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日记3000字
在中国,学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上学期从秋季九月份开始,到农历腊月初十左右,各学校开始放假,至元宵节后寒假结束。而这个时候正处于中国寒冷的冬季,交'九'之际,被称为寒假。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寒假,方便大家学习。
寒假日记3000字1
这个寒假,我去北京玩了一趟。 我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呵呵,真的不骗你,我的确是第一次坐上飞机。我长这么大连广东省都没出过呢!我略带兴奋地坐上了飞机座椅。听着座椅上配备的MP3,看着窗外。“请乘客们坐好,系上安全带,我们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空中小姐的声音响了起来。我赶紧系好安全带。飞机起飞了,我看着窗外的陆地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连白云都在我们之下。现在刚好是傍晚,边听着优美的音乐边眺望窗外夕阳徐徐落下的的美景,真是无比享受啊!不知不觉间,两小时已经过去了,窗外也渐渐由晚霞转换为黑漆漆的一片。但我还是没闲着,边喝雪碧边看《朝花夕拾》。突然,我感到耳朵里一片嗡鸣,周围的人说话的声音居然也听不清了。我恐惧地摘下耳机:该不会是耳机听太久了吧?这时,空姐说:“这不是耳机的缘故,是因为耳鸣症。我们的飞机正在降落了。”喔,原来是这样呀。我正想问该如何解决时,无意中打了一个哈欠。咦,耳朵居然没事了,旁边说话的人的声音也也清楚了。后来我才知道,耳鸣症是因为飞机降落时耳朵受不了突然变化的气压引起的。我打了个哈欠,耳朵的肌肉被嘴巴所拉扯,气压都被从耳朵放走了,耳鸣症就消失了。 不知不觉,飞机已经降落在了北京机场的停机坪上面。噢,我们到了北京了!我兴高采烈地出了机舱。哎哟喂呀!冷死我了!我赶紧把脑袋又缩回了有暖气的机舱里赶紧穿上老妈准备的羽绒服、耳罩、口罩和帽子,才出了机舱。呼,北京的冷果然名不虚传啊! 我们坐着朋友的车来到了预定好的酒店里。此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赶紧睡觉。 第二天,我们决定先去游一游天安门。我们可没有加入旅游团噢!我们是自己游北京! 我们走路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我们住的酒店就在天安门附近。我们过了安检,一出来就看到了广场前的那根高高的升旗杆,红红的五星红旗在那根有六层楼高的升旗杆上随着风轻轻地飘扬着,沐浴在阳光之下,我们到了天安门城门。呵!那视觉效果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好得多了!毛主席的头像挂在城门上。看着这张头像,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第二天,我们坐地铁来到了王府井。听说这里是最大的购物街呢!我们到了里面的美食街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又到特产店买了一大堆烤鸭。在老妈买烤鸭的时候,我在店外呆着。我不由得观察起面前的王府井步行街。哇!我这才发现这里购物的人真多啊!刚来的时候这里的人并没有这么多,可过了中午,这里的`人如开闸的洪水般多了起来。如果我住在这儿,下午上学可不得挤翻了?“当!”我的头上遭了一记重击,原来是爸爸:“想什么呢?走,我们去书店逛一逛!”“喔!”我欢呼了起来。 第三天,我们坐地铁来到了清华大学,这里真大啊!看着正忙着拍照的爸爸和妈妈,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后来我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了北京大学。一踏进门口,我不禁暗暗赞叹:北京大学的建筑一点也不逊于清华大学! …… 这五天过得真快啊!转眼间,我们就游遍了北京所有的景点,都看了一遍。在旅行途中,我们发现北京当地人是很热心的。他们十分乐于助人。 北京,再见!
