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9篇(3)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七
【决战脱贫攻坚须警惕“稀缺心态”】
阅读好书,如耕种心田,播撒梦想、信念和美的种子,给予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在世界第25个读书日到来之际,欣喜于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读完《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他们通过长期研究告诉我们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分析论证稀缺心态是如何导致贫困,又该如何打破桎梏、摆脱贫困,为我们当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参考思路和实践路径。
稀缺,从本义来讲就是人力物力资源匮乏、资源与需求“供不应求”的一种状态。如果长期处于稀缺状态,就可能让人陷入一种“稀缺心态”。一旦产生这种心态就会掉进稀缺陷阱,让我们产生管窥效应,就是只关注紧急的东西,而忽视重要的东西;资源上没有余闲,使我们工作生活缺乏弹性、而且容易去借用透支未来的资源;还会缩减我们的视野和宽度,增加作出错误决定的几率,陷入一个稀缺怪圈的恶性循环。仔细想想,为什么部分穷人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一方面是资源的匮乏,但更重要更根本的是这种稀缺心态所致。要想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困境,提升其自主脱贫和发展的能力,就必须要警惕和克服“稀缺心态”。
减少权衡式思维,要善于跳出“脱贫”谋“脱贫”。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在琐事、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不断权衡比较,无形中耗费掉诸多资源,而重要的长远的事情却被搁置、一拖再拖,永远止步于眼前、看不见未来。许多贫困群众就是陷入这样一种“漩涡”。比如,他们每天都会为生计焦头烂额,这要怎么省钱,那要有特价,频繁而冗余的权衡思维不断占据他们的内心,导致他们根本没有余闲去思考怎样才能摆脱这种贫困。身为扶贫干部,在发展扶贫产业、落实扶贫政策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引导教育,使他们改变思维模式,不对鸡毛蒜皮的小事过分关注、占用精力,而是充分合理运用资源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长期积累的事情上,从而突破和跳出贫困窘境。
适当留有余闲,巩固提升发展能力和脱贫质量。余闲,就是多余的时间和空间。适当留有余闲,不仅能够提高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能对事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助推作用。在稀缺心态下,人们习惯于全神贯注而不留任何余闲地做某一件事,这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专注红利”,但一旦突发情况发生,可能就会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延伸至贫困群众中,他们中有的可能为了生计没法考虑余闲,甚至去借贷、透支占用未来资源,长此以往就会陷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所以在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清楚他们的真实需求,帮助和解决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引导他们适当留出一部分闲余用于投资或储蓄,尽量做到不借用、不占用未来资源,提高他们工作、生活运转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提升发展能力和脱贫质量。
既观当下,更谋长远,让稳定致富之路走得更长远。如果长期处于稀缺心态下,仅仅局限于聚焦当前事情和利益,容易缩减我们视野和宽度,会导致我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感知不够、甚至智力下降,因此作出错误的决策等。所以,无论是一个人的成长,还是一项事业的发展必须要追求当下和长远的结合,才能走得更长远更稳健。就如当下战鼓催人的脱贫事业,要想打通稳定脱贫通道,不仅要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更要从长远角度多措并举激发民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要坚持贫困群众主体地位,研究分析自主脱贫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邀请扶贫专家开展思维拓展、理念创新等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加强引导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眼前利益,才能让脱贫致富的道路走得更远更宽。
资源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我们要在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前提下,更加关注和重视对贫困群众心态的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激发民众内生动力,汇聚起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伟力!
脱贫攻坚,尽锐出战,攻坚之路的成就是在穷途末路时的峰回路转,攻坚之路的欣喜是在貌合神离时的一拍即合,攻坚之路的欣慰是在曲终人散时的花好月圆,愿你我带着这份执念一往无前,愿你我怀揣这份执着行稳致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八
【以“三心三读”之法 读脱贫攻坚之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人去阅读和写作。读书确实能开阔眼界、引起思考、丰富思想,对书的感悟和触动也会发展成对生活更加细腻的感受。但读书容易,读生活难,讲究方法,以“三心三读”之法,读懂脱贫攻坚之书。
脱贫攻坚要“细读”,以“好奇之心”深挖致贫之根。读书是一种兴趣使然的行为,对书中内容好奇,才会踏上一条永不归来的旅途,不断追寻未知的终点。读书要细读,浏览一遍可知书中内容,喜怒哀乐因书而生,获得一次情感体验,细品深思,才知其中深意、作者观点,得到思想升华。扶贫工作亦是如此,要保持对事情本质的“好奇”,不断深挖贫困户、贫困村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连根拔起。扶贫工作也要“细”做,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要细致分析、逐一思考,量身定做“脱贫计划”,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要“写读”,以“止水静心”落实扶贫工作。读书要静下心来,戒骄戒躁才能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进行人与书的对话。看书不能只是看,还要有所行动,可以把有感触的语句抄下来,写上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养成“写”的习惯,以后“复读”就可以直接看笔记,高效读书。今年是脱贫的收官之年,加上疫情的影响,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越是这样的重要时候,越要静下心来。不能因为快要结束了就想着敷衍了事、草草结束,导致前功尽弃。更不能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就畏难怕事,理所当然地“无计可施”。扶贫工作关键在行动,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落实工作,事情才会一点一点解决,再硬的骨头也耐不住“细读”分析、“静心”落实。
脱贫攻坚要“复读”,以“持久耐心”回看群众生活。读书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习惯,坚持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改变人的气质,而“复读”则是一种更有效率的读书方法。“复读”的时候看看精选摘抄语句和当时的想法,就可以回想起一系列相关内容和思考,加深记忆的同时还可以对比现在产生更加成熟的想法,看到自己的成长。脱贫并不是一件短期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算成功脱贫,但是脱贫质量不高,扶贫的时候没有扶稳,就容易发生返贫的情况。扶贫工作需要干部们给予足够的耐心,从头到尾坚持下来还不够,还要经常“回头看”,看看自己负责的贫困户现在的生活过得怎样,经济收入有多少,确保他们能够稳定生活,不再返贫。如果发生了返贫的情况,反思是不是当初的“扶贫措施”有问题,以现在的经验再去修改“扶贫措施”,既是帮助群众脱贫,也是帮助自己成长。
书如人生,包罗万象。人生如书,跌宕起伏。脱贫攻坚让人经历人生百态,更能感受书中共鸣。读书万卷让人学识渊博,助力脱贫攻坚,构建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