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话题作文>

感动作文3000字

新华分享

感动作文3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感动作文3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感动作文3000字(优秀8篇)】,供你选择借鉴。

感动作文3000字

感动作文3000字篇1

江梦南,失聪女孩靠着不放弃的精神,最终考上了清华博士,她的人生艰难但也非常精彩。她是20_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她听不见,也不能说话,那么她的人生之梦是怎样到达远方的呢?是什么能够让她坚持不放弃,最终考进了清华,是什么样的经历曾感动着数万人。

时间来到29年前,当时的小梦南只有半岁,因为得了肺炎误用药物,左耳听力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所造成声响的听力,而她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刚开始的时候,她的父亲经常半夜惊醒,突然坐起来大叫,并且满头大汗。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不能坐以待毙。

父母把小梦南的手放在他们的喉咙上面,然后让她去感受这个声带的震动。会抱着她坐在镜子面前,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时的口型,而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给予纠错。如果一个字念上一万遍,小梦南能够学会的话,她的父母就会开心的像个孩子。对于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比如说“花”和“瓜”这两个字,父母会把小梦南的手放在他们嘴巴那,从而让她感受,“花”是有气流的,但“瓜”没有气流。所以需要很多遍的反馈,它才可以慢慢地变成肌肉的一个记忆。我们正常人很难想象,在她无声的世界里,是怎样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说话和读唇语的。

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的学校,她的父母不想让梦南觉得自己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坚持要把女儿送去公立小学读书,但这些正常小学都拒绝接收她,导致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有找到接收她的学校,让梦楠又多上了一年的学前班。

在江梦南印象中,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场景,那就是她所上的学前班跟小学中间就只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的上面,学前班在台阶的下面。当有一天她站在台阶上,看见其他的同龄人都从这个台阶往上走去,而她却往下走,所以当时她在台阶上就哭了。父母知道便安慰她,“你现在听不见已经成为事实了,在这里怨天尤人,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

此后在学校里,江梦南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努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矛。她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在四年级暑假期间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所以在一开学时,梦南直接跳到了六年级。当时有个同学还问她是不是走错教室了,这是六年级的教室。梦南很自豪地告诉她,自己就是来读六年级的。

没有人能体会到,梦南到底付出了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一路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在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江梦南在清华的第一个室友叫李乐,她把江梦南比做向日葵,她一直都是那么的阳光和自信。她的导师和同学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她从来不是弱者,她比我们任何人都强。

江梦南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在三年前她装上了人工耳蜗。让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听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听到的声音。但是路上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刚能听见声音的江梦南来说,这种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在马路上那些汽车的鸣笛声,可以把她吓得灵魂出窍的那种感觉。

听见声音后,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她必须学会从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所以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梦南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因为清华的学业压力非常大,每天面临着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又开启了一次困难模式,等待着她去克服。但是任何困难都不会把她打倒,困难只是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是让她变得更为强大。

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坚持不懈的帮助下,通过学习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优异成绩,走出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江梦南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弱者,她相信自己不会比任何人差,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感动作文3000字篇2

题记: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黄旭华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当“蓝色巨鲸”奔向大海之际,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沸腾,他更是喜极而泣。

隐姓埋名,荒岛求索,深海求证,他和他的同事们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

他就是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

走进他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模型,一个深蓝、一个金黄,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又仿佛隐藏着他那激荡人生里的重重谜团:

是什么让他守口如瓶30年,父亲临终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核潜艇,不到十年就搞了出来?是什么让一个花甲老人以身试潜,成为世界第一个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又是什么魔力让一个年逾九旬的老人依然痴迷核潜艇?

