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记叙文>

儿时记忆:藏在花生里的味道

晓晴分享

  前几天,弟弟回了趟家,帮我捎来两袋花生。一袋是妈妈亲手剥好的花生米 ,一粒粒粉皮白仁的花生米圆滚滚,胖乎乎,像极了家乡山间的一种名为五月枣的野果。还有一袋带壳的花生是妹妹送我的,黄白色的花生壳淘洗得很干净,仿佛还带着花生藤叶和泥土的芳香。打开袋子,一股新鲜花生的淡淡香味顿时轻轻飘散开来。记得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题为《落花生》的课文,记忆最深的是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许地山先生对花生的感悟,而花生于我,却是另外一种怀念。

  从我开始有模糊的记忆起,花生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是个稀罕物。除了过年,你来我往到各家拜年时才能吃到那香脆可口的美味,平时都是难得一见的,更别说见过它长在地里是什么样的。

  听说花生是种在旱地里的。那时村里的田地归集体所有,到了季节无一例外地不是种棉花就是插红薯。到后来分田到户了,也没有人种花生,一是我们那里大多是黄土地,土质结板,不适宜种花生;二是据说种花生耗时耗力,收成还少,又不能像棉花和红薯一样保暖充饥,说到底只能当零食吃吃。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对获取食物的信息格外灵通。有一天,不知从哪里听说来的,村里家境较好的陈伯伯家有一蛇皮袋子花生,陈伯伯当兵转业回来分配到地方上工作,是我们村里少有的吃公家饭的人。我和一群馋嘴的伙伴们闻风而至,齐刷刷聚在陈伯伯家。好家伙!偏厦屋的桌子上真的有一袋子花生!说话柔声细语的陈妈妈看着一张张馋涎欲滴的小嘴巴,笑眯眯地问:“娃儿们,你们想吃花生吗?”“想!”“那好,等到秋天收了花生都到我家来吃!不过今天这袋子花生是要剥出来做种子的,种到地里等收了更多的花生才有吃的。记住哦,这花生米上都是喷了药的,千万不能吃哟!吃了会被毒死的!”一听这话,伙伴们暗暗咽了几下口水,一个个乖乖地坐了下来围着桌子剥起花生米来。

  剥花生米看似简单,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也费力,用拇指和食指摁住花生壳,有时摁好几下也捏不开。有的孩子心急了就用嘴去咬,陈妈妈看见了教给了大家一个方法:实在摁不动的花生把它放桌子上,两个指头一起使劲按,壳就裂开了。这招果然管用,半天下来,一袋子花生全剥完了,几个手指头剥得生疼,可是没有一个孩子偷吃一粒花生米。那年秋天有没有在陈妈妈家吃到新收的花生是不记得了。后来,我每次和弟弟妹妹围坐在一起边剥花生米边时不时往嘴巴里扔进几粒生花生米时就会想起此事来,忍不住想笑,那时候咋就那么乖那么好骗呢?

  我有个姑妈,自出世便双目失明,我们都叫她“瞎子姑妈”,嫁到不远的邻村,姑父据说是打小在热窝里吹了风,眼睛总是红红的,见风就眼泪汪汪,我和弟弟妹妹们背地里都叫他“烂眼涎姑父”。姑妈和姑父虽然眼睛都不好,家里又穷,但对人很热情又大方,尤其是对我们姐弟三个。他们家住在平畈上,虽靠着一条大河,却是水田少,旱地多,都是沙地,不能插秧,适合种花生,每年都会种一些花生换粮食吃。我平时是不会去他们家的,只有过年时拜年才去。每次去了,姑父总是竭尽所有弄上几个菜,但我们几乎一口都不会吃,嫌他的红眼睛又恶心又吓人,只是一个劲儿地吃花生,喝茶,肚子就饱了。每次临走时,姑妈姑父心疼我们没吃饭饿着肚子回家,就赶紧找个小袋子,把红薯米子呀,米子糖呀,瓜子花生什么的装上满满的一袋让我们带在路上吃。红薯米子和米子糖都是烂眼涎姑父手工做的,我们哪会吃呀,不等回到家,过河时就全倒进河里让水冲走了,就剩下瓜子花生,边走边吃。表哥表姐见我们都爱吃花生,就邀我们到了秋天挖花生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到地里捡花生去。说起捡花生,是指他们村里种花生的地很多,家家户户收过花生后,地里多多少少总有些遗漏下来没有拔扯干净的,几个小伙伴约着一起,提上篮子扛把小锄头,在收过的花生地里这里翻翻那里找找,反正地的主人也不会管的,若赶上运气好半天可以捡上一小半篮子花生呢。我羡慕极了,吵着要去,可是每年到了挖花生的季节,地里的稻谷黄了,家里也是最忙的时候。每年都是说说而已,一次也没去成。

