术样式与茶艺不同,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典型化。茶艺不像其他艺术样式可以对生活加以概括、集中、提炼、抽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茶艺与汉字书法有某种相像。书法的基本形态是写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书写,是书写高境界的表达,具有艺术性和美学意义。

  中国茶艺的特征

  茶艺因茶而生,茶艺也就因茶的种植、加工、饮用等诸多因素而构成鲜明的特征。

  (1)中国茶艺的地域性。首先,产茶受地域条件制约,因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而产出各式茶品,而各式茶品又因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不同喜好。特别是在交通不发达,文化水平低下,缺乏快捷传媒、通信的情况下,地域的茶艺特色可以代代延续、长期不变,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茶艺的地域性使

  茶艺在不同地区均表现出浓重的本土文化特征。

  (2)中国茶艺的多样性。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体现本民族习俗、风气、情感的特色茶艺,从而形成茶艺的多样性。各民族的茶艺特色一般缘于以下几个原因。

  1)生理需求及生活方式。如藏族的酥油茶(见图6-2)和西部游牧地区的紧压茶,其茶艺的基本形态较多地强调生活实用的一面。

  图6-2? 藏族酥油茶

  2)以茶示礼,表达本民族的情感。如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把人生先苦后甜? 的人生哲理融于茶的泡饮之中。

  3)追求高雅和修身养性。如南方地区汉族的清饮法,旧式高档茶馆的名茶名品及特色茶具的运用。

  4)运用茶饮的社会功能。如客来敬茶、茶馆饮茶会友和茶会茶宴等形式。

  5)各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快的民族,茶饮不断雅化,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茶饮更优化。即以储藏茶叶的器具而论,汉民族特别是经济、交通发达的汉民族地区,很早用锡罐、瓷瓶、铁盒等储茶,而有的少数民族地区用竹筒烤茶储茶,皆因经济物质之差别的原因。

  (3)中国茶艺的广泛性。中国的茶上下几千年,广传千万里,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的茶饮是最普通、最普遍的生活现象。因此,不论茶艺在其发展道路上包含了多少文化与物质的因素,但从不妨碍寻常百姓家,就一杯粗茶寻一份闲暇,也没有制约上层社会驱金使银把茶艺推向奢华的地步。

  中国茶艺发展简述

  中国茶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茶兴于唐,中国茶艺在唐代发展了一个新阶段。中唐以后,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具有民族特点的茶艺,既是一种生活形式,也成为一种文化形态。从唐代开始,代表性的茶艺有以下几类。

  (1)唐代陆羽《茶经》饮茶法(见图6-3)

  图6-3? 唐代的煮茶

  1)灸茶。即烤炙饼茶,茶饼不能用烈火猛烤,要求炙热均匀,内外烤透。

  2)末之。烤好的饼茶以纸囊储之,然后用碾茶器碾成细小的颗粒状,要求所碾茶末不粗不细。

  3)取火。火要活火,以炭为上,次用劲薪。

  4)选水。水要宜茶的真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5)煮茶。包括烧水和煮茶。烧水:一沸,水“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再煮,则“水老不可食也”。煮茶:“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6)酌茶(即用瓢将茶舀进碗里)。第一次煮开的水,“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舀出的第一道水,谓之“隽永”,“或留熟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以后舀出来的第一、二、三碗,味道差些;第四、五碗之外,“非渴甚莫之饮”。酌茶时,应令沫饽均,以保持各碗茶味相同。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一“则”茶末,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美馨香;其次是五碗,至多不能超五碗。

  (2)宋代蔡襄《茶录》饮茶法(见图6-4)

  1)灸茶。烤炙饼茶。

  2)碾茶。用碾茶器将茶碾成细小的颗粒状。

  3)罗茶。碾好后迅速筛罗,“罗细则茶浮,粗则末浮”。

  4)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5)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6)点茶。“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最佳”。

  7)茶具。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

  (3)明代钱椿年《茶谱》饮茶法

  1)择水。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

  2)洗茶。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

  3)候汤。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

  4)择品。茶瓶宜选小点的,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

  中国主要民族茶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由于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俗各异,因此,饮茶习俗各有千秋,泡茶和品茶技艺千姿百态。

  (1)汉族的清饮法。汉族人饮茶,无论是江南人喜饮绿茶,北方人喜饮花茶,南方人喜饮青茶,某一地区的人喜饮红茶或黄茶等,一般都推崇清饮,其基本方法就是直接冲泡茶叶,无须在茶汤中加入佐料。清饮一般都比较讲究选茶、择水、备器、冲泡、品尝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众多茶艺,如品龙井、啜乌龙、吃早茶、喝大碗茶等。

  (2)维吾尔族的奶茶和香茶。维吾尔族人分散居住于新疆天山南北。南疆人爱喝香茶,北疆人喜喝奶茶。无论香茶和奶茶,不但都有一套独特的烹煮技艺和饮用方法,而且也很讲究以茶敬客的礼仪。

  ( 3)藏族的酥油茶。喝酥油茶是藏民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在接待尊贵客人时,藏民总以献上酥油茶表示对客人的敬意。烹制酥油茶有一套特定的程序,喝酥油茶也极为讲究茶具搭配和在不同场合的敬客、饮用之道。

  (4)蒙族的盐巴茶。蒙族人素以游牧为主,以牛羊肉为主食,只有到傍晚收工回家才能团聚在一起吃顿晚餐,因此形成了“三茶一饭”的饮食习俗,即早、中、晚都要喝茶。茶是加盐巴的奶茶,俗称盐巴茶。到蒙族人家做客,主人都要敬茶,并说:“浅乌(喝茶)”!

  (5)回族的罐罐茶。西北地区的回族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戒律森严,酒是禁用的,而茶是被提倡的。伊斯兰教认为茶能给人一种道德的修炼,使人宁静。回族人多饮用罐罐茶,方法是在粗陶罐中煮茶,有一定的煮饮技艺。

  台湾地区和港、澳特区茶艺

  (1)台湾地区茶艺。现代茶艺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台湾兴起后,经20多年的倡导、推广,茶艺已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紧密相关,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人们享用茶时,只要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优质的茶叶、合适的茶具和适当的场所,并注重冲泡方法及品饮情趣的追求,就可以进入茶艺境界,享受茶艺的韵味。台湾茶艺流行的有识茶基本方法、泡茶艺术、台湾茶的泡法、宜兴壶品茗法及盖碗品茗法等。

  (2)港、澳特区的茶艺。香港的饮茶市面十分兴旺,几乎家家光顾,人人有份,香港人所谓的饮茶,不是单纯喝茶,而是喝茶与吃点心相结合,它源自广东的“吃早茶”,也就是所谓的“一盅两件”。近年来,香港人对茶艺颇有热情,闲时流行“叹茶玩紫砂”。“叹茶”是享受茶的意思,是以品茶来享受人生;“玩紫砂”是指对陶瓷艺术有兴趣,制壶、藏壶、玩壶,是许多人的生活乐趣。澳门同胞饮茶历史悠久,近几年也开始倡导茶艺。

  看了“中国茶艺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人还看了:

1.茶文化的特性有哪些

2.中国茶文化历史

3.茶道茶文化茶艺

4.茶文化书法作品欣赏

    142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