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文化>

202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曾晓分享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202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的相关内容,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202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著。

端午节的传说

位于介休绵山的介子推母子像。介子推是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人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他有关。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的说法,各地也都有着很多传说。我们只能把这些说法罗列出来,供诸君一览。至于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相,还有赖于学者们进一步考证。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在上述这些传说中,端午纪念屈原一说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及其诗作的深远影响,秦汉以后由楚地逐渐传遍神州,为人们所认同并相沿迄今。

端午节的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了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二、吃粽子

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三、挂香包

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它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四、系五彩绳

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端午假期提示

端午假期将至,家长要为幼儿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节假日期间安全,平安文明过节。

1防疫安全

假期期间请各位家长遵循国家疫情防控要求:不扎堆、不聚集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防护。

2合理饮食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粽子是不易消化的食物,让孩子适量进食,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天气炎热,饮食宜清淡,可多给孩子吃一些水果蔬菜;少食油腻、辛辣食物;雪糕、冷饮、冰镇水果尽量不吃。

总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的各种习俗也都各有来历和含义。从包粽子到穿香囊,从挂艾草到赛龙舟,这些习俗都是人们通过祭祀祖先表达对屈原等英烈的崇敬和追思,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希望远离疾病、祛除秽气、远离邪恶等现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们对中国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1944597