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初中作文10篇(2)
《草房子》读后感作文七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繁星》
近日,读完曹文轩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草房子》。一向不喜欢这种题材的小说,我更喜欢语文华美,题材理想化的小说。如果是带着些许乡土、儿童气息的文字,也要有能感动我的“亮点”—而《草房子》这样平实的文字,我则不怎么感兴趣了。但这本书能吸引我的原因还不少,主要有三方面。
故事——纯
《草房子》记述的故事约为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农村孩子的故事。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城市的繁弦急管掩藏不了我们儿时的童真。相比而言,我们五六岁在做的事,《草房子》中的孩子到三四年级才去做,但是他们仍给我以深深的共鸣。桑桑的纯真,秃鶴的质朴,杜小康的蜕变,纸月的细腻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一个个纯真的故事。
语言——美
“纯美小说”,这本书的封面这样写。但是,在初读后,它根本没有给我“纯美”的感觉,而是在仔细品味后感觉到的。它向我诠释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叫白描。我一直认为在这种书中采用白描,效果是不好的。没有华丽的词藻,严整的结构,只是普通平凡的描写,却把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勾画得有声有色,让我感叹的同时的愈发惊诧。我想,这种质朴的语言也是最难驾驭的。
情感——真
质朴的语言背后 ,定是随笔倾泻而直的真情。曹文轩先生生于1954年,那个时代正是他的童年。“草房子”这个虚虚实实的意象贯穿全文始终,也正是寄托着自己绚丽的童年,情感真实感人,给读者以心灵的寄托。书的遍布上题着一句话:“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虽然不了解曹文轩先生,但是我相信,这一定融入了他的情感,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
合上《草房子》,我受到了故事与文笔的薰陶,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我想,这一定是一部经久不衰的书,它的时代性,质朴性都是纯真的,不经矫揉造作而又精雕细琢的。
《草房子》读后感作文八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题记
月光柔柔地笼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石阶上那位蹲坐着的少年。他的脸上犹有泪痕,但这又能影响什么呢?此刻这位少年已直起身,一步步坚定地朝他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走去……
少年叫秃鹤。原本他姓陆,但因为他是个十足的小秃子,班上就只有他这么一个秃子,孩子们便都唤他“秃鹤”。
秃鹤对他的秃头越来越在乎。一次会操比赛,老师由于秃鹤的秃头在孩子们中太突出了,没有让秃鹤参加会操。老师的无意举动一下子就刺痛了秃鹤本就敏感的心。这位自尊心很强的少年暗暗策划着自己的报复计划。终于,秃鹤在会操那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成功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当看到这页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操场,来到了会操那天,亲眼所见秃鹤巧妙地报复了嘲讽他的人。我要为秃鹤而鼓掌。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少年的心智赞叹,还为秃鹤勇敢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委屈而拍手叫好。
在我们现在社会中,孩子们不仅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甚至在老师和家长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他们也不懂得反抗,默默地收拾着残局。这是一种失败,教育上的失败。我曾看过一篇关于老师教学的文章,内容大概如下:一位老师给一群他并不熟悉的学生上课,快要结束时他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想做一只像威尔伯这样的猪吗?”同学们答:“想。”只有一名同学持不同意见。老师瞪了他一眼,又问:“想不想?”于是全体回答:“想——”我不赞同这样。每一个问题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想法,为何要逼着他们想同一个答案呢。秃鹤并没有受到这种方法的限制,他依旧能快活得活出自己。
事后,秃鹤为了弥补因为愤怒而犯下了的错误,他主动应接了文艺活动中一个难演的角色。当他表演完时,舞台下掌声一片。掌声告诉人们:秃鹤永远是最棒、最努力的。
是的,犯了错误如何,不顺从又如何?即使秃鹤向他人报复的方式并不正确,但他敢勇于承担责任,并努力去弥补错误,这还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当秃鹤表演完时,我感觉眼睛生疼,泪似乎马上就要下来了。这个少年,他现在就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用他的勇敢他的努力,在童年的一页画上浓浓的一笔。
我看见他了,那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少年。此刻他一步步坚定地迈着步伐朝我走来。面容在我眼里越来越清晰。
《草房子》读后感作文九
读完了《草房子》这本书,我的脑海里还在不断浮现出书中的一幕幕情节。
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在草房子里经历了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书中的许多人物,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天生秃顶的秃鹤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而演出的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在孩子眼中显得扑朔迷离的少女纸月的身世之谜;……其中,“红门”这个故事中的杜小康的经历最令我感动,他虽然从一个整天穿着干干净净的孩子,一夜间,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从此穿的简简单单,破破烂烂的,可他从不把悲伤写在脸上,每天还是照常过他的日子,如果换做其他孩子,肯定又懊恼又伤心,可他会勇敢面对,不退缩。杜小康哭着对父母亲说自己要上学读书,可是家里已经没有钱供杜小康上学了,杜小康从此没了精神,我觉得杜小康很可怜,也对杜小康没钱读书感到很可惜,想想我们这些大城市里的孩子哪用得着愁没钱读书呢!后来,杜小康竟偷了同学的书,我觉得又生气又不可思议,杜小康竟然干出这种事情,我还是不相信,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杜小康偷了别人的书,是要读书,我先是一惊,慢慢的又被杜小康的爱读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书中还有一个孩子,令我哭笑不得,那就是书的主人公——桑桑,他为了引起同学们对自己的注意,在炎炎夏日,穿着厚实的棉衣棉裤,因为他认为“秃鹤”的秃顶抢了自己的风头,从此经常捉弄“秃鹤”;因为没有渔网捕鱼,就三下两下拔掉了父母的蚊帐,做了一个精致的渔网,用他的“渔网”捕了好多鱼,回到家,母亲打得他鼻青脸肿;……
在草房子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令人欢笑或令人悲伤。这就是桑桑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美好童年。
《草房子》读后感作文十
《草房子》这本书,是由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创作的。比起他写的《枫林渡》,《草房子》的笔触更加细腻,韵味更加悠长。
《草房子》讲述的是发生在油麻地的一个个故事。看起来虽平凡琐碎,从曹文轩的笔下经过之后就变得很有味道。既不会意犹未尽,又不会狗尾续貂。书中有友情:《纸月》、《细马》;有亲情:《药寮》;有人情:《艾地》;有爱情:《白雀》;有世故:《红门》……以桑桑在油麻地的生活为主线,故事不一,但全篇浑然一体,趣味盎然。
书中的情节虽跌宕起伏,但始终笼罩着一种朦朦胧胧的情怀。写快乐不会春风得意,写悲伤不会无病呻吟,写危险不会心惊肉跳,写幸福不会平淡无味……也许有人不能理解这样的文学,但是我认为,蜻蜓点水会比风起狂澜更感动人心。
整本书充满着乡村的朴实气息,没有很多华丽的辞藻、动人的美景,却有感人至深的人情,有邻里守望。书中的情景,在田野上奔跑,赶着雪白的羊群,在河水中嬉戏,在打麦场上玩耍……是现在高楼温室里的孩子所想象不到的。于是,这些纯美朴实、有趣神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使他们麻木的感情得到释放,使他们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他们又学会了怎样生活,怎样待人——不是死宅不出,而是活泼好动;不是寡言少语,而是热情诚恳——文学,为现在的孩子营造了一片奇妙的天地,在这天地之中心灵得到神圣的净化。
《草房子》的故事——走进它,让你的身心沐浴文学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