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素材>高中作文素材>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

美欣2分享

我们都知道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鸿门宴,鸿门宴上本是除掉刘邦的绝好时机,然而只因为项羽的狂妄自大,优柔寡断,痛失良机。放虎归山,自己还浑然不知,最后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1

今天,我读了《二十五史故事》这本书。其中,《鸿门宴》使我感触最深。

话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项羽打败章邯后,也向咸阳进发,但在函谷关被拦了下来。他立刻将其攻破,将军队驻扎于此。刘邦的左司曹无伤害怕了,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大怒,下令明天犒赏士兵,打败刘邦!谋臣范增提醒道:切不可错过杀刘邦的机会。

刘邦闻知,连夜找到项伯,叫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但项伯提出要刘邦一早去向项羽请罪。

第二天,刘邦来到鸿门,项羽出来迎接,刘邦向他谢罪,项羽把他邀进大账内喝酒。

范增多次向他使眼色,可项羽却置若罔闻。范增便悄悄对项庄说,你去舞剑助兴,趁机杀死刘邦,项庄边舞剑边等待时机杀刘邦。

一旁的项伯十分着急,张良连忙找樊哙帮忙,樊哙二话不说,怒气冲冲地冲入营帐把项羽都惊到了,自认为可以收买人才,还给樊哙酒肉。后来,刘邦趁机找借口逃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做人不可刚愎自用,有时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项羽因为太过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没有听取范增的意见,放虎归山。其实可以这么说,项羽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如果他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历史的局面将有可能被改写!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2

《鸿门宴》让人想到的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我们着实为刘邦捏一把汗,同时又为项羽这西楚霸王着急。最终形势峰回路转,刘邦化险为夷。我们或许会认为,决定刘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护,但我认为刘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项伯的维护,不在张良与樊哙的对策,不在项王与范增意识上的冲突,而在于项王对刘邦力量作出的判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力量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刘邦对项羽完全构不成威胁。他们之间的问题是:刘邦是否能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若能,则万事大吉,项羽高枕无忧;否则刘邦性命凶多吉少。而刘邦去鸿门赴宴谢罪,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他的观点,由于刘邦选择了前者,项羽也就没有杀掉刘邦的理由和必要。虽然范增的存在也为情节提供了一定的变数,但刘邦的存活这是必然的。

在鸿门宴上,“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怎么能被项王视为劲敌?“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东南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这样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项羽并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而是当作一个有自知之明来投降的小角色。宴后,刘邦的不辞而别,他的懦弱让项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项羽的种.种表现无不体现着他对刘邦的轻视,而令项羽起这种情感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当然,日后刘邦的称王和项羽的失败就该另当别论了。

力量的悬殊没有使项羽起防人之心,过于自负让项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负究竟能让人丧失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3

昔“气吞残虏“”破釜沉舟”,终虞姬自刎乌江边,霸王掩面,乌江江水浪滔天。今又品一场《鸿门宴》,忆壮士当年称豪杰。

古往今来,成王败寇,但对我而言,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却是王一般的“寇”。

《鸿门宴》的背景是项羽大破秦军。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项羽恼火万分,便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闻听此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暗中告知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得知后怒发冲冠,决定出兵攻打刘邦。面临如此险境,刘邦采用张良计策,赴鸿门谦卑地面见项羽,以求化险为夷。

一开篇,文章就以曹无伤的告密点燃了导火索,然后以项羽亚父范增的一番分析揭露了刘邦的勃勃野心,同时力主进攻。尔后,轮到项伯出场。他本是项羽一方,却不顾集体利益出卖项羽。也许项伯“素善留侯张良”,为报其救命之恩,可见他重情义。但他为了个人利益而缺乏远见是否也为项羽的败“营造”了一个重要因素呢?后来的篇目便是围绕项羽与刘邦的矛盾不断激化,表面却又风平浪静。其中最抢眼的镜头莫过于项庄舞剑和压轴出场的樊哙了。这位勇士有胆有识、忠心耿耿,不仅是一介勇夫,更有着过人的机智。寥寥几句,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不愧被项羽赞为“壮士”。

当然,这出大戏的结尾还是以刘邦的狡猾出逃告终。

项羽也被亚父斥责:“竖子!”