  后来,爸妈看我们那么眼馋别人吃花生,也开垦出一块荒地,种上了花生。其实,只要舍得放农家肥,黄土地种花生长势也很好,就是比起沙地来,到了挖花生时轻轻一拔就起来,又省力又干净,实在是差远了。自己家种了花生,才知道果然是比种棉花和红薯耗时耗力多了。

  从谷雨前后播下种子,那块地便成了我心中的惦记,时不时的会过去瞧瞧,看花生长出来没有,看地里的花生种子会不会被松鼠刨去吃了。眼巴巴地看着地里星星点点冒出绿色的小豆芽,到后来长成一蓬蓬矮小的花生藤子。一直到七月,花生终于开花了,一丛丛小黄花藏在叶下根上的茎腋部,花儿金灿灿的,像飞舞在绿叶丛中的黄色蝴蝶。据说花生藤上开了一朵花,地下便会结一颗花生,那花是不能随意摘的。花生花开得最热闹的时候,地里的野草也跟着疯长,隔三岔五的,便又多出一项活儿,去花生地里拔草。八月中下旬,花谢后,嫩绿的花生叶子一天天变成墨绿深暗,变脆,地下的花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相比于沙地里的“扯花生”,黄土地里用“挖花生”更准确些。挖花生时,家里无论娃娃大小,是要全家出动的。爸爸妈妈在前面先用锄头围着花生藤使劲挖几下,再两手满握花生藤用力向上一拔,被拔出来的花生藤底坠满白白的大小不一的小铃铛,扒去上面的泥土,花生互相碰撞出发“啪啪啦啦“的闷响。孩子们接过来,把一个个小铃铛般的花生摘下来丢在篮子里就是他们最爱干的活儿了。

  挑选出果实饱满的花生,把壳上的泥土淘洗干净,摊在簸箕里,再晒上几个太阳,就可以装进袋子里保存了。白白的花生壳晒过太阳后变成浅浅的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颗颗造型呆萌可爱的花生像洒了金粉般的婴儿惬意地躺在簸箕里,孩子们走进走出都要捡几颗掰开来吃了。要知道花生是否晒干了,摇摇便知。湿花生摇不出动静。晒干的花生抓一把在手里摇,发出“嚯啷,嚯啷”的声音,像是在拨弄算盘珠儿。装袋前,妈妈首先装上一篮子,炒熟了,让我们姐弟饱餐一顿,余下的再收起来慢慢吃。晒干的花生,可炒着吃,也可以剥些花生米。花生米是个好东西,正晌午,来了两个男客人,来不及去园子里寻菜,妈妈递过来一个小篮子,“快,赶紧剥碗花生米吧!”我去舀来小半篮花生,姊妹三个坐在灶台后麻溜儿地剥起来,一会儿就剥了一小碗。倒进烧热的油锅里,快速翻炒,要不了三分钟,锅里的花生米哔哩啪啦炸响,出锅装盘,热乎乎的花生米油光锃亮还滋滋作响,香气四溢,撒上小半勺盐,轻轻拌几下,用筷子扒拉开来,等稍微凉却了,夹几粒丢进嘴里,哇,又香又脆,一股花生特有的焦香瞬间让口齿留香,实在是太美味了!

