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科学饲养方法
好的饲养管理方法是饲养好鹌鹑的关键因素,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都要什么要求和注意的事项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鹌鹑的科学饲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鹌鹑的饲养管护
1、要勤扫笼舍,清除粪便(每天要清除粪便一次,至少两天一次),防止潮湿、污染,经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卫生。 2、②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3、鹌鹑饲养40天即可上笼,以适应产蛋时的笼养环境,夏季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暑降温;冬季要生炉子,保持温度在16℃以上。
4、产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后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母鹑产蛋通常是下午2~4时,6时结束。要随时捡蛋,以防践踏、啄碎。
5、要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并要防止各种应激、啄癖、鼠害、兽害和煤气中毒的发生。
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1.湿度 雏鹑在10日龄前,要求室内相对湿度为60%~65%,2周龄以后调整为55%~60%。
2.温度 刚刚破壳而出的雏鹑,由于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对温度特别敏感,在出壳后最初换毛的5天内,尤其要做好保温工作,如果忽视管理,在出壳后3~5天,死亡率可高达50%。雏鹑温度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小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早春宜高,晚春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刚出壳的雏鹑需置于37℃的环境中,随着日龄的增长和体温调节机能的增强,每2天可逐渐下降约1℃。育雏人员可根据育雏的表现和行为,正确掌握所需温度。温度适宜时雏鹑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休息时睡得分散、均匀,互不挤压,而且安稳,不时发出尖声。温度过高时,雏鹑张口呼吸,抢水喝,喘气,张开翅膀,夏季还容易中暑。温度过低时,雏鹑拥挤在热源附近,缩立一隅,不大活动,羽毛竖起,夜间睡眠不稳,闭眼尖叫,拥挤扎堆,围在外面的往往向中间挤,而在中间的又往往被压死。温度过高、过低或停电,都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3.通风 鹌鹑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饲养密度大,因此,通风换气非常重要。特别是育雏时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室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危害雏鹑,影响雏鹑的正常生长,所以既要保证育雏温度,又要通风换气,使育雏笼内温度符合要求,空气新鲜。
鹌鹑育雏的密度 密度指育雏笼单位面积所养雏鹑的数目。密度过大时,饲养效果不好,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发育缓慢,生长发育不均匀,育雏成活率低,弱雏容易受伤压死。密度过小,饲养效果虽好,但浪费设备,饲养成本相应提高,不经济。密度与日龄和季节有关,一般日龄小时密度可大一些,冬季密度可大一些,夏季应小一些。
鹌鹑育雏的饲料 鹌鹑饲料需要的蛋白质,赖氨酸,磷,维生素A、D、E都比较高,所以要配好饲料。用鸡混合料喂鹌鹑,一般都达不到鹌鹑的生产性能,易出现营养缺乏症,育雏成绩不理想。鹌鹑的个体很小,更不能喂发霉饲料,轻度发霉饲料都会引起死亡。饲喂营养水平高、易消化、新鲜无霉的饲料是非常必要的。
鹌鹑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
能量的需要
鹌鹑在整个生命活动中,每天需从体表散发的热量约为62.76―66.94千焦。新陈代谢和采食、运动等需要消耗能量;生长和产蛋需要消耗能量。所有这些能量都来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部分蛋白质。但饲料中所含能量并不能全部被利用,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随体表散失。因而能量需不断地得到补充。
蛋白质的需要
鹌鹑蛋中含蛋白质12.3%,肉中含蛋白质22.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基础,是生长、繁殖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 产蛋鹌鹑每天需要蛋白质5克左右,或日粮中需含蛋白质24%左右,生长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0%―24%,肉用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4%―25%。
无机盐的需要
机盐在动物机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骨骼、组织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无机盐,同时它能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据分析,鹌鹑体内含有18种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体内含量大于0.01%)有钙、磷、钾、钠、氯、硫、镁;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0.01%)有铁、铜、锌、锰、碘、钴、硒、氟、铬、钼、硅。
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生长、生产、繁殖及健康所必需的。在鹌鹑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一般不缺少,水溶性维生素体内很少贮存,必须在日粮中供给。
水的需要
鹌鹑整个机体含水量为70%以上,又是蛋、体液、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鹌鹑的消化吸收、排泄、调节体温、呼吸等均离不开水。如果缺水,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水分丧失10%就会引起死亡,因而饮水必须保证。冬季应饮温水,以防鹌鹑肠胃受寒。
看了“鹌鹑的科学饲养方法”的人还看了:
2.如何饲养鹌鹑幼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