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小学生作文600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小学生作文600字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1
一直觉得饺子是最有年味、最有家的味道的美食,包饺子工序繁琐,费时费力,但为何国人这么爱包饺子吃饺子呢?为什么只有中国人这么偏爱的饺子呢?现在想来或许是饺子最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吧,特别是儒家思想,儒家倡导仁爱,推己达人,千百年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和万事兴,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乡土情结特别浓重,亲情和乡愁更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学的主题,而饺子这种美食恰恰把这种家庭至上,相亲相爱、团结协作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饺子最有家的味道,最能代表家的温度、家的幸福,饺子也是最有仪式感的美食。现在想来饺子最大的魅力并不在吃饺子,而在包饺子,包饺子绝不是一个人的活,一家人都参与进来才能感受到包饺子的仪式感和幸福感,一个人包的饺子再美味却也是孤单和凄凉的,吃不出家的味道,更吃不出家的温馨和幸福。
小时候每当放假回家妈妈总是说今个晚上给你包饺子吃,那时生活在农村,刚解决温饱,物质匮乏,最爱吃的美食就是饺子,特别是肉馅儿的饺子。冬天放假后无论是朔风凛冽还是大雪纷飞,母亲都会让父亲骑着自行车到镇上去割二斤猪肉且千叮万嘱不要买血脖子一定要挑前腿肉,割完肉回来,父亲来不及烤烤火,便拿出磨刀石将那把用了多年的老菜刀磨的锋利无比,小时的肉馅儿都是自己动手剁的,父亲搬个马扎坐在门口的肉墩子旁,把猪肉去皮切块然后加盐水剁馅儿,一剁就是半个多小时。有时候看父亲额头上沁出了汗珠,我就接过菜刀接着翻剁,一直剁到父亲检验合格为止,腌上肉馅等着晚上包饺子。
夜幕降临,无论外面是风雪交加还是寒星冷月,温暖的小屋内总是一派忙碌祥和的光景,橘黄色的灯光下是一家人忙碌的身影——母亲忙着切剂子擀皮儿,姐姐包饺子,父亲劈柴烧火,我呢则剥几头大蒜捣蒜泥儿,一家人没有一个闲着的。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的拉着家常,忙碌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包饺子让一家人紧密的聚在一起,心走在一起。至于吃饺子,那更是水到渠成的幸福,情景交融的美食享受了。包饺子要用心,吃饺子也要用心,我喜欢单纯的吃饺子,饺子也应该是餐桌唯一的主角,饥肠辘辘的时候吃一盘家人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身心熨帖的呢?很不喜欢在饭店里点一桌子菜,酒足菜饱后再点几盘饺子冒充主食,打着饱嗝装模作样的再叨几个饺子,那样的饺子还能吃出什么味呢?简直是对饺子的亵渎,是暴殄天物!饺子馆里的饺子总不如家里的好吃,也吃不出家的味道,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吃饺子要专一,专一的吃饺子才能品出饺子的美味,才能吃出亲情的味道,才能吃出爱的味道,才能吃出家的味道!
居家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合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的时光了!而今年近不惑,对于饺子更是倍感亲切,只要有空就陪爱人陪母亲包饺子吃,特别是在周末的晚上。周末身心放松,心无牵绊,一家人安心聚在一起一块忙忙乎乎的包顿饺子,想想都觉得幸福满足!周末我买好包饺子的食材,妻子和母亲在厨房忙碌着,孩子们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父亲坐在茶几旁给孩子们削水果,我呢当然不会闲着吃现成的,我忙着打扫卫生拖地擦桌子,把家里打扫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打扫完卫生再跑到厨房帮妻子打下手,冲洗盘子,捣蒜泥儿,拿醋碟......忙的不亦乐乎,一想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幸福感就溢满全身。吃饺子,不在乎什么馅儿,什么味,最让人心动的是包饺子的过程,一家人的身心凝聚在一起,充满了满满的仪式感和幸福感!当然了最诱人的当属大年夜的饺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饺子把新年美好祥和的祝愿升华到了极致,饺子把家人们聚在一起,把亲情融合在一起,这或许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偏爱饺子的原因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2
