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
锤炼过硬本领,永不打折。冬奥赛场上人人都是英雄,能够登上这个舞台都是能力超强、技术过硬的世界级选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5篇,希望大家喜欢。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1
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是确保参赛出彩、在世界赛场上展示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刘国永表示,强化问题导向,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开展选拔工作时的鲜明态度。“过去我们在选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选人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科学、存在‘小圈子选人’现象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开展选拔。”
如何推动解决上述问题?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吕奎龙认为,压实“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是首要任务:“在北京冬奥会选拔中,根据监督掌握的情况,我们及时向总局党组发送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其牢牢把准选拔方案制定工作,逐项目从严审核,并推动创新领导机制,改变过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总局党组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据介绍,组织开展北京冬奥会选拔工作时,国家体育总局借鉴了东京奥运会“总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中心(协会)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提级管理原则,按赛区(分团)分别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组长由各分管副局长担任,牵头负责分管项目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提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更加扁平化,有助于压实责任,充分掌握相关情况,扩大选拔视野,也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等问题。”刘国永说。
记者注意到,北京冬奥周期,各项目均以“国家集训队”而非“国家队”的名义进行训练,刘国永表示,这正是总局党组针对“小圈子选人”提出的要求,“国家队必须到最后选拔出来的那一刻才能叫国家队。早早成立所谓的国家队,一方面容易使已经进队的运动员产生懈怠心理,另一方面也缩小了选人的范围,可能导致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被拒之门外。国家集训队不同,一个项目可以搞若干支,使队与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党组还结合项目特点,直接对选拔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北京冬奥会选拔方案制定期间,总局提出在本赛季世界杯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可直接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让优秀运动员能够对标奥运会调整备战训练节奏,保证了选拔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在此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列席了历次选拔工作专题会议,并多次深入备战参赛一线开展调研检查,了解总局党组履行‘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开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选拔选派工作,各项目负责人、各级‘一把手’履职适岗等方面情况,优先处理相关问题线索,力求推动实现公平公正。”吕奎龙表示。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2
从源头上防范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不公不廉问题,关键在于明确选拔原则、完善选拔制度。刘国永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冬奥会特点和工作实际,国家体育总局在选拔工作伊始便提出几条必须坚持的硬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各项目选拔严格实行积分制,并将选拔办法向社会公示,选拔赛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坚持体专结合、注重实战,引入社会队伍与国家集训队同台竞争、择优入选;三是坚持德绩并重,对兴奋剂问题“一票否决”。
“坚持规则至上,按规则办事,用规则来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这是一条必须坚持的经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倪会忠说,“明确各项目选拔通用原则的同时,考虑到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差异,尤其是雪上项目选拔工作受影响因素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制定具体方案时坚持‘一项目一方案’‘因队施策’,不搞‘一刀切’,努力提高选拔办法的针对性、科学性。”
刘国永介绍,这种分类实施的模式在东京奥运会选拔时就已初现雏形。“制定射击项目选拔办法时,我们取消了对运动员之前国际大赛成绩积分保护的办法,实行积分清零,严格按照国内选拔赛成绩确定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杨倩、盛李豪、肖嘉芮萱等多名年轻运动员通过选拔成为国家队主力,担负起了争金夺牌的重任。”
记者了解到,选拔方案的制定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首先由领队、教练、管理者等组成的队委会根据参赛目标任务要求拟定初步方案,递交各中心、协会,经班子成员逐一论证认可后,再广泛征求各省市意见,最后报总局党组研究,并由竞技体育司对相关程序进行把关。这意味着每个方案正式出炉前,都必须经历数轮的修改、完善,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
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选拔方案中,除获得本赛季世界杯冠军的任子威、武大靖外,其他参赛运动员均通过三场选拔赛确定。每场比赛选拔出积分最高的1名男运动员和1名女运动员,剩余运动员按三场比赛总积分排名确定,所有选拔赛由央视全程直播。
“从当前国际短道速滑的技术格局来看,领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方案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在500米、1000米和1500米项目中设立赛点,以选拔出能更好适应奥运会比赛节奏的运动员。”倪会忠说。
