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小学作文>四年级作文>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

福萍2分享

  人们在看《三国演义》时都羡慕、夸赞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却不知诸葛亮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一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年级,我有了这一书,使我对书中人物典故有了更深的了解。像“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气周瑜”、“官渡之战”我都能耳熟能详,我 还 非常佩服书上的人物。

  我佩服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足智多谋。“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刘备,因为他特别善于用人,又有仁慈之心。刘表病危时,诸葛亮建议攻打刘表,夺取荆州,好有一个安身之处,但刘备一再推辞,死也不肯……

  我佩服关云长,因为他有万夫不当之勇,杀死袁绍二位猛将颜良以及文丑,又过无关,斩六将,还水淹七军,真是智勇双全。

  张飞武功也非常了得,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我更佩服赵云,因为他在几十万大军中宁愿战死,也不投降于曹操,他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欣赏关羽、张飞、赵云的武艺,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二

  在三国演义开头中有一段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明代杨慎写的。

  这本书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他反应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也反应了三国时代的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况了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曹操、吕布、刘备、袁绍、诸葛亮、张飞……

  关羽身长九尺,鬓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变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投降了敌人,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能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主要讲到了五个阶段:黄巾起义、董卓专权,群雄分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备、关羽、张飞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关羽、刘备、张飞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完《三国演义》,我感受到了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三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白话版)时,才五岁。从那时到现在的八年中,《三国演义》被我翻了不下二十遍。

  记得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我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一遍。随着浏览,我渐渐明白了故事情节,各种感情油然而生:我赞叹关羽的义、张飞的勇;我喜爱孔明的智、赵云的忠;我痛恨曹操的奸、董卓的暴……一切感情抒发完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认为那一次我读懂了《三国演义》——那只是本故事书。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逐渐形成了个认识,战争是智力的较量。怀着充实我的大脑的目标,我又开始读《三国演义》。那一次,我读得格外认真,它的字字句句都震撼着我,我的感情有了巨大的更新:关羽的水淹七军让我赞叹不已,吕蒙的白衣过江使我赞不绝口,孔明的火烧上方谷的小漏洞令我扼腕叹息……加上我读过的《长征》中毛泽东战时经常看《三国演义》,我更认为那一次我读懂了《三国演义》——那是本兵书。

  初中,我买了线订版《三国演义》。我一读这本“正版货”便陷入深思:关羽兵败蜀汉为什么没一兵一卒搭救?魏延为什么被杀了?……猛然我发现,其中问题这么多,其高度也跨越到政治上。慢慢地,答案清晰了。我反感诸葛亮对人的偏见,借东吴之刀杀关羽。我痛恨他用人的失败,排挤魏延……我又认为,那一次,我读懂了《三国演义》——这是一个惊雷,深深震撼了。这是一声警钟,告诫我们为人处事要低调……

  突然,我又发现:一本书,永远无法彻底读懂。你读多少遍,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见解。读一本书,一个人读不到最懂的境界,但能读得更懂。

  这次暑假,我又读了《三国演义》。我又想自豪地说:那一次,我读懂了《三国演义》。可我究竟想起了什么,便默默地埋头进入书海中……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四

  五岁的时候,我随同妈妈到书店,买回了彩图版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其它三本在看过之后,都静静地躺在了书柜上,唯有《三国演义》一直让我爱不释手,书的封面都被我翻烂了。

  后来,我又买了拼音版的《三国演义》,而我现在常读的是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正如它的开篇词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爱读《三国演义》就是爱书里惊心动魄的故事,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猛将关去长、张翼德、赵子龙,诡计多端的曹孟德和善良的刘玄德。

  男孩都喜欢打仗的故事,我也不例外,什么《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回肠荡气的英雄人物,都让我激动不已,同时我也在想,打仗做事,不能只靠武力,还要有勇有谋。论武力吕布绝对是无人能敌,只可惜他有勇无谋,最后以悲剧收场。诸葛亮挥着羽毛扇却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于千里之外,有勇有谋才能成大事。

  我爱看《三国演义》,还爱画三国雄人物。读三国的时候,我先在彩图版的《三国演义》上找一幅自己最喜爱的三国英勇人物,一有时间我就用铅笔描绘,然后再用钢笔勾勒:吕布、张飞、黄忠胜等都是我笔下的骁将。

  我崇拜三国的英雄人物,却没有他们的英雄气魄,有时连打针都还要犹豫很久才肯伸出手臂,大家都笑我是“草包”英雄,可能读三国,读三国的英雄人物我才刚刚开始。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五