记得那年初二,带着两个娃和老公,浩浩荡荡向娘家的方向进军。
那是我跟老公结婚的第六个年头,虽然他早已不是新女婿,但是老公依然谨言慎语,面面俱到,信誓旦旦要把女婿“做足”。平时看他大大咧咧的,但是对家人的喜好比我都细心。老妈血糖有点高,他买的无糖高钙奶;爷爷爱喝二两酒,他拿了两瓶好酒。侄子、侄女爱吃坚果,他买的坚果仁和一些水果,老爸爱抽烟,他特意买了一条烟(瞒着我买的,因为我一直想让老爸戒烟),还有给老爸的护膝……
中午两点吃完饭,就开始闲聊,天南海北的聊,母亲也不搭话,但是就是那么坐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说话,一脸的幸福和满足。不知谁提议,照张全家福吧,大大小小的十四口人,也是满满的大家庭。母亲充满爱意地看着这些儿女和孙子们,眼睛里有湿湿的东西。以前她会经常提起,当年和父亲建立一个家,带大我们姐弟三人,真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儿女们都很争气,都已成家立业,家和万事兴是父母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熏陶了我们这些儿女。等返程的时候,父母早已围攻了我们的后备箱。我觉得老公够细心,可是和老妈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整个后备箱,满满的,连个蚊子都飞不进去。
老妈给我们带的简直是杂货铺,老公胃不好,老妈准备的生花生,特意嘱咐老公每天吃一把,带了足足有十多斤;老爸给我们腌制的酸豆角,装五升矿泉水的一大桶,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一根根装进去的;还有各种瓶瓶罐罐,知道我爱吃黄桃罐头,黄桃成熟季节,她专门自己熬制了六七瓶,平时冷藏在冰箱里,这次让我一次性带走,还有她在老家买的枣花蜂蜜……
回婆家,亦然。
婆婆给我们装满了一大袋子新鲜的白菜,近百个笨鸡蛋,还有家里磨的小米近三十斤,以前我们会跟父母争执,不带这个不带那个,从去年开始,我跟老公约定,后备箱任由父母捯饬。直到再也装不下,就连前面的副驾驶座上,婆婆给我们装满了她蒸的大包子,还有煮好的排骨,甚至他们舍不得吃的一些东西,都让我们带着。
最让我动容的是,我们的车已经开出五百米了,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一路小跑跟着,因为我对象给公公买的烟有点贵,我公公舍不得抽,婆婆竟让我对象带走,我对象执意不带,老人竟然一路跑着送过来了。
不和父母争执,其实是为了满足父母对儿女的一份爱,这也是一份孝心。看着他们心满意足地装着后备箱,开心地跟我们再见,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望着父母日渐佝偻的身影,直到越来越小,我慢慢地摇上玻璃,抹干眼泪,继续奋斗人生。
返程的路上,在朋友圈里,我发了一条“有一种过年,叫装满后备箱,无论你家还是我家”,短短几分钟,获赞近百个,他们纷纷给我留言,很有共鸣。看来,天下所有的父亲和母亲都一样,恨不得把家连同自己那颗心都给孩子装走。
有一种过年,叫装满后备箱,直到再也装不下。其实,那后备箱里装的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父母爱意满满的心。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3
从我记事时起,过年是最幸福的,最快乐的,也是最期盼的节日。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没有暖气,家家户户包括学校都是靠生炉火过冬。经常见小孩子的耳朵、手指上留有冻疮的痕迹,一出门大家都紧闭着嘴,只怕一张嘴口中的哈气也会立刻变成冰棍,孩子们头上戴着“火车头”样式的棉帽,可以护住耳朵,天气太冷的时候,老师上课时会听到孩子们在下面集体跺脚的声音。我们一大家子的棉袄都是我娘做的,袖口、领口都缝了边,便于拆洗,天冷的时候我常常把两只手往袖子里一捅,连手套都省了。
我姥姥家的窗户是木质的,用白棉纸糊窗户,既保暖又透气,一小格一小格的上面贴满了漂亮的窗花。姥姥人长得漂亮,又有一双巧手,她用彩色的纸剪了各种各样的窗花,我抢着要去贴,大人们不肯,说怕我贴歪了,可是他们贴的时候却要让我在下面看着,看贴得正不正。鸡窝上也要贴一幅“鸡肥蛋大”窗花,满含着对来年富裕生活的企盼。那时候家家都垒了鸡窝,就像电视剧《潜伏》里女主角自己垒鸡窝一样,不过不是为了掩护,而是为了补贴家用!我家的老母鸡很勤奋,每天都会下蛋。鸡蛋我们平时都舍不得吃,攒起来月底一次性卖掉,那时老母鸡也是家家户户重要的“生产力”。我那个时期主要负责喂鸡、收蛋,脖子上很骄傲地挂了把鸡窝钥匙,母鸡叫时我会飞奔着赶去,把手伸进鸡窝去小心地摸,因为有时候会抓到鸡屎。