  我和弟弟妹妹都爱吃花生。偶尔遇上下雪天,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火,看电视,闲着无事,妈妈说:“剥些花生米吧!”于是提出来半口袋花生,一家人齐动手,剥起花生米来。论干活,我妈的动作最快,谁也赶不上她。我爸抓起一把花生,边剥边看电视,有时候看着看着手里的活儿就停下来了。弟弟妹妹忙得最欢,一边剥花生米,一边把带壳的花生搁炉子上烤着吃,火太大,怕烤糊了,要不停地上下翻动。我没那个耐心烤花生吃,一边剥一边直接把生花生米往嘴里丢,边剥边吃好不快活。我们的举动总会招来妈妈的责骂:“看你们几个,吃的比剥的还多。”到最后,半袋子花生剥完了,就数妈妈剥得最多,我们都顾着去吃花生了。

  说起吃花生,还有一个小笑话呢。我弟弟从小在姊妹几个中是最调皮,因为调皮免不了多挨打,一挨了打就闭上眼睛使劲哭。有一次,弟弟又挨打了,倒在地上使劲地哭,谁也哄不住。隔壁来个小孩,手里拿个小玩意儿,是挂钥匙用的铁圈,上面拴个栩栩如生的小塑料花生。我朝他挤挤眼,取下钥匙圈把小花生递到弟弟手里,“快别哭了,给你颗花生吃。”他也不睁眼,用手摸了摸,就放嘴里咬,咬不动,又使劲咬一口还是咬不动,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颗假的花生,我们躲在一边笑弯了腰,他仔细瞅瞅,也笑了起来,爬起来就不哭了。

  每年到了年底,照例少不了炒上一大袋花生用来招待客人。俗话说:“七不吵(炒)八不闹。”通常,炒花生的活儿都是放在腊月二十八九完成。妈妈提出最后一袋花生时,顺便也宣告当年收的花生即将全部吃完了。妈妈常常笑着说,“在我们家呀,什么都存不住的。别说是几袋花生,就是宰上一头牛,在咱们家也是赶早就吃完了!" 炒花生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既考验技术又考验耐力。一袋花生倒进大铁锅,火大了,花生壳炒糊了,里面的花生米还没熟;火小了,要费上好几个小时才熟透。我家炒花生,都是我站在灶台前负责翻炒,妈妈在忙进忙出的间隙里时不时地往灶膛里塞上两把干松毛。慢工出细活,忙活大半天,炒出来的花生颜色和味道都刚刚好,这是我在弟弟妹妹面前最值得炫耀的,他俩也帮不上我什么忙,只管抓一捧在手里可劲地吃就是了。

  这些年,形形色色的各类零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平淡无奇的花生对于我和弟弟妹妹的孩子们来说早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就连我们小时候个个都会猜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到了他们那里还要歪着脑袋想半天。妈妈知道我们姊妹仨爱吃花生,每年依然会种上一地花生。有时候赶上暑假回家,地里的花生还没挖,她会去集市上买来几斤花生米让我带上,尽管我一再说外面什么都能买到,而且比家里还便宜。

  捎来的这一袋带壳的花生我决定把它剥出花生米。趁着周末有空,搬来一张小凳子,边晒太阳边和女儿一起剥。她的小手稚嫩无力,剥不开就咬,篮子里尽是咬碎的半边花生米。“天啦!家里来了一只小松鼠吗?快玩去!我一个人剥就行了!”女儿不肯走开,在一边央求,“妈妈教教我吧!”我让她看好了,指头按住两片花生壳交界的地方,再轻轻一捏就开了。不一会儿,女儿雀鸟般欢叫:“妈妈,我会了!我会了!剥花生米真好玩!这一袋全归我剥了!”看她那欢喜的小样儿,似乎看到了年幼时的自己和弟弟妹妹们满脸洋溢的喜悦,依稀又想起离世多年的姑妈姑父当年装给我们的一袋袋花生和吃食,想起年少时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前剥花生米的情景,恍惚间,似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一股融融的暖意悄悄在心头弥漫开来,那是家的味道,那是亲情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像手中一粒粒圆滚滚的,粉皮白仁的花生米一样真实、饱满、醇香,可爱。

【本文作者:蔡菊梅(微信公众号:随州文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0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