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则设置了3站5场选拔赛,根据4场较好成绩相加之和进行排名,择优参加北京冬奥会。“我们聘请国际裁判参与执裁,每场比赛的裁判组成员均通过抽签产生,避免裁判因连续执裁形成对运动员固有印象而影响判断,为运动员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倪会忠介绍。
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冰壶项目选拔方案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第一阶段实行全国公开报名,从报名参赛的100多人中筛选出36名运动员,进行队赛、1对1赛和专项技术测试,按照总积分排名后录取11名运动员组成挑战队。进入第二阶段后,方案一改往届整队选拔的惯例,分别统计挑战队及国家集训队各垒次运动员的成功率,最终选出各垒次积分最高的运动员组成冬奥参赛队伍,充分调动全体运动员的积极性。
“此次选拔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让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得到了参与的机会。”倪会忠告诉记者,本届冬奥会一大特点是当季选材、当季训练、当季参赛,运动员中既有来自国家集训队的,也有来自俱乐部的,或是在海外单飞训练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跨界跨项人才,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始终坚持“人人都有机会为国争光”的导向,确保一碗水端平。
冬运中心官网显示,在北京冬奥会选拔过程中,总共制定并公示了21个选拔方案。“从结果来看,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在金牌榜上名列前茅,奖牌总数和金牌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选拔方案是有力有效的。”倪会忠说。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3
各项目选拔办法制定并公示完毕后,还要保证其得到严格执行。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专门成立参赛选拔监督检查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参赛选拔监督检查工作。
在人员组成方面,竞体司副司长与直属机关纪委书记共同担任监督检查工作组组长,组内成员则分别来自竞体司、机关纪委、人事司、科教司、冬运中心等部门。
“除组织召开会议、走访调研、调阅材料等外,对于重点项目选拔赛的关键场次,监督检查工作组还会赴现场全程观赛,了解落实积分制选拔要求、执行选拔办法和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强化压力传导。”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纪委干部陆云波说。
在速度滑冰选拔赛现场,陆云波注意到,高清摄像头的排布非常密集,现场大屏还会实时显示选手分段成绩等信息,“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选拔的透明程度,挤压了违规操作的空间,外加监督检查工作组直插赛场带来的震慑效应,保证了选拔过程的规范性。”
为进一步拓宽监督检查渠道,监督检查工作组还建立了特邀监督员制度,邀请哈尔滨体育学院原院长朱志强、体育评论员房学峰等熟悉冬季项目竞赛规则及竞赛工作的专家担任特邀监督员,适时召开特邀监督员会议,收集对参赛运动员选拔工作的反映,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陆云波告诉记者,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牵头建立的总局系统冬奥会监督工作月调度会机制,成为联结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纽带,“在调度会上,大家充分交流监督中了解到的情况,群策群力研究推动解决‘选用公廉’相关问题,真正形成了‘一盘棋’的监督合力。”
吕奎龙介绍,选拔工作推进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坚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入手,进行全覆盖监督、无死角把关——开展选拔工作前,对各冰雪项目的竞赛规则、发展现状、奥运前景等情况进行系统学习,梳理出“选用公廉”的重点环节,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监督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制定选拔方案时,擦亮“监督眼”,畅通与竞体司、冬运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信息互通渠道,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工作进展。在整个选拔过程中,对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红包、礼金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露头就打。
“今年1月,有人在一次会议上提议,从近期表现来看,应当让之前落选的一名运动员替换已入选运动员参加冬奥会。纪检监察组认为,选拔制度一经确定,其刚性就必须得到维护,不宜节外生枝,影响队伍士气。”吕奎龙告诉记者,这一判断得到党组一致赞同,最终决定不予更换人员,保证了“选用公廉”的严肃性。
针对多数队伍长期在境外训练参赛的实际,纪检监察组还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机制,设立冬奥监督专门举报电话,畅通信件、电话、网络、邮箱和来访“五位一体”举报渠道,并要求各相关中心、协会将举报方式通报到各个运动队,打通冬奥选拔信访举报“最后一公里”。
“我们专门打电话到不同的运动队,对举报电话通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每个队伍里的每位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都明明白白知道举报方式,有情况能够及时反映。”吕奎龙说。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4
今年的冬奥会格外引人瞩目,不仅因为它在北京举行,更因为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不同,冰雪上的比赛更具观赏性和偶然性。不到最后一刻,输赢就未定,赛场上一个小差错就可以改变最后的结果,让人的心情总是随着比赛的发展跌宕起伏。
中国对美国的冰壶混双比赛就在这样“紧张”中开始了。早就听说冰壶这项运动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不仅要用“力”,投掷壶、扫冰,把冰壶推到离圆心最近的位置;还要动“脑”,运用战略和战术,每一次投掷都要步步为营,想着怎么排兵布阵,既保住自己的壶努力扩大比分,又阻挡对方的壶完成防守任务。因此,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新奇又兴奋。中国队出战的是范苏圆和凌智,他们都是年轻的小将,但表现得很沉稳,配合也很默契。赛场上传来他们的交流声、呼喊声,前三局结束时中国队1:3暂时落后于美国队。我内心也为他们加油鼓劲,“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可以追回来的!”
