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文明600字作文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篇章。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懈的摇浆,文明的乐章将会奏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拥抱文明600字作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拥抱文明600字作文篇1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开展“共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我市市民的文明素养有了明显提高,整个城市充满了文明气息。公交车上张贴着“当文明人,做文明事”的醒目标语,老人和小孩刚一上车就有人主动让座;超市里,长龙般的队伍井然有序;公共场所,“吞云吐雾”者几乎全都销声匿迹;马路上,行人、车辆都遵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交通规则;公园里,花儿倾吐芬芳,草木枝繁叶茂,一片生机勃勃;校园里,同学们不追逐打闹,遵守作息时间,见到老师 热情“问好”,撞到别人说声“对不起”……全市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然而,在这美好的文明之曲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往往表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比如有意扯掉街头公用电话线;折断细小的行道树;砸烂读报栏上的玻璃;击碎路灯;出口成“脏”;随地吐痰等等。对这些行为要有人制止,并给予惩罚。一座城市告别不文明行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一个人,如果真正下定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是不难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不说脏话,不攀折花木,不闯红灯,不随意穿越马路,这些要求并不高,每一个市民都能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
善始善终的文明小公民,告别不文明行为,与文明同行。
拥抱文明600字作文篇2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要看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生幸福教育自助读本》中,通过一个个短小精干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我们身边发生并存在着的问题。
东东是个聪明而粗心的孩子,做作业的正确率不高,常常因为粗心而失分。我也是一个小马虎,经常在考试中不是看错了题,就是抄错了答案,有时还会漏做了题。为这事儿,我也没少挨老妈批,自己也多次下了决心,一定要改掉这坏毛病,可一直不曾除根。因为粗心,李比希与“溴”擦肩而过;因为细心,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虽然粗心只是一个小毛病,但是如果不改掉它,放任它长成一种习惯,那它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小麻烦了,损失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熊猫阿宝原来只是一家面馆的伙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踏上了习武之路,历尽了重重磨难,坚持不懈,终于打败了天下第一高手。以前,我也经常会羡慕班上的同学,羡慕你功课好,羡慕他写字好,羡慕你画画好,羡慕他唱歌好,羡慕你……只顾羡慕别人了,忘了别人在取得成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汗水,也忘了其实自己也有别人所羡慕的优点呢。我善良、自信、乐于助人。唱歌画画不是我的长项,但功课写字我可以做得更好些。也许我的成绩不能取得并保持全班第一,但我有前进的动力啊,我可以发奋的追赶,我可以从赶超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作为一名90后,我正在慢慢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怀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学会赞美关爱别人,学会分享,我正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拥抱文明600字作文篇3
文明,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可说明国家在世界的交际中离不开文明话语。文明则更代表民族的容貌。一个民族是否昌盛,也离不开文明。
当有人问我到,“文明是什么”我会义不容辞的回答道不骂人,不说脏话,不打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当慢慢回忆道所说的话时,才发现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旁。
校园里,老师天天强调我们不说脏话,我们天天喊着口号说我们是好学生,可是,一时间脏话就脱口而出。这就是文明只挂在嘴边没有深刻到心里。慢慢体会,文明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则更是一种美!
社会中,每处都可以望到文明标语。可是,细心品读它时,便会发现我们有许多许多还没有做到。在公交车上,我们常没有给老幼病残让座,而是看着他们等待一站有一站。在过马路时,我们并没有看红绿灯,而是直接穿越马路。吃饭完的垃圾则更是随手扔掉。这种种代表着我们并不是一个文明的公民。
在成长中,我们不无时无刻听到老师,长辈,告诉我们说“文明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准则。”小时候背的歌谣中告诉我们文明要从娃娃抓起,。长大了,我们却不遵守小时候说的话,反而毫无一点羞愧知心。当我们说好学生与坏学生的事时,我们就可以得知,他们在于的是文明与不文明,而不是在于成绩,所以即使你学习再差,但是你有一颗文明的心就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的好学生。也会让你的内心有一个安稳的着落。也许在前进的道路上,你遭受了别人对你的不尊重,可是如果你用一颗平常心,文明的语言去面对,就会发现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么恶劣!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篇章。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懈的摇浆,文明的乐章将会奏响!
看了“拥抱文明600字作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