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

有关《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

美怡2分享

  看完<<南京!南京!>> 我落泪了。我为那些死去的国人而落泪,为危难中的祖国而落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有关《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欢迎借鉴参考。

  有关《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一

  已经两周了,没有一看完就写,是想让自己能消化一下,也看看那种震撼和压抑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

  电影没有按照以往的视角来写日本人的残暴,将根本原因归于了战争。而这,在看电影的那一刻我相信了,在后来的这两周时间里我也一直都这么认为。直到今天重新看到当时日军所收到的指示,才发现根本都不是这么回事。

  不知道导演用意,是想顺应当期的潮流,讲一讲“反战”吗?只是这是历史,不是故事,历史不应该这样用自己主观的意识去做调整。也许导演真的认为在战争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那也请看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看一看这其中的双方都是什么人:一方是军人,一方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不,请不要再误导我们,不要让子孙后代简单地以为这只是一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所以,请在电影的一开始说明所有的背景,写清楚日本军方对中国侵略的指示,也请注明:这只是一部带有导演浓厚主观色彩的电影。

  我一直以为记忆的杀手是时间,还有日常繁琐的事情......却没有想到最大的杀手是别人的意识强加。

  如果我没有重新去读那段历史,那我对他们的真实的认识就被谋杀了。

  有关《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二

  似乎没有办法为《南京!南京!》写影评。

  那种心痛怎么是语言可以形容?

  看电影之前早有心理准备,备了纸巾。

  但坐在屏幕前还是超出我的想象,那么惨烈,那么真实。

  仿佛活生生的过去就摆在眼前,无情的杀戮,像穿进心脏的刺。

  黑白的影像如警钟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坚毅的眼神,黑色的血。

  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同胞一个个一片片倒下的时候,说不出的难过。

  看到泪流满面仍然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悲伤。

  哭到呼吸困难仍旧无法表达撕心裂肺的疼痛。

  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眼神、每一滴眼泪、每一次别离,都如钢刀直插心脏,那么揪心,那么痛。

  直到电影结束出了字幕仍旧无法离开。

  散场的灯亮起来,眼泪却止不住。

  那种心酸、那种痛苦、那种难以言喻的疼痛,慢慢积累慢慢渗透,直到最终爆发。

  一部电影可以让观众哭到全身颤抖,那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当你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活埋,被烧死,被枪决,被扫射,被凌辱你一定也心痛。

  当你看到那张稚嫩的脸上有着不该有的成熟和凝重,视死如归地直面死亡,你一定也心疼。

  当你看到那一只只举起的手,眼神里是此去不归的忘我,嘴角温暖的上翘,你一定也被触动。

  当你看到那一张张麻木的脸,木然分开的双腿,冰冷的裸尸,你一定也恨得双拳颤抖。

  当你看到那双求死的眼睛,坚定地唇角,你一定也感到了那不屈的中华灵魂。

  当你看到获得自由的笑脸,奔跑着吹散蒲公英的孩子天真的笑容,你一定心酸得满脸泪水。

  最难忘的是面对敌人的枪口我们的战士呐喊的那句“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最难忘的是日军要求用女人换粮食时小江举起手来说的那句“拉贝先生,我去。”

  最难忘的是小江被带走时转身的一个微笑,那么美,美得刺目,美得让人心碎。

  最难忘的是姜淑云被抓之后对角川说的那句“shootme。”

  这是同胞们誓死都要捍卫的尊严,我们生生世世都要珍惜。

  铭记的是战士们坚定的眼神,是同胞们满身的鲜血。

  铭记的是殇城里悬挂的人头,是土坑中捆绑的百姓。

  铭记的是人群中举起的手臂,是脚踝上串起的铜铃。

  影片的结尾,一张张写着生卒年份的照片一一翻过。

  最后一张是“小豆子,他还活着”。

  那一瞬间眼泪再次决堤,本该开心的一幕却因心疼和心酸突然百感交集。

  如果说唐先生死前微笑着重复“我太太又怀孕了”是意味着希望。

  那么小豆子的存活至今则是这段惨痛历史的最佳见证。

  陆川的立场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他还站在了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每一个牺牲品的立场上。

