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档次提升方法之由浅入深,层层剥笋
若木分享
成功作文的立意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或富有哲理性的东西,常常掩盖在生活的表象下。文章立意要深,必须透过表面的人或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鲜明个性。层层剥笋法也叫“解剖麻雀”法,它往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登堂入室,一层比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这一层与下层的关系就像逻辑链条一样紧密相连,使说理更加充分。文章的结构对行文的各层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鱼贯而行,环环相扣。如写景,许多同学只是绘形绘色,停留在表象层次上,而这几句话则不然:“这几株长在砖缝里的小草的确不简单。因为这砖缝里没有足够的水份和土壤,也接受不到充足的阳光,可他们居然顽强地生长起来,真了不起!”显然,作者超越了绘形绘色的表层描写,而透过现象,把握了小草的精神气质,写出了其神韵,自然出手不凡。再如父母吵架,本是生活中烦恼的事儿,可有位同学透过现象发现了其中的本质意义:父母都是因为热心于工作,而疏于家务,于是因“柴米油盐”而“吵架”。这“吵架”的表层现象中却蕴含了父母一心为公的敬业精神。据此立意,写出了一篇既富生活气息,又具现实意义的优秀作文。在议论文中更是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是常见的递进式思路。《反对党八股》是通过“摆情况”、“论危害”、“提办法”的论证方法,批判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在列举这八大罪状时,毛泽东便是运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来论证的:前面五条“罪状”是用现象去剖析党八股的危害。从第六条开始作者从理性分析“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而第七条“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第八条“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就更深入地点出党八股的巨大危害性。这样层层深入地论证,既充分又周密,令人坚信不疑。
例文1:
心灵的选择
生活中遇到选择,正如航行中遇到波浪一样平常。有些选择,我们是很容易在A、B、C、D之间打上勾的。例如有桥的河上,我们不会趟水过去,大雨滂沱的时候,我们不会为是否打开雨伞而犹豫。但是,有的选择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涛,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
什么样的选择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呢?心灵的选择。那些给我们造成巨大难题的选择,往往涉及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些选择,向左,会震撼心灵;向右,又可能损害现实利益。当我们遇上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斗争的焦点是精神力量与现实力量之间的较量。如何是好?
首先,选择要有原则。一个缺乏原则的人,不仅不利已,而且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原则、立场,确立自己的生活态度。当遇到心灵的选择时,首先要剖析自己,看看自己站在什么立场上,摆出原则,作出选择。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思想。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一个进步健康的社会来说,一个良好品格的人应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应该是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这就是说,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我们应该以“大是”为原则,这既是法律的约束,也是道德的要求。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原则,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个人要承担选择的责任。选择是个人作出的,特别是对于触及心灵的选择,一定会有所得有所失,对于一切后果,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来。像贝尔,他既然选择发明电话,就会担负所有物质上的困难和不为人所理解的困窘;像那位登山者,他选择了舍己为人,就要承受随时可能冻死的命运。如果推卸责任,不仅失去了在选择中放弃的事物,就是自己选择的终点也达不到。担负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则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两者皆得。
最后,从踏上我们选择的道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勇往直前,绝不后悔。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而成功却一定是坚持的结果。生活的道路不存在回头的可能,不要再留恋或者后悔,选择了一条路,就要一口气走到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是否有一颗恒心,抱紧信念。
面对心灵的选择,我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上,让我们以原则为路标,以坚持为双脚,大步迈向目标。
【简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培养议论能力的基本功。本文成功之处就在于立论深刻,论述透彻。怎样进行选择?首先要有正确的原则,其次要承担选择的责任,最后要坚持选定的目标。三个层次由因及果,层层剥笋,从知到行,步步逼进,全面、系统、透辟地论述了正确选择的三个必备条件。
例文2:
不能任由感情作主
曾经对某位老师心怀畏惧,因为早就风闻她“统治”之下的“白色恐怖”。种种传闻说得很是吓人,于是心里便已认定了她“灭绝师太”的形象。偶然这位老师来代课,一堂课下来却发觉老师课讲的妙趣横生,虽然严厉却又不失生动,于是生了些好感。再后来,无意中听到她对某个平日总被她批评的同学的评价,满脸的赞赏与恨铁不成钢,我忽然间十分愧疚,也带着几许感动。原来看似冷酷无情的表面下带着那么多的期许和关怀,而我曾经只是远远地望着,不曾亲近就自以为是地否定了她。陌生和不熟悉让我们之间缺乏了解,于是影响了我的判断力。
这样的事情常会发生,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使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发生偏差。在校园里,我身边总有那么一些同学、老师受到非议,而我们却靠着传言、凭着感觉在认识他们。听起来是小事一桩,仔细想想却事关重大。如果彼此间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却又听信传言,主观臆断(更糟的是,总会有人愿意传播和相信),那么陌生人便永远形同陌路,甚至互生敌意,那么对彼此都是多么不公平的一件事!要是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朋友,只是为了当初的疏远和陌生,那人生岂不又平添一桩憾事?
