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心得体会9篇
“七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在这黎明前的最后一场战役里,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尽锐出战、善作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心得体会范文一
【按下脱贫攻坚的“快进键”】
人勤春早,行走乡村,一派忙碌景象。4月15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强调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恰逢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了、困难更多了、要求更高了,但这并没有阻挡党员干部前进的步伐,大家化压力为动力,朝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目标按下“快进键”。
不留退路,赢得出路。人只有避无可避退无可退,才能找到出路。脱贫攻坚的总攻冲锋号已吹响,必须如期实现,党员干部要摆正心态、痛下决心、不给自己留退路。要坚定坚决扛起主要责任,自觉当好脱贫攻坚的前线指挥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要树牢“谁家孩子谁家抱,谁家问题谁负责”的责任意识,在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用地预审、项目引进、信息技术服务、集体资产盘活、乡村旅游等方面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要敢于担当、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先锋模范意识,提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精气神,主动冲在一线,勇于“涉险滩”“啃硬骨头”。
把脉要准,底子要清。把脉把脉,就是要摸清底子,才能确保下手快准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问题所在,如何弄清楚问题所在?“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员干部要抓紧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摸排行动,逐村摸清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要对各镇村开展“全面体检”和“问诊把脉”,从而摸准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展不平衡、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根源,摸全各镇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相应的需求,一个也不放过,只有摸清底子才能找准路子。
找准路子,扎下身子。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找准路子是第一步。党员干部既要找准近路,立足实际,因村制宜、发挥特色、突出优势,走出一条真正适合本村的村财增收路子。也要找准远路,加强对镇村的指导,发展好“多型经济”,通过资本运作、金融投资、项目带动、资产运营、资源开发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还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实打实硬碰硬,以细之又细的“绣花功夫”亲力亲为。要通过办实事、做好事凝聚群众,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等村级治理服务“一站式”平台,利用它推动群众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双丰收。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各位党员干部务必要以强烈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争分夺秒、响鼓重锤,多想好办法、多下实功夫,弱鸟先飞,拔掉“穷”根!
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心得体会范文二
【@组织部门 整治形式主义问题责无旁贷】
“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近日,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其中,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形式主义为何屡禁不止?因为搞形式主义有利可图!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少数干部通过搞形式主义催生虚假的政绩“泡沫”,为自己捞取所谓的“政治资本”。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关键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因此,组织部门责无旁贷,要主动担当起整治形式主义“顽疾”的重任。
点亮知事识人“探照灯”,迫使形式主义见光
近年来,形式主义呈现出多样性、变异性、隐蔽性的特点。如何发现搞形式主义的干部?组织部门要练就知事识人的“火眼金睛”,把考察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变“突击式”研判为“常态化”研判,改变“不调整不研判、不提拔不考察”的陈旧模式,注重到干部工作领域实地走访,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一个干部有没有搞形式主义,所在工作领域的干部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要把一名干部解决了多少问题、办了多少实事、办的事群众认可度高不高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选人用人工作成效的总结评估,着力反思在发现“形式主义”上的缺陷与不足,不断锤炼知事识人的真功夫、硬本领,把干部考准、考实。
善用能上能下“指挥棒”,倒逼干部履职尽责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准确识别干部后,如何使用是关键。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虽然有害,但却很少有干部仅仅因为搞形式主义而受到处罚。因此,必须树立“搞形式主义者下”的导向,让搞形式主义的干部心存畏惧。健全能上能下机制,真正把“帽子”戴到有能力的人“头上”,“票子”发到干实事的人“手里”,“板子”打到做虚功的人“身上”。突出抓早抓小,运用好“三书”预警告诫制度和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整治形式主义苗头性问题,及时对热衷于做虚功、造“泡沫”的干部进行问责。努力营造一种实干担当者上、平庸推诿者让、形式主义者下的用人氛围,通过“上”的激励,激发对标意识,通过“下”的压力,倒逼干的动力。
筑牢素质培养“奠基石”,厚植敢当善为土壤
搞形式主义本质上是干部能力欠缺的表现,遇到事情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填表格、报数据、要材料……这些都是能力上有问题。因此,要从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着手建立素质培养体系,解决干部不会为的问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干部的进入渠道,加大专业干部的储备力度,不能等到了紧急关头“急用现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强基提质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专业院校进修、到上级跟班学习、到下级挂职锻炼、到重点项目前线历练、到急难险重一线淬炼,使干部既具备宏观视野,又熟悉基层“接地气”,全方位补齐能力素质短板。
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心得体会范文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攻守兼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是攻坚的最后堡垒、最难啃的硬骨头,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党员干部要勇当急先锋,善用“攻守之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攻坚中之坚、守脱贫之效,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继续啃硬骨头,勇当攻坚克难“主心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突袭战,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冲锋一线、勇挑重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脱贫攻坚有序推进并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拿出脱贫摘帽必胜的决心和毅力,下好脱贫攻坚“多手棋”,当好攻坚克难“主心骨”。具体来讲,就是要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要针对困难群众需求,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指导,大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要全面推动复工复产,采取各种惠企政策“破难点、通堵点、解痛点”,稳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困难群众有工作可做;要牵线搭桥,采取网上招聘、“点对点”接送等方式,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互相联通,无缝对接,让贫困劳动力快速就业,充分释放勤劳致富潜能,不断提高“造血能力”,攻克脱贫致富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
继续守固成果,勇当脱贫致富“摆渡人”。判断群众是否脱贫,既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也有“收入账”超过贫困线的标准。因受疫情影响,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因此,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党员干部切不可忽视返贫风险,要及时“回头看”查摆漏项,在“补齐”短板、稳住成效上下苦功夫。要按照进一步真帮实扶再精准,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要求,强化预防返贫监管,找准痛点抓整改、补差距,最大程度减少意外返贫现象发生;要帮助在家困难群众发展适合自身的种植、养殖等各种产业,解决产品销售途径,让成效显现出来,让群众更有干劲和信心;要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举措,各种补贴、补助金等既要按时、足额发放,又要根据疫情影响的程度,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确保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人都不落下,当好脱贫致富的“摆渡人”。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百米冲刺阶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愈加紧迫。党员干部要做到“攻”与“守”结合,既要攻得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也要守得住已经取得的成果,还要向前看“扶上马、送一程”,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