  人的信仰应该是良心,是一颗平和向善的良心。历史不能忘记。责任也不能逃避。

  祖国的耻辱永远铭记在心。敌人的罪行苍天可鉴,永不宽恕。

  有关《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三

  首先,我认为陆川是一个有深刻的人,而且是深刻到他自己都无法够得着的深度。从四年前的《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两部片子都让人深到心灵的震撼,而在《南京!南京!》的拍摄过程中,他改了剧本无数次,每次改动的成果几乎都是他在片场独自一人大脑运转,挖掘更好更震撼出的点子。而这些都是他之前所未准备的,我猜测如果有更多地时间给陆川的话,他能挖掘出更多更深层的东西。我想说,陆川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他所特有的,也是一个能拍出这样巨作的优秀导演所必需的。

  其次,我想他是一个有恒心,想做喜欢做一件事就一定会用自己全力去做好的人。陆川四年前拍完《可可西里》时就说他下一部要拍南京大屠杀,而他的朋友仅仅认为他在开玩笑。而今天他酝酿了四年终于实现了梦想,这其中的难与艰辛我们都可以想象。在拍这部电影时好几次因为资金原因而几乎要停拍了,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我没有当导演的经历,但我可以想象他的难,尤其是拍这样一部与两个民族的仇恨有关的巨大历史事件,要想真实地反映当时情景并拍出不一样的是真的在折磨人的心灵,但陆川还是挺了过来。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他。

  他是一个把电影当成自己生命的人。这一点我是从对陆川的访谈中看出的,他说:“《南京南京》记录了我这四年的一些感受,而且这部片子第一次把我对爱情的看法拍出来了,对于我来说它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关于人的片子,是我对自己的一次挖掘,里面蕴藏我对人生的很多很多的看法,我很满意的我最终找到了并且表达出来了。”四年的酝酿是他对生命的认真考虑,深思,每一部电影都是生命中精彩的绽放,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因此要如同珍爱生命一样地认真对待,要拍就拍得精彩,拍到最顶级的好,如同要活就活出最精彩的人生一般。能真正把电影当生命的人并不多,许多导演一年一部,但都仅是平庸之作,何不像陆川一样把电影当成自己的生命,来一次最精彩的爆发!

  有关《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四

  因为《寻枪》和《可可西里》,导演陆川冷峻客观的影像风格让他迅速成为华语影坛备受关注的青年导演之一。而此次历时4年试图再现南京大屠杀这一敏感历史,更可见陆川的勇气和决心。

  对于这样的题材,以往很多影片多是从拯救者(《辛德勒的名单》)或第三方(《南京梦魇》《南京》)的角度去表现。而陆川提供了新的视角,试图从参与者本身以第一人称将观众代入那个时代,以求真实重现。但就像观影后一位老师说的,“这样题材的影片是容不得任何煽情的。”这自然决定了拍摄这类题材的导演所承受的舆论和情感压力是很大的,是注定要承受争议的。在添加个人风格和尊重还原历史的两者平衡上,导演需要把握和取舍的,常常会令他们在心灵和情感上反复挣扎。正如陆川自己所说,他拍摄时的状态一直是纠结的,直到剪完片子上映之后,仍是如此。而“纠结”和“沉默”也是我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最直接的感受。

  《南京!南京!》的英文名是Cityoflifeanddeath,直译为“生死之城”,这个片名正蕴含了全片所要阐述和体现的——在一座绝望之城,人们会如何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国民党士兵陆健雄(刘烨饰演)选择用坚守和反抗直面死亡,那种姿态是坚毅和决绝的,但历史中像他一样的主义者并不多见。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饰演)像所有知识分子一样抱有幻想,希望在战争中仍能左右逢源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可他错了,在一个非理性的战争环境下,任何幻想都是虚妄的,他想生存却发现唯有死亡才能安定。日本兵角川作为战争中居于上风的一方,只是旁观了战败方无辜百姓的存亡,却发现自己和他们一样绝望……在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者。面对绝望,活着也许比死亡更痛苦。