第四局开始了,范苏圆和凌智转变战术向美国冰壶位置发起撞击。冰壶从范苏圆手中推向美国冰壶的站位,凌智用冰壶刷使劲在冰壶前不停地“擦冰”,好减少摩擦力,让冰壶朝理想的方向滑行得更远。眨眼之间,中国队的红色冰壶撞到对方黄色冰壶,紧接着又反弹把另一个黄色冰壶撞出界限。“好一个双飞,两分!”这一步,为中国队赢得了来之不易的两分,两队比分在第四局追平!后面的赛程发展并不好,最后一局,中国队的两位选手做出了放弃最后一投的决定,保留力气为下一场做准备。
虽然中国队输了,但冰壶这项冬奥会项目,让我感悟到在冰壶这项运动中,心态、理智、谋略、技术都是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也在运动员每一次投掷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5
2022年冬季残奥会如约而至,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正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
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的灵活身影。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理想、信念、坚韧、成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坚持不懈付出辛勤汗水换来的。在生活与工作当中,我们应乐观向上,以奥运健儿为标榜,去奋斗出属于我们的璀璨人生!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6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上,现场观众和嘉宾都收到了一本精致美观的手册。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夏小奇带领团队设计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手册,首次添加盲文的设计,彰显出北京冬残奥会的温暖。
北京冬奥、冬残奥开闭幕式手册
翻开手册,页面上不规则排列的“小蓝点”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以盲文为设计灵感来源的流程序号。”夏小奇说,冬残奥会上,视力障碍运动员占有一定比例,所以团队在闭幕式手册中首次加入了盲文的设计。“由于印刷时间、制作工艺等原因,手册最终未能呈现出盲文的击凸效果。”尽管留有遗憾,但团队依旧希望通过盲文的设计向观众传达对视障者的关注、关爱和关怀,体现暖意。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节目单三折页内页
“我们延续了冬日暖阳的设计主题,用胭脂粉与冰雪蓝两种色彩营造温暖氛围。”夏小奇说,冰雪蓝呈现冰雪运动的空灵与清澈,胭脂粉象征温柔、希望、包容与乐观。此外,云水蓝、丹紫红、宝石蓝、柠檬黄等明亮色彩作为辅色加入,让暖意更加浓郁、饱满和明媚。“这也代表了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残疾群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拥有不息的生命力,也怀揣着对更美好生活、更包容世界的不懈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美学的融合,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表现形式,成为手册的亮点。在各代表团旗帜入场与向志愿者致谢环节的页面中,放射性的线条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绽放的花。“观众可能看不出花朵的品种,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夏小奇解释,花朵的图形既是残奥运动员奋勇拼搏的身姿,也是志愿者默守岗位的身影。在爱的感召环节的页面设计中,橄榄枝的枝蔓顽强地向前伸展,寓意爱与和平。夏小奇说,希望手册能够永恒记录这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7
从乘着一朵紫色“雪花”温暖启程,到伴随着《雪花》旋律迎来告别时刻,北京冬残奥会昨夜圆满落幕。
火炬缓缓熄灭,一切恍然如昨,令人依依难舍。不畏艰难踏雪而来,梦想飞扬满载而归,希望向阳而生,我们尽情欢庆。
一个个“同心圆”汇聚成“记忆的留声机”,“刻录”下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红、蓝、绿色的滑雪杖排列成“会徽”,运动员们漫步于没有隔阂与界限的“蓝色地球”,五彩斑斓共享此刻。合唱团的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回荡在鸟巢夜空,小女孩捧起明亮的“火种”将“希望”播撒,萤火之光点亮世界……闭幕式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留下永恒的温暖记忆。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皑皑冰面,在高山之巅,全世界刚刚见证了巅峰竞技,紧接着又为坚韧不屈的人生喝彩。
闭幕式上,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运动员在赛场摘金夺银、奋勇拼搏的“高光时刻”一一闪过,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激情飞扬的赛场。不幸折翼,他用拼搏为自己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看不清世界”,她却心怀热忱地“想让世界看到我”……不同的肤色下是一个个同样勇敢的'灵魂,不同的语言唱出对生命共同的赞歌,给世人以启迪与激励:身体的缺憾不会削减生命的意义,精神面貌才是决定人生将以何种方式展开的关键。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而停下,体育精神也不会局限于赛场之内。运动员们互帮互助、拥抱欢呼,领滑员与运动员同台领奖,导盲犬获得纪念奖牌……一个个激情瞬间、一个个温情画面与一个个奋发身姿一样,都会定格在残奥发展的历史图册中,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深植在每个人的心里。恰如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所言,“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一片雪花”与春日争胜,“一柄微火”与皓月争光,温暖人心,余韵悠长。在镜头之外,无障碍环境树立新标杆,“爱笑的眼睛”让温暖跨越种族,防控举措确保每个人都安全,有爱方无碍,绘就最大“同心圆”。在“双奥之城”举办的这场盛会,交出了一份惊艳、安全、出色的“满分答卷”,为冬残奥会带来了新曙光。
奔流的“时间”不停,心中的“微火”就不灭,这场“冰雪之约”让我们相信,纵使前路漫漫,遍布未知挑战,只要人类团结在一起,饱含勇气,迎难而上,就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良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8