  一直喜欢看书。但有些书如同擦肩而过的路人,看过了也就这样过了。而有些书却如同莫逆之交,有一阵子没接触,便有一种淡淡的思念萦绕在心头,总是希望再次亲近一回。比如《三国演义》,便是这样一本让我读了还想读的好书。

  《三国演义》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厚重。走进三国的世界,便走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刀光剑影,有血雨腥风,而最为吸引我的,莫过于一场场智慧的较量。

  火烧赤壁,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被熊熊大火映红的赤壁滩上,最为耀眼夺目的光亮便是智慧之火。

  想当初,八十万曹军乘胜而来势如破竹,孙权手下多少猛将谋臣吓得如缩减乌龟只敢言和。此时,诸葛亮驾一叶扁舟来到江东,只见他轻挥羽扇,谈笑间,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之类的妙计便纷至沓来,让人啧啧称奇。

  而周瑜同样智慧过人。他让蒋干盗书,最终盗走了水军大都督蔡瑁的项上人头。他与老黄盖联手设下苦肉计,终于骗过了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把大火就此烧起,八十万大军鬼哭狼嚎,徒叹奈何。

  《三国演义》的神奇,不但在于大的战争场面以智谋获胜,就是一些小的争斗也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焰。

  想当初董卓当道,多少忠臣良将只能暗地里垂泪叹息。司徒王允虽是一介书生,但他硬生生地诛杀了这位西凉猛将?其所凭借的,当然是“智谋”二字。借貂婵巧施美人计,这个故事也最终成了千古佳话。

  翻开“三国”的画卷,类似这样的智慧故事可谓俯仰皆是,不胜枚举。而这些故事背后,莫不蕴涵着各种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回味品鉴。这样的好书,我怎能不读之再读呢?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六

  “三国很强大,乱世出英雄,四海能为家……″哼着动画版三国演义的小曲,让我带大家一起畅游三国吧!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里面讲的是东汉末年,吴、蜀、魏三个国家之间的军事斗争,其中出现了不少人才:像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黄月英等英雄。

  我最佩服的是一百零二回中出现的黄月英。她是诸葛亮的妻子,善于制造机械,设计出来的木牛流马帮助诸葛亮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在诸葛亮身边出谋划策,真是个女英雄!

  “桃园结义”这个故事大家听过吧!它就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里面讲述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备和关羽、张飞两位英雄义结金兰,一起拯救百姓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刘备的文武双全,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五虎上将的英勇善战,曹操的善于用兵,司马懿的忍辱负重,每个人物的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七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其中最好看的就属《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不少英雄人物。其中我最喜欢关羽关子云长了。关羽在桃园结义后,策马横刀,驰骋沙场,征服群雄,辅佐刘备完成三分大业。他轻抚长髯,提刀上马,片刻间,华雄人头落地,杯酒尚温;他赤裸臂膀,手执棋子,面容平静,竟一点看不出华佗正在为他刮骨疗伤;他骑上赤兔马,手提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霸气非凡;他单刀赴会,不露惧色……他戎马一生,忠义一生。

  这本书还讲了许许多多的战役,其中我最喜欢赤壁之战。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于公元208年率兵50万南下。曹军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疫病远行、不习水战,后方不稳定等弱点,用火击败曹军水师。孙权大将周瑜与刘备水陆并进,大破曹军。战后,孙权地位更加稳固,刘备具有荆州大部分地区,接着又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对峙的局面。

  这本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读着一篇篇故事,脑海中浮现出一场场战役,品味着古代人行军打仗的智慧,这何尝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呢?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八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太原人罗贯中所著。全书一百二十回,为吾国首部长篇章回小说也。

  书中故事,始自汉末黄巾起义,终于西晋初年。政治、军事、社会矛盾渗透其中。叱咤风云之乱世枭雄不断掘起,初以曹操、孙权、刘表、袁绍最为得意。后刘备之才展露,日渐强大。

  此书至问世来,版本甚多,玄德刘备、云长关羽、翼德张飞桃园结义之故事,民间流传甚广。细读之,曹操善招贤纳士,故谋士成行,猛将如云,三英大战吕布;刘玄德大败于新野,仍携民而渡江;关羽过五将斩六将,使人钦佩不已;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让人情动;周瑜英年早逝,崔人泪下。;关羽败走麦城,令人扼腕叹息。后争斗激化,各国后主亦因无能而日渐衰落,终致亡国。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孙皓未战而自降,魏后主曹奂被迫让位于司马炎,改国号为晋。自此,天下尽归司马一族。

  “得人心者得天下”,斯言是矣。“杀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果不其然矣。人谦则进,傲则退,天下之事莫不如此。

  吾读罢掩卷,喟然长叹,正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九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别人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 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是从唯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三国演义》四年级读后感范文十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13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