  在违背人性的屠杀面前,麻木是屠杀者选择逃避的方式之一。对于被害的一方,他们也许感到歉疚过,可当一切仅仅成为形式之后,他们自己被蹂躏的人性也同样让他们痛不欲生。想起老早看过的一部讲述二战慰安妇题材的韩国电视剧,片中有一位日本随军画家,他每天都被迫去画那些被杀害的人的样子,画作被作为“医学研究”和“战争记录”的资料。一开始他还会在作画时呕吐,可后来就成了按部就班的步骤。他为自己丢弃绘画艺术而成为杀人者的工具懊恼,却也只能一个人颓废地吸烟发呆……在那个群体疯狂的时代背景下,很难定义个体的对错,就好像时的红小兵,大跃进时的虚报者,包括战争中的“战犯”。

  在这部影片中,角川成为日军中少数“觉醒”士兵的代表,也是全片叙事的线索人物。他一开始只是新奇地看待这座被攻占的城市和生活其中的“支那人”,体味着战争胜利的喜悦感,但之后他慢慢改变了:他服从上级命令进行屠杀,将第一次献给日籍慰安妇百合子后却发现她根本不记得自己,看到与百合子样貌相似的妓女江香君(江一燕饰演)被蹂躏致死,难民营老师姜淑云(高圆圆饰演)被日军抓住后哀求自己“shotme”……角川的希望、失望与震惊接踵而至,让他几近崩溃。终于在屠城后祭奠死难日军的法式上,他发出了撕心裂肺的一声吼叫,最终决定放走中国人而自杀……但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片中貌似只有角川一人是沉郁矛盾的,周遭的人们并不觉得这一切有什么异样。麻木是他们脸孔上同样的表情,和《南京》(美国拍摄)中那些讲述自己当年屠杀罪行的日本老兵的表情是一样的。他们可以轻松讲起自己的过往而不哽咽和沉默,对于那些无辜的生命,谁又会给他们任何的交代?直面历史,不单是个人的勇气,更是民族的勇气和觉醒。

  我不想对这部影片的拍摄技巧和讲述方式有过多的评述,因为面对这样一段历史,不管导演用什么样的方式重现,片子本身的放映就已经是重大的胜利。我们能做的不单是勇敢地直面,真诚地为死难者默哀,更是从心底铭记这段历史。这并不因为它牵扯到什么国恨家仇,而是战争本身就是件应该让所有人警惕和反省的事。在和平年代,这更是必要和迫切的。

  在我们仍能理智地思考、平等地讨论、自在地出游时,我们应该珍惜,因为这一切实在得来不易,而失去它也可能只是转瞬的事。

  有关《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五

  刚看了电影《南京!南京!》,观影后,给我直接的感受就是导演在拿历史意淫!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被反复拍了几次,试图从各种角度拍的都有,但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佳作,不奢求能拍成《辛德勒名单》,至少也得有正确的史观啊!陆川这次同样让人失望,至少让我大失所望!基于题材的特殊性,观众有理由要求影片不仅有好的光与影,还得有客观的历史情节,可这部片中有不少矫情和显得暧昧的情节!

  先说拍摄的主线索是以一个日本兵的视角来拍的,最后看完全片,恐怕大家都会认同,影片第一男主角非这个日本兵莫属,原来影片宣传的第一男主角刘烨只有少得可怜的镜头,片方宣传的时候,以后能不能尊重一下事实,既然以日本人为主角,就大大方方的承认,如果说这只是拍摄手法的安排,说实话有什么不可,大家也不会纠缠在这上边,关键是看影片的质量!以日本人的视角来审视这场大屠杀算得上独辟蹊径,关键是这个视角下影片展现的是怎样的历史!这方面我想观众有足够的包容,但并不意味着能苟同意淫!

  影片最开始先是来了一段血拼巷战,已经经受了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兄弟连的洗礼的观众,并不会为这段情节而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大家观影的着眼点毕竟不是看枪战,而是带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走进一段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历史,烟火和炸点弄的再好,也仅是影片的附属部分,值得商榷的是,以刘烨为首领衔的十数个守兵,再坚守了一小段时间后,很快就被日本兵搞定,如果说陆川是为了突出表现日本兵当年武器是多么的先进,这个目的是达到了,可如果说这段是宣传刘烨等中国兵的英勇就大有问题了,最后刘烨他们是投降缴枪为结局的,而且这些兵很快就被集体枪杀了,包括刘烨演的这个所谓主角,人物的性格没有铺陈和展开就挂了,这个人物设立的目的是什么?如千千万万的溃兵一样,没面目没立体化的形象,南京大屠杀都过去七十多年了,我们的影片塑造的这些中国兵还是没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如果不是因为刘烨是明星,观众谁会觉得这个人物形象饱满丰富,谁会记得他?