辗转求学:颠沛流离立救国之志

初次见面,硬朗的身板、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记忆,一点也看不出眼前这位老人已经九十高龄。黄旭华中气十足而带点潮汕口音的普通话,把我们带回到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

1937年冬,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的乡村舞台上,一个流亡的小姑娘正唱着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台下观众群情激奋。

这是抗日宣传剧《不堪回首望平津》,台上的小姑娘正是男扮女装的黄旭华,那年他13岁。“那时我就想,长大了,一定得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战火纷飞,山河飘零。

连天的战火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黄旭华的中学时代不得不辗转广东揭西、梅县和桂林、重庆等地求学。

父母是医生的黄旭华,儿时的志向是从医,治病救人。然而,一路坎坷的求学经历,让他决定弃医从工。

“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黄旭华说,我不想学医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

1945年9月,海边出生的黄旭华,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开始了学术成长的起步。同时,加入校学生进步社团“山茶社”,进行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1949年春的一天,大学四年级的黄旭华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有人跟我开玩笑:你研制核潜艇以后,就是‘不可告人’的人生了!我说:是的,我很适应,因为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不可告人’的地下党人生了。”黄旭华说。

1950年4月,黄旭华入党转正。汇报思想时,他用这样的一段话表明心志: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誓言无声。入党转正时的话语,成为其一生信守的诺言。

感动作文3000字篇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套(CCTV-1)今晚8点播出“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四川省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长途邮车驾驶员、时代楷模其美多吉作为十大年度人物,第六个登台领奖。这是继20__年王顺友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时隔20__年,中国邮政第二位登上“感动中国”盛典舞台的员工。

川藏线康定至德格这条险路,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被称为雪线邮路,途中的雀儿山被称为“雄鹰都飞不过去的山”。可其美多吉却已在这雪线邮路上来回翻越了30年,自己更是被乡亲们称为“雪山上的雄鹰”。

在此前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时,其美多吉谈到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年送高考通知书的时候。每年此时,德格县的乡亲们都会从家里跑到邮车的分拣点。一看到绿色的邮车停靠,便会一起围过来。“本来是应该让我们的快递员分拣好再递上门的,但是乡亲们可等不了。”这时候,看着乡亲和孩子们脸上期盼的目光,其美多吉就会感觉这不仅是一份工作,“这真的就是在做善事,也是我做这份工作最幸福的时候。”

30年来走过的雪线邮路是孤独的,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冬天,往日川流不息的运输车辆都“猫冬”了,机械轰鸣的工地也归于宁静,路旁的饭馆、商店陆续锁上了大门,在外奔波的人都回家了,他却要孤单地行驶在这条路上。天地间,除了天上飞的老鹰,就是地下跑的邮车。“特别是临近春节,别人在家团圆,只有我们开着邮车,离家越来越远。其实,我们心里也盼着团圆啊,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下来,邮车必须得走。”

感动作文3000字篇4

无论何时,那一棵枇杷树总能带给我瞬间而美好的感动。

花开的感动

春天的到来,总伴随着百花怒放。枇杷树也不例外。但它的花相较于其他话就显得那么不起眼。小小的花躲在叶中,像羞涩的孩子。看那点点嫩白的生机,忆起儿时,我们不正这样羞涩,可爱吗?童年的一幕幕浮现眼前。

坐于树下,望一树花开的那一瞬间,便忆起儿时的美好。一树花开带给我儿时回忆的快乐。

结果的感动

初夏,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但枇杷却结出硕果,小小的,黄黄的果实,挂在树上。遮在丛中的,浸在阳光中,缀满枝头,像个个活泼的少年,闪着生命的光辉。在炎热的夏天个大家送上甘甜与清凉。

我坐于树下,望一树硕果的那一瞬间,一种莫名的感动弥漫心间。细细品味,才知道那种感动的味道叫---奉献。

叶落的感动

秋天,枇杷叶,落了。一片,一片悄然落下。像无力的老人垂下了手。而落下的那一瞬间很美。因为它是为了化作‘春泥’滋润母树,落叶归根,不正是这样吗?

坐于树下,看一片叶落的那一瞬间。心中不禁荡漾出一种名叫-----爱的感动。

萌苞的感动

冬天,万物枯萎,但它----枇杷树却越长越茂盛。开始孕育了小小的花苞。含羞地藏在叶丛中。这些小小的花苞,含羞地藏在叶丛中。这些小小的嫩苞,是生命的延续。寒冷,才会使它更美,更坚强。

