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考写的语文话题作文范文
语文高考作文写的时候不要求去写多么多么的深度,只需要自己懂得怎么去写就好了,这个技巧还是十分的合适的选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适合高考写的语文话题作文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适合高考写的语文话题作文范文【篇1】
哲学家苏格拉底与朋友相约,分别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山。许久后,他们在约定的时间、地点相遇了。朋友满脸憔悴,抱怨道:“世界上根本没有最美的山,寻找它只让我徒增烦恼!”苏格拉底却神采奕奕,他弹弹素衣上的灰:“也许我没有找到最美的山,但旅途上我注意到自然的美妙,这让我得到心灵的洗礼,这就足够了。”
行走在路上,太多人步履匆匆,他们将行走变成了一种任务,变成了一个包裹,达到终点才是他们的目的。可是,人们啊!请不要忽略那路边沾着晶莹露珠的嫩芽,不要无视那笑颊桀然的鲜花,忽略的同时也在失去,如果忽略那沿途的种种美好,目标也将成空。
人,总是在行走。生命的旅程不仅仅是时钟机械的运动,那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小孩轻盈行走,欢唱生活;成人稳重行走,感受生活;老人蹒跚行走,品味生活。
很多母亲一心只盼孩子快快长大,觉得自己养育孩子含辛茹苦,可她却忽略了十月怀胎时欣喜与向往,听到婴儿第一声啼哭时的释然,还有那儿女奶声奶气叫妈妈时的感动,孩子开始蹒跚学步的惊喜……不得不说,这些都是行走在路上获得的点点滴滴的幸福,是生活赋予每一位母亲的独特芬芳。
同学们都在为一份优秀的成绩在努力,可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一心向“学”的漫漫长路上,你们有没有留心路上的风景呢?课堂上的争先恐后,课堂间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体育场上竞技的呐喊助威,都成为我们行走在学习之路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用心感受美好、体味美好,享受学习之路上的成长之趣。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风对上帝说,我来到天堂,什么也没得到,可我在路上收获了花香。是啊,当风从叶间掠过,它收获了一抹翠绿;当风从花中舞过,它收获了一味芬芳;当风从泉眼钻过,它收获了一味清香;当风从阳光下旋过,它收获一份灿烂。当它在回忆中在路途上所获的收集,也便有了天堂般的美好了吧。
行走,应走在路上。当你在心中播下一粒美丽神秘的种子——-梦想,你将要用路途上清甜的甘泉滋润它,有路途上灿烂的阳光温暖它,用路途上习习的微风爱抚他,到时候,那种子,定会绽出圣洁之花!
适合高考写的语文话题作文范文【篇2】
终于写完了!我微笑着对自己说。
把笔放进包包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黑得吓人。学校的卷纸是自己印的,油墨好像没干的样子,每次做卷纸都会做到满手漆黑,抬起头后,很意外地发现别人脸上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墨渍,感觉很滑稽,然后笑得人仰马翻。
媛在后面拍了我肩膀一下,顿时吓了一跳,转头说了句:“怎么跟鬼一样啊!”然后理所当然地被瞪了一眼,从包包里掏出MP3,塞上一边耳机,听到正在放的《青春无悔》,把另一边耳机递给璇,她说:“这个女声很好听呀。”我笑着说:“是叶蓓!”很清澈的音乐如水涌来,是我最喜欢的声音。
回家的路上,只有我们三个人,小林子已经不再是朋友了,有几丝悲哀。
小林子是曾经十分十分好的朋友,有些胖胖的,一笑起来,很可爱。我曾以监督她减肥来偷喝她的可乐,曾在春游时吃她的牛肉干吃得翻起来,曾和她叫板叫得旁人听得目瞪口呆,很是口齿伶俐。同样是开心时可以笑得春光灿烂,春暖花开的样子,忧郁时悲情得随时能滴几滴眼泪出来,她是我曾经最珍惜的朋友。
她问过我,我们可以这样一辈子好下去吗?我说会的,会的,我们都不用担心的。只是,每天我们都在遗忘一些东西,不知哪天就是关于对方的。
抬头看看天空,发现天空蓝的异常,看见阳光灿烂得让人不可想像。原来什么都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每天中午都会去璇楼下叫她,她家住三楼,我总很喜欢把那个璇拖得很长很长的,即使璇老是很惊讶地下来问我:“你怎么还没死呀!”她总要带下来几颗荔枝,我很是奇怪,为什么她家会有那么多荔枝?我一边吃荔枝一边说她:“喂!璇,我火气上来就找你算帐。”没想到被我不幸言中,在不久后的早读课上,我突然开始流鼻血,吓得璇不敢给我带荔枝改换果冻了。然后我们俩就像小狗一样啃果冻。
璇是很漂亮的女孩子。有一次,学校的奖状写错了班级,那个班级的一个女生说,要是璇真到了她们班,男孩子都不用上课了,光看她就够。
有一段时间以为璇应是娇气,很冷漠的女孩子,但是她却是与我们相同的女孩子。小孩子一样的性格,没事喜欢听几首歌,写一些文字,或者没有原因地忧伤一下,她的小纂写得很好,总会使人想起一些古代女子,想如果她生在秦淮河畔,必应是苏小小一类的人物。
璇是很有学文潜质的女孩子,语文、英语都很好,很好的。而理科卷纸几乎只能考到及格,她又是很好学的样子,天天拿题目问我和媛,我总会说:“叫媛看啊。”媛则会说:“叫小云看吧。”最后,她只能给老师看。
