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花源的作文初三集锦5篇
桃花源是人们梦想中的一个理想的地方,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争夺,类似于当时候的一个天堂。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桃花源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桃花源的作文1
空山新雨后,桃花源一片云雾迷蒙。
一棵棵树立在连绵起伏的山上,鸟儿们在树枝上婉转地歌唱,树枝间还零星地冒出一朵朵粉红的桃花。你看,它们正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一起争论着“谁是最美的桃花”呢?
桃花源的水蓝得像湛蓝的星空,静得像一面无瑕的镜子。水里倒映着深红或浅红的桃花,一阵微风拂来,水面扩散出一道道粼粼的微波。这样的水配上这样的花,给桃花源增添了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乘着小船在溪中荡漾。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和鱼虾,我把手轻轻地放进水里,生怕惊醒了这些小动物们。不久,船靠了岸,我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树林里。你听,“哗——哗——”,溪水潺潺地从山涧流下来,仿佛从天而降。越往上走,水声越小,原来,溪水是从岩石的细缝里流出的,渐渐汇成一条白飘带,轻盈地飞在崇山峻岭之间。
树林深处,阳光从树杈间明亮地照进来。嘘,一只鸟妈妈正衔着食物,焦急地飞向嗷嗷待哺的小鸟们。小鸟们站在枝头,张大嘴巴欢呼着,她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快点长大。长大了,她们就可以像鸟妈妈一样,张开翅膀飞遍森林里的每一个角落,尽情翱翔在“鸟的天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刻,桃花源是如此美丽,到处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点,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芳香,这里是水的世界,花的海洋。
关于桃花源的作文2
“寻乐土”是古人最向往的事。陶渊明曾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写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可见,在古人眼中“乐土”是多么神秘、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向往。“乐土”俨然成为了令每个人都向往万分的代名词。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叛乱,没有沉迷享乐、不理国事的达官贵族,只有鸟语花香,良田美池。多少人为了它而花费了一生,即使它可能只是个传说,但仍有人非得探索到底。
而现在,没人会相信“桃花源”、“极乐世界”的存在,这只不过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确实如此,毕竟相隔年代太过久远,我们无法理解先人的所思、所想。当然,先人更不会想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大多数眼中,寻“乐土”,不过就是自驾游罢了。
说到旅游,我不禁想到一个段子:“旅游,只不过是从自己呆腻歪的地方,花很多钱,到了一个别人待腻歪的地方。”
说的不错,如果把它放在古代是极富哲理的。古人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哪怕处于盛世,也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桃花源”。就算找到了,但仔细询问,那里却是别人看似平常之地。暮然回首反省时,顿觉自己新意全无。
人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从来不知足。无论自己身处何地,何等荣华富贵,从来只是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相比,从来不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不足相比。以此来激励自己,所以才有了寻“乐土而不遇”这一说。
人类,知足吧!
关于桃花源的作文3
回不去的曾经,就要成为可以过去的过去。
偶然的,我在整理抽屉时摸出了儿时的随笔本。翻开纸页,一篇记录望云感受的文章跃然其上。有多久没有想着去观赏造化之神秀了?我不禁扪心自问。
“云会体现出你内心所想。”我曾听老人们如此说过。于是儿时的我频频望天,看着那朵朵棉花变幻着,渐渐聚成某个极类事物的形状,又被风吹散成一缕缕云丝,随后故作深沉地提笔记录下感受。然而随着学业的繁重,我放下了这种业余的爱好,将那本本子压在作业本下,直到这段记忆被网线和各类琐事切割成碎片散了一地。
“收拾东西去上课,别看书了。”思绪被催促自书海中拔出,悻悻合上书本拿起书包。而等回家后便以“刚上完课很累”为由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一会又被闪烁的QQ吸引了注意。于是那本书就这样一直躺在沙发角落,等待着我下一次想起它。然而等“下一次”来临之时,前文的情节已经淡忘,书本内容形成断层,最后留下的印象便是断断续续的碎片。
