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10篇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欢迎查阅!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1
戏曲如今渐渐被人遗忘,如今在现代人眼里已是叽叽呱呱听不懂的句子,其实你并不知道,戏曲里真正有的韵味。
字正腔圆、别有一番韵味的戏曲艺术,已经是人们不再去理会的艺术。要知道戏曲艺术存在已经八百多年了,八百多年来都是人们欣赏的艺术,为什么现在却变得一文不值了呢?有些人会说,也许是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不再去理会旧文化,要迎接新文化。但是事实是这样吗?为什么要把我们祖先一代一代传承的艺术不去理会,去接受西方的文化?这些可是我们祖先一步步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啊!
看过《霸王别姬》的人都知道它里面讲了什么。我看过这部电影,深有感触。看完以后我一直在想,以前家家户户都常见的戏曲为何现在戏曲却变成了无人欣赏的艺术呢?当时的戏曲多受人们欢迎。当年凡是唱的好的都要经历一些无人体会过的疼痛,最后收获了结果,有人成了“角儿”,有些却成了只会唱戏的普通人。也许只是现在因为人们怕疼怕严厉,不敢去学;有些的是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别说学了,更不会听。
我看来,戏曲应该添加到学校里的一门科目,这样既不会使古老的艺术文化消失,又可以使人们了解戏曲的悠远,培养对戏曲的兴趣,这样岂不是很好吗?“大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奈若何。”《霸王虞姬》我最爱的戏曲之一;梅兰芳,我最喜爱的戏曲演员,他给我们演绎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让我们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戏曲,不止是古老的文化,也是我们现在该重视的文化,如无人重视,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就会消失!让我们一起重视戏曲吧!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2
中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明,造就了精彩纷呈的节日文化。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信大家都能联想到“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等,但是,和西方节日相比,你有否重视呢?
每每看到国人过西方节日的一景一物不由的想到了我的父母曾经提到过,他们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过节,从前的日子清贫而且单调,只有在过节的那一天里有许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尤其是过春节,每人都会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放鞭炮、放烟花,可以收压岁钱等等,可惜现在的人们觉得过节这件事毫无意义,这个观点看起来麻木不仁,其实也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中秋节,商店里购买月饼的人群熙熙攘攘。有人感叹说中秋节已成了月饼节,只留得一个“吃”文化,商家在月饼的包装、做法上大肆讲究,倒也符合商品经济的思想,而真正的中秋之夜很难看到祭月拜月、耍满天星、演皮影戏之类的传统节目,甚至全家一起赏月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春节作为希望的象征,是整顿一年情绪,向美好未来重新出发的最佳时机,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家庭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
这个节日看起来是国人最重视的,每年的这个时候,或家人团聚,或走亲访友,大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喜庆的红色,门窗上挂满吉祥的话语。但在很多的发达城市,这已成为了一种应酬,一种形式主义,走过场而已……
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现代人中逐渐淡漠,甚至延续千年的春节,人们也仿佛日渐难寻那种曾经的感觉,好像传统节日已成为应酬的借口……
中国正在逐渐得向发达国家靠拢,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的贴和西方,当然还包括文化,西方的节日,相比较中国传统节日的繁琐,更加适应人们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简洁、浪漫、且在国人眼中,过西方节日早已成为了习惯,那也算是一种时尚。
重视西方节日而淡漠中国传统节日有错吗?我觉得没有。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过快,而政府在传统文化流失之前,并没有想过如何去保护它,但我认为,至少我们不能忘记它,毕竟,这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如今,外国人喜欢过春节,中国人喜欢圣诞节,可以把它理解为世界文化的“大同”吧!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3
20__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引发人们对家风的热议。许多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人品,家风会影响人的一生。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小到大都需遵循的祖训,是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
追溯历史,不管是大家还是小户,大多十分重视家族成员对这些规矩的遵守和执行。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这些家风、“家训”虽然彼此会有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仁义礼智信”,这也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既是形成家风的基础,又通过家风在每一个家庭中传承。家风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发展的载体。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现代的事物衍生出来,很多传统的东西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又有谁会谈论家风家规呢?