现在经常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景象:那些忙碌且愉快的岁月。阳城人兴过年蒸馍馍,俗称泡面枣花馍。蒸馍是项全家总动员式的大工程,男人们负责支蒸笼、揉面,女人们负责捏花压花。我的姥姥用擀面杖将面团擀了长条,两边用筷子压出折子来,按两大枣,一卷一卷地卷起来,枣花就成型了,蒸好后还在每个馍上点了红点。娘给小孩子们做了小动物,可爱的兔子、羊、牛,还给我们每个人都做了面娃娃,有大有小,我们女孩子尤其喜欢抱着面娃娃玩儿。
过年最喜欢的事就是逛大街。小时候县城里总是组织着各村镇闹红火,姥姥早早就搬了几条长凳占据有利地形,抱了我们几个孩子看热闹。当时,各个公社大队精心准备节目上街表演,从西关出发,浩浩荡荡地穿街走巷,从东门坡转了到南关返回,有跑船、舞龙灯、踩高跷等等,各不相同,最有意思的要数“二鬼摔跤”和“扮故事”。“二鬼摔跤”的造型是两个纠缠扭打在一起的小鬼,其实是一个人装扮的,但是表演得活灵活现,手脚并用地一会儿这个把那个按在地下,一会儿那个把这个打得跪地求饶。扮二鬼的演员总是爱找了人多的地方扭打,特别是小孩子多的地方,他所到之处就会引起小孩子们惊恐并带着欣喜的尖叫。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桩故事”,高高的木桩上绑了化好妆的小孩子,大多是经典名剧中的历史人物,下面背着木桩的大人们也化了妆,还要根据所扮演的造型做出些符合人物特点的扭动姿态。比如秦香莲就是一路的小跑,做出奔命喊冤的样子,包拯就得威严地一步一步地踱着,上面的小孩子要和下面的大人配合起来。
过去的年味总是让人想起,是回忆着的甜蜜,挥之不去的是弥漫着的浓浓亲情、乡情。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4
儿时的记忆,多与春节有关。春节,是梦寐以求的新衣,是紧握红包的欣喜,是热气腾腾的饺子,是漫天烟花的绚丽。这些斑斓的记忆藏在心底,却是难以寻回的童年时光。
一、记忆中的期盼
对于新年的期盼,是从放寒假开始的,我每天都会掰着手指头倒数,距新年还有几天。然后提醒母亲,该去买新衣了。母亲被我念叨烦了,便带我去铁塔商场。商场里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热气腾腾,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母亲紧紧地攥着我的小手,从人堆中挤到了服装区,手拿样衣在我身前比量。选中衣服后,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抱在怀里,心满意足地离开。这身叠放在床头的新衣服常常让我兴奋得难以入睡。初一清晨,我早早地换好新衣,迫不及待地外出炫耀,渴望着众人对新衣服的夸赞。那时的日子纯粹而质朴,但孩子的快乐却简单又真实。
二、记忆中的味道
百节年为首 ,民以食为天,年的味道必定是美食的味道。大年三十,我和父母早早地来到奶奶家,为过年做准备。大人们分工明确:打扫屋子、贴福字和春联、备菜……我们小孩子则穿梭于各个房间,嬉笑打闹。随着一声“噼里啪啦”,屋子里顿时充满了香味,我们被香味吸引,双脚也似乎被那香味勾住。来到厨房,看着一个个裹上金色外衣的小面团从锅里,被捞到盘中,我的心立马兴奋起来。我用脏兮兮的小手挑了个稍大的丸子放到嘴里,一口咬下去,“咔嚓”一声响,一股热气在嘴里散发,香气四溢。谁能抵挡住这美味香甜,不一会儿,盘子里的丸子便消失大半。没等中午开饭,我们这些孩子早已吃饱,心满意足地离开厨房。午饭是炸货荟萃:丸子、藕合、带鱼、湖虾……酥脆的外皮裹着嫩滑的肉,唇齿留香。
夜幕降临,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亮起了灯。除夕夜,我们围坐在桌前,品尝着鸡鸭鱼肉,诉说着这一年的酸甜苦辣,这一刻,家才有了家的味道。然而,再丰盛的菜肴,也抵不过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吃完年夜饭,大人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打扫“战场”,取而代之的是面团和馅。一大块面团在三四双灵巧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可爱又美味的饺子。我也会拿着面团学着母亲的样子,煞有介事地包饺子,然而成品却是瘫坐着,“垂头丧气”地根本站不起来。奶奶会挑一个饺子,在里面放入硬币,谁吃到这个“幸运”饺子,便寓意着来年会有好运气。