如今的放虎归山,也为项羽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可是回首项羽的所有作为,难道不算一位侠义心肠的豪杰吗?

他纵然刚愎自用、高高在上,把刘邦安排在次座;他纵然任人唯亲,对报信的项伯置之不理;他纵然有妇人之仁,不愿杀出卖自己的项伯……可仔细品读他的一生,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人崇尚的一个字——“义”!

他不理范增暗示,不忍杀刘邦,或许他认为刘邦是来谢罪的,胜之不武。同样是面对告密者,刘邦“力诛杀”,项羽却置之不顾;面对樊哙的无理闯入,他礼贤下士地称其为“壮士”,赐其“彘肩”。他的太多细节,令人感动而又扼腕!他的“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伦理观念,是一种骨气。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的阶级身份,“义”的内涵本不相同。中庸有云:“义者,宜也。”可见古人何其重道义!

许多人说,刘邦脸皮厚心肠黑,而项羽正好相反,最终能不败给老谋深算的刘邦吗?因为项羽重情义,不会像刘邦一样,为了皇帝的宝座,不顾家人至亲,此可谓冷血痛心!

许多字画中,项羽被塑造成一个身材臃肿、大腹便便,身边歌姬众多,过着灯红酒绿生活的一代昏君,而我心目中的项羽,他一袭白氅,潇洒不羁。他常手执一卷兵书,又或与绝色美人虞姬抚琴、赏月、品香茗,又或坐在中军帐中,指挥百万雄师英勇抗战,光线反射在他耀眼的铠甲上,泛着不属于凡人的光泽。广袖一挥间指挥千军万马,飒爽英姿间衬眉宇英气。

易安居士赞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刘邦做他的皇帝,你当你的英雄,我会永远铭记你的光辉岁月。你,“项籍,下相人也”;你,“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你,“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此刻,楚歌四面震耳膜,壮士叹息悲愤逝。怀着无限的不甘与悲愤,一代天骄西楚霸王,沉入滚滚乌江水,同时也湮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无人能及的神话,气压万夫的英雄项羽伴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声与孤傲不羁的悲愤叹息声,成就了中国史册上虽褪色泛黄、却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4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短短的《垓下歌》,道尽了项羽的一生,充斥着种.种复杂的感情,最终成为千古绝唱,惹得后人唏嘘叹息。

曹无伤告密,背叛汉军,刘邦深知自己兵力不及项羽,故抢先来到鸿门一处,欲对项羽进行解释。刘邦巧用语言,因了解项羽“任人唯亲”的重情性格,首先回忆起楚汉共同对秦时的那段战友情,使项羽内心温存;又用一句“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贬低了自己的同时,抬高了项羽,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最后抓住项羽重义这一点,又避重就轻,不提出是楚汉两家未来必然的对立关系,而只怪在有小人挑拨离间上,使项羽羞愧不已,最终完全对刘邦消除了戒备心。不得不说,刘邦“谢曰”这段话中,充满了智慧色彩,抓住项羽注重情义的弱点,将这场没有硝烟的“内心攻防战”打得漂亮,赢得干脆。

项羽留刘邦在鸿门举宴,期间范增的举玦暗示被项羽“默然不应”,项庄舞剑被项伯拦下。气氛一度紧张,刘邦如坐针毡。而后樊哙出场又是一顿言语,依旧“攻打”项羽的情义这一块,说得项羽哑口无言,只能以一“坐”字回应。最终刘邦逃跑,明智的留下有勇有谋的张良善后献礼,因此项羽也并没有因刘邦的不辞而别而感到不愉快。鸿门宴就此结束,而楚汉之争也就此开始,而这场宴会中楚汉两方的表现,似乎也正是宣布了最后四面楚歌的结局。