家风虽说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却是社风民风的基础,很多贪官分子的堕落起点,正是始于家庭这道“防火墙”失去效力。家风不正的人,不可能有一心为公的情怀;家风不正的社会,也不可能有健康良好的政风与民风。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4
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泱泱大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也许匠人的传统工艺让你拍案叫绝,也许古村的三坊七巷让你记忆深刻,也许民间的独特艺术让你不由惊叹……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有一些文化却在无声无息地消失,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别让我们的宝贵文化消失。
方言,几乎每个不同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方言。有研究者说: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承载了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性信息,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是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在我们身边却渐渐消失。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有报告指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并且无声无息。
方言,本来是人人都会,或者大部人会,而现在渐渐变成了少数人专有。必须承认,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无需多说,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在维护社会协调运行和增进沟通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普通话日益强大的另一面,却是方言的逐渐消失,这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
汪涵说过:“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及其顺畅,而方言可以让你感到无限的温暖。”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拯救正在消失的方言,培养方言保护意识。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应多营造方言氛围,让人们受到更多的方言熏染。
历史留下的活化石除了方言,还有地名。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和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的地名也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留住这些富有底蕴的地名,才能留住乡愁。但现在,地名也在逐渐消失。据统计,自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消失,至于消失的街道更是数不胜数。在老地名消失的同时,一些稀奇古怪的地名,例如“枫丹白露”“阿弥陀佛大酒店”等新地名不断涌现。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冯骥才说过:“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我们应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精心设计有文化有内涵的新地名,持续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血脉相承,城市才会有温度和厚度。
中华民族多样的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与保护,别让我们的宝贵文化消失!传承与保护文化印记人人有责,共同行动吧!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5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这场戏主要讲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为全程都是说本地土话,实在听不清楚,只能靠妈妈翻译。不过也很开心,毕竟第一次看木偶戏,很新奇,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有趣的艺术。
后来才知道,木偶戏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不起。不禁对木偶戏的演员们充满了钦佩。
演出结束,我们找到演员们采访。这些老艺人的年龄都已有70多了,他们自己说“快不能演了”。
老演员们告诉我们,玉林本地的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天啊,原来是那么久远的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演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就是为你们警醒,这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你们好好传承下去!”
不过说是这样说,老演员们感叹说“要想传承下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高档次的电影厅看3d、5d电影,根本不愿意来这,更别说传承下来,到时候可能连会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说到这儿,面前的这位老艺人眼里有一丝丝亮光,他流泪了。
木偶戏虽结束,我耳边却动荡着那位老艺人的声音,回想着老艺人说的话。真的,就连爸爸--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他最重要的`宝贝,有谁有兴趣去关心那么“落后”的东西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确实值得人们思量呀!老艺人们和我外公那辈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不可能只凭着学业单一地来传承。要想跨过这一个门槛,必须要接好这一棒,告诉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就比如说我们的敦煌壁画,日子是一年年地过去,可是,总有一天它终究会消失,那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没有消失之前,尽量去把它拍成记录片,放在文学馆里存放着,给后人们看……我们的木偶戏也不例外,当然少不了影音资料,但如果我们继承了文化的传承,它就不会消失!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6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端午节,元宵节,重阳节,除夕,清明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除夕。
因为除夕可以团聚吃团圆饭还可以压岁钱,晚上的烟火像一枚枚信号弹五颜六色瑰丽无比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很美丽。