  影片的起承转合也有疏漏,片中另一男主角唐先生的塑造,在最后他慷慨赴死的时候,舍身替下另一个人的时候,非常突兀,至少片中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现唐先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觉悟,凭空而来的转变,蹦出来的感觉,削弱了影片的感染力!如果说是篇幅有限,导演删减了素材,那我就不能理解了,既然时间在导演看来如此的宝贵,为什么在影片的结尾时候,给表演日军庆祝胜利的招魂仪式那么长的时间和篇幅,又臭又长的一段时间,导演的意图难道让小日本张牙舞爪的招魂舞蹈来刺激观众的神经达到烘托历史吗?可这段情节,早已经被历史学家证明是子虚乌有,那导演非要加上就令人费解了!我想大家都不是傻瓜,都能猜得到导演的意图,想来是意图借招魂仪式来表达普通日本兵是被强大的日本国家宣传机器所俘虏,所以才会犯下滔天罪行,所以才会做出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事情,这种史观是我所不能理解的,太冷静太超然了,立场也完全是站在日方的角度出发,来诠释战争带给日本人的是什么,可观众都是中国人啊!我们看这段历史不可能如此的超然,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可以原谅可以以德报怨,但不能在历史上大玩暧昧!拿子虚乌有的事情来替日本人开脱!

  再说说最后影片第一男主角小日本兵的自杀,导演的意图已经赤裸裸了,没错,日本的普通军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自杀的情况也可能有过,但在《南京!南京!》中,以自杀来表现日本兵的自省,就是自作多情了,何况就是有也是超低可以忽略不计的比例,导演却以特殊代一般,为此大书特书,殊为可恨!这样的历史观显然是日本人欢迎的,他们以后也不用再道歉了,中国人都想得周到的到如此地步了,是不是又要大颂赞歌了,'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这样的耳边聒噪又要想起,可是这样就真的天下太平了吗?不觉得天真吗?最近这些年两国的龃龉可是有增无减,而我们就已经超然成了第三者的态度来看历史了?至少,我做不到!你呢?

  片子最后的情节,小豆子靠着日本兵的帮助逃离了出来,甚至还有心情吹上了美丽的蒲公英,在我看来这段就是意淫加暧昧!吹蒲公英这段让我感觉到很强的压抑,一个在很长时间里睁眼就看到屠戮就看到鲜血的孩子,怎么会在逃生的路上顾得上做这些,导演这不是在给观者吹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吗?而且日本人为什么帮这个中国小孩?如果是站在这个全片日本视角来说,也许并不突兀,但如果是站在中国人的视角,就会觉得这是乌托邦情节,完全是为小日本粉饰,当我们的同胞被数以几十万计的屠杀的时候,日本人何尝心软过?曾经有一本《东史郎日记》记录过一个日本军人的战场杀戮史,只见满眼的冷血和残暴,何曾有半点的同情,这还是日本知名反战人士写的,只是残酷历史的一鳞半爪而已,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当下给自己来一段历史意淫?当再一次面对这段历史的时候,国人也是需要勇气的,可换来的却是一段足够矫情的情节,不觉得对观者反而是更残忍吗?因为我们可能因此再一次陷入历史迷雾,看的都是希望与开解,我们又一次自己麻痹自己,这愧对那三十万亡灵啊,谁来给他们做主和招魂呢!

  最后,再评点一下影片的主演们,第一男主角那个日本兵,单从表演上说演的不错,至少完成了他的表演任务;刘烨,时间短很难说他在片中演技如何,看完全片还是有面目模糊之感;范伟,演的唐先生不温不火,表演和以前相比可能有少许突破,但中规中矩更多;高圆圆,其演的姜淑云,让我感觉有点跳戏,有时候表演的有点夸张做作;江一燕,她演的妓女小江可能是影片的一个亮点,给她的表演空间不多,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她的表演上乘,和以前她演的那些可爱少女型比起来算是有所突破啦!就说这么多吧。

    14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