大年初一,饺子会在鞭炮声中下锅,第一盘饺子是要放在供桌上,让祖先吃的。我眼巴巴地看着这一个个“小白船”从锅底漂上来,静静地躺在盘子里。饺子配上翡翠色的腊八蒜,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都是幸福的醇厚。奶奶说,初一的饺子是不能全部吃光的,得留一两个,意味着新的一年有余粮。我的心思全部放到了那个有硬币的饺子中,为了吃到它,会多吃几碗。直到大伯发出一声惊呼,把硬币放到桌上,我才遗憾地放下手中的筷子,摸摸圆圆的肚子,暗自期待明年初一的到来。
三、记忆中的声音
“爆竹声中一岁除”,离新年越近,鞭炮声越响。除夕夜的烟花色彩斑斓,流星般的火花落下,璀璨了夜空;伴着院子里的鞭炮齐鸣,大地随即铺上了一层“红毯”。我和小伙伴们点燃“窜天猴”,比赛谁的炮飞得更高。“观众朋友们,过年好!”“亲爱的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每当听到《春节序曲》,我和小伙伴便往家里跑。嗑着瓜子,看着春晚,无比惬意。宋丹丹、赵本山、蔡明、冯巩……喜剧演员们用自己生动的表演,为我们带来了快乐。这一场高质量的晚会,让新年更加和谐完美,也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温暖与希望。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后,我们就开始走街串巷拜年。脸上的笑容、甜甜的祝福换来了糖块、瓜子、压岁钱。一声声的祝福,一句句的关切,化作一年最美的开始。鞭炮声、欢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这些声音为我的童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当想起这些春节记忆,不由得露出笑容。我的童年没有“70后”的物质匮乏,也没有“80后”的生活拮据,温饱有余。如今,我已为人母,这些记忆会变成故事,化为孩子的想象,也让她能感受传统、体会变迁、心存感念。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5
说起年味儿,小朋友都会想到熬肉、炸丸子、包饺子、穿新衣,我家的年味和其他小朋友家不一样。
今天我的好朋友涵涵来找我写作业,每次我写作业时,妈妈都会放下手中的活,默默地陪着我,她练字,我学习。我看到妈妈今天没练字,就好奇地问了妈妈,妈妈说:“近腊月,年就越来越近了,我在整理红纸。”涵涵好奇地问:“阿姨,这是在干什么呀?大红纸折过来折过去的?”妈妈说:“准备写过年用的春联呢!”“第一次见写春联的,你们家不买春联吗?”涵涵反问道。“我们家都是贴手写春联,这样才有年味儿,妈妈说过,过年的仪式感不能丢,手写的春联,红纸黑墨,很有感觉。”
妈妈在旁边边听边说:“其实,春联最早并不是现在这种形式的,它是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就是后世俗称的‘桃符'是镇宅驱邪的。随着人们对音韵和格律研究的深入,对仗的文字开始大量出现,对联就出现了,挂桃符就逐渐演变成为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咱们中国人,从宋代开始手写春联,明代开始,因为朱元璋极力推崇写春联,所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写春联,贴春联盛行,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前手写的春联越来越少见了,都变成了金光闪闪的印刷品。印刷字体雷同,内容千篇一律,一眼望去,我家与你家贴的没有什么不同,手写的祝福被整齐划一的工业印刷品取代,这不能不说是中华传统民俗的一种缺失。你俩说是不是?”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和涵涵一起点了点头。
我和涵涵睁大眼睛看着妈妈拿出笔墨纸砚,准备写春联儿了,看着妈妈一笔一画的写起来,不一会儿就写了一副漂亮的春联,涵涵看的目瞪口呆,她小声地、吞吞吐吐地对我妈妈说:“阿姨,我爸爸妈妈不会写毛笔字,我们家过年都是买对联,您能给我家写一副对联吗?”妈妈停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笑了笑,说:“好呀,孩子!这副刚刚写好的春联,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牛年大吉。你喜欢不?”涵涵高兴地直点头:“没想到今年我们家也有手写春联贴,我也要和您学写字。”“好呀!那阿姨就再送你一副----牛耕福田四季春,牛转乾坤新机运。牛年大吉”
我们高兴地连蹦带跳:“好呀!好呀!贴手写春联才更有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