听说有关于年的古事呢!相传古的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常年在涂海居住,每到除夕的时候才会爬上岸,吞食牧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一年从,村外来了一位银须飘的老人。半夜时分年闯进了村子,老人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当他准备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声年浑身战栗,不敢往前走。那位老人身披红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皇而逃,再也不敢进村了。原来年有三怕: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响声。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什么还要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7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08,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祭扫陵墓、缅怀故人的节日。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在这样一个年份里的清明时节,我们缅怀的除了故去的亲人,还有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英勇战斗、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怀念那些因抗灾而消逝的生命,他们用感恩与崇敬谱写一曲清明之韵,一曲英雄赞歌。
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吗?红军战士长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没有松懈过,一生都在拯救祖国,保卫祖国。没有他们,哪来如今的美好的家园,哪业如今的富裕生活,他们是创使者。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的斗争而光荣殉职。
很难想象如今风和日丽的江南在过去的年末还是一片冰雪的世界,是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并肩战斗,众志成城,燃起了一股爱心之火,将冰雪消融,将爱心之花种在人民心中;是无畏的年轻烈士用热血、用意志乃至生命铸成一道钢铁长城,将冰魔御之门外。
冰凉的雨滴将我从沉思中唤醒,倏手拈来,天边的亮色逐渐隐去,化成金色的镶边。我忽得想起了一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一生,如洪水奔流,不遇到岩石和暗礁,难以激起美的浪花”,英贤的生命之花在慷慨赴国难的瞬间绽放。
20__,冰雪中国,温情世界。在这追念先哲英贤的清明时节,在这雨色空蒙的传统祭日,让我们再次奏响英雄之歌,激励我们在未来道路上乘风破浪,急流勇进。
云,映着光,发出淡淡颇带忧伤的光。清明,多鲜明的名字,有多少人在你的胸前哭泣过,又有多少人在你的眼下惆怅过。昔日的情葬在你的脚下,往事的意断在你的手上。空气里为何总带着哀伤,是你的多情,还是幽灵的感伤。路上的行人,都躲在蒙珞的空气里,用无助的眼神四处张望。细细的雨迟迟地落下,映着江南无尽的情怀,像是有一层雾,水一样飘着,飘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这是清明的见证。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9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礼让、家风、文明之行为都是文化的传承。
旅行,可以让我们去观看世界,可现在的外国人在一些旅游圣地都用中国字体写了让我们怎样怎样的字样,而没有用其它国家的外国字写出这些带有羞辱的字。
看到这些字时,我有点愤怒,我希望我们的中国人在旅游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是强大的,不能因为一点不检点小动作,而被外国人看不起。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的行为:在公交车、地铁站这些地方,有了老人,残疾人,孕妇时,他们只会稳若泰山地坐在位置上,不屑一顾的看着他们,不起来让坐,我只想知道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的心不会痛吗?难道没有学过尊重长辈和礼让这些道理吗?好多天真无邪的儿童都比你们这些长大后的年轻人知道让座的这个道理。
我们的中国是有着文明礼仪之邦称呼的大国,可是现在呢?人们吃完东西就会随手把垃圾扔一地,最后还是环卫工人清理干净的。但是你们知道环卫工人早晨多早起床上班吗?早晨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就已经起来了,下班也是在人们进入梦乡后才刚刚下班的,我真的要为他们点赞,却为你的行为感到悲哀。
我想起一首诗,"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可是现在的长城三分之一都已经没了,那一定会有人对我说:"那不还有三分之二呢吗,还长着呢。"那我想告诉你不是的,现在的三分之二中的三分之一以前被人为破坏掉了,满身伤痕累累的,而现在只剩下那孤独的三分之一,而那些伤痕累累的印记也是被垃圾破坏的。你们难道就不可以保护一下我们现在所有的吗?你们难道不知道当时因为修长城害死了多少平民百姓吗?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但并不代表机器可以代替的了人,因为机器的生命是由人类给的。虽然现在的人不爱护环境,但我相信一定可以改变,继续传承起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礼仪。
传承中国文化作文一等奖10
当流行文化席卷中国,众人沉醉于才艺选秀,迷恋于追星炫富,有谁还能静下心来,去捡拾那不知被遗忘在哪个角落的文化遗产?又有谁还能去撑起民族文化的一片天?
纵观今天的大中华:
还有几人能去感受“之乎者也”的韵味?
还有几人能去欣赏“唐诗宋词”的魅力?
还有几人能去品读“四大名著”的精彩?
又还有几人能再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综艺娱乐档占满了各个频道,当时尚杂志堆满了整个书架,当明星照片放大成了背景桌面,恶俗趣味骄傲地屹立于众山之巅,嘲笑着这群愚昧无知的人。放弃“庇护”他们的优秀文化,却用时间与金钱去添增那恶俗趣味的高度,直到他们完全失去优秀文化的“庇护”,民族衰亡。
当古汉语词典在角落里安静地“睡”了十多年,当《说文解字》被盖上一层厚厚的尘土棉被,当中国古典名著在书架上层孤独忧郁,默默流泪,古古典传统文化看着他的子孙们默默哭泣,颤抖着呼唤,却无人聆听。那凄清的大雁,那啼血的杜鹃,那缥缈的孤鸿,正在“人生”途中“呐喊”着;那终日凝眸的李易安,那飞鸿踏雪的苏东坡,那蓦然回首的辛稼轩,正在“前方”路上“彷徨”着,他们想以一己之精彩,去挽回那些不知迷失在哪条章台路上的中国人!
浩大的中国,号称14亿人民的中华民族,能有多少人不被灯红酒绿所迷惑?十人?百人?亦或是千人?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骄傲地屹立于民族之林,靠的不仅仅是军事的强大,经济的昌盛,更是他们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汉语。可现如今的人们,正渐渐与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背道而驰,古老的智慧结晶正被忘却。
新一代的青少年,或许不只是我们,可我们正在步入社会,是祖国的新希望!当以己之肩,肩己之任,挑起重建优秀文化的责任,让恶俗文化不再骄横!
当明星不再能让人为之疯狂的那一刻;
当成星不再能让人不择手段的那一刻;
当时尚杂志在书店销不出去的那一刻;
到那一刻,人们就能正视娱乐,正确地认识到娱乐的利与弊,理性地对待娱乐,明白娱乐只是一种休闲,并不能因它遮蔽了真实的生活。
那一刻,人们能知道汉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对待中国瑰宝,让生活更加充实!
找寻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不再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