这是在现代无法避免的,虽然无奈但也并非十全的坏事。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生活……确实,生活碎片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并且我们一时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惜之处,但除了外出旅游,我们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做一件完整的事。
我曾随母亲去到湖南的桃源拜访她的爷爷奶奶。依稀记得两位老人领着我坐在门前庭院静听夏夜蝉鸣,望夜空百里星汉。我甚至想过就这样定居在这里,就算没有网络,也能于闲时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然而想象终归是想象,我终归是要投入繁华尘世的忙碌和学业的疲惫中去的。
青砖黛瓦,绿树红墙,娟娟杨柳映水梳妆,十里桃花扶风浅吟。清风徐徐,叶片轻颤,醉了一地细碎斜阳。这里是桃源,这样的生活亦是桃花源。
坦白地讲我是不排斥生活碎片化的,若是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各种机会做一些零星地小事,同样能从中得到乐趣。只是极偶尔极偶尔地幻想同古人一般优哉游哉地活着,看透所有的风景,接着与某个人去看细水长流。
关于桃花源的作文4
驻边城开茶馆白墙青瓦,话平生阅万卷书写芳华。
白墙瓦黛春花秋月
晨光从叶隙中散落,给小院散了层金光。四合院发黑的牌匾,木质的门,在静默和谐中极显古朴素雅。溪声涓涓动人听,蛙鸣阵阵惹人醒,石子误入惊起一方潋滟。院子没有围栏,只种了数株桃而后又添了些竹。
春时,灼灼其华,盛而美艳,玉竹青翠遒劲。仲秋,少了几分聒噪,尤其是夜里,清凉惬意。日月经天,盈亏有间,月景尤不可言,山容水态,别是一种趣味。
藏书万卷墨香氤氲
茶馆是中式的,书柜于墙而设,藏书万卷。茶馆内随意摆放几张书案,书案略大,唯独只放了一只定窑花瓷瓶。冬插些许寄春君夏放零星桃夭。靠窗的角落,放置敦煌古筝,闲适时品茗抚琴抒心,不论耄耋老人亦或稚气少年,不论品茗亦或读书,皆可。
清风撩起素帘,微风涌动,满屋的墨香四处逃逸,耳畔只剩书页不安翻动的声音。凝视着泛黄的书页,醇香扑面而来,恍然间,身边只剩一片空白。气流中,仍氤氲着淡淡的墨香。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暖阳未生,着一身素衣,三千青丝一支钗,席地而坐,抚琴观日出之景。万籁俱寂,气势磅礴。心血来潮摘桃花酿酒玫瑰做饼。日日读书,沉浸其中,追逐文字若是累了,便把书放在膝上,悉听风声雨声。月落乌啼时,晓看天色,作诗写文。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人间有味是清欢,诗书相伴,流觞曲水。如此,安好——我的桃花源。
关于桃花源的作文5
站在河岸边,望着金黄的麦田和郁郁葱葱的山林,我想,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这番景象吧。在这个世界里,天空永远是湛蓝的,河水永远是清澈透明的,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没有纷争,大自然与人类能够真正地和谐相处,人类能够在欲望与理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在索取和回报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人类与自然之间似乎总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人总将自己与自然当作对立关系,想着要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自然也不甘示弱,这种矛盾的直接结果便是使二者都受到伤害。人类伤害自然,亦是自我毁灭,即使短时间内占尽优势、得到好处,也终会因打破平衡而受到惩罚。
而这一切,与人类的贪欲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向自然索取。但当生产力的发展到达一定高度之后,人类的欲望逐渐膨胀,不满足与现状,于是合理索取慢慢演变成了没有节制的掠夺,甚至妄图改变自然,战胜自然,最终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人类遭受苦难,自然本身也受到了难以修复的伤害。究其根源,是人类无法平衡心中的贪欲。
平衡了贪欲,才能够适可而止。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一个能够达到平衡的世界。平衡得了索取与付出,平衡得了贪欲与节制,更平衡得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向自然适度索取,同时为建设保护自然贡献力量。懂得取舍,学会做减法,这种平衡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生存之道。
其实桃花源不过是我的心灵寄托,我们不能一味沉浸其中。睁眼看看我们身处的世界,祖国正遭受病毒肆虐,澳大利亚山火之后出现各种自然灾害,蝗虫入侵多个国家,桩桩件件,一次次血的教训,足以让我们重视,让我们清醒,让我们反思。我们要在所谓“对立”,所谓“征服和战胜”的观念中,寻找一种统一,追求一种平衡。人类能够平衡自己的欲望和良知,能够平衡取与舍,能够平衡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持续发展,人类社会持续繁荣,彼时,我心中的桃源,终能变为现实。
关于桃花源的作文初三集锦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