校园的误解可能仅仅如此,伤害、损失不显而易见。而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感情与认识又关系到一个选拔人才的问题了。
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一直是在选择人才的问题上被争论的两个标准。如果凭着自己的感情,我只选择和我亲近的、我了解的人,那么便成了唯亲。任人唯亲如果是了解所选用的人是个人才而选择他的话,那么我们也无可非议了,唯亲就唯亲吧。可若只因为亲而一味偏袒,甚至阻断了真正人才的输入的话,那么,富有悲剧色彩的又何止是真正人才的命运呢?对于用人单位和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然难免有时会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甚至蒙蔽了双眼,但我们千万不能任由感情作主,而应仔细权衡,在感情与认知之间寻找一个真正的平衡点,那么我们便有了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对于国家而言,便有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简评】本文的突出之处是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先从对某位老师认识过程开始,进而言及校园间因非议、传言给同学间、师生间造成的误解,最后论及社会上任人唯亲选拔人才将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文章从小到大,层层展开,逐层深入,令人信服。
例文1:
心灵的选择
生活中遇到选择,正如航行中遇到波浪一样平常。有些选择,我们是很容易在A、B、C、D之间打上勾的。例如有桥的河上,我们不会趟水过去,大雨滂沱的时候,我们不会为是否打开雨伞而犹豫。但是,有的选择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涛,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
什么样的选择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呢?心灵的选择。那些给我们造成巨大难题的选择,往往涉及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些选择,向左,会震撼心灵;向右,又可能损害现实利益。当我们遇上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斗争的焦点是精神力量与现实力量之间的较量。如何是好?
首先,选择要有原则。一个缺乏原则的人,不仅不利已,而且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原则、立场,确立自己的生活态度。当遇到心灵的选择时,首先要剖析自己,看看自己站在什么立场上,摆出原则,作出选择。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思想。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一个进步健康的社会来说,一个良好品格的人应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应该是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这就是说,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我们应该以“大是”为原则,这既是法律的约束,也是道德的要求。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原则,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个人要承担选择的责任。选择是个人作出的,特别是对于触及心灵的选择,一定会有所得有所失,对于一切后果,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来。像贝尔,他既然选择发明电话,就会担负所有物质上的困难和不为人所理解的困窘;像那位登山者,他选择了舍己为人,就要承受随时可能冻死的命运。如果推卸责任,不仅失去了在选择中放弃的事物,就是自己选择的终点也达不到。担负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则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两者皆得。
最后,从踏上我们选择的道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勇往直前,绝不后悔。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而成功却一定是坚持的结果。生活的道路不存在回头的可能,不要再留恋或者后悔,选择了一条路,就要一口气走到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是否有一颗恒心,抱紧信念。
面对心灵的选择,我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上,让我们以原则为路标,以坚持为双脚,大步迈向目标。
【简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培养议论能力的基本功。本文成功之处就在于立论深刻,论述透彻。怎样进行选择?首先要有正确的原则,其次要承担选择的责任,最后要坚持选定的目标。三个层次由因及果,层层剥笋,从知到行,步步逼进,全面、系统、透辟地论述了正确选择的三个必备条件。
例文2:
不能任由感情作主
曾经对某位老师心怀畏惧,因为早就风闻她“统治”之下的“白色恐怖”。种种传闻说得很是吓人,于是心里便已认定了她“灭绝师太”的形象。偶然这位老师来代课,一堂课下来却发觉老师课讲的妙趣横生,虽然严厉却又不失生动,于是生了些好感。再后来,无意中听到她对某个平日总被她批评的同学的评价,满脸的赞赏与恨铁不成钢,我忽然间十分愧疚,也带着几许感动。原来看似冷酷无情的表面下带着那么多的期许和关怀,而我曾经只是远远地望着,不曾亲近就自以为是地否定了她。陌生和不熟悉让我们之间缺乏了解,于是影响了我的判断力。
这样的事情常会发生,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使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发生偏差。在校园里,我身边总有那么一些同学、老师受到非议,而我们却靠着传言、凭着感觉在认识他们。听起来是小事一桩,仔细想想却事关重大。如果彼此间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却又听信传言,主观臆断(更糟的是,总会有人愿意传播和相信),那么陌生人便永远形同陌路,甚至互生敌意,那么对彼此都是多么不公平的一件事!要是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朋友,只是为了当初的疏远和陌生,那人生岂不又平添一桩憾事?
校园的误解可能仅仅如此,伤害、损失不显而易见。而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感情与认识又关系到一个选拔人才的问题了。
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一直是在选择人才的问题上被争论的两个标准。如果凭着自己的感情,我只选择和我亲近的、我了解的人,那么便成了唯亲。任人唯亲如果是了解所选用的人是个人才而选择他的话,那么我们也无可非议了,唯亲就唯亲吧。可若只因为亲而一味偏袒,甚至阻断了真正人才的输入的话,那么,富有悲剧色彩的又何止是真正人才的命运呢?对于用人单位和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然难免有时会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甚至蒙蔽了双眼,但我们千万不能任由感情作主,而应仔细权衡,在感情与认知之间寻找一个真正的平衡点,那么我们便有了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对于国家而言,便有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简评】本文的突出之处是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先从对某位老师认识过程开始,进而言及校园间因非议、传言给同学间、师生间造成的误解,最后论及社会上任人唯亲选拔人才将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文章从小到大,层层展开,逐层深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