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集锦
作为一名高考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不容忽视。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集锦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1
于无声处听惊雷
《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呜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可风一停,就没了声音,死气沉沉。这自由的风来得真好。一如自由的说话,别人无话可说处,你依然有话要说,也许是个性的彰显,也许是人来疯,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又或者,是创新意识的灵光一现。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按阿城说法,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的执着。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荷尔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标新立异。这样的人,如今多了去,网络上随处可见暴跳如雷的键盘侠。许多讲座提问环节,多有怪异的问题,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却赚足了眼球。
可我们不会因噎废食,依然宽以待之,由他们各抒己见,因为,不把渠道堵死,才会有精彩之语,才有创新之见。
而创新之人,有时也是彰显个性之人。创新意识,有时也闪现在愣头青的张扬里。今日之彰显,是他日的独树一帜;今日之叛逆,是明日的不落窠臼。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
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也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
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一个偏见开始。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那么,何必绷着个脸呢?
可是,我们看见多少中规中矩的标准,扼杀了个性,也扼杀了创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多少有棱角的后生被磨得合乎所谓的规矩,少有创见,没有创新,察言观色,人云亦云。龚自珍诗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诗现在依旧不会过时。有人曾批评如今的年轻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批评得对,可是,什么环境促使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日渐稀薄,更值得商榷。否则,未来的年轻人依旧暮气沉沉。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我很喜欢。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要出头,不妨就给他们个机会吧,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
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2
活出真我的风采
是探讨说话艺术吗?是倡导彰显个性吗?是力主矢志创新吗?
这些,看起来不无道理。然而,我觉得,坚守自我,活出真我的风采最为靠谱。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仰天大笑出门去”,关汉卿自誓“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李敖一次又一次因言获罪官司不断,王小波再苦再难也要践行他的“骑士精神”,王朔敢于宣称“我是流氓我怕谁”,北大怪侠孔庆东屡屡爆出惊世之论,韩寒在“六盏红灯照亮前程”的高调后写作赛车拍电影,欧·亨利不像许多作家那样圣化写作而始终以“供读者消遣”为他的写作目的,李清照宁可身陷囹圄也要休了恶丈夫,陆小曼和王赓和平分手只为与多情才子徐志摩牵手,徐志摩顶着恩师梁启超的责骂也要休了张幼仪与陆小曼在一起,吕碧城才貌出众偏偏红颜命薄单身终老,蓝妮不管不顾地从了有家室的孙科又不管不顾地弃了他,同盟会老会员张奚若在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执政期间都是一身铮铮铁骨,梁漱溟当众叫板毛泽东要有容人的雅量,梁文道不管纯粹音乐分子欣赏音乐时的全神贯注的做派我行我素地把大师格拉斯的音乐当成背景音乐,《亮剑》中的李云龙常常剑走偏锋……这些人都是鲜活的真我。
还记得“教授中的教授”、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四不讲”吗?他在清华上课时曾坦言自己的讲课原则:“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他的课堂座无虚席,甚至连朱自清、冯友兰等知名教授也风雨无阻前去旁听。
还记得尼娜·西蒙吗?她不像一般歌手那样纵容听众,一旦发现他们不留神听歌,就会毫不客气地指责他们,如此反而名声大震,唱片合约也上了门。
因为,标新立异并不特别难,难得是你要有充沛的底气,足够的实力,还有可观的成就。这是个性张扬者的共性。否则,所谓的坚守自我就会成为张岱笔下老教谕口中的“笑资”。
你一定忘不了尼采,对,就是写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那位;你一定忘不了海子,对,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位;你一定忘不了顾城,对,就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的那位。最后,一个发了疯,一个卧了轨,一个用斧头劈了爱妻谢烨后自杀身亡。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身处俗世,种种传统规则、习惯做法都是你的桎梏,与众不同的个性展示,往往会予你以压力,有时候,这样的压力还很大,甚至会大到你抗不住。
个性官员__谢幕了,个性官员仇和谢幕了,个性官员季建业谢幕了……个性可以有,但是不能大过党纪国法。
是的,活出真我的风采是潇洒的,因而也是人们热追的。但是,它有前提,那就是有实力,有分寸,有底线。
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3
用沉默的方式说爱
每一个中国家庭里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父亲,他不苟言笑,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非常严肃,一开口全是大道理。当我们逐渐长大,看到美剧里的父亲满眼含笑地对自己的孩子一口一个baby,honey,乃至sweetheart,不禁开始怀疑,我的爸爸,他真的爱我吗?
其实不仅仅是父亲,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亲密的伙伴之间都甚少直接说出“爱”字。2000多年的文明足够漫长,足够每一个中国人都发展出独特的、个性化的“爱”。
我们用沉默的方式说爱,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伶牙俐齿。对社会热点,我们能够长篇大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周围人的鸡毛蒜皮,我们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我们总是这样,对不那么在意的事情可以长篇大论;面对自己深爱的人,却什么都说不出口。这不是初恋青涩时的“爱你在心口难开”,更像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事不关己的时候,想说的有限,组织语言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滔滔不绝。爱太深,可以表达的情感太多,反而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苏轼所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所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说的都是中国人在表达爱意方面的一种沉默吧。
诚然,不说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没有“说爱”并不代表“不爱”,千百年来含蓄的我们一直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沉默的方式说着“爱”。毕竟“爱”只有一个字,一个发音。而沉默,却各有各的声色。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的爱是“沉默”的,逢在孩子的衣服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子孙的爱是“沉默”的,是送到祖母床头的一粥一饭;“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妻子的爱是“沉默”的,寄托在百转千回的鸟鸣声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对祖国的爱也是“沉默”的,我们从不说出那千篇一律的爱字,但谁又能否认,那千千万万来自不同的心灵的、不尽相同的爱,读来不会让人热泪盈眶呢?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我们有太多话想说,不知道从何说起;我们有太沉重的情感,无法用一个字来表达,因此我们用沉默的方式“说”爱,在沉默中,演变出了独属于每一个人的,爱的表达。
爱就一个字,不够我说一生。
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4
“言而当,知也!”
