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1000字《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

若滢2分享

  《城南旧事》对于大家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一

  关于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城南旧事是淡淡的文字,给我们淡淡的怀旧的基调,有条不紊缓缓地将故事中的景、物、人、事和情完美结合起来,看着这样的这一书,就好像在聆听一首淡雅含蓄的诗。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 — 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二

  一本《城南旧事》并不厚,但这次读它时我读的很慢。因为上一次读它已经是很久以前,而我和那时的我相比成熟了不少,也更明白读书应该细细品味了。

  我很清楚地知道:“英子”不是真的,并不完全就是林海音(就像《故乡》中的“迅哥儿”不完全是鲁迅一样)。然而读着读着我还是沉了进去,就像忘记《我是猫》是由夏目漱石而非一只猫写的一样,忘记了林海音,只看得到英子了。

  01

  在《惠安馆》中,英子认识了别人口中的“疯子”秀贞,并迅速和她成为朋友。是因为对“疯子”的好奇还是她那时就隐隐约约看出了秀贞和自己的好友妞儿的相似?都可能吧。她在并不清楚小桂子就是妞儿时仅仅因为秀贞的泪就也眼含泪水了,可见其善良。但在她送好不容易母女重聚的秀贞和妞儿离开后,原来被她送给两人的东西居然又回到了她身边。而这时已经是她昏迷十天以后,家里也正因秀贞的事而准备搬家,秀贞和妞儿的后来也就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了。

  或许作者是知道她们的后来的,但她不忍心写出来,只是让这件事影响着英子:“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我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我们就是被一件又一件事一点点影响着,最后成为现在的我们。

  02

  《我们看海去》中的男人很明显是个贼,但那时的英子并没有在他面前戳穿他,反而和他订了“我们看海去”的约定。结果她的无心之举导致他被抓。她那时很想哭,而且她反抗妈妈教她在书里写“这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

  我懂了,一个人身上的标签并不完全等同于这个人。

  03

  《兰姨娘》一篇中,爸爸抽鸦片时突然抓住兰姨娘的手的画面让英子对兰姨娘的感情迅速由喜欢到憎恨。她才八岁,居然设计让兰和自己讨厌的德久互生情愫,最后一起离开,使得爸爸再也无法见到兰。很明显,英子长大了一些。

  而我那么大时在想什么?想必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英子的经历造就了这里的“早熟”吧。

  04

  《驴打滚儿》和《兰姨娘》、《惠安馆》一样让我了解了当时的社会。

  被宋妈留在家乡的小栓子和丫头子其实早就死了、被送人了,宋妈定期来北京领钱的丈夫却一直瞒着。“要不是小栓子死了!丫头子,我不要也罢。”宋妈在寻找女儿无果后,还是跟这个男人回去生孩子去了。

  兰姨娘的母亲为了兰的病哥哥,在兰三岁时就把她卖了。兰成为了娼妓一类的女人,还要被人鄙薄。《金陵十三钗》里的妓女们不也是被逼成这样的吗?秀贞是未婚生的小桂子,而她的父母趁她刚生孩子不清醒就扔掉了小桂子,导致她成为“疯子”。

  《驴打滚儿》和《兰姨娘》中都提到过英子已经长大了,该有大姐样了。但她似乎还不愿意长大。

  05

  末篇与“看海”篇形成了呼应的关系:“看海”时英子才一年级为毕业生唱骊歌,被爸爸鼓励争取最后成为毕业生代表;末篇中英子真成了毕业生代表,听其他同学唱骊歌。毕业典礼上她哭了,同时害怕着长大。

  爸爸让英子去帮他寄东西。她硬着头皮寄完后急匆匆回到了家,然而还是晚了,因重病而无法参加毕业典礼的爸爸已经去世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死逼着英子长大了。

