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

湖州观课偶记:俯仰皆情怀,满目即春天

张洪分享

  学习啦:教育效果好,教学效果未必好,《湖州观课偶记》中,作者的收获很多。

  2018年4月20日,一行四人,放下手中繁杂的俗事,早早地来到湖州第四中学的报告厅,大约都是抱着对语文的一份虔诚与热爱。期待肖特再一次精彩的课堂呈现,也期待自己能够借肖特的课堂感悟生成的更多。

  “来了。”循声望去,肖特早已站立在主席台的中央,干净清爽的发型,黑色边框的近视眼镜,普通的深蓝色西装,低调却又略显气质不凡。抬腕看表,才八点十分,肖特足足早到了一个小时。很多观课的老师纷纷上前要求和肖特合影,肖特一个都不拒绝,也永远保持微笑。同行的孙老师说:“你们看,肖特永远保持着挺拔的身姿和不变的微笑,语文人就应该是这样平和、幸福的。”

  会场上的人很多,也很嘈杂,我翻看组委会下发的听课安排,《春天的美好姿态》,嗯,一听这课题就让人平生了几分好感,也有了几许期待,窗外阳光正好,风景正好,肖特的这堂课真正应了景。

  肖特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孩子们,我们今天说点什么?”当孩子说出“春天”一词时,肖特又说:“那我们来说说关于‘春’的诗句吧。”你看,肖特“说”着“说”着就和孩子们走进春天了。我听过肖特的现场课、视频课,也看过他的一些课堂实录,我发现,肖特特别喜欢用“孩子们”来称呼他的学生,而往往到了一节课的终了,学生们也常常会被他打动。

  当一位男生因想不出诗句时说“不知道”的时候,肖特巧妙地幽他一默:“孩子,你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我正在酝酿。”你说,你会不会爱上这样的语文课?你会不会恍惚间觉得自己就是沐在春光中?

  当肖特在PPT上呈现他写的两句诗时,他这样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读:“声音读得响了,春天就走近了。”“一个人读书读得好,他就容易走进春天。”你说,肖特是把“春天”当作“语文”,还是把“语文”当作“春天”呢?

  当肖特的目光落在最后一排的男生身上时,他抛出了这样一句话:“角落里的同学,你找到了春天吗?”优秀的语文老师心中不仅仅有文本,他还会时刻关注学生。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说:“是的,老师,我从您的身上找到了春天。”

  当一位女生看到那张落叶的图片时,她说她找到了春天,肖特深情地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当落叶化作春泥,我们知道叶子落了,是为了走向下一个春天。”你能说,今天的这堂语文课不是为了走向下一个语文的春天?

  评课环节,肖特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和朱老师(上海特级教师朱震国)的语文课都是一场遭遇战。”很直率,也很真实,肖特的意思,显然对自己的这节课不是十分满意。他给我们翻看他准备的PPT,后面还有让学生动笔写作的环节,因为和湖州四中学生的“遭遇”,肖特没有按照预期的课堂环节进行下去。可是,正像肖特自己所言,没有一堂语文课是真正完美的,我以为,一堂真正的好课,莫过于师生心灵之间真实而不可复制的对话。

  朱震国老师也曾经说过,课堂中教学的核心任务,要而言之有两项: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或走近作者),二是引导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而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的则是教师真诚的情感体验。所谓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的说法,呼唤的只是我们对美的感知和认识,我们对生活本应该有的热情和憧憬,我们对生命本真的诉求和回归,别无其他。当我们自己游离于文本的真谛之外,当我们漠然无所感于生命的美好或生活的丑陋,当我们戚戚于物喜己悲而不得释怀,当这样的时候去企求打开学生的心扉活跃他们的心态调适他们的心境,何异于缘木求鱼!

  所以,当一位语文老师怀抱着对生活的热忱去寻找文本的真谛时,他就无疑会找到打开文本解读的钥匙;而当他用心中涌动着对学生的热爱去寻找课堂的乐趣时,他就无疑会找到驾驭课堂的良策。而所有的好课,应该都是真实而灵动的,毫不做作的,是师生忘记观课群众所在,忘记要表现而全身心投入到与文本对话或师生对话的过程。

  尽管肖特和朱老师的课进行得不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顺畅,但他们并不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通过引导慢慢等待学生的阅读发现。比如朱老师在教学《茶干》一课时,他问:“你们觉得这第二点说连老大为人和气有什么问题没有?”当时我很好奇,为什么朱老师单单问这一段呢?有学生说:“为什么连老大要喂那些寄存在他店里的鸡吃酒糟呢?”说实话,我听了觉得这问题问得多余,可朱老师怎么答的呢?他说:“年代有点久了,咱们来读读第一段,这酱园还酿酒,这酿酒剩下的酒糟也是好东西呢,老主顾来了,就地取材嘛,这说明连老大怎么样?”哦,明白了,原来兜兜转转朱老师又把学生们引导到对人物的分析上来了。

  而肖特的那堂课,也不乏阻涩的地方。肖特问:“你们怎么理解我写的这两句诗——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有一位男生似乎并不捧场,被叫起来的前三次一个字都没有说。观课的老师包括我都为肖特捏了一把汗,而肖特似乎并不着急,话筒在班级里转了一圈再次被递到男生的嘴边。肖特继续引导“有没有一幅画能让你找到春天的感觉?”男孩还是没有回答,肖特问:“你要不要选最下面一幅图?”男生终于蹦出两个字:“回家。”台下的老师们都笑了,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我们所有的人都见证了这个男孩在这个春天的成长。

  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在《会评课,才会真正的上课》中写道:教育效果好,教学效果未必好;教的效果好,学的效果未必好;短期效果好,长期效果未必好;显性效果好,隐形效果未必好;效率好,效益未必好。那是否可以这样类推:学的效果好,教的效果未必好;长期效果好,短期效果未必好;隐性效果好,显性效果未必好?

  创造性提出导读教学模式的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也曾经说过:“看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只要看一点就可以了,就是看怎样走近学生。如果一位老师走近学生,尤其是走近差生的时候,他的表情总是无奈的、语调总是冷漠的、心情总是灰暗的,这说明他不喜欢学生,也大抵可以推断他不是一位好老师。相反,如果一位老师走近所谓的差生时,他的表情总是温和的、语调总是热烈的、心情也是阳光的,那就大体可以断定他是一位好老师。”两位老师的课虽然都偶有不顺畅的时候,但因为这两位老师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温情,从长期和隐性的效果来看,都不失为一节好课。

  感谢两位老师虽不完美但充满温情的两堂语文课,感谢我们没有错过这个春天,也没有错过语文的美好姿态。

  今有所感,偶记一篇。

  2018年5月3日

  作者:宁阳学校 凤华

  公众号:三人行李萍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