有人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真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其实,话的长短不是关键,荀子有云:“言而当,知也!”此言得之。
“当”者,说的是情形。
当说则说,畅所欲言;明哲保身,自身难保。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所铭刻的马丁·尼莫拉的那段话,想必大家铭刻于心吧?“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如此,你对宋代大儒张载的“四为”观一定会颔许,对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远见卓识一定有共鸣。人,特别是作为社会良心的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会为此付出代价。
“当”者,说的是分寸。
中国古代的谋臣策士堪为掌握说话分寸的典范,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君主皇上,一不小心就可能丢了性命。孟子、晏子、触龙、毛遂、邹忌、蔺相如、东方朔、魏征等都留下了不少佳话。诸葛亮舌战群儒,不是为了逞口舌之利,而是为了谋孙刘结盟,自然在据理力争的同时要给对手留足脸面。南齐的皇帝萧道成与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非得分出“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如斯说:“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太极推手功夫一流,既顾及了皇帝的面子,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寻常人之间说话也有讲究。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甚至陪上性命的教训不在少数。切记:“逢人只说三分话”是一种处世艺术,交浅言深是社交大忌。
“当”者,说的是技巧。
萨迪说得好:“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庄子不愿出仕,拿曳尾于淤泥之中的乌龟说事;周恩来对谈判对手的轻慢“真是对牛弹琴”,四两拨千斤:“对!牛弹琴!”梁晓声面对英国媒体“没有“”,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作家,那么“”在你们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的刁钻提问时,对以“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二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二战是好还是坏”;海涅面对“岛上没有犹太人与猴子”的挑衅,不动声色回击“看来,只有你和我一起去那个岛才会弥补这个缺陷”;萧伯纳在收到狂妄自大的贵妇的“星期六下午4时至6时,我将在家”的请帖后回帖“我也一样”;毕加索把描绘西班牙城市遭到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的画作《格尔尼卡》的复制品发给到艺术馆的德军,盖世太保问“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蕴含着高超的说话艺术。
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5
话长话短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倒是惯常听到的,再熟悉不过了,拜高考所赐,又知道了原来还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说法。初听,甚是蹊跷,有话才能长,无话自然短,怎么反是有话须短,无话却长了呢?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也够绕口的,话说难道是位钟情哲学的老师出的题目么?哈哈,纯属逗乐!笑过之后,我仔细琢磨这题目,忽有所悟,“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看似逻辑混乱,实则是听着新鲜,嚼着有理的一句话啊!
不论其他,暂且说说会议的那些事儿吧!倘若你已入职,一定会有为会议抓狂的时刻。
我时常纳闷,真的有那么多会议要开吗?每个单位,大事小事儿,总是有点事的,所以,开会不可避免,这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会才能落实上级的精神才能安排妥单位的工作吗?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据我观察,有的会基本无事,有的会可以压缩。开会的若干时间,真正有效的,实际少得可怜。
倘若领导肯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是要拍掌欢呼的。因为有“无话则短”的铺垫,所以,“有话则长”的时刻,我们自当维护遵守恪尽本分。如此,领导群众互尊互谅,彼此工作生活两不误。更重要的,长此以往,我们便知道开会是真正有事,于是,记得竖起耳朵听清楚,事后也能及时把工作做到位。反之,有较多的泡沫会议掺杂其间,让人心生厌腻,虚度光阴,互相损耗的同时,是有极大可能误了会议中本来重要的事的——太多的会议是会催生参会者的惰性和随意性的。这真是一本再明白不过的账目,聪明如领导,
我想,只要肯稍微理一理,肯稍微放一放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其实,最难做的应该还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吧!那么长的会,都在做什么呢?我也曾注意观察过。一场会议,参与者众多。遇到重大活动,那就更是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台。倘若发言者均有事,也是应该的。只是,似乎是会前沟通不够,发言会有很多交叉现象,重复的发言在漫长的等待中确实是很让人腻味的,但在发言者看来,他们也许是在重复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双方的视角不一,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吗?适当的重复是可以的,但泛滥成灾的重复,除了让人心生不悦,似乎并不能促使人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以为,尽管“有话”,但别人已经说了,那就不必重复,这就是“有话则短”了。这样的“有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也是喜欢的。一个领导的魅力,不会因为他的话多而增色,亦不会因为他的话少而失色,我想,倘若总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到好处的话,这样的领导一定是万众瞩目大放异彩的!
如果说“有话则短”是一种智慧,那么,“无话则长”则是一种勇气和担当。一个问题,众人三缄其口不发一言,或是出于谨慎,或是出于其他,这个“无话”的时刻,是需要一些响亮的声音打破沉寂的。倘若,一团沉默,从上到下,问题还是问题,不免让人失望。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领导不在于他的威严,有的时候,只是某一个瞬间,他可以在沉默的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正直的,真诚的,这样的“声音”再长,我们也是欢喜的。这姑且看做“无话则长”吧!
其实,话长话短,并不矛盾,长则长,短则短,总要根据需要来定。只要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长,或是短,都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事儿。开会如此,其他的事儿何尝不是?话长话短中,是高效的行事方式,是智者的适当沉默,是勇者的敢于担当!
2017高考作文素材语文集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