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此时有声胜无声
若木分享
此时有声胜无声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
语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它必有其过人之处。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烛之武。不是他肯放下私人恩怨而为国挺身而出的品质,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中退去,挽救一国家,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些语句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又明了,让秦伯感受到亡郑的害处而是放弃攻郑。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试想当时曹植受到亲兄长故意刁难时,语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难道此时能无声胜有声吗?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短短的四句诗使曹丕给曹植留下了一条命。同时,这下是他俩的一种沟通。这般厉害的人,怎么会不让人崇拜呢?
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触龙。一个小小的人臣,竟能用语言的沟通来说服赵太后送自己最心安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触龙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常常在我耳边回响,提醒着我语言在沟通中的力量。
……
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在沟通中的魅力。同样,当你不善于驾驭语言沟通时也许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古时晋国的冯妇被火活活烧死不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在现代,父母与子女间的缺乏沟通,不正是在减弱着语言的力量?也许只要父母与子女抽出一点时间聊天,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是的,我们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能力,我们也没有周恩来巧答记者的智慧。但我们都有会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何不物尽其用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应不断提高我们语言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
请记住,这是一个有声胜无声的社会。
【点评】
本文开篇以《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引入,接着笔锋一转,提出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让人眼前一亮。交段阐释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是桥梁,是手段。接着采用一组排比段列举考生熟知的烛之武智退秦师、曹植妙作七步诗和触龙巧说赵太后三个事例从正面论证。又引用话题材料中的冯妇,并联系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不善用语言来沟通的现实展开反面论证,增强了说服力。最后号召人们多用语言进行彼此的沟通,并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本文紧扣话题,材料典型充实,论证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标题化用诗句,十分巧妙。多处使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论证力度。适当引用诗文,体现了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不足之处是正面论证的三则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显得单一。语言不少地方显得生硬。如“它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对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表达欠准确。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
语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它必有其过人之处。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烛之武。不是他肯放下私人恩怨而为国挺身而出的品质,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中退去,挽救一国家,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些语句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又明了,让秦伯感受到亡郑的害处而是放弃攻郑。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试想当时曹植受到亲兄长故意刁难时,语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难道此时能无声胜有声吗?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短短的四句诗使曹丕给曹植留下了一条命。同时,这下是他俩的一种沟通。这般厉害的人,怎么会不让人崇拜呢?
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触龙。一个小小的人臣,竟能用语言的沟通来说服赵太后送自己最心安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触龙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常常在我耳边回响,提醒着我语言在沟通中的力量。
……
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在沟通中的魅力。同样,当你不善于驾驭语言沟通时也许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古时晋国的冯妇被火活活烧死不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在现代,父母与子女间的缺乏沟通,不正是在减弱着语言的力量?也许只要父母与子女抽出一点时间聊天,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是的,我们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能力,我们也没有周恩来巧答记者的智慧。但我们都有会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何不物尽其用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应不断提高我们语言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
请记住,这是一个有声胜无声的社会。
【点评】
本文开篇以《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引入,接着笔锋一转,提出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让人眼前一亮。交段阐释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是桥梁,是手段。接着采用一组排比段列举考生熟知的烛之武智退秦师、曹植妙作七步诗和触龙巧说赵太后三个事例从正面论证。又引用话题材料中的冯妇,并联系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不善用语言来沟通的现实展开反面论证,增强了说服力。最后号召人们多用语言进行彼此的沟通,并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本文紧扣话题,材料典型充实,论证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标题化用诗句,十分巧妙。多处使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论证力度。适当引用诗文,体现了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不足之处是正面论证的三则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显得单一。语言不少地方显得生硬。如“它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对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表达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