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新华分享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1

缘起缘灭,终觉梦一场。拾笔写一纸荒.唐言,痴人我解其中味。道不尽三千红楼泪,赎不回一世苦命缘。曹先生拂尘写下惊世揄扬之作,不过是求大千一人能懂其中辛酸罢?

这本就是一场荒.唐可悲的梦,且让后人在梦中解其味。且让人我掀开风月宝鉴的书帘,翻阅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叫绝于王熙凤风骚泼辣的鲜明性格,伤感于宝黛爱情的悲惨终局,沉湎于昏暗封建的社会现实。

混沌乱世,是容不下世间空灵凄美的爱情吗?如若不是,那苍天何苦折磨了一双薄命儿女?一个宝玉口中神仙似的妹妹,在贾府中寄人篱下,步步为营,诚然,起初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个高傲敏感,说话尖酸刻薄的纤弱女子,只是只是,黛玉该是一幅绝美的画,待你慢慢品味,才会惊觉在她纤弱细致的外表下多么善良灵慧。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多么孤傲,总会有一双手卸下她心中的保护色,触及其内心的脆弱。这个人,便是宝玉。

他懂她,他爱她。他们对诗寻乐,他们在树下互吐衷肠,他们嬉戏玩耍,他们感情交织缠绵。问世间情为何物,宝黛之恋即是正解。只怪命运红尘太残忍。这一边宝玉宝钗大婚,那一边林黛玉卧病在床,凄凉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那一刻的他们,仿佛隔了一世那么遥远。怨天怨地怨宿命,念花念树念黛玉。无奈宝玉再怎么后悔苦恼,也终是阴阳相隔,最后为僧以了尘缘。

纵使命运薄如蝉翼,这世间的真情却高比山,深似海。我常说,生活有遗憾,总是好的。也许这样的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怀念。但是这一切,怕是比残酷命运更可怕更昏暗的封建社会所导致。高高在上的权贵,一成不变的制度,岂容你偏僻叛逆?这冷暖自知的大观园,哪一个人不是小心翼翼,步履维艰?那精明强干的王熙凤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又何况其他呢?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而那让世人品味的不只是它错综复杂的感情,还有就是那百变不离其宗的社会现实。那金陵贵族从鼎盛走向衰亡,而扼杀掉人性的封建社会也终在穷途末路中走向灭亡。

春光芊绵也叹世态炎凉,白云苍狗只道岁月无常。几百年前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当初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昏暗的社会,在如今难道也只是一个梦吗?一个强大繁荣的家族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一个社会的灭亡只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代的我们不再受封建的束缚,却摆脱不了社会的现实。我们敢恨敢恨,我们在情与理中交织,我们处事不惊,我们总会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只希望,这是一个美梦。

三生河畔的林黛玉还在等待着什么,而世人已读完这一世红楼。流过多少辛酸泪,梦中已解千百味。缘分天注定,命运总多情。我知道的,在漫漫人生路,总会再品一品其中滋味,梦一梦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2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_,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高,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学校里下发的漂流书:《红楼梦》。这本书是由曹雪芹创作的,彭程改编的举世闻名的历史书籍。

书中描写了许多的人物,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还有林黛玉等……这些众多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有温柔的,有固执的,还有暴躁的……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文笔细腻,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

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又聪明又贪玩的孩子,他十分天真,可是他和楚楚可怜的林黛玉缠绵爱情是那么悲惨,令人痛心。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太黑暗,太腐朽,对封建社会的深恶痛绝。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真好,没有他们那时的封建,而且现在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认真、努力,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奉献一份力,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书中的王熙凤是个泼辣货,虽然机关算尽,可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更让我懂得了做坏事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要做一个好孩子,在做事前要想一想是对还是错,该做还是不该做。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待自己的优点要坚持,缺点一定要改正。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5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6

在六神的“砖头行动”中,迎来了最后一部共读收官之作《红楼梦》。这部被太多人解读过的号称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的章回体小说,又重新摆上了案头。不知道六神还会不会继续组织这样的读书活动——每期邀请不同的领读嘉宾根据阅读进度分章节深入浅出地剖析作品。从前几部的共读情况来看,这次活动毫无疑问是一场文学鉴赏的盛宴。读无遗漏,既有对写作手法简洁凝练的讨论,也有对故事结构鞭辟入里的分析,更有对人性本源幽微细腻的探索。六神和嘉宾们极其真诚的态度甚至超过了解读作品本身的魅力。