  和她相比我真是幸福,就算即将结束初中生涯,也可以赖着说“我还是儿童”。但我也没有她的经历,我的成长过程和她是不一样的,当然不可能完全像她一样思考。

  06

  故事不是没有结局,人也不是不会长大。我终究还是会承认自己已经长大,因为我所思考的东西已经和以前的我相去甚远。

  而那时的我能像林海音一样从回忆中翻找出想要的,用亦真亦幻的语言写下来吗?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三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本好书,书名叫《城南旧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小女孩林海音介绍自己小时候住在北平的所见所闻。故事的内容不免有些凄凉,我有时看得不禁会泪流满面。林海音阿姨把自己思乡和在家乡快乐、悲伤的场面交织在了一起,让看书的人有种说不出的伤感。

  这本书有许多小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我们看海去”,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英子(林海音阿姨的小名)上小学了,她的好朋友方德成和刘平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块草地上,据说那块草地旁边的房子闹鬼,所以没人敢去,他们就让英子去。这时,故事才真正开始,因为她在那里发现了一个藏脏物的地方,英子不免有些害怕。第二次去时,英子在那发现了一个人,那人是小偷,但他没给英子讲他的真实身份,却给英子讲了他和他弟弟的故事,他说,他弟弟十分好学,成绩很好,不像自己这样没出息。英子因为上了“我们去看海”这课课文,所以很向往去看海,她和小偷说了后,那小偷也很喜欢这课文,他和英子约定等他弟弟出海去读书时一起去看海。英子在参加学校开的送走毕业生的活动中,发现那人的弟弟是这届毕业生的第一名,而且那人也来看了。那天晚上英子去那片草地玩,没等到小偷,她怕这个刚交到的朋友又不见了,就很伤心。在离开草地时她捡到了一个金佛像,出去后她随手就送给了一个陌生人,没想到这个陌生人是一个便衣警察。在小偷被抓的前几天,小偷还送了英子一串自己奶奶留下来的小珠子,因为他觉得英子是个好姑娘。当英子得知小偷是因为自己一个无心的举动被抓时,她哭了,我看得也哭了。

  我为那个小偷被抓“我们看海去”的约定没有可能实现了而哭,也为小英子又失去了一个朋友而哭,更为那个弟弟没有了爱他的哥哥而哭。

  快来看看吧,真的很好看哦!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我的童年是不时响起小贩叫卖声的胡同,是种满夹竹桃的四合院,是西厢房的小油鸡,是厚厚的能立起的棉裤。我是英子,这是属于我旧北京童年的故事。

  妞儿就是小桂子!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他时常念叨的小桂子竟然是妞儿。那个从小没有父母的孤儿,在严厉的继父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的皮肤上显现的不是城里人应有的白皙无暇,而是一道儿青一道儿紫的伤疤。或许命运是在捉弄他,继父继母一心只为了拿他赚钱,而他唯一的亲人——亲妈秀贞却在他失踪后精神失常了。当你抱怨命运不公时,是否想到了她。或许这世上根本不存在这公平,即使你拥有一座金山,却不一定拥有一个像样的家。因为在你获取这座金山的同时,家那条船已经沉没了。人类虽说可以靠其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改变某些东西,但在你改变的同时你就会失去一些东西。就像你能搬得动一个比自身体重重一倍的物体却不能在顾及他旁边的尘埃。

  宋妈要走了

  宋妈从我出生以来便成为了我们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对于我来说,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女佣那么简单。他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家的人!可是他就要走了,因为那才是他的家。他是宋妈,是那个为了家勤劳、能干、善良的宋妈,在我的心里女佣这个词用来形容她都是在玷污她。她为了我留下,他还有小栓子啊!我真羡慕小栓子有一个这样的妈妈。他不富裕,她也不是慈善家但他却给了我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爱。他对我的爱并不比他的儿女少,反而更多。我真的以为他才是我的亲妈。她带我买菜,带我逛街,带我去买我最爱吃的驴打滚儿。但她就要走了,这就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悲欢离合吧!

  冬阳·童年·骆驼队

  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骆驼要一个铃铛?