3月4日冬残奥开幕式,朱颖佳早早就来到鸟巢,迎接观众的到来。不久之前,也是在这里,她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观众进退场引导工作。但这一次,迎接的观众有所不同——她所负责的8位观众都是残障人士。
朱颖佳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此时是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工作人员。她要与30多家观众归口单位联络,确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陪同人员、是否需要提供轮椅或其他特殊服务,从而规划好残疾人观众座席安排、进退场预案,准备器械与陪护工作。
即使对于鸟巢观众席和走廊已烂熟于心,但开幕式前,朱颖佳仍不厌其烦地确认所有流线,还亲身体验残疾人观众的进撤场流线。从下车开始,一直走到鸟巢的看台就坐,观察整个流程是否顺畅。每次踏勘下来,要走3万多步。
3月4日刚过6点,朱颖佳就提前守候在11号电梯前。随着电梯数字的变化,电梯门缓缓打开,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残疾人观众。从电梯到看台,一路上她和陪同人员确认流线及时间,确认观众的身体情况,指引观众和陪同人员到指定位置,然后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残疾人观众。开幕式当晚,她将自己所负责的8位肢体残疾人观众顺利送达看台,临走时还反复嘱咐每位观众及其陪同人员,如果需要提供帮助,可以随时联系她。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看台多了一位残疾人观众,朱颖佳沟通得知,原来他们是好朋友,想坐在一起观看,于是朱颖佳及时协调座椅,不仅满足了两位观众的需要,还让陪同人员也有地方可坐。
一直忙到5日凌晨1点,朱颖佳才回到办公室。开幕式观众进撤场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朱颖佳和伙伴们又立即投入到闭幕式的准备工作当中。朱颖佳说:“我很幸运能在现场见证,并且参与其中、奉献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9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近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介绍。
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10
从3月4日一早开始,北京就大风呼啸,还伴着沙尘。眼看2022年冬残奥会晚上就要开幕了,大风沙尘天气会影响开幕式活动吗?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气象预报工作,再次通过精准无误的预报,给大家吃了一刻定心丸。
当天早上6时开始,气象部门已经开始逐小时更新预报信息,保障频次跟冬奥会一样,力求确保冬残奥会开幕式气象预报准确无误。
由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牵头组建的针对开幕式期间的气象条件研究团队,早在一周前就对此次大风和沙尘天气做了预报和服务提示。
在开幕式举行的头3天,北京市气象台、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中心、周边省区市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的首席专家等,每天都开展多次不同形式的天气会商,做到多轮次、多样化跟踪滚动预报会商。
3月4日8时30分,多部门再次开展天气会商,尤其对阵风风力、沙尘程度、结束时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结论一致:午后沙尘影响逐渐减弱,傍晚前后风力明显减小,基本不会对冬残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
“开幕式活动期间,北京风力明显减弱,大家不会感受到像上午一样的七八级大风。”翟亮说,相应的预报、预警信息都已经提前发布,便于开幕式准备的相关单位、城市运行保障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应对。
相比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天气,3月4日晚的风力要略大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气温方面要比一个月前暖和很多,20时至22时国家体育场温度在8℃至9℃,体感不会觉得很寒冷,不过撤场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到6℃或者更低,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
对于预报结论,翟亮还是很有信心的,“对大风的预报水平,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包括减弱的时段都可以报准。”翟亮说,针对大风的预报,他一点不担心会出现变数,反而是沙尘的影响,会让预报员们稍微有一些紧张。
翟亮解释,相比大风,沙尘的预报难度更大,因为沙尘是一个气团,它产生影响的时间节点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不像一辆列车,说几点到几点停,沙尘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可能人还没感觉到,但沙尘的影响已经开始了,渐渐地人们才感觉到空气发黄且带着土味儿。”
沙尘影响结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道理,并不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瞬间就结束了,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界定具体几点可以清除,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3月4日午后,翟亮一直盯着天气雷达图,关注着沙尘的发展情况,大概从13时过后,沙尘自西向东陆续结束对北京的影响,能见度逐步转好,翟亮这才放了心。
20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准时拉开序幕,国家体育场的阵风风力已经减弱到了四级,不会对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跟预报的情况完全吻合。“这一次预报,我们也做到了精准无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翟亮满意地说。
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总结相关文章:
★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