认识小鱼的时候,那厮正混得风声水起,几乎可以算大姐大,我们在楼道上碰到学校“封顶”时,她们都可聊上一会儿。所以说,小鱼几乎是因认识我才变成好孩子了,因此我特别有成就感。
从来都是有着明亮快乐和忧伤的小孩子,总是想让很多人快乐,自己却忍不住忧伤,在安慰别人时一套一套的,而在自己难过时却不知所措。而小鱼和我是一样的,一样的性格。
因此,我们是能互相温暖的孩子,我们在一起才可以快乐。
总觉得我们是对方的影子,我们有太多的相似。无论是性格还是喜好。
一直喜欢的是校园民谣,不知怎的,有许多人认为我应是听摇滚或者流行歌曲的繁华的女孩子。可是我喜欢的却是清澈得如同流水的校园民谣,总是喜欢塞着耳机,低着头逆着人流行走,听老狼略带沙哑的声音轻声吟唱我们的年华,我们的记忆。
记得郭敬明说过:“有一群人不知道格桑花是什么花央金玛是什么神转经筒朝哪个方向转,却一天到晚呼喊西藏西藏我爱你”。似乎是说不了解西藏的人就不可以喜欢西藏。可是我却只是因为朱哲琴的歌声而喜欢上西藏,她的声音总会让我想起西藏的风,西藏十分温暖的阳光,手拿转经筒的老人。我从没听过像她这样自然唱歌的人,她的歌总能让我心安,让我心暖。
现在,只要我看到地图上西方的那块土地时,总会莫名地欣喜。一直十分向往拉萨,向往那个朱哲琴歌唱的城市,虽然我还是不知道格桑花是什么花央金玛是什么神转经筒朝哪个方向转中…
是喜欢行走的女孩子,喜欢那种在黑暗中漫步的感觉,觉得很义无反顾,很不会犹豫的感觉,能够低着头带着我所有的感情所有喜爱的东西穿梭在没有尽头的道路。
总会想起《阿飞正传》里的那种鸟,没有脚,永不能停下来,直到死亡。觉得有时我们都在走这样一条路,永远都不能停下来。于是带着微笑,带着眼泪,带着沉默,带着悲伤,一直一直走下去,明明灭灭的一切,一直到永远走不下去了,我们都要一直走着。
我们永远都在路上。
适合高考写的语文话题作文范文【篇3】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处流传着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图中的花簇一片金黄,一朵朵花倒挂着像一个个风铃,很招人喜爱。可显然几张图片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欲望,我一边上网查着黄金风铃木的花期,一边筹划着周末出游亲自拥抱一场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进步,为人们认知自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轻点鼠标,便可查花木属性,打开电视,便可知雨雪阴晴。科技向人们传递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理念,却让奔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劳碌众生以为凭此便可尽得自然。他们以为冰冷玻璃背后的几个符号、几张图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从中可收获古人常说的能润泽心灵的自然甘霖。殊不知,这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到“黄花”就认为是油菜花,听到黄花梨木只会想到砍了赚一笔,见到木棉花只会捡回家煮一锅去湿汤。对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体会,注定他们也无法获得自然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灵依旧贫瘠与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你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出很多关于“长江”的解释词条,却无法感受到亲临长江时的心境壮阔,也无法体会江水翻滚着诠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意义;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开电视看着一派田园风光,却无法感受到身临田园的心旷神怡,也无法收获山水煞费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一刻明净安谧;你可以通过手机玩着虚拟的种菜游戏,却无法感受到亲手收割庄稼的丰收喜悦,也无法真正领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谛。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写景诗的鉴赏题。只知道答题术语还不够,还需要对诗歌意境正确且深入的领悟。答题术语的获得很简单,翻翻教科书就能掌握,这就像通过科技途径去认知自然。这种途径能帮助我们更好组织答案,却不能助我们拿到满分,它充其量只是“知”,并未做到“感”。必须要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诗歌的灵魂,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对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这一“感”字,必须走进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同对话,让清澈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血液,让芬芳的花香盈满我们的衣袖,让飘落的落叶漾开心湖的涟漪。