  那时的我觉得是给在沙漠寂寞的拉骆驼人的行路增加一些情趣。或许这就是童年,想法总是那么美丽那么梦幻。

  而这是大人眼中看到的那是因为狼听到铃声会认为人类在保护着骆驼就不敢侵犯了。

  透过孩子天真的眼睛,纯洁的心灵,我看到了和平。

  看!这是我的童年,他充满着友谊,愉悦,和平以及大人世界里少许存在的爱。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世界是粼粼的清流,而大人的世界确实浑浑的浊流的原因。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五

  城里一点小事,泛起点点温情,当年的城南小院,是英子心中抹不去的一点柔情,发生了许多的人和事,令她怀念,于是《城南旧事》出版了。

  寒假时日,手捧一本散发淡淡纸香的书,靠在沙发上,静静的拜读这本文学经典。所谓经典的前身,亦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只不过,像退潮后仍能留在沙滩上的贝壳一样,能留下,印在人们心中的,才是好书。才是经典!这是经得起考验的存在。

  其实,从客观上来讲,城南旧事就是一本故事书,写的都是英子小时候身边的事,许多鲜活的人物,英子,秀贞,宋妈,兰姨娘……英子小时候经历过一些奇人异事,像自己的好朋友小桂子是另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的亲骨肉,自己捡到小铜佛却被误解抓进警察局,还有许多虽然平凡却值得回味的事。书中没有章节标题,好像在叙述往事一般,更添一分真实感。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也会身临其境,隐约自己就是英子,经历这一切的是自己,又或是从俯视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切的发生,有时,看到一处,忍不住伤心落泪,甚至想修改其情节,落笔处却又虚无缥缈,不知从何写起,令人产生一种无力感。这,毕竟不属于我……

  读了这本书前后,会让人察觉到一种明显的蜕变,像经历了风雨,变得成熟了一般,也让人的心灵变得更平静,更祥和。读这样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场人生一样,体验一个时代的世态,进化另一种人格。

  英子的童年与我们太遥远,我们身处的幸福与她所历的悲苦无可比之处。我们的童年中,青梅竹马,举家三代至亲都环绕在身边,就像一个小皇帝,而英子的童年中,亲人们却都因为各种事情最终远离她而去,她幼小的心灵不断受到冲击,他的心灵也在这种刺激下越发成熟。相比而言,我们就是象牙塔中的幼童,不谙世事,年岁大了,心智却不成熟,仅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有所不足之处。这让人觉得悲哀,由此可见,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令人今后的处世态度发生极大的转变。

  英子,就是一面镜子,坐在镜子对面的,就是林海音本人,如果不是本人的切身体悟,又怎能描述的如此极致,如此通透,说到底,她本人就是通过英子的眼睛来“看”曾经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城南旧事”,听着让人感到苍凉,却也是她心中那一抹悲凉与温柔同存的地方。

  当合上最后一页的刹那,我有种眩晕的感觉,就像从遥远的过去回到现代一样,英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的生活仍要继续,或许,从书中我们无法学习到知识,但获得的却是心灵的进化,这是纯粹的知识积累所无法拟补的。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没错,小说的主角就是她,或是说,童年的她。为什么最后提及,因为这样在了解后重新审视一个人才会有最深的体悟。出生于日本的她幼年举家迁至北京,她的成长岁月于大半的20世纪50年代的作者相同,都经历了文化变革,富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她的作品也值得现在的我们去了解,去拜读。所以,每个经历过幸福童年的温室花朵都应该关注她和她的作品,为成长“沉淀”。

  “城南旧事”就像迷蒙江南烟雨,不清新,不真实,却仍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无可磨灭的神秘烙印。


相关文章:

1.关于《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000字5篇

2.《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五年级1000字

3.关于城南旧事读后感1000字

4.关于《城南旧事》读书笔记800字7篇

5.关于《城南旧事》读书笔记800字6篇

    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