我坐于树下,望一树在料峭寒风中萌发的嫩苞。那一瞬间我为生命的坚强而感动。

一树枇杷,满树的感动。在花开,结果,叶落,萌苞的那一瞬间。领悟到了一生的真谛。

感动作文3000字篇5

不求感动中国,只求无愧于心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托起孩子们的梦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轻的心。”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你的颁奖词,是对你十八年来辛勤付出的高度评价。我无法清楚地诉说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动、庆幸,同时又有些不解。我感动,感动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担,18年风里来雨里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庆幸,庆幸我现在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为何有如此大的决心留在那个穷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个月大的女儿时。这个穷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断了你的翅膀,夺去了你小女儿的宝贵生命。

为何?为何?为何你不选择离开?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个破旧的教室里,望着孩子们吃着你为他们准备的午饭时那明媚的笑颜,我才深切明白,有种东西,叫做守。

坚守,坚守那一根带来知识的扁担;坚守那一方坑坑洼洼的讲台;坚守那一块残破不堪的黑板;坚守那一双双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坚守你为孩子们死撑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蓝天。

《感动中国》的主持人敬老师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只是善梦者才杰出。”

而你,张玉滚,你是一个杰出的织梦者,你用无私与关爱为孩子们织就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同时,也造就了自己,一个杰出的自己!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着那根窄窄的扁担,你是否颠簸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你是否仍旧担着沉甸甸的课本——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额头上却早已细汗蒙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对孩子们的深切感激,你浅笑安然。你想的是,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不求感动中国,只求无愧于心!

感谢你,令我这颗焦灼而无处安放的心沉静下来,我将挥开眼前的阴霾,乘风破浪,坚守一片冰心,只愿活得坦荡,无愧于心!

感动作文3000字篇6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20_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个个都那么震撼人心。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夫妻周月华和艾起。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我祝愿这对夫妻好人能有好报,能够幸福美满的过完一生。

感动作文3000字篇7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如期而至,外婆说要带我去宁波看望一位我好久不见的远房亲戚——年近古稀的舅公。

等车途中,外婆向我讲起了这位舅公的故事,他出生在解放前,家里的兄弟姐妹有十多个,而他又排行老大,家里的重担他一肩扛起,毫无怨言。成家后的他又添了两个儿女,为了让孩子们上大学,甚至连摔断了肋骨也毫不在乎,第二天照常上班……听到这儿,我迫不及待地想见这位“传奇人物”。

车子停在了一个竹篱笆围起来的院落边,里面走出来一位头发花白但神采奕奕的老人家,“快,叫舅公!”外婆催促道,我恭恭敬敬地向舅公行礼,舅公一把拉起我,带我走进了那间简朴的小屋,我扫视了一下舅公的家,这家除了一台比较崭新的彩电外,还有的只是一些老式的旧家具,墙上的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个性醒目,在宁波、沈阳两处地方画了红色的圈,并用一根红线连起来,舅公指着沈阳说:“那是你表舅工作的地方。他们那儿已经入冬了。”吃饭时舅公转播的竟然是沈阳电台,我有点纳闷。下午舅公带我去菜园子里玩,舅公一边浇水,一边向我介绍:“看,这是毛豆,你表舅爱吃的,这是卷心菜,我孙子喜欢的……”我看着夕阳下的舅公,浑身透着温柔和慈祥,我寻思着:他们何时能吃到?舅公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我只管种着,要是他们这时候回来,就能吃到自己喜欢的家乡菜了。”哦,我明白了,这是老人对子女儿孙的期盼阿!

在之后的闲谈中我得知:舅公完全能够和他儿子一齐生活,但他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家乡,也怕给儿子添麻烦,所以他选取了住在宁波老家,但却常在家中看地图,日夜思念着自己的亲人。

离去的时候,我望着中国地图上的那条红线,恍然大悟——红线两头的舅公父子虽然相隔千里,心却从未远离,距离无论多远,也阻隔不了这浓浓的亲情,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着实令人感动。

感动作文3000字篇8

今晚,我观看了20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中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大家,感动中华儿女。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带领科学家团研究科学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弃在城市生活、到贵州山区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带领乡亲们启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巨大奉献的赵久富;为灾区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记清;为了自己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爱陶艳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艳波。

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一起学习。因为有一次发高烧导致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能力。这给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很多的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她给儿子去学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就这样,陶艳波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母子一起学习。经过不断学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现在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

看完这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应该做出对社会有用的事,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20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