刘邦武力不及项羽,性格不及项羽,处处不及项羽,可他唯一能够战胜项羽的正是他能够看清自己的不足,勇于面对它们,敢于战胜它们。这也正是一个领导人最该拥有的,因此不管世人如何批评他的种.种不足,他自己又是如何的机关算尽,可胜了就是胜了,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不应只看到刘邦不好的一面,也需要多看看刘邦的智慧。

项羽全程没有看清四下的剑拔弩张,成了整个宴会中唯一的一个“糊涂人”。是他的重情重义蒙蔽了他的双眼,舍不得杀掉这个昔日的战友。加之他太过自信,只愿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听取范增的意见,最终迎来不好的结局。重情重义固然无错,可错在这份情义放在了不该放的人身上。甚至放在不该放的人身上亦是无错,真正的错处大概是在他无法认清这份错吧。

楚霸王一生饱含情义,终有虞姬不离不弃,有乌骓含泪殉主。叹霸王乌江自刎,惜霸业付诸东流。刘邦的历史世代相传,项羽的传奇无人能及。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5

品鸿门宴,后知项王虞姬之恋;叹叹叹,却辜江东百姓期盼。

一段多么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场多么纯洁的爱情,一个多么悲惨的结局……

只可惜一切都去了,已没有人知道答案。演绎,却掩盖了故事的美丽。

楚汉争天下,项刘争一家,三十万雄虎之师对阵三千犬流之辈,却落得大败而归,作何解释?没有了亚父范增,项羽就这样一败涂地。多少次能翻转败局,多少次要重演历史,但命运却终将被吹落在历史的秋风中,不见踪影。

何苦?放走刘邦,项羽也曾忍心?豪气冲天的项羽却一时贪念旧情?多少个疑问需要我们提出,多少个谜团需要我们去探索,鸿门宴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当事人之后却全遭弑杀,只剩刘邦一人称帝。鸿门宴上的消息,又是如何传出?笔录者听谁之言?是历史已改,还是项羽与帝王之位无缘?

张良,年轻时的范增,同下五盘棋,范增虽然胜四局,但其心中早有思量。棋逢对手,使强者不孤独于世,弱者得已大开眼界。

亚父范增,忠于项家,后被项羽“此一时,彼一时”所赶走。不忘旧主的他,后赐一个锦囊于项羽,称“若身处困境或想起老夫时打开”,亚父一语,却没有触动项羽之心。范增走后,张良为师,提倡项刘和平。称帝之心,怎能容得项羽听这一劝。

弑杀怀王,更惹天下民愤。项羽设的傀儡,也毁于其手。四方诸候,携刘邦反项,人心叵测,世乱成荒。

人心病,天知否?被逼无奈,走近乌江。可其似乎已忘掉了那个锦囊。

刘邦已近,项羽虞姬双双自刎。在项羽身上,刘邦找到带血的锦囊,打开,内容如是:“主公,末将已说服韩信,待韩将军到来之际,主公即可取胜……”

范增是否真的完成说服?在他室内,有这样一句话:其实,棋局还有一种结局,那就是两败俱输。是的,刘邦称帝,却是站在最高的位置,孤独。

那么,范增和项羽离别时,说了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

其实,古事非一页即可概括。我现在再猜想一件事:如果张良与范增再次对弈,是否会出现另一种结果——双赢?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相关文章:

关于对鸿门宴看法的高中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5篇

读鸿门宴有感高一作文800字五篇

读鸿门宴有感高一作文800字

改写鸿门宴的作文4篇

读鸿门宴有感高一作文新范文

高中《鸿门宴》读后感600字左右5篇

鸿门宴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

鸿门宴读后感优秀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精选作文

    86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