只有把“感”与“知”结合起来,通过“感”促进“知”,通过“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读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鲜活起来,才能使自然滋润我们心灵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守护自然。这是感知自然的圆满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终归宿。
我感激科技让我认识了美丽的黄金风铃木。通过微信把图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晓这份美丽。然后明年三月我们相约去看黄金风铃木吧,徜徉在金黄的海洋中,跟随一个个“风铃”一同起舞。那时你会发现,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
适合高考写的语文话题作文范文【篇4】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成人性的全面发展。
适合高考写的语文话题作文范文【篇5】
天光云影,草长莺飞,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纲目属种,迁徙演化,是人类对自然的赋予。人类是自然之子,依附自然,必以感知自然为先,顾城的诗句“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人对自然天然的亲近。然而无论以什么途径去感知自然,无关远近,关键取决于你的心。
大自然光怪陆离具体可感,感知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近自然,自然之近,近在目之能及,指之能触,鼻之能嗅。中国农历月份的诗意别称,都是以花之名,感知自然之景,察岁月之变迁。自古以来,描写自然之景的诗句也不胜枚举: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精微;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恬淡;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绚丽;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清冷,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惊喜;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无不给我们带来自然之美的享受。新时代的人们,也不乏亲近自然。朝发夕至,快速便利,世界各地都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旅行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投入到自然的怀抱,洗去压力与烦扰。
然而自然不只是光影之于人眼的存在,自然也有神秘莫测的一面,深奥无比,显得又似近又远,远得有无穷的未知。徐霞客闻奇必探,见险必截,必穷其奥而后止,穷其半生,著《徐霞客游记》,对地貌地质水文植被都做了系统的.考察,既是一部山水游记,更是一部极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理巨著;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考古证今,穷究物理,探寻自然百草之药理;达尔文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此外,身临其境也未必能感知自然,到过清华园的人也许无法体会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去凤凰古城的游客未必能感受到沈从文笔下的凤凰那样的静美,去剑桥康桥的人未必能找到《再别康桥》的自然图景,沿着史铁生的足迹去地坛找寻也许会让你遗憾。但一个从未到过三峡的郦道元居然写出表现三峡的绝世名文,一个从未到过岳阳的范仲淹能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感观自然,止于视觉享受,心没有到达,身虽至之,亦不能知。若能存乎一心,就能无关远近,才能更窥探自然之全貌。
感知自然并不只是对风花雪月,虫鱼鸟兽的感性认识,对名胜景点走马观花般的浮浅体验,也应有对自然规律的遵循探寻,对自然密码的解锁。不遵循自然的规律,不了解自然的运行奥秘,眼前可感的自然之物迟早会因为人的无知而消耗殆尽,烟消云散。对事物的感知不要陷入二元对立,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怪圈,感性与理性应该二元统一,和谐共生。我想没有人真的会穷尽一生泡在资料纸堆里去感知自然,也没有人相信那一组组冷冰冰的数据就是自然。
无尽的自然,无关远与近,都与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