在读书上有几点我特别赞同:第一,就作品本身来解读作品;第二,不要被其他人对作品解读带偏,尤其是《红楼梦》这种被过度解读的作品,一定要摒弃所有成见,先看原本;第三,逐字逐句地细读,好的作品几乎是没有废话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揣摩和回味。如同我们去吃一道名厨佳菜,一口吞下去,还是细细品来,差别可太大了。还需要补充一点,一部作品写出来后,如何解读其实与作者关系不大了。就像一个毛坯房已经建好,外观固然是不错,但要让这个房子跟你有关系,就得根据整体结构装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才住得进去。这个装修过程就是你的理解和感受。

解读一部作品有各种角度,读者自有其解读的自由,我们对他人的解读也有接受与否的自由,喜欢的击节而赞,不喜欢的搁置一旁罢了。比如对《红楼梦》的解读,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就不是我所喜欢的(但就解读角度而言,也许和那个时代围绕红学进行解读的主流方向有关),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却听来津津有味。个人觉得爱玲过于放大作品中的瑕疵,而蒋勋老师却是以红楼故事为引,输出自己对生命、对美、对善的看法,是价值观的输出。至于刘心武老师在百家讲坛上揭秘红楼梦,又是另外一种超越作品之外,围绕作者、历史背景、作品内外人物关系的角度解读了。个人认为和故事本身倒没有什么关系,但听听也蛮有趣。不管对什么作品,所有能自圆其说的解读,都是一种不同思维视角的洗牌,不用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老掉牙却又无比正确的话,倒是让我们能更客观地去看待与自己不同的思辨方式和不同的价值观,更坦然地面对所处的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生活的每一个人。

看到群里的小伙伴根据六神和共读嘉宾的解读整理出的每部作品的读书笔记和大家热烈的讨论,心中感慨不已,更多是感动——原来有这么多人,如此认真而坚定地走在这条“无用之用”的路上。这场活动中牛人很多,听听看看就可以让人受益颇丰,从来没有参与打卡,恐落得拾人牙慧。但行至最后一程,总觉得该做点什么表达对这次活动的态度,也是对六神的敬意。万一,没有以后,也可聊作纪念。

假日将至,以初探的心态重读《红楼梦》,用我笔写我心的方式记录一段精神世界的共行之旅。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7

曾经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香消玉殒,还是为了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许久以后细想,当时的怅然似是为了那两个绝代佳人所展现的不同风华。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皇商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面面俱到。

薛宝钗一出场,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不得不说,与黛玉相比她是完美的,她处事圆滑,很会做人处事,能够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她严格地遵守封建道德规范,用封建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可是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她心底渴求的真的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吗?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兰桂齐芳”,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宝钗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纵观全书中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

我同情宝钗,为她的完美却只落得一个独守空闺的结局而悲哀。但我更喜爱有血有肉的黛玉。

曹雪芹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才学横溢,更有着绝美的“还泪”之说。与宝钗相比,黛玉的形象更加深刻生动,如果说宝钗是生在富贵宗族的大家闺秀,那黛玉就是经受过人情冷暖的江上歌女。因为她的清高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黛玉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她的诗,有振人肺腑的感觉,字字句句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她的泪,汇聚成一泓清泉,映射着她的悲剧。泪,是她转世的缘由,是她悲苦的昭示。

若要我说对这两个红粉丽人的最终印象,我无法形容。只能用书中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了。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8

翻开书页,闻着书香,阳光正好的日子,走进红楼,去感知那些梦!

红楼梦里,有太多的人物,而我却钟情于那个爱哭,又有点小性子的林黛玉。喜欢她的真实,喜欢爱与恨。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着自己的高贵,有着自己的诗情画意。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及王煕凤的泼辣,没有薛宝钗的背景,她不懂仰人鼻息的活着,她不懂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她只是自己的世界里做最真实的自己。同样。我也欣赏她对爱情的执着,欣赏她那种唯一,更是叹息她的结局。爱情注定是她的劫数,而她却注定在劫难逃!在生活中,或许王煕凤、薛宝钗那样的人,才有所谓立足的市场,但是我跟欣赏林黛玉那样的人,不用去装,不用去娇柔做作!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至少不会活的太压抑!至少不用活的太累!做林黛玉,做最真实的自己!

    197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