寒假日记3000字2
寒假过去了,现在又开学了。又得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已没有多少时间来使脑子按轨道缓缓运作,倒是在稍稍闲暇之余,忽然会在脑海中想起寒假中所见的二三事。 镜头一公车·司机 那次在龙岩新华书店看书,看了好久,夜色有些泛滥。我怕没有公车,急急忙忙去等车。15路车从前面拐角过来了。投了硬币,我找了一个位置,坐下,看窗户外往后跑的景色。 司机是个中年人,戴着鸭舌帽,面无表情,膀大腰圆,一看就是个粗大汉。 车在车流里穿梭。到了下一站,入客门一开,上来一个老人。走路很慢,有些人超过老人坐了下来。客位都坐满了,有人给老人让了位,老人感激着好不容易才坐下。 我这时才觉得异样。老人进来直到坐下车都一直没有开动!照往常,等最后一位乘客踏上车门,车就往前冲了,好几次我由于惯性差点摔倒。而今,这位老人上车至今时间也不短了,竟没有开动?这时我看到那位司机的眼睛从老人身上移向了方向盘,车缓缓地开动了。 我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虽然时候正是隆冬。到站了,我要下车了,看看那司机,依然是鸭舌帽,无表情,沉默地握着方向盘。 的确,一个人好的服务态度,体现在细节上,和会不会,能不能,说不说话很多时候是毫无关系的。 镜头二班车·大叔 又是车,我的生活似乎和车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啊。回姥姥家,去车站坐车,那种用黑夹灰的薄膜贴住窗玻璃的,密封了的,只有售票员窗口开着的车,到处弥漫着臭闷的气息。 上了车,我找了座位坐下,摘了眼镜。这车还真是“坚固”而又“宽敞”,每上来一个人车都会左右颠一下,而且闷的无可挑剔。这种环境没人不烦的,过了一会儿,我就开始打盹儿了。车向城外开去,车厢里一片噪杂。 忽然有《常回家看看》的旋律从身后响起,我被惊醒,往后看时,竟是一个胡子拉渣的大叔,像是个外地人来这里打工的人。这歌未了,一些乘客就有些烦了,可这大叔毫不在意,依然自娱自乐。慢慢地车厢竟然安静了下来,整个车厢飘荡着他的音乐。末了,又开始了下一曲!好像是《故乡情》,这一曲大叔似乎挺喜欢,哼着哼着竟然挤出了几句歌词,似有浓浓的感伤。而我,恍惚中,那无梦的睡眠伴大叔的歌声竟让我觉得又有些奇妙的协调感。让我生出错觉:这车一下一下的颠簸该不会是为大叔伴奏? 醒来时,车已到站,下车,已到姥姥家门口,我有种幸福的感觉。 这时,我在想,在这新春的节日里,万家团聚的时刻,这位身在异乡的大叔,夹杂在这拥挤的回家做客的人群里,该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事啊。 镜头三小车·伯父 正月初十,我和爸妈从龙岩乘大巴车回武平,参加四叔新居落成乔迁宴会。一下车,刺骨的寒风就迎面扑来,让我全身颤抖。等候一旁的二伯热心地走上来,接过我们的行李,放进他的那辆铮亮豪华的大轿车后备箱里,然后让我们赶紧上车。据爸说,这是二伯百忙之中特意抽空回来的,他自愿负责接送客人。 坐上车,一股暖气包围了我,车内设施先进,座椅舒适,环境可比起巴士好多了。 二伯与爸妈聊天,好久不见,似乎没有什么话题了。妈在休息,一边在羡慕二伯父的车,一边对爸说些“你看你怎么没有你二哥能干”之类的话。爸也只好含糊地应着。 二伯听见了,笑笑说:“这有什么好,钱没什么重要的。” 当时太累,我只是单纯地以为二伯是“视金如土。” 吃完大餐,走出酒店,便看到二伯一边接电话一边坐上车,随后二伯母上车,堂哥跟他妈,堂姐跟她爸,隔着车窗说着些什么,依依不舍地,车已经缓缓地开动,渐行渐远地消失在视野中。 “妈,他们去哪里?”我茫然地问。 “你爸说他们厦门的工厂忙不开,要马上赶回去。”妈看着车子消失的那个方向,又看了看眼圈发红的堂姐堂哥,叹了口气说:“唉,他们才见面多久啊。”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二伯讲的话。 钱,或许对许多人来说都很重要,但在某些东西面前似乎又没什么重要的。比如说,钱对于儿女常年在外的孤独寂寞的留守老人;比如说,钱对于那些渴望得到父爱母爱的留守孩子;比如说,钱对于长年奔波各地期盼团聚的亲人们等。这一切岂是豪车、别墅、繁忙业务所能抵消的? 然而,这一切,在现实中又是多么的无